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老师每日分享(2017.9.1~2017.9.27)

2020-08-29 18:09:28 489 Lisa


2017年9月1日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個小時不起,而是用一顆平和的心态看人間万象,真正放空你的心,才能聆聽到智慧的声音,平静来自內心,勿向外求,花是自然開的,不会因某時,某地,某人而開,风过無痕,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巳空,不要刻意在禅坐中追逐,一颗放空的心,才能得到智慧的浇灌,心原本是清净的,可是我們往里面塞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心易污,不易净,需要時時刻刻的清理和調整,因此,慎勿放逸,行持
昨天再美好,終究已㳖缩成今天的回忆,我們再無奈,也阻挡不了時間的步履,今天再精彩,也会拼凑成明天的历史,我們再執着,也拒絕不了岁月侵蝕的痕跡,我們想念昨天,因為它融解了一切美好的响往,但过去已經定格,就將它尘封吧,只有你今天努力了,才能美好与無憾,每一天,每一年,都在輪廻中,我們最難接受的,往往不是無常,而是看似平淡的日子,讓自己覺得了無生趣,殊不知,生活的真諦就隐藏在这些淡而無味的日子里,其實生命里最重要的今天,因為只有今天,昨天巳经告别,明天不知会否到来,而今天不論多麼平淡,多麼令人難受,只有今天在手里握著,由自巳支配使用,不論誰,只要用生活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來增長智慧,增進慈心'和自在心,應該從當下的这一刻所發生的而習得的,解脱如是可能,那一定是當下,可能在病中,死亡前的一刻,當下即是解脱的一刻,因此,平時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費,正
改變容貌的不是岁月,而是心情,昨天是定格,明天是未知,今天是恩賜,養成活在當下的習慣,未來就屬於專心活在眼前这一刹那的人,習中專注在呼吸上的每一下,心出來知,是自巳最重要的,要知啊


2017年9月2日
其實在打坐出現的狀况,知道它們只是一個過程,最好放下,不要執著它,喜歡那種感覺或境界,那就麻煩了,你不会再進步,你只会加强它,和別人說的時候,慢心,貪心'你愈講,愈出來,境界也是一样,如果以為自已進入初禅,出現多幾次,以為是四禅_或証果了,誤以為是,然後告知他人証果了,坦白說,能夠講得出來的,都是淺淺的東西,倘若真正能夠用到很深的功夫,别人問到時,很難用語言文字清楚地傳達那個境界的,因為不確定和不可說,你一打坐,就動氣也是一样,因為不通,氣不順,才会動,是静坐,不是動坐,如果你体內有氣在動,最後也是要静下來,氣順了,自.然静下來,因為不是練氣,身体調得好,色身会轉化,氣会順,这時,氣不知跑到那了,打坐不需用到氣,因為不是練氣功,
修行是一種內在修養,用功的時候,應該單纯的用功,修養到那,它很自然流露出來,至於虚假,裝飾的東西,在練習上是不需要的,你要显露的是你本來的面目,如果在下功夫的時候,還在騙自巳,你的心如何能靜下來啊,身心都不動,再能見到實相啊,因此一宣隆禅修法,不動的,如果不停在動,要知道你在做什麼了,不在禅坐中,停滞不前,在原地踏步,跑也冇用了,浪費時間,要知
因此,在用功前的心態和觀念很重要,知見和觀念具足了,在生活中再不断的調整自己的言行,盡量如法,与法相應,这就是修養,在修行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自己的弱点,正確的心態和正知見,帮助自已漸漸走向正軌,邁向道是自然而至的,正
因為有各種善心和不善心,有情的眾生,造下形形式式的業,也感受各種果報,千萬不要輕忽惡行,僅僅造作一次不善行,都会在輪迴期間產生無数次的業果,因此,必須承受長期的苦果。善也-一样,在法句經中,佛陀言,心樂於惡法,正如水的本性是由高山往低處流一样,缺乏訓練的心也会趨向於惡,要不想承受痛苦的果報,就必須精勤不善心所的生起,培養善心所,惟有能看到嗔恨,貪爰,傲慢,妒嫉,貪婪,自私,殘暴等不善心所的过患,並看到对法的信心,惭愧,慷慨,慈爱,随喜,悲心,安忍,包容,智慧等善心所的安穩,我們才会更加精進,善心所在未断生死輪迴之前,將為覺醒打下基礎,四正勤,精進的四方面,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惡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每天的堅持,培養正念,住


