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念来转化怨憎会苦|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12)

2020-12-12 16:20:04 707 Lisa

简体版(编辑:觀):

朗读(男声):朱师兄

朗读(女声):AI

男声版:

女声版:

 

第一条

用正念来转化怨憎会苦

为什么一些行为会变成习气?为什么我们的我执会那么深?就是这样郁结起来的。怨憎会苦为什么会出现?也是这样郁结起来的。每次看到对方就多一层怨恨,再看一次,又多一层怨恨,身边最亲的人这样互相怨恨,愈看心越恨,长期下来,就把习气坚固起来了,愈坚固俞解不开。

如果在烦恼凝结的过程当中可以注意到这个问题,需要正念净化的心去把问题剖开,心结就不在了,会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

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互动的关系,在因果的互动关系厎下,彼此的角度会不一样,自我认为自己是对的,也许别人认为是非,彼此是处于相对的关系。当你提起正念的时候,会正面的看到因果关系,了解这种互动的关系,你怎么样对人,别人也会是你的因果关系。如果自己的因正面,问题也会减少。把心量放大一些,看远一点,如果自己的观念调得好,会有较深的了解,尤其是用无常、无我的观念来看的话,许多事情就能放下。

虽然我们的智慧不能马上处理问题,但可以去化解它,疏通心灵的怨恨,反之让烦恼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你会忘失你的正念而失念了。修行,就是要我们看到这些,因此,看到因也是自己种下,果一定回到己身,看开,看淡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先把自己的心调好调正,慢慢地就能够将一些固执的习气化解,把正面的心提起来,你的心才会感觉有正念,心比较有力量。这个正念运作了之后,会感觉整个身心,心胸就不一样了,便是修行上一个提升。

当智慧不断提升时,就可以将问题看得更清楚,如果能更进一步,正念越强大,最后会发现一切真的是无我,舍和放下更加容易,看到无常,事情也只是生灭事件,既然过去了,就会懂得放下,如果我们现在的当下还有苦恼,怨憎会,是因为自己把它带着,我们贯穿过去与未来,一直带着它,当然就很苦了。

 

第二条

禅修者也许会因为环境或旧疾复发,受干扰而感到沮丧。此时,心需要振奋和清净,好让心再度敏锐和明亮,从新建立信心,老师和同修的鼓励和指引,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要远离心散乱和不专心的人,既不平静,又不宁静的人,无法培养定力,身心不安的人。因此,从未禅修过的人,遇到坐禅的行者,或参加禅修营都会感觉内心的不安和干扰也会静下来,能保持平衡的觉知。

有时随着禅修的深入,你似乎无需精进,仍能对所缘境的生灭保持正念,此时,不要去干扰,给心自然的发展,不要加速或想自已进步,会扰乱心的平衡,觉知因此会变得迟钝。另一方面,有禅相出现,或非常顺利没有疼痛感,你可能因此放松,使禅修退步,当不费力的精进境界出现时,要自然的只是知,要跟得上动力和意向。

培养你的正念,有正念才不会失念,如果你时常失念,你面对事情的时候就会负面,不要只相信,实践你的修行,自己去知见,不需要怎么特殊的,如果你检验了定和慧如何地生起,你自己就了知实相。修行就自动地开展了,一切事物,它们自然会来会去。

 

第三条

许多禅修者有推理的习惯,对所听到的会先仔细思考才接受,并对自己明辫的特质感到自豪。当他们禅修时,总是以理智的方式来探讨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以理智的了解来验证禅修,如果执着这种方式,这种禅修者会永远心生疑惑,疑在轮转,永远无法前进。另一种,开始试图诠释禅修,这种禅修者小题大作,每件小事,他都根据阅读过的禅修文献来诠释,一连串思考和念头生起,再次妨碍禅修,这是聪明过了头。

禅修是自然的,只是知,上一秒已经过去,下一秒不知道,只有当下的知,妄想不能令你开悟,修行不是想出来的,是你不知道的。法,无法在佛法截然不同的形式或方法技巧中被找到,而只是存在于隐含其下的体验之中,那样的行者就是真正地准备好要禅修了,不要想太多,想会带你走错方向。

 

 

