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编辑:欣|校对:觀)
女声朗读:AI
男声朗读:AI
第一条
除却对自我的妄执,是佛陀留下来的道
某些人以为必须完全了解自己的过去,才有可能见到三法印。缅甸的禅法里,有某种鼓励修行者培养非常深入的禅定,一旦证得第四禅,就开始追溯自己的前世,这些人会追溯前世的情境,见到临终的最后一个心识,接着又看见投生的第一个心识,以这个方法努力,成功证果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也没有必要,这种禅修方法,每天大概花二十个小时, 而且需要经年累月持续不断练习才有可能成就,一天几个小时禅坐,一般人已经很难做到,而且有些只能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在这种世间人的生活习惯下,是不太可能培养出这么深的禅定功夫,在绝对专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行者才有可能让心念住在一个目标, 而且可以任运自如把心导向任何一方,对于眼中只有微尘,波罗密很具足,有余力一坐一二十小时的修行者来说,这种禅修方式是值得鼓励的,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杂务多,生活忙碌的人来说,那真是难之又难,而且也没有必要。
很多初学者,有轻微忧郁症者,当他(她)们开始习禅的时候,渐渐症状会不药而愈,习禅能令行者净化心智,放下思维,尤其对苦的思考, 如果见到无常,思维无常倒也无妨,因为这种思维只会引领你一再见证无常,届时你对无常的真相越发清楚,更确定无常的真谛,可是你见到苦谛,你可能一眸就看穿苦谛的不圆满,只要你触动探索苦谛的心,心就可能会暂时失控,陷入苦想,让心情再度落入无底深渊,更因心的执念,你可能对苦难以自拔,而透过禅修练习,定力会增长,定力如水,能够载舟,也能覆舟,禅修者切记,不要让自己落入苦思中,想太多没有用,也不解脱,只要见到无常,观者就能确定没有永恒自我,不死生命的事实,一切总在改变中,所见得人事物都只是生灭过程。
如果把一切生灭过程,做最概括性的区分,那就只有:二大类,物质与心,而且二者都是生起后几乎马上灭去,学禅之前,我们也知道无常的道理,知道快乐不能长久,但是不快乐是否也是无常呢?听和看也一样短暂,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可是实修经验和听闻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禅修时,从你听到声音到声音完全消失,你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还看到心,也就是耳识的生灭过程,你所见到的,是两种过程几乎同时的生灭。
唯有实修,方能引领我们见证真正的无常,真正的不圆满,苦,以及难以掌控性,无我,这所有的生灭,只是过程,一点儿不牢靠。无常就是苦,把苦加在无常之上,就是无我,因为难以掌控也是痛苦的,这种组合很奇妙,苦恰好排在中间,因为无常,所以有苦,因为难以掌控,所以也很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同样很苦,生灭的逼迫,也是另一个关键,这种生之起后灭去的现象,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理性里思考很难真正体会这种苦,何况妄想证果的禅修者?但是透过禅修,当你不断经历生灭,没有片刻获得安宁,只有疼痛,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在证得更高洞察力之际,观者也会实证生灭逼迫,以及见到自己的正念,此时,一切都变得异常清晰,所有现象生灭栩栩如生,能见的细节也非常精辟,你在觉知无常之时,也知道这种了知是一种苦,真正的逼迫和折磨,一个真正修习内观的行者,除非他或她放弃,否则, 这种透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和体证的真实,三法印智,只有你经验了,才会如是,当下的,正念正知正见,而迈向道。
心是识的基础,需要善加照顾和重视。 如果我们可以将心扩大到彻见真理而超越二元化的境界,并与周遭世界圆融无碍,如此就能除去对自我的妄执,体证无我,这是唯一佛陀留下来的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机会能在情绪反应上下功夫和审视。 这样做,便是在修习佛法了。 就如同拉筋的运动一般,如果常常做,筋骨就不会再缩紧。 禅修也一样,心会松开,把心打开了,你才能看见。 要看顾这个捉摸不定的自我,要专注用心看,如果心不能净化,我们是无法满足它的需求的。
我们不断地在追求真正关爱我们的人,可是,世界并没有这类人的存在,因为,大家大部分人都只想自己的。 当我们的自我仍然存在时,它(自我)就是我们的挚爱,每个人最爱都是自己,我们再也找不到比我们更爱自己的人。 然而,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妄执,使我们深信他方一定有这种人的存在。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追求的方向,不应寻找一个只会助长自我妄执的人,相反地,应该追寻法,能够协助我们除去自我。那么,佛陀与其教法便是了,因为,根除自我,正是佛法的核心。