2017年9月5日
其實在習禅的过程中,心'过関才最重要,解脱是心,心过得了,才是解脱,每一節的坐禅你都要体驗,才会進步,起嗔的因,一定是自巳,要灭嗔心,冇人幫到你,也要自巳灭,因為心是妳自巳的,別人永遠不知,你要自己过関
擺脫錯誤的想,如實照見事物,我們的見是以想的感知為基礎,想通常都有相,'是你心的取相,向那,且在許多情況下,这些相都是虚幻不實的,佛陀勸我們别受自己的想所愚弄,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許多場合中教導大家,我們大部分的想都是錯誤的,而我們所受的苦,也来於此?在能洞悉事物之前,錯誤的想会讓我們的正見旡法生起,因此,我們必須一再地問自己,我確定嗎?想總是在坐禅的時候,影响著自巳,想入非非,陷於實相的概念,就失去實相,例,老師和父母的教導,指引孩子去正確的方向,说橙是甜的,但孩子未吃过,他冇吃过橙的体驗,錯誤想橙是其他味道,明明知道孩子的行為錯誤,將來会受苦,他對你的教導充耳不聞,这時你只能激發他們正見的種子,親自吃橙啊,他才会知道橙的味道,你在坐禅也一样,只有親自体驗,你才会明啊,正見是不可描述的,老師只能指引出正確的方向,法要你自巳品嘗,多想多受苦,坐禅是培養你的善心所,一想就加東西,一加就錯,如實的知,心出來知,
自己与身边的人是否自在,取决於你自巳正見的深度,深入的觸及實相,亦即了知當下自己身心內外發生的一切情況,那就是讓自已解脱,不因錯誤的想而受苦的方法,正見並非一種意識型態或思想体系,它甚至不是一種道路,而是我們透視生命實相的一种洞見,那是活生生的洞見,讓我們充滿智慧和平靜,慈悲,
老師教導你坐禅也一样,只能激發你正見的种子,努力修習了一段時間,當你体驗到苦的生起,源自於自已,的想,不實在的虚幻,無論老師如何教導,只有你親自放下想,苦的成因是自巳,正見的深淺也是自巳的体証,任由風從八面吹来,實相呼喚的是,覺知,覺察,保持正念,住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沒有苦,你就无法成長,苦是法則,至道,請別逃避自已的苦,身心的苦与深入觀照它的方法,才能邁向
,法,心靈是無限的開展出來的,不要局限你在禅坐中的觀智增長,给它自然吧,冇一個人或同修的感覺是一样的,法是不確定的存在,你的体驗也是不確定的,無需加入任何標籤,境界也不可說,什麼是境界啊,因為它也是不可說的,能說的都是表面的東西,知
例子,老師和學生相遇,也是遇然和自然啊,无想的啊,遇見是因缘,随緣,不知道的,也不確定,因為不知道明天誰会出現啊,只是因緣和法則,到那就是那,見到誰就隨誰,知
就算你约了朋友明天,他也不一定出現啊,也要有因缘條件啊,因缘不合,也見不到啊,何况法則,是因缘和合,才能聚啊,有聚就有散啊,是你自巳在執著是你的啊,因為明天可能是最後一天啊,要明


