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根本烦恼 |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19.03.08)

2022-06-02 15:34:15 987 Lisa


男声:虎

女声:AI微软晓晓

男声:AI微软云健

女声:AI微软晓佳(粤语)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在修行的道上,会感受到很多的挫折和无奈,来来回回,缺乏自信。在这个时候,可能身边的同修,一句法语,一个提醒和善意的鼓励,都会令自己重拾信心而持续下去坐禅,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你高我底,互相比武。心是自己的,只有心跟自己生死相随,没有任何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战胜自己,才是力量。别人的修为到哪,你无须知道也不必比较,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只是你还未看到自己的傲慢而己。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和禅修方法,同时尊重别人的选择;对所有的同修,最好只是鼓励和善言。如果没缘份,你可以选择离开,但不恶口和批评,应该自律。有不少人,会把一切不愉快的情绪都怪罪到别人身上,从来不懂得学习,让自己变得安详和自在,或让自己更为正面。人的一生当中,肯定会同时拥有美好和不悦的经历,反思这些过程,放下执着,明!

处世待人不能得过且过,修行也是一样,首先必须懂得关爱、解脱、安详、智慧和体谅的重要性,并处处提升自己的德行和品格。有戒,你才会进步,迈向道只是时间的问题,坚持才会有力量。要提升福德。有德之人,必然充满信心,做事顺境,充满自尊,而且肯定自己是一位向善的行者。必须训练止一切恶,培养对一切有情众生心怀慈爱,这还包括予他人力量和希望。对禅修者而言,大慈与善是不可或缺的,要首先培养自己能够学习和坐禅,同样也要鼓励和支持其他未有修行、未有机会学佛的人;因为自己也得到过很多别人的帮助,才有机会学佛。将自己的学习和体验,与同修分享,自利利他,祈愿一切同修进步和迈向上行道。

慢是根本烦恼的一种,样样都要跟别人争的人,在用功时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在修习时一定要调整和知道,要告诉自己,修行是个人的事,不用比较,修行也没有第一名、第二名。世间的某些利益也许可以争取或用不合理的方法得到,但修行绝对不能,修行是要将自己的整个心打开来看的,愈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心,就愈能用到方法,把功夫用好;愈是加一些东西进去,就愈没法用功;因为修行是往内修,不是向外追求的。如果发现心是向外的,立刻回到触感上知道,觉察着它调整过来。调整之后,知见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将行者带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上去,所以不要因为烦恼和妄念的出现而觉得烦躁,从中行者才能够看到真正的问题。

妄念其实是在传达很多重要的讯息和问题给我们,只是自己怎样看待它,接受它,明白它?所以不要怕妄念,面对它,给它过,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包括不正确的心态和造作恶业的种子。一旦看清楚了,知道问题在那,就做调整。一个修习者是不断要调整自己的心的,如果连自己的心意都看不见,就会跌入危险的状态了,起嗔或恶的意向了。修行出了问题,烦恼没有断,行者都会有这些问题,所以禅修时,都要觉察到自己的心态,有时只是一个很微细的作用闪过,就会把我们拉到另一个方向去,尤其是慢心,要知和调整。

摄心不易,散心很快。有时一打坐就觉得这一节的禅修感觉很好,但第二节就散架了。请不要对禅修有所求,因为每一秒、每一刻都是无常的。如果行者的心在执着,放不下上一节的禅修体验,心就会错过了当下的身心呈现;在等境界出现,就没在禅坐中了。行者在坐禅时,重点是用到方法,观呼吸能令行者摄心在鼻的触感上。培养正念,摄心不容易,心要散掉却是很快。因此,打坐时要有无常的观念,只要一心一意地用功,因缘具足了,波罗密自然而至,功夫自然显现。尽量把心摄在方法上,不去想过去、未来,只知道当下身心呈现的所缘,在修习的过程中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再把法应用到生活上,很多事情就可以放得下了。每天最应该做的,是保有一颗当下觉知的心,知!

