Lisa老师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奕 | 校对:觀)
第一条
要小心名为“慢”(傲慢)的心病。
所谓“慢”说的是:人有时会觉得自己受到肯定而高兴,但是自傲、傲慢、骄傲、优越感等想法,最后却可能因不满自负而使人遭受损害,使人痛苦的判断。还包括自己了不起、正确、优秀等过于肯定的想法,佛教称这种心理为“慢”。自高自大。
自己如何,别人如何,那个人如何,这种想法是刺在自己内心上的箭,他人却无所察觉。正确看待,就不会存有反复带来痛苦的执着。
最好是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要下判断,因为这样就可以将心放在其他的喜悦和满足上,自己就会变得坦率而自在。所谓“慢”,就是执着于自我价值之心。事实上,傲慢、骄傲、虚荣心以及自卑,没有信心等想法,都属于“慢”。
每个人内心某一处,都认为自己所想是对的。但是,这个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到底该如何来判断呢?佛陀曾说过,我在对他人有益时才说话,说真实并能带给对方利益的话。有时即使是对方不喜欢的话,还是会在该说的时候说,因为这是对对方的慈悲。也就是说真实而有益,有帮助的话,这是佛陀的基准。
只要想对你是否有益就好,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智慧。试着摆脱我是对的这种想法。判断我是对的,对自己而言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但根据佛陀的理解,这未必正确。反而在判断我是对的那一刻,这个判断已经是错误了。
也就是,人类都只会看到某一部分。每一个站立的位置所看到的东西原本就完全不同,但是却以为了解了全部,而深信自己是对的。人与人之间,见解必定不同。有时遇到事,这件事不管别人怎么想,我都是对的,只说出自己的想法,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能因为如此,就认同这个想法是对的。因为,思考的前提、立场、经验、头脑、思考都不同。佛陀所教导的是:不论什么样的判断,都不过是个人脑子里浮现的念头。
以三毒而言,称为妄念。但如果执着于我是对的,这时就会产生“慢”,“慢”一般在修行道上最后才断,这个强大的自我存在太久了。佛陀的教导 “勿判断自己是对的”这样的认知,认为真实而有益较为重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智慧,因为这样不会累积压力,能互相理解,也就有可能建立起互相贡献的关系。正确理解的人,不会存有我是对的这样的想法。因此不会被带入产生痛苦、执着的窠臼中。
第二条
当行者禅修一段时间的时候,当心没有反应,没有观察者,没有意志力时,这个“我”在那里?当这些我的,指感受,意志力等不存在时,“我”又在那里?在做什么?要了解究竟实相,必须有专注力和意愿,才能了解生命的最深层,而不是只探究表面的现象。
如:喜好和厌恶等,如果长期心放在好与不好,喜好和厌恶的事物,或许我们可以找到超越以上好与不好的解决之道,在禅修出定后,这种观察很有用。如果不禅修,可能会流于文字游戏,而心为了逃避这些问题,会乐于这种游戏,心不想观察,并对自已说,是的,对的,这样就好了。
如果行者只观察肤浅和粗糙的层面,并没有什么好处,反之,当深入观察而导致开悟时,不要认为有个“我”在修习。恍然大悟的是心,而不是“我”,佛陀以譬喻来说明高度的禅定所生起的内观智慧。
内观智慧如同一块完美无瑕的宝石一般,清澈、明亮、没有瑕疵,正如欣赏宝石需要好的视力,而要有内观智慧则需要一颗纯净、专注的心。禅修时,所观察的对象,必须和自己的内心有关,是心在观察。
谁拥有感官触觉?是谁在反应?当行者观察时,必定与我们的内在感受有关,内心会一再的认为是“我”,当行者如此认为时,就应该进一步观察,虽然确实有这种想法,当你有定力深入仔细观察,会发现是错误的观念。
如果行者真的想知道真相,就要持续观察四大,观察身体生起的原因和身体是无常性,观察我们必定会老、会死去。观察身体的一种特质,无常,苦,无我。当心的层面按照次序生起时,我们也要观察这心的层次,是谁在做这些事?为什么所做的常常与所希望的相反?为什么想入定,但定不下来?心为何如此烦躁、受干扰?