时时反观能使我们明白,要让自我坚固而安全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更甚的是,在自我观念仍然要不断巩固下,绝不会有真正的安全与自在,也说明了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及想保护这颗受惊吓的心。然而自我与满足皆是不存在的。 既然一切都在刹那间改变,那自我和满足哪里找得到呢?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欲望的不满足,而满足与自我都只是妄见,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这里找,那里找,只会让我们的心忙碌不已。 假如我们停止自我满足,我们的苦会立刻消灭,因为苦只因欲求而产生。此外,随着自我不再是心最主要的部分,我们的自我减弱就减弱了。因此必须运用正念来除掉个纠缠而拘住的自我,不再轮转六度。
第二条
为什么要观呼吸专注在触感上?就是要念住在一个现象的时间越长,你所见到的就越清楚,这就包括现象生起和灭去的细节。
这段极为关键的话语,即使只见一个“行”状态的无常,然而对于剩余状态,可依理而推论,一切行无常,倘若你清清楚楚见到一个无常,一个现象,见到这个现象因单一条件而生,然后看见它灭去,就算只是初次体证这个经验,也足以说服你,一切都是一样的,这就好比拆除一大面墙一样,虽然你太矮,够不著墙壁的边缘,但是你只要有能力从中间去掉一块砖头,那么接下去的工作就简单了,这也就是禅修专注在当下的,触和受上,要觉知到当下的原因了。
因此,你只要先专注在一个目标上,不管是任何感受都好,呼吸在触感上也罢,你只要专注在一个身体的自然现象,而且尽可能延长专注的时间,当下的观照觉知正念是值得鼓励的,也应如是的去练习,行者只需透过一个自然现象见到生灭法,就有能力举一反三。不要著急,在禅修时,让一切自然发生吧,行者只需要延长念住的时间就好,正念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亲证一个无常生灭现象,便足以说服你自己,一切由因缘所生的条件,都是无常的。
这个例子也说明,一个人不需要见到所有业行的生灭,人的业行难以胜数,唯佛陀有能力观其全貌,人的根器、智慧、知识背景不尽相同,那些较有智慧的人,波罗密积累较多的修习者,可见到的生灭较多较广,对于无常、苦、无我的体悟也较深远,毅力精进力忍力更加持久。
但是知识越丰富,心思越多,禅修进展就越慢,因为所知障也越多,虽然你有渊博的佛学知识,但是坐禅时,一定要把这些也放下,许多人都误以为只要透过思维无常、苦、无我,就能见到真理,但妄想里的东西,只会障碍你的禅修,有些人甚至拿着念珠默念咒语,数三法印,以为这样就能了悟无常、苦、无我。但是,自己会知道的,这绝对无效的,方向也会偏离,要了知三法印,只能透过亲身体验,在觉知触和感受上下功夫,思维妄想里的东西,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解脱苦不是用想的。
繁体原文:
第一条
除卻对自我的妄執,是佛陀留下来的道
某些人以為必須完全了解自己的过去,才有可能見到三法印,缅甸的禅法有幾種,有某種鼓勵修行者培養非常深入的禅定,一旦證得第四禅,就開始追溯自己的前世,这些人会追溯前世的情境,見到臨终的最後一'个心識,接著又看見投生的第一个心識',以这個方法努力,成功証果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也沒有必要,这種禅修方法,每天大概花二十個小時,而且需要经年累月持續不断練習才有可能成就,一天幾個小時禅坐,一般人已經很難做到,而且有些只能半小時至兩,小時之間,在这種世間人的生活習慣下,是不太可能培養出这麽深的禅定功夫,在绝对專注,完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行者才有可能讓心念住在一個目標,而且可以任運自如把'心導向任何一方,对於眼中只有微麈,波罗密很具足的人,才有餘力一坐一二十小時的修行者來說,这種禅修方式是值得鼓勵的,对於在家居士而言,杂務多,生活忙碌的人來說,那真是難之又難,而且也沒有必要,很多初階者,有輕微憂鬱症者,當他她們開始習禅的時候,漸漸症狀会不藥而癒,習禅能令行者净化心,智,放下思維,尤其对苦的思考,如果見到無常,思維無常倒也無妨,因為这種思維只会引領你一再見證無常,届時你对無常的真相越發清楚,更確定無常的真諦,可是你見到苦諦,你可能一眸就看穿苦諦的不圓滿,只要你觸動探索苦諦的心,心就可能会暫時失控,陷入苦想,讓心情再度落入無底深淵,更因心的執念,你可能对苦難以自拨,而透过禅修練習,定力会增長,定力如水,能夠載舟,也能覆舟,禅修者切記,不要讓自己落入苦思中,想太多没有用,也不解脱,只要見到無常,觀者就能確定沒有永恆自我,不死生命的事實,一切总在改變中,所見得人事物都只是生灭过程,如果把一切生灭过程,做最概括性的區分,那就只有:二大類,物質与心,而且二者都是生起後幾乎馬上灭去,學禅之前,我們也知道無常的道理,知道快樂不能長久,但是不快樂是否也是無常呢?