2017年9月6日
每一個人都可以修習坐禅,小孩子也可以,培養小孩子坐禅,会令他的心性向善,愈年輕開始修習愈好,因為心的污染会减少
一個未經训練的心,是向外奔馳的,像一匹野馬,自巳不能夠控制的,都是跟心的雜念跑的,為什麼要住於四念處啊,令心能安住,因此,一個剛開始修習的行者,是需要時間一点一滴的增長和培養定力,净化心的散乱和不安,見到心意或心能安住也一样,日子有功,當你在坐禅的當下也一样,心在过関,透過名和色的变化,名和色会產生变化和改變,漸漸你会令心安住,心意一出來,知道它
當你在坐禅的當下,未生起的,你是不知道的,為什麼啊,因為受是名和色在生灭的當下,才知道它的感覺,例如,疼痛,只有自己當下的感覺,你能忍受多少時間,感受的程度只有自巳知,為什麼從頭到尾觀痛受,你冇法集中專注入到痛受里啊,因為心散乱,制做,入想,已經離開了當下如實的知,1心在刻意了,因為妄想,散乱的心令你離開了,當下你無在覺知了
為什麼觀呼吸每一下在觸感上,要覺知到它啊,因為要培養定力,集中專注需要定力,才能習中,令心安住,心出来知道,知道什麼啊,心意的取相,例子,你会知道是貪,是嗔,是痴,如果心能安住,它是自然生起,自然熄滅的,你的當下只是知,止息而巳
刚開始修習的行者,未建立定力,心是不安稳的,散乱的,因此,心意的取相是不能夠控制的,起嗔会跟了嗔,有情緒和/心'身都在浮動,身体也跟著心意在動,坐不穩的,為什麼啊,奔馳的心冇法停下來啊,都是要过程,和時間培養定力,刻意在制做和妄念令行者偏離了方向,
日子有功,心量也会扩大,當你發現自巳跟以前為什麼不一样了,別人覺得你改善了,為什麼啊,因為你透过修習令心安穩,安住了,(四念處的修習你得到了利益,波罗密在增長,令你當下如實覺知的心,改變了你的心意的轉向,向道上行了,所有習禅的行者,祈願早日見法
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熟知形成了常識和習慣,然後化為不可動搖的权威,從此,这些常識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教條,因為巳经習慣了,覺得有安全感,實際上,很多常識是僵化的,它只是肉眼所看到事物的部分真相,过分相信它,会障礙你的修行和進展,对生命的内涵的深入探究,執著常識,往往会麻痺你的思考,形成了成見,更形成了偏執,因此,要放棄執著,首先要放棄思想上的迷執,避免陷入執著,當你在修習時,你是否有迷執啊,形成迷信,我是对你是錯,你確定嗎,知··,
例子,拜佛,念经,在常識上,是功德和高尚的道德行為,但是你有在覺知嗎,经文是什麼啊,拜佛在求自己得到利益啊,你真的拜下去的時候,你了解嗎,真的有求必應嗎,你心在貪求的時候,妳知道嗎,心意的取相,你確定嗎
為什麼真正的佛法,冇人修,冇人懂啊,也不想修啊,執著了常識,修常識,求常識啊,因為習慣了,冇在覺知心'意上的,心識,人做我做,人求我求,佛法反而显得一文不直,冇人問津,因為佛法難聞,世人喜歡虚假,騙自己,死里想-錯誤的見解,成了教派啊,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明