 

 

 

繁体原文:

第一条

用正念来轉化怨憎会苦

為什麼一些行為会变成習氣?為什麼我們的我執会那麼深?就是这样鬱結起來的。怨憎会苦為什麼会出現?也是这样鬱結起來的。每次看到对方就多一層怨恨,再看一次,又多一層怨恨,身边最親的人这样互相怨恨,愈看心俞恨,長期下来,就把習氣堅固起來了,愈堅固俞解不開,如果在煩惱凝結的过程當中可以注意到这個問題,需要正念净化的心去把問題剖開,心結就不在了,会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互動的関係,在因果的互動関係厎下,彼此的角度会不一样,自我認為自己是对的,也許别人認為是非,彼此是處於相对的関係。當你堤起正念的時候,会正面的看到因果関係,了解这種互動的関係,你怎麼樣对人,别人也会是你的因果関係,如果自巳的因正面,問題也会减少,可能只是少問題,把問題放广一些,看遠一点,如果自己的觀念調得好,有較深的了解,尤其是用無常,無我的觀念來看的話,許多事情就能放下,虽然我們的智慧不能馬上處理問題,但可以去化解它,疏通心靈的怨恨,反之讓煩惱繼續發展下去的話,你会忘失你的正念而失念了。修行,就是要我們看到这些,因此,看到因也是自巳種下,果一定回到巳身,看開,看淡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我們先從自巳做起,先把自巳的心調好調正,慢慢地就能夠將一些固執的習氣化解,把正面的心提起来,你的心才会感覺有正念,心比較有力量。这個正念運作了之後,会感覺整個身心,心胸就不一样了,便是修行上一個提升。當智慧不断提升時,就可以將問題看得更清楚,如果能更進一步,正念俞強大,最後会發現一切真的是無我,捨和放下更加容易,看到無常,事情也只是生灭事件,既然过去了,就'会懂得放下,如果我們现在的當下還有苦惱,怨憎会,是因為自巳把它帶著,我們貫穿过去与未來,一直带著它,當然就很苦了。

 

第二条

禅修者也許会因為環境或舊疾復發,受干擾而感到沮喪,此時,心需要振奮和清净,好讓心再度敏銳和明亮,從新建立信'心,老師和同修的鼓勵和指引,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要遠離心散乱和不專心的人,既不平静,又不寧靜的人,無法培養定力,身心不安的人。因此,從未禅修过的人,遇到坐禅的行者,或入禅營都会感覺'內心的不安和干擾也会静下來,保持平衡的覺知,有時随著禅修的深入,你似乎冇需精進,仍能对所缘境的生灭保持正念,此時,不要去干擾,给心自然的發展,不要加速或想自已進步,会擾亂心的平衡,覺知因此会变得遲鈍,另一方面,有禅相出現,或非常順意冇疼痛感,你可能因此放鬆,使禅修退步,當不費力的精進境界出現時,要自然的只是知,要跟得上動力和意向。培養你的正念,有正念才不会失念,如果你時常失念,你面对事情的時候就会負面,不要只相信,實踐你的修行,自己去知見,不需要怎麼特殊的,如果你檢驗了定和慧如何地生起,你自巳就了知實相。修行就自動地開展了,一切事物,它們自然会來会去。

 

第三条

許多禅修者有推理的習慣,对所聽到的会先仔細思考才接受,並对自己明辫的特質感到自豪,當他們禅修時,總是以理智的方式來探討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以理智的了解來驗証禅修,如果執著这种方式,这种禅修者会永遠心生疑惑,疑在輪轉,永遠冇法前進,另一种,開始詮釋,这种禅修者小題大作,每件小事,他都根據閱讀过的禅修文獻來詮釋,一連串思考和念頭生起,再次妨礙禅修,这是聰明过了頭,禅修是自然的,只是知,上一秒已經过去,下一秒不知道,只有當下的知,妄想不能令你開悟,修行不是想出來的,是你不知道的。法,無法在佛法截然不同的形式或方法技巧中被找到,而只是存在於隱含其下的体驗之中,那样的行者就是真正地準備好要禅修了,不要想太多,想会帶你走錯方向。

 

 


注:简体化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