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意念|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30)

2020-12-29 23:24:58 717 Lisa

简体版(编辑:蕾|校对:欣)


女声朗读:AI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第一条

心与意念

禅修的真正重点,是致力于自己如何体验当下发生的事情,而非担心体验到了什么。应该将焦点放在你如何觉知各种盖障上,包括贪欲与瞋恚,无聊与挫折等,重点在于你对待在禅修中所遭遇的各种状况的态度,以及你回应它们的方式,而非状况本身。

在法句经内,有一首偈颂,说到无慧者无定,第三七二偈,这首偈颂是教导行者使用慧根与观智去增长更深的禅定,我在此想要谈论的是将智慧运用于禅修本身,而非禅修产生智慧,智慧可以是帮助行者找到寂静,寂止与定的大利器,而定则可以带领心到达不断深入的层次,最终让修习者见到觉悟的真谛,借由了解苦而放下。

行者禅修时经常太过用力,或不足够,或太过放逸,因此只会在原地踏步,像这般缺乏进展的原因,并非总是努力不够,动机不足,或花太少时间在行禅或坐禅道上,有时是因为智慧不够敏锐,无法看穿问题,只要你拥有多一点的智慧,就能减少痛苦并更快达到更深入的阶段。

因此,培养慧根是极为重要的,修习者必须将自己的慧根聚焦于苦之上,苦无处不在,它和你是否尝试避开它无关,它是世间的本质,身体的本质和心的本质,事情无法总是如你所愿,它们偶尔会如你所愿,但事实上不如意总是十之八九。

禅修中所引起的痛苦,例如无聊,停滞不前,或各式各样的苦受,都是苦谛呈现的面向。失望也好,得不到也罢,总体而言,五蕴皆苦。

当你修习时,保持专注,观呼吸非常重要,如果禅修不如自己的期待,或如果身体感到疼痛,或心禁不住昏昏欲睡,一定要切记,这就是身体与心的本质。当你明了身体,心与生命本质时,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如此,法就在那,只是因与果的过程时,你同时也领悟到那再也不是你的问题,你明白无执著,是来自于认识生命痛苦本质的智慧,既然你也帮不上它的忙,那就随它去,当你随它去时,就增长了觉知与警醒的心灵力量,只是知而不涉入,如是看见。

观察自己的心,搬东西的人认为他获得东西,但是,旁观者只看到负荷,沉重。把东西放下,放下后,身心轻安。心本来是平静的,在平静外,忧虑和困惑会生起,行者如果发现知道贪嗔困惑,他已看见,表示心有警觉,由它过,佛陀教导的法,是心法,仅此而已。训练心,培养心的人,即是修行佛法的人。

 

第二条

佛陀教导熄灭苦的方法,道,是要使得,法,如实地在行者的心中生起而成为自己的法的见证人,比如假使有人说我们好,我们不会迷失其中,假使有人批评你,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忘失自己,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够坦然自在。

善和恶只是世间法,只是心的状态,假使行者追从它们的话,行者的心就变成世俗,而只能在幽暗中摸索,不知出路,也不能领悟法,如果是这样的话,表示行者还未能主宰自己,心在俗世上,不知法藏身何处,打败你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如果你的外在是那样的,外在同时反映了内在,有些人只知外在,而不知道内在,如要学习,请往内观察,而不是向外,别人你永远不知道,也不是修别人的心,但人们总是在修别人的心,自己的呢?永远看不见,你有如是看见吗?如果你的心是愉快的,那么无论到那都会愉快,当智慧清明时,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实相,实相无所不在。

训练心并非像锻炼身体一般到处移动,而是使心停止,使心止息。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心与意念 禅修的真正重點,是致力於自己如何体驗當下發生的事情,而非担心体驗到了怎麼,應該將焦点放在你如何覺知各種蓋障上,包括貪欲与瞋恚,無聊与挫折等,重點在於你对待在禅修中所遭遇的各種狀況的態度,以及你回應它們的方式,而非狀况本身,在法句經內,有一首偈頌,說到無慧者無定,第三七二偈,这首偈頌是教導行者使用慧根与觀智去增長更深的禅定,我在此想要談論的是將智慧運用於禅修本身,而非禅修產生智慧,智慧可以是幫助行者找到寂靜,寂止与定的大利器,而定則可以帶領心到達不断深入的層次,最終讓修習者見到覺悟的真諦,藉由了解苦而放下,行者禅修時經常太过用力,或不足夠,或太过放逸,因此只会在原地踏步,像这般缺乏進展的原因,並非總是努力不够,動机不足,或花太少時間在行禅或坐禅道上,有時是因為智慧不够敏銳,無法看穿問題,只要你擁有多一点的智慧,就能減少痛苦並更快達到更深入的階段,因此,培養慧根是極為重要的,修習者必須將自己的慧根聚焦於苦之上,苦無處不在,它和你是否嘗試避開它無関,它是世間的本質,身體的本質和'心的本質,事情無法總是如你所願,它們偶爾会如你所願,但事實上不如意總是十之八九,禅修中所引起的痛苦,例如無聊,停滞不前,或各式各样的苦受,都是苦諦呈現的面向,失望,得不到,總括而言,五蕴皆苦,當你修習時,保持專注,觀呼吸非常重要,如果禅修不如自己的期待,或如果身體感到疼痛,或心禁不住昏昏欲睡,一定要切記,这就是身体与心的本質,當你明瞭身体,心与生命本質時,一切事物的本質就是如此,法就在那,只是因与果的过程時,你同時也領悟到那再也不是你的問題,你明白無執著,是來自於認識生命痛苦本質的智慧,既然你也幫不上它的忙,那就隨它去,當你随它去時,就增長了覺知与警醒的'心靈力量,只是知而不涉入,如是看見。觀察自己的心,搬東西的人認為他獲得東西,但是,旁觀者只看到負荷,沉重。把東西方下,放下後,身心輕安。心本来是平静的,在平静外,憂慮和困惑会生起,行者如果發現知道貪嗔困惑,他巳看見,表示心有警覺,由它过,佛陀教導的法,是心法,僅此而巳。訓練心,培養心的人,即是修行佛法的人。

 

第二条

佛陀教導息灭苦的方法,道,是要使得,法,如實地在行者的心中生起而成為自己的法的見証人,例假使有人說我們好,我們也不会迷失其中,假使有人批評你,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忘失自己,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夠坦然自在,善和恶只是世間法,只是心的狀態,假使行者追從它們的話,行者的心就变成世俗,而只能在幽暗中摸索,不知出路,也不能領悟法,如果是这样的話,表示行者還未能主宰自己,心在俗世上,不知法藏身何處,打敗你的是自己,不是他人,如果你的外在是那样的,外在同時反映了內在,有些人只知外在,而不知道內在,如要學習,請往內觀察,而不是向外,别人你永遠不知道,也不是修別人的心,但人們總是在修别人的心,自己的呢?永遠看不見,你有如是看見嗎?如果你的心是愉快的,那麽無論到那都会愉快,當智慧清明時,無論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實相,實相無所不在。訓練心並非像鍛鍊身體一般到處移動,而是使心停止,使心止息。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