初阶者最容易受心的影响,因为有个“我”在痛,没有定力,是心容易散架的原因。透过持续的练习,才能够有高度的定力培养,令心有力量和看清身心呈现的事实。如果见不到宝石,放逸的话,就像努力了很久只拿到一元硬币的收获。自己的心要知道放在哪啊,直到你见到所有事物的本来样子。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法的滋养而进步。
佛法不是从争论中而习得,而是体证无我中见法。当违缘、逆缘来时,自己可以选择沉默或离开,也不与之争执而助长“慢”。“慢”是一切无明的开始,也是万恶的根源。在学习的过程,学会不作无谓的反应,就能根本解决不必要的麻烦。所有烦恼都始于自己的反应,自我的表现。轮回是洪水,停止判断好、坏、善、恶,摆脱妄想。你是否每天都做许多无谓的反应,任由心绪波澜起伏?理解这一点,正是解决烦恼的第一步。
第三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有很多的逆境困扰。如果不顺意、逆境,求神佛能解决问题吗?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有所求,是修行学佛吗?学佛学什么啊。修正。依赖别人给你说你喜欢听的,你信吗?别人能改变你命运的,一定是骗子,要给钱交换的,是吗?你有在觉知吗?看不到自己错在哪,你是在修吗?是无明。
佛陀都说,心很难调伏,狂放不羁。如果放纵它,听之任之,它就追随自己的喜好到处飘浮。放任心,自己必成为奴隶。调伏心,做心的主人,安住。刚开始修习不用担心没法调伏,因为身心五蕴的呈现都是经验、过程。培育心需要时间、耐性,不能急,也不要法贪,欲速则不达。
修行要养成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养成禅修的习惯,法会带你行,心自然调。心经过调会变得敏锐、清醒、明智、平静而且超然。每一个当下,都是法的呈现,法的所缘。而有什么是持久、坚固、可靠和真实的呢?继续观进去吧,专注你的正念在呼吸上,在触的感受上,最后你将了解,在你内心里什么是什么。
无论何时你在修行中有任何的疑惑或问题,保持专注,并能观察到心,而理解将会生起,去解决你的邪见且帮你通过死胡同。然而,甚至这个理解也是无常、苦、无我的。每件事情的生起,佛陀说,是无常和无我的,甚至在心中生起的理解都不是恒常的,有时它们生起,有时它们不生起,因此,别对它们太执着。
当它们生起,注意它,只是知,而后让它们依循它们自然的本质呈现。让你的见解成为正见,也就是恰到好处,不加不火,不过火,不抓紧。如果过了火、抓得太紧便会变成是错的,因为你已看不见你所做的了。这一切所显示的是:在你的修行中,愈有正念,会愈安稳。当你的正念变得越来越成熟与完全稳定时,它会转化成出世间的智慧,在你的正念变化圆满时,出世间的智慧便会从你的正念力量中生起。因此,持续训练你的正念,直到它成为圆满的正念。
繁体原文:
第一条
要小心名為慢的心病。
所謂慢說的是,人有時会覺得自已受到肯定而高興,但是自傲,傲慢,驕傲,優越感等想法,最後郤可能因不滿,自負而使人遭受損害,使人痛苦的判斷,還包括自巳了不起,正確,優秀等过於肯定的想法,佛教稱这種心理為慢,自高自大。
自巳如何,別人如何,那個人如何,这種想法是刺在自巳內心上的箭,他人郤無所察覺,正確看待著,就不会存有反覆带來痛苦的執著。
最好是对自巳,对他人都不要下判斷,因為这样就可以將心放在其他的喜悅和滿足上,自巳就会变得坦率而自在。所謂慢,就是執著於自我價值之心。事實上,傲慢,驕傲,虚榮心以及自卑,沒有信心等想法,都属於慢。
每個人內心某一處,都認為自巳所想是对的。但是,这個判斷是正確還是錯誤,到底該如何來判斷呢?佛陀曾說过,我在对他人有益時才說話。真實,並能带给对方利益的話,有時即使是对方不喜歡的話,還是会在該說的時候說,因為这是对对方的慈悲。也就是說,真實而有益,有幫助的話,这是佛陀的基準。只要想对你是否有益就好,有時沈默也是一種智慧。試著擺脫我是对的这種想法,判斷我是对的,对自己而言看起來似乎是正確的,但根據佛陀的理解,这未必正確。反而在判斷我是对的那一刻,这個判斷已經是錯誤了。
也就是,人類皆只会看到某一部分,每一個站立的位置所看到的東西原本就完全不同,但是郤以為了解了全部,而深信自己是对的。人与人之間,見解必定不同。有時遇到事,这件事不管怎麼想,我都是对的。只会說出自巳的想法,乃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不能因為如此,就認同这個想法是对的。因為,思考的前提,立埸,经驗,頭腦,思考都不同。佛陀所教導的是,不論什麼樣的判斷,都不过是個人腦子裡浮現的念頭,以三毒而言,稱為妄念。但如果執著於我是对的,这時就會產生慢,慢也是修行道上最後才断。这個强大的自我存在太久了。佛陀的教導中正'確理解,勿判斷自已是对的这样的反論式的認知,認為真實而有益較為重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智慧,因為这样不会累積壓力,能互相理解,也就有可能建立起互相貢獻的関係。正確理解的人。不会存有我是对的,这样的想法是,慢。因此不会被带入產生痛苦的執著窠臼中。
