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声朗读:AI
简体版(编辑:蕾|校对:圆子)
第一条
戒和禅定是死亡时的利器。
修行者要小心谨慎的持戒,“戒”是羞耻之心,当我们有所疑惑时,行者不应该做或说,这是“戒”。清净是心中毫无疑惑。有两种修行,第一种是基础持戒。为了让人们愉快和睦相处,必须持戒。第二种是修行法,以心解脱为唯一目标。这种解脱是智慧和慈悲的来源,也是佛陀说法的原因。了解这两种层次是真正修行的基础。
“戒”和道德是法的父母,它们在我们内心成长,“戒”与道德以适当的资粮和引导提供给法。当一位修习者,在平时生活或工作上,都要与人相处,而“戒”是在你心中建立,是自律有戒。别人的一些行为或话语,会影响着我们的心,当你有戒时,别人的不善言语,你的心只有一下感觉,然后由它过,一点也没有影响你,你的心也没有起反应,只是知,只是听,这表示你心中有戒,已足够了。
“戒”是和谐世界的基础,在和谐的生活里过日子,自己会容易过,烦恼也会减少。持戒是我们修行的核心,受戒持律,培养慈悲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你的行为和言语需要有正念,持戒让你的行为变得简单、清净。以“戒”做为你的行为基础,你的心会变得仁慈清明和平静,在这种环境下,禅修会很容易进步。
护持戒律,如同园丁照顾他的植物。不要执着戒律的大小,重要或不重要,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也要顾及他人。有些人想走捷径,他们说忘了“定”,我们直接修“观”,忘了“戒”,我们从“定”开始,对于我们的执着,我们有许多的理由,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正精进和持戒不是你表面上所做的,而是内心持续的觉知和自制。因此,如果以良好的意图布施,坚持善业,慈济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愉快。而“戒”是清净布施的根,如果心中有疑惑,也是你心中有染。佛陀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的修行是要去除杂染,保持有价值的。
你的心里还有恶的或不善的念头吗?当然有,那么为什么不清扫心灵的尘埃呢?然而真的修行不只是去恶修善,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后,必须超越善恶。末了,是无欲无求的究竟解脱,慈悲和智慧从中自然流溢。我们必须直接而简单的从此时此刻开始,当前面两个阶段,“戒”和正见完全时,第三阶段是烦恼会自然连根拔除,无须刻意为之。当太阳出来了,还用点灯吗?当有光明时,我们不忧虑要去除黑暗,它就在那自然呈现。
持戒有三个层次,首先,它是训练的规范;其次,是修习者能自动自发的持戒,安住在戒法中;最高境界是圣者的境界,无须思考戒律是对是错的,这种持戒来自了四圣谛的智慧。
第二条
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样死,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因此,在死亡发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工作,就是坐禅,行者是正视自己的死亡,或者忽视死亡,都跟自己的觉知正念有关。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死得安详,不受痛苦,但是如果平时的生活充满了烦恼、暴躁,心总是被愤怒、执着或恐惧不安、散乱、贪安逸、懒随、放逸等情绪所控制,如果是这样,显然也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自在,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培养宁静,安详,自在,就要在平时坚持练习禅坐,有觉知觉察正念。