无常可以在任何时刻到来,每一个人的生命和业力,都是自己个体的,别人无可替代。透过观照,体验身心现象的呈现只是生起、灭去,从而证得内观智慧禅:观智。此方法只可以在佛陀出世后才能得知,如果不明白修习毗婆舍那的方法,就算你希望禅修,也只是盲修,不会向道向果。因此,一定要用到方法,当下身心五蕴呈现的,往内观看——无常显现,只有生起灭去而已。

“何谓四念处?”佛说,“于此,比丘安住于身,随观身体,热忱(即一心一意),正知、正念,去除对世间的贪欲和忧恼。”简单来说,这就是智慧内观禅的描述,禅修者安住于身而观身,就是如此修习正念禅。安住于身而观身或对身保持正念,因此,人身难得,有色身才能够修习,正知,正念很重要,因为它教导你应如何禅修。当你禅修时,当安住于身而观身时,亦即当你觉知身体的一切事物时,一定要全力以赴。正念、正知、热忱的意思是你必须精进,努力保持正念或观察身体一切事物。没有精进,便无法集中专注在对象上,而使你无法禅修。因此禅修必须精进、堪忍,有无比的毅力。

将心保持在对象上并不容易,禅修的必要条件:持续的,每天养成习惯,喜欢坐禅,培养正知正念。因此宣隆法,直接简单,观呼吸,觉知觉察到每一下在身体鼻的触感上知道,是重点,要知!

在佛法的修行中,利用坚韧的持久力,以法来作战,对抗无以计数的情绪,与烦恼和杂染作战。一个修习四念处的行者,征服烦恼杂染是在身心五蕴里,先征服自己的心,耐心地忍,并且抵抗所有的情绪,而不是打击他人,你那样对我,我便回报的念头而有进一步的行动,这就没完没了,产生苦,要知!。

 

繁体原文:

在修行的道上,会感受到很多的挫折和無奈,來來回回,缺乏自信,在这個時候,可能身边的同修,一句法語,一個提醒和善意的鼓勵,都会令自己重拾信心而持續下去坐禅,而不是争論誰对谁錯,你高我底,在互相比武,心是自己的,只有心跟自己生死相随,沒有任何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戰勝自已,才是力量,別人的修為和到那,你無需知道也不必比較,覺得自已比别人高,只是你還未看到自己的傲慢而己,每一個人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和禅修方法,而尊重別人的選擇,对所有的同修,最好只是鼓勵和善言,如果冇缘份,你可以選擇離開,但不恶口和批評,應該自律,有不少人,会把一切不愉快的情緒都怪罪到別人身上,從來不懂得學習讓自己变得安詳和自在或讓自己,更為正面,人的一生當中,肯定会同時擁有美好和不悦的经歷,省思这些过程,放下執著,明。

處世待人不可能得过且过,修行也是一样,首先必須懂得関爱,解脱,安詳,智慧和体諒的重要性,處處提升自己的德行和品格,有戒,你才会進步和邁向道,只是時間的問題,堅持才会有力量,和提升福德,有德之人,必然充滿信心,做事順境,充滿自尊,而且肯定自己是一位善向的行者,必須訓練止一切惡,培養对一切有情衆生心懷慈爱,这還包括給与.他人力量和希望,对禅修者而言,大慈与善是不可或缺的,要首先培養,因此,自己能夠學習和坐禅,同样也要鼓勵和支持其他未有修行和有机会學佛的人,因為自已也得到过很多別人的幫助,才有机会學佛,將自己的學習和体驗,与同修分享,自利利他,祈願一切同修進步和邁向上行道。