第二条
當行者禅修一段時間的時候,當心沒有反應,沒有觀察者,沒有意志力時,这個我在那里?當这些我的,指感受,意志力等,不存在時,我又在那里?在做怎麼?要了解究竟實相,必須有專注力和意願,才能了解"生命的最深層,而不是只探究表面的現象,如喜好和厭恶等,如果長期心放在好与不好,喜好和厭恶的事物,或許我們可以找到超越以上好与不好的解决之道,在禅修出定後,这種觀察很有用,如果不禅修,可能会流於知性遊戲,而心為了逃避这些問題,会樂於这種遊戲,心不想觀察,並对自已說,是的,对的,这样就好了,如果行者只觀察膚淺和粗糙的層面,並沒有怎麼好處,反之,當深入觀察而導致開悟時,不要認為有個我在修習,恍然大悟的是心,而不是我,佛陀以譬喻來說明高度的禅定所生起的內觀智慧,內觀智慧如同一塊完美無瑕的宝石一般,清澈,明亮,沒有瑕疵,正如欣賞宝石需要好的視力,而要有內觀智慧則需要一顆純净,專注的心,禅修時,所觀察的对象,必須和自己的內心有関,是心在觀察,誰拥有感官觸覺?,是誰在反應?當行者觀察時,必定与我們的內在感受有関,內心会一再的認為是我,當行者如此認為時,就應該進一步觀察,雖然確實有这種想法,當你有定力深入仔細觀察,会發现是錯誤的觀念,如果行者真的想知道真相,就要持續觀察四大,觀察身體生起的原因和身體是無常性,觀察我們必定会老会死去,當觀察身体的一種特質,無常,苦,無我,當心的層面按照次序生起時,我們也要觀察这心的層次,是誰在做这些事?為什麼所做的常常与所希望的相反?為什麼想入定,但定不下來?心為何如此煩躁?受干擾?初階者最容易受心的影響,因為有個我在痛,冇定力,心容易散架的原因,透过持續的練習,才能夠有高度的定力培養,令心有力量和看清身心呈現的事實,如果見不到宝石,放逸的話,只能拿一元硬幣啊,考試啊,自己的心要知道放在那啊。直到你見到所有事物的本来样子。在練習的过程中,得到法的湴養而進步。佛法不是從爭論中而習得,而体証無我中見法。當違缘,逆缘來時,自巳可以選擇默擯或离開,也不与之爭執而助長慢。慢是一切無明的開始,也是萬惡的根源。在學習的过程,學会不作無謂的反應,就能根本解決"不必要的麻煩。所有煩惱都始於自巳的反應,自我的表現,輪迴是洪水,停止判斷好,壞,善惡,擺脫妄想。你是否每天都作許多無謂的反應,任由心緒波蘭起伏?理解这一点,正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第三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会有很多的逆境困擾,如果不順意,逆境,求神佛能解決問題嗎?,冇免費的午餐,如果你有所求,是修行學佛嗎?學佛學什麼啊,修正,依賴別人给你說,你喜歡聽的,你信嗎?別人能改變你命運的,一定是騙子,要給錢交換的,是嗎?你有在覺知嗎,看不到自巳錯在那,你是在修嗎?是無明,佛陀都說,心很難調伏,狂放不羁,如果放纵它,听之任之,它就追随自巳的喜好到处飘浮,放任心,自巳必成為奴隸,調伏心,做心的主人,安住,刚開始修習不用担心冇法調伏,因為身心五蕴的呈現都是經驗,过程,培育心需要時間,耐性,不能急,也不要法貪,欲速則不達,修行要養成習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養成禅修的習慣,法会帶你行,心自然調、經過调会变得,敏銳,清醒,明智,平静,而且超然,每一個當下,都是法的呈現,法的所缘,而有什麼是持久,堅固,可靠和真實的呢?,繼續觀進去吧,專注你的正念在呼吸上,在觸的感受上,最後你將了解,在你內心裡怎麼是怎麼。無論何時你在修行中有任何的疑惑或問題,保持專注,並能觀察到心,而理解將会生起,去解決你的邪見且幫你通过死胡同。然而,甚至这個理解也是無常,苦,無我的。每件事情的生起,佛陀說,是無常和無我的,甚至在心中生起的理解都不是恆常的,有時它們生起,有時它們不生起,因此,別对它們太執著。當它們生起,注意它,只是知,而後讓它們依循它們自然的本質呈現。讓你的見解成為正見,也就是恰到好處,不加不火,不过火,不抓緊,如果过了火抓得太緊便会变成是錯的,因為你已看不見你所做的了。这一切所顯示的是,在你的修行中,俞有正念,会愈安穩。當你的正念变得越來越成熟与完全穩定時,它轉化成出世間的智慧,在你的正念变化圓滿時,出世間的智慧便会從你的正念力量中生起。因此,持續训練你的正念,直到它成為圓滿的正念。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