虽然我们不清楚如何再生或再生到哪里去,这都取决于自己的业力,当然平时自律有戒也很重要,临终一刻的心境平静不散乱有戒的保护,可以影响到下一世。因此,在死亡的瞬间,虽然已经累积了各式各样的业,戒德和坚持正念,还是可以加强和激发善业。当然如果在平时已经有很好的禅坐功夫,心能净化贪、嗔、痴和恶业的行者,可能会在死亡一瞬间证入圣果的行者例外。因此,平时有持戒、有禅定功夫,死亡的那一刻,也可以产生最深沉和最有利的内心经验,也是死亡时的利器。
繁体原文:
第一条
戒和禅定是死亡時的利器
修行者要小心謹慎的持戒,戒是羞恥之心,當我們有所疑惑時,行者不應該做或說,这是戒。清净是心中毫無疑惑。有两種修行,第一種是基礎持戒。為了讓人們愉快和睦相處,必須持戒。第二種是修行法,以心解脱為唯一目標。这種解脱是智慧和慈悲的來源,也是佛陀說法的原因。了解这兩種層次是真正修行的基礎。戒和道德是法的父母,它們在我們內心成長,戒与道德以適當的資糧和引導提供給法。當一位修習者,在平時生活或工作上,都要与人相處,而戒是在你心中建立,是自律有戒,别人的一些行為或話語,都会影響著我們的心,當你有戒時,別人的不善話語,你的心只有一下感覺,然後由它过,一点也沒有影響你,而你的心也没有起反應,只是知,只是聽,这表示你心中有戒,已足夠了。戒是和諧世界的基礎,在和諧的生活上过日子,自己会容易过,煩惱也会减少,持戒是我們修行的核心,受持戒律,培養慈悲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你的行為和言語要保持正念,持戒讓你的行為变得簡單,清净。以戒做為你的行為基礎,你的心会变得仁慈清明和平静,在这種環境下,禅修会很容易進步。護持戒律,如同園J照顧他的植物。不要執著戒律的大小,重要或不重要,不要只顧自巳的感受,也要顧給他人,有些人想走捷徑,他們說忘了定,我們直接修觀,忘了戒,我們從定開始,对於我們的執著,我們有許多的理由,都覺得自已才是对的。正精進和持戒不是你表面上所做的,而是內'心持續的覺知和自制。因此,如果以良好的意圖布施,做善業,慈濟会给自巳和别人带來愉快,而戒是清净布施的根,如果心中有疑惑,也是你心中有染。佛陀教我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净其意。我們的修行是要去除雜染和保持有價值的。你的心裡還有惡的或不善的念頭嗎?當然有,那麼為什麼不清掃心靈的塵埃呢?然而真的修行不只是去惡修善,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後,必須超越善惡。末了,是無'慾無求的究竟解脱,慈悲和智慧從中自然流溢。我們必須直接而簡單的從此時此刻開始,當前面两個階段,戒和正見完全時,第三階段是煩惱会自然連根拔除,無須刻意為之。當太陽出來了,還用点燈嗎?當有光明時,我們不再憂慮'要去除黑暗,它就在那自然呈現。持戒有三個層次,首先,它是训練的规範,其次,是修習者能自動自發的持戒,安住在戒法中,最高境界是聖者的境界,無須思考戒律是对是錯的,这種持戒來自了四聖諦的智慧。
第二条
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会死或怎樣死,,有生,自.然有死,每個人遲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因此,在死亡發生之前,我們有必要做些準備工作,就是坐禅,行者是正視自己的死亡,或者忽視死亡,都跟自巳的覺知正念有関,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巳死得安詳,不受痛苦,但是如果平時的生活充滿了煩惱,暴躁,心總是被憤怒,執著或恐懼不安,散乱,貪安逸,懶隨,放逸等情緒所控制,如果是这样,顯然也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詳,因此,如果我們希望死得安詳,自在,就必須學習如何活得好,培養寧靜,安詳,自在,就要在平時堅持練習禅坐,有覺知覺察正念,雖然我們將会如何再生或再生到那里去,都取决於自巳的業力,當然平時自律有戒也很重要,臨终的一刻的心境平静不散乱有戒的保護,因為可以影响到下一世,因此,在死亡的瞬間,需然巳经累積了各式各样的業,有戒德和有正念,還是可以加强和激發善業,當然如果在平時巳经有很好的禅坐功夫,'心能净化貪嗔痴惡業的行者,可能会在死亡一瞬間証入聖果的行者例外,因此,平時有持戒有禅定功夫,死亡的那一刻,也可以產生最深沉和最有利的內心经驗,也是死亡時的利器。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