慢是根本煩惱的一種,樣樣都要跟別人爭的人,在用功時就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在修習時一定要調整和知道,要告訴自巳,修行是個人的事,不用比較,修行也沒有第一名第二名的,世間的某些利益也許可以用爭取或不合理的方法得到,但修行絕对不能,修行是要將自巳的整個心打開來看的,愈真誠地对待自巳的心,就愈能用到方法,把功夫用得好,俞是加一些東西進去,就愈冇法用功,因為修行是往內修,不是向外追求的,如果發現心是向外的,立刻回到觸感上知道,覺察著它調整过來,调整之後,知見就会發揮它的功能,將行者带到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上去,所以不要因為煩惱和妄念的出現而覺得煩躁,從中行者才能夠看到真正的問題,妄念其實是在傳達很多重要的訊息和問題給我們,只是自已怎样看待它,接受它,明白它,所以不要怕妄念,面对它,給它过,就可以看到自巳的一些問題,包括不正確的心態和做作惡的業的种子,一旦看清楚了,知道問題在那,就作調整,一個修習者是不断要調整自巳的心的,如果連自巳的心意都看不見,就会跌入危險的狀態了,起嗔或惡的意向了,但是修行出了問題,煩惱沒有断,行者都会有这些問題,所以禅修時,都要覺察到自已的心態,有時只是一個很微細的作用閃过,就会把我們拉到另一個方向去,尤其是慢心,要知和調整。

攝心不易,散心很快,有時一打坐就覺得这一節的禅修感覺很好,但第二節就散架了,請不要对禅修有所求,因為每一秒每一刻都是無常的,如果行者的心在執著,放不下上一節的禅修体驗,心就会錯过了當下的身心呈現,在等境界出現,冇在禅坐中了,行者的心理心態在坐禅時,重点,用到方法,觀呼吸能令行者攝心在鼻的觸感上,培養正念,攝心不容易,心要散掉郤是很快,因此,打坐時要有無常的觀念,只要一心一意地用功,因緣具足了,波罗密自然而至的,功夫自然顯現,盡量把心攝在方法上,不去想过去,未來,只知道當下身心呈现的所缘,在修習的过程中明白了無常的道理,再把法應用到生活上,很多事情就可以放得下了,每天最應該做的事,有一顆當下覺知的' 心,知。

無常可以在任何時刻到来,每一個人的生命和業力,都是自已個体的,別人無何替代,如何透过觀照和体驗身心現象的呈現,只有生起灭去,從而証得內觀智慧禅,觀智,此方法只可以在佛陀出世后才能得知,如果不明白修習毗婆舍那的方法,就算你希望禅修,也只是盲修,不会向道向果,因此,.一定要用到方法,當下身心五蕴呈現的,往內觀看,無常顯现,只有生起灭去而已。

何謂四念處……佛说“於"此一比丘安住於身,随觀,身体,熱忱,即一心一意,正知,正念,去除對世間的貪欲和憂惱,簡單來說,这就是智慧內觀禅的描述,禅修者安住於身而觀身,就是如此修習正念禅,安住於身而觀身或對身保持正念,因此,人身難得,有色身才能夠修習,正知,正念很重耍,因為它教導你應如何禅修,當你禅修時,當安住於身而觀身時,亦即當你覺知身体的一切事物時,一定耍全力以赴,正念,正知,熱忱的意思是你必须精進,努力保持正念或觀察身体一一切事物,沒有精進,便無法集中專注在對象上,而使你無法禅修,因此一禅修必须精進,堪忍,有無比的毅力,將心保持在對象上並不容易,禅修的必耍條件,持续的,每天養成習慣,喜欢坐禅,培养正知正念,因此宣隆法,直接簡单,觀呼吸的覺知覺察到每一下在身体鼻的觸感上知道,是重点了,耍知。

在佛法的修行中,利用堅忍的持久力,以法来作战,对抗无以計数的情緒,煩惱和杂染作战,一"個修習念處的行者,征服煩惱杂染是在身心五蕴裡,,先征服自巳的心,耐心地忍,並且抵抗所有的情緒,而不是打击他人,你那样对我,我便回報的念頭而有進一步的行動,这就沒完沒了,產生苦,耍知。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