2017年9月7日
得遇佛法,是需要很多助緣和自己过去生有修的波罗密,因此一定要廻向,和為別人也有得聞佛法的助缘,自利利他,人的一生很短暫,可能明天是最後一天,也無什麼事情是最緊要的,而令你不在覺知上修習更加重要,珍惜時間,坐禅,是善行,你的每一天最珍貴的保護,心意的取相,住于四念處,安住,心
念頭刹那刹那持續生起,它們甚至是不相連的,如果太專注于一個念頭上,这個念頭就会变成你的整個世界,然後改變自己生命的整個航道,特別是當我們具有某种特定的业或傾向的時候,在此刻,你必須退一步從令一個角度來看事情,自巳的見解真的这麼重要嗎,你如此一緊抓不放,它真的真實存在嗎,这样对誰有好處啊,當你修習一段時候,拥有一個開放的心胸,通过省思來覺察,有情緒時,就会清楚什麼是真正必須下工夫了,知
當你拥有了坐禅的經驗的時候,無需為了一定要拥有什麼境界或任何其他的心境,而讓自己卡在这种想法中,而入了概念心,自己只要單纯的知就可以了,因為冇什麼是你的,到最後連善惡都冇,如是的在,如實的知
身体只是四大的積聚,其中沒有人或實体,修定也是一样,我們以為它很容易,但當坐下来時,感到腳痛,背痛,疲憊,又熱又痒,然後開始沮喪,逃避,以為禅定遠在天边遥不可及,自已不知應該如何做,而陷入愁苦之中,但若我們能从中得到一些体驗和教訓,它就会变得愈來愈簡單,因/北一不要令你的心意復雜,修行其實很簡單,知


2017年9月8日
心的訓練很重要,因為是自我的基礎,沒有受过訓練的心,会令你陷入各種紊乱中,因為心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界影响,受操纵,受僵化,太古執,无法接受新增的事物,訓練心要透过用方法,例如習禅,把心安住,如果你的心经过良好的訓練,就能在完全憤怒的狀況下調整心理,对于那个生氣的对象生起大慈,这就是心靈力量,训練心的令一個目的就是使用心更大的部分,目前,你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就連这部份也被各种愚痴和煩惱所削弱,如果你有训练自己的心,就能讓心的功用全部歸你所有并自由控制,变得非凡和有創造性和智慧,耐性,即使你变老,而你的心仍然繼續成長,進步,扩大,更有活力,因此,持續你的修習,正


2017年9月11日
當你坐禅的時候,你無路可逃,只有當下的,覺知到觸感一下一下的,如實的知,才会体驗苦從何來?,在你的身心五蕴里發現,因從何来啊,一定是你的心显現出來的,抱怨也冇用,起嗔,起情緒你都逃避不了,只有勇往直前,接受當下,覺知覺察,專注,正
道的目的是帮助你超越迷惑,方法能讓你証悟實相,是否向道上行,都是你走出一條道的体驗和境界,你是什麼样的人,選擇怎麼樣的路,就会走向怎麼样的道,是事實,一個懶散放逸的人,一定不在向道向果上行,每天持續努力的人,邁向路是自然而至的,你的努力,利益一定是自巳,行持,不要停下腳步啊,正
一般世問人說在修行佛法,人們会想到物質世界之外的某种精神領域',正像,法,这個字包含了一切事物,广义的修行佛法不仅包含精神的真理,也包含了所有現象的真理,因此不要对佛法的了解局限在精神修持上,你可以把道扩展到整個生命和生活上,这样子的話,修習的時候,就是修行一切現象·而你全部的生活就都成為道,學習不受干擾,不受影响,如其所言的看到一切現象,就是真正的道


2017年9月12日
虽然我們的初心,本來是清净光明的,我們郤成為了流浪的心,受無明污染,貪,嗔,痴一起便跟随,便不能自拔,行為,習性,放逸,不斷的制做業,最重要,在當下覺察到它,因此,在禅坐里才会有机会練習,擁有一顆覺知的心,在禅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貪婪,執著,攻擊性,忌妒,以及負面的情緒是不会為我們带来祥和与平静,它們是悲傷及痛苦的因,要超越它們,需要对心,培養正念,覺察和省思,但是自我省思巳經被遺忘,沒有了省思和覺察,自已便無法分辨那些事情受別人影响,而那些出自於自巳的意志,而忽略了轉廻是個大問題,要知