聽和看也一样短暫,这个道理淺顯而懂,可是實修经驗和聽聞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禅修時,從你聽到声音到声音完全消失,你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物理变化过程,還看到心,也就是耳識的生灭过程,你所見到的,是兩種过程幾乎同時的生灭,唯有實修,方能引領我們見証真正的無常,真正的不圓滿,苦,以及難以掌控性,無我,这所有的生灭,只是过程,一点兒不牢靠,無常就是苦,把苦加在無常之上,就是無我,因為難以掌控也是痛苦的,这種组合很奇妙,苦洽好排在中間,因為無常,所以有苦,因為難以掌控,所以也很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同样很苦,生灭的逼迫,也是另一個关鍵,这種生之起後灭去的現象,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折磨,理性里思考很難真正体会这種苦,何况妄想証的禅修者?,但是透过禅修,當你不断经歷生灭,没有片刻獲得安寧,只有疼痛,那才是真正的痛苦,在証得更高洞察力之際,觀者也会實証生灭逼迫,以及見到自己的正念,此時,一切都变得異常清晰,所有現象生灭栩栩如生,能見的細節也非常精闢,你在覺知無常之時,也知道这種了知是一種苦,真正的逼迫和折磨,一個真正修習內觀的行者,除非他或她放棄,否則,这種透过自己親身的体驗和体証的真實,三法印智,只有你经驗了,才会如是,當下的,正念正知正見,而邁向道。心是識的基礎,需要善加照顧和重視。如果我們可以將心擴大到徹見真理而超越二元化的境界,並与週遭世界圓融無礙,如此就能除郤对自我的妄執,体証無我,这是唯一佛陀留下來的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無數的机会能在情緒反應上下功夫和審視。这样做,便是在修習佛法了。就如同拉筋的運動一般,如果常常做,筋骨就不会再縮緊。禅修也一样,心会鬆開,把心打開了,你才能看見。要看顧这個捉摸不定的自我,要專注用心看,如果心不能净化,我們是無法滿足它的需求的。我們不断地在追求真正关爱我們的人,可是,世界並沒有这類人的存在,因為,大家大部分人都只想自己的。當我們的自我仍然存在時,它就是我們的摰爱,每個人最爱都是自己,我們再也找不到比我們更爰自己的人。然而,就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妄執,使我們深信他方一定有这種人的存在。實際上,我們應該改變追求的方向,不應尋找一個只会助長自我妄執的人,相反地,應該追尋法,能夠協助我們除去自我。那麼,佛陀与其教法便是了,因為,根除自我,正是佛法的核心。時時反觀能使我們明白,要讓自我堅固而安全是件多麽困難的事。更甚的是,在自我觀念仍然要不断鞏固下,绝不会有真正的安全与自在,也說明了我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及想保護这颗受驚嚇的心。言而自我与滿足皆是不存在的。既然一切都在刹那間改變,那自我和滿足那裡找得到呢?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慾望的不满足,而滿足与自我都只是妄見,怎麼可能找得到呢?这裡找,那裡找,只会讓我們的心忙碌不巳。假如我們停止自我滿足,我們的苦会立刻消灭,因為苦只因欲求而產生,此外,随著自我不再是心最主要的部分,我們的自我就减弱了。因此必須運用正念來除掉这個糾纏而拘住的自我,不再輪轉六度。
第二条
為什麼要觀呼吸專注在觸感上?就是要念住在一個現象的時間越長,你所見到的就越清楚,这就包括現象生起和灭去的細節,这段極為关鍵的話語,即使只見一個行,狀態的無常,然而对於剩餘狀態,可依理而推論,一切行無常,倘若你清清楚楚見到一個無常,一個現象,見到这個現象因單一條件而生,然後看見它灭去,就算只是初次体証这個經驗,也足以說服你,一切都是一样的,這就好比拆除一大面牆一样,雖然你太矮,勾不著牆壁的边缘,但是你只要有能力從中間去掉一塊磚頭,那麽接下去的工作就簡單了,这也就是禅修專注在當下的,觸和受上,要覺知到當下的原因了,因此,你只要先專注在一個目標上,不管是任何感受都好,呼吸在觸感上也罷,你只要專注在一個身體的自然現象,而且盡可能延長專注的時間,當下的觀照覺知正念是值得鼓勵的,也應如是的去練習,行者只需透过一個自然現象見到生灭法,就有能力舉一反三,不要著急,在禅修時,讓一切自然發生吧,行者只需要延長念住的時間就好,正念是一点一滴積累的,親証一個無常生灭現象,便足以說服你自己,一切由因缘所生的條件,都是無常的,这個例子也說明,一個人不需要見到所有業行的生灭,人的業行難以勝數,唯佛陀有能力觀其全貌,人的根器,智慧,知識背景不盡相同,那些較有智慧的人,波罗密積累較多的修習者,可見到的生灭較多較广,对於無常,苦,無我的体悟也較深遠,毅力精進力忍力更加持久,但是知識越豐富,心思越多,禅修進展就越慢,因為所知障也越多,虽然你有淵博的佛學知識,但是坐禅時,一定要把这些也放下,許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透过思維無常,苦,無我,就能見到真理,但妄想里的東西,只会障礙你的禅修,有些人甚至拿著念珠默念咒語,數三法印,以為这样就能了悟無常,苦,無我,但是,自己会知道的,这绝对無效的,方向也会偏离,要了知三法印,只能透过親身体驗,在覺知觸和感受上下功夫,思維妄想里的東西,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實的,解脱苦不是用想的。
注: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