2017年9月13日
每當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新的開始,如果自己噴
憤怒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憤怒令你的心变得愚痴,你的心就投生在畜生道一陣子了,这就是惡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心情和心的取向,現在的心又創造缘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况,因此,如果你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而令自己心的一刻,投向了畜生道,而令自已有獸性的憤怒,妳是不值得的,你要留意觀察你在禅坐中,心的取向和狀態,你為何總是如此想象,總離不開觀察别人的心意,不是自巳呢,别人与你何干啊,當下你有在覺知嗎,明
因為呼吸冇在覺知上,在觸感上知道每一下的出入,因此,冇在集中專注,昏沉了,要知,重新提起和集中,再大力深呼吸,然後一下一下再重新開始·


2017年9月14日
你要覺知到呼吸,一下一下的知道,和在鼻的觸感上,覺察到觸,才能建立正定,止觀平衡的發展,在觀痛受,才有心力在覺察,知道生起灭去,才不会昏沉掉舉,知


2017年9月15日
當你觀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不需要太用意于呼吸,否則必定会引起鼻子,面額及頭部的緊绷,鼻子会变得呼吸困難,而頭部会变得沉重,过度精進会引起心的掉舉不安,反之,則会引起心的懈怠,新同修一定要注意,首先集中專注,把心安靜下來,一下一下的在鼻子的觸感上知道,要注意,不用急促,剛開始,重点,要穩定在覺知上是重点所在,如果你冇在覺知,便会跟了念頭跑,初學者,心是非常散乱和冇定力,要知道重点,和方法要正確,不要急於進步,因為法是自然的,这是多數禅修者經常犯的一個錯誤,而不進步,要知,清清楚楚的覺知到每一下,正
坐姿,禅修的行者,身体要保持正直,这样身體的皮膚和肌肉才不会扭曲,压廹,氣才能順暢的流動,下顎微縮,舌頂上顎,閉眼,接著,不要讓身体因為內心掛碍某些人,事,物而有緊綳的現象,放下萬緣,為何要執取对妳無益的事物?,不在禅坐中,你要知道自巳在坐禅,為何坐禅,目標和心態要正確,不要浪費時間在放逸,放棄,逃避上,如果一無所得,是你想要的嗎,還是智慧增長,邁向道,都是自己的選擇,修行要認真,如實,騙自己最傻,要知
當你在停止呼吸的時候,强力深呼吸一下,才閉氣,你的全身運作都会止静,閉氣多長,是每一個人都不相同,之後氣会自然的放鬆,你会發現,當你閉氣之後,你身體的强烈感受会显現,然後你会找到最强烈或不舒適的痛受,在生起灾去,集中專注在痛受里,只是知,不加任何思維概念,或跟氣走,當下的每一下都在感覺上,全力以赴的,在知,
禅修是不刻意的,它也不是方程式或公式化,法是自然的發展,每個人的進度和感受都不相同,領悟和方法是否到位,要用心,如理作意在修習上,即一心一意,集中力要对準焦點和目標在觀呼吸和觀受上,如實的知道,全身都不動,心意和身体動了或逃避,放棄,你的禅坐己经下車了,不在禅坐中了,只是形態在坐禅有用嗎,浪費了自己宝貴的生命和時間,,知


2017年9月16日
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种輕鬆,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种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寬,不如心寬,一无所有的時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說,眾生无我,苦樂随緣,宿因所构,緣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获更多,有很多人不重視修心的重要性,實际上,沒有一次起心动念不对我們的生活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不要小看一念的'力量,一念虽小,但产生的能量勢不可挡,世界看起來复杂异常,其實也很簡單,可以說我們生活就在一念之間,一念所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畜生,就看自巳如何轉念,所以,自己時時要洞察心念的起伏,如同洞察呼吸一样,通过正念的轉化,來改善心靈的取相和念頭,内心的狀況,在覺知覺察當中,就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境遇,因此,坐禅能令你智慧增長,轉識成智,在當下,知


2017年9月19日
當妳和别人争執的時候,巳經失了慈悲心,而是跟了你的傲慢,偏見,我对,你錯的錯誤見解,起了嗔心,當下心的取相是种了不善的因,和她人结了惡缘,是最不值得的,心迷失了,你的所有坐禅功夫,在當下示現出來的,是你心的脆弱和無能為力,耍知道,心在那,起嗔心的原因,是什麼?,你有在覺知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之後的果,自作一定,自受,要清,要明
只有自巳的体驗,才是最真實的經驗和过程,别人的体驗,你永遠無法知道和感受,自已的感受和痛苦,印象和痕跡你才会刻骨銘心,例如病苦和面對死亡的一刻,才知道你'的心,有無力量和領悟,自己親身的体証,你才会如實知,在禅,


2017年9月20日
當你坐禅一段時間,如果自巳心性改善和行為修正的,就是法的力量,用到方法,和心態正確,反之,如果執著多和心態,在貪名和利,就修錯了,法一定是令你邁向慈悲喜捨心的,如果法貪也是錯的,怎麼是法貪啊,过了頭的,有爰取和想而得到法的,都是錯,只要你努力,如實的覺察到觸,呼吸一下一下的在觸感上,只是知,在觀受也是一样,是感知生起灭去,不加入任何柬西在思维概念里制做,幻覺幻境幻影,死里想入妄想,都是錯的,只是知,


2017年9月21日
當你在觀呼吸的時候,累積了足夠的定力之後,止觀平衡的發展,才是正定,在行住坐卧的時候,很快提起正念正知,心中起了怎麼煩惱馬上就能覺知到,这敏銳的覺知力使煩惱很快就灭去,如果冇在禅坐中累積正定,在行住坐卧修觀的能力就会很薄弱,因為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刹那間千千萬萬個心流逝过去,而心的本質像猴子一样頑皮,散乱,荡來荡去,易变,像天氣,它像抓住一根树枝後,放掉,而再抓令一根树枝,心就是如此抓取六尘,一刻也停不了,因此,沒有一定的定力,要觀照到內心的起心動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冇修習,只会給五蕴耍來耍去,容易制做業,因此,每天善代自已,培養善行,習禅在禅,知
身体是無常的,每一節的禅修都是新的体驗,當觀呼吸的一刻,只集中在呼吸上,不用理会鼻子堵了,一開始深呼吸長一些,一下一下的進出,知道即可,漸漸呼吸会稳定和有節奏,鼻子也自然会通暢,不用担心,知


2017年9月23日
當你覺知心中生起的心念,这不是概念法的覺知,如果心中有貪或嗔,大部分人都可以覺知到,說明覺知不需要禅那或觀智,但是覺知並不是生灭隨觀智,當一個不断提起正念,覺知心中生起的任何現象,随著時間的增長,自巳的覺知会更加敏銳,从而導至智慧的提升,比如嗔心生起時,你覺知它的生起,它迅速灭去,你也覺知它的灭去,通过覺知,你的智慧開始觀照到心的生灭,繼而領悟到心一直在生生灭灭,那時呈現在你智慧之中只有生灭,同時你也会了解到,所有的生起,都是苦的生起,所有的灭去,都是苦的灭去,但它的灭去並不是永恒的灭去,它还不斷的生起,你不断的感受到壓迫,那時你將親身体驗到佛陀在阿含經相應部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生起的,都是苦的生起,凡是灭去的,都是苦的灭去,你会充分了解到只有不生不灭才是涅槃,因為没有生就不会灭,有生就有灭,沒有生等於是輪廻的止息,我們現在害怕死亡和痛受,追求樂和舒適的感受,逃避痛,是因為無明貪爱,当拥有生灭随觀智后就不会再庆幸任何生的快樂感受了,因此,在觀痛受要明啊,生起的因,都是心的做作,知
當提起正念明了起心動念的時候,就不会依妄念去做身業或口業,但如果正念提起是緩慢'的,起心動念也算是意業,屬於很輕的意業,起了意,那怕是一念,可能也会衝動,而做業,因此培養覺知,覺察,正念,持續的向上行道,身口意合一,戒定慧建立,正


2017年9月24日
當你坐下來,要準備坐禅的時候,要原全避免痛苦是不可能的,有三种情況一直跟著你,疼痛,昏沉,煩躁,只要你有身体,就有感受,平時,你不打坐,身体可以換姿勢,不舒適的感覺不会生起,这一刻,你開始随著注意力的持續,累積並且不改變姿勢在坐禅,妳開始看到身体的真實性,身體本是苦的这個內在本質,即使佛陀,也不能避免身体上的疼痛,但佛陀並無精神上的痛苦,即身苦,心不苦,所有的禅修者,身体都会感到痛苦和不舒適,但有些人可能更有耐性和勇氣去承受它,身體上的疼痛,是过去世的業力所造成,因此,要避是不可能的,你在禅坐里,必'須學会泰然處之,只是知,當你的心一逐漸变得專注而有定力,疼痛和不適就不会再打擾你了,智慧的提升,洞察無常生灭的現象,
每一個後生心都会覺知前一個心息,每當心經驗到什麼,这個經驗就会被傳递给下一個刹那的心,綿綿持續不断,而且不要忘記,在每一刹那,心都是生起,又灭去,这就是心的本質,因此,只有在禅坐里,修習智慧內觀禅,才能夠洞察無常生灭的現象,真正的佛法,是自己的洞見,如實的,自求,自修,自証,証一分,得一分,到最後,冇什麼是你的,連善惡都无,知
人心是变幻莫測的,往往,一念之間,一切都巳顛倒,改變,一念太快了,甚至來不及讓自己的心静下來,心理狀態决定做人做事的態度,而態度又无形中決定人的習性,不用說,習性又决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你的心才是真正主宰自己命運的人,一個人的人格偉大固然值得敬佩,但可敬佩的人格往往來自偶然一念,就是心念的自然流露,偶然的一念看来不甚重要,但往往能透露人心靈的深度,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有各自的机遇,有人順境,有人生跌宕起伏,有人平淡,庸碌一生,不管人生處於何种境地,都要知足和修行,用平淡心處世,生活就会安然自在,心无法强大到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要計較外境的好与不好,只要內心不為外境所動,則一切自然順境随缘,自在,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无事冇限寬,觀自在
我們應該依靠自已清净的本性,智慧的洞見,轉变錯誤的念頭,如實現,要放棄自己的成見,修自已的心,不是修别人的心,把自巳貪嗔痴,顛倒妄想,執著倒掉,智慧才能增長和洞察,人生就是一次覺悟的旅程,平時也一样,用平和而不带成見的心態面对一切,不應因為執著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敏銳知洞察力,佛說,如實現,指只有開放而包容的覺知力,才能体会生命本來的意義,知
每個人的心,都流連在外,抱怨和追逐樂受,就像有人追逐捕抓自已的影子一样,越想越跑就越累,怎樣跑都抓不到,凡是人類都一样,願所有人都能平静和自在,超越自我,和是我的執取,放下,超越修行的倒退,祝願所有新同修,坚持,努力下去,不要放棄坐禅,坐禅是你每日積累的善行,是你最應該做的,如實知


2017年9月25日
為什麼我們必須要認識或了解,五蕴?因為有色身才可以修行,也是佛陀為什麼說,人身難得了,因為五蕴是見取和愛取的目標,理解这句話很重要,因為有身体,我們錯誤地把身体当作是一個自我,沒有身体的話,我們怎麼可能有身体是自我的見解?,因此,色蕴成為見取的目標,当自巳執取身体自我的時候,同時会執取是我的,我所有,这是見取,我們堅持这個看法,彷彿我們的生命当体是依存于它,而事實上也是如此,恶性楯环和輪迥就这样启動,由身体引起見取,而見取招感身体,其他四蕴,受想行識也是如此,執取五蕴,我見就生起了,如果我們說是因為執取身和心,即身是色心是名,由于執取,我見生起,即是我的,我所有,我是,我能,生起,因此,有我,这样的見解,為什麼我們要修習,住于四念處啊?/身,受,,心,法要透过色身,來体驗,如實的了解,身体的構造,為什麼身心無一個人相同,和面孔一样啊?是什麼原因而產生色身啊?原因有四,業力,識,時節温度和營養,身体是四大構成,也可以說,地,水,火,風所形成,四大也是身体的本質
業力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現在,我們剛從母胎生下來的色身,即四大,是前世業所產生的,过去的業使得人們的五官有的庄严端正,有的庸俗不雅,有的健康,有的五官不全,有的多病,这一世我們也在不断做業,这個業也在不断產生新的四大,因此,你的上半生,也在影响著你的下半生,有修行和不修行也一样,因此,因為很多新同修,所以重覆的再講,身心五蕴,希望新同修知道,為什麼修習坐禅,是要透过色身,往內看,只有身心五蕴才是你修習的目標,不執取,放下和捨,修行是如實的,做自己的老師和修正行為,身口意業,都是你这一刻開始,你最應該做的,要知
色蕴,为什麼稱之為色,因為身体会被破壞,受天氣的氣候,疾病,食物營養,業力所影响,例如,天氣寒冷,皮膚会干裂,熱带氣候,因為每一個色聚中的火界过多,皮膚会發熱或晒紅,色是由四大元素,地,水,火,風所組成,由'四大又衍生出二十四种所做色,如眼,耳,鼻,舌,身,顏色,氣味,味道,營養等,所有这些都稱為所造色,即源于四大所衍生出的色法,心或意識也可產生四大,稱為心生色,当你有走的念頭,欲走的念頭会產生四大,尤其是四大里的风大推動你的身体前進,善心和不善心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四大,如果你的心是處在善的狀態,例如有慈悲喜捨心,那麽善心会產生健康的四大,令身体精力充沛,喜悦冇情緒,反之,如果起嗔貪之心,四大会失調,尤其是身体上的火会过旺,火大过旺,風大推動身体的行為,会傷害自巳和别人,煩躁,情緒,身口意業都是不善的,而產生惡業,这個你自己就可以驗証,这就是心是怎樣產生四大,進而影响体內的四大,既然明白了这個道理,自己更應該時刻培養善心所,自利利他,身心都健康和邁向道,邁向解脱,苦而止息,正,因此,每天你最應該做的,培養善行,坐禅,住于四念住,心的安住
因此,証初果,是斷身見,疑結,戒禁取見,你到那,就是那,不要欺騙你自己的心,修行是自巳的身見断,不是別人对你有什麼看法,如是的在,如實的知,因此,你在禅坐里,不要再制做身見,我見,我是,我能和是我的,,無什麼是你的,只是知
如果你知道了但不去修,戒,定,慧是不会生起的,因為書本或别人言辭中得来的知識,只是知識而巳,只是學問而已,不是修行的層次,修行可以導向開悟,但不是那麼容易,佛陀说,一切法皆由因而生,因緣生,因缘灭,我們應當致力完滿因和緣,如果未熄滅煩惱,如何可以幫助別人?,自己尚且不能自救,'郤走去慈悲别人,例子,自己先學会游泳,才能下去救人,要實修的体驗,你才会明

017年9月26日
受蕴,受想行識是名蕴,受的特相是体驗或感覺,受的作用是去感覺目標合意或不合意,例子,當你在禅坐時,痛的感受生起,為什麼總是入想和逃避,因為入了想蕴,有個我在痛,令受生起的近因是触,想要成為初果聖者,我們必須先去除身見或我見,坐禅時,受只是受,受非我,來去除身見,只是知,受是見取与爱取的目標,这個認知非常重要,因為在平時,日常生活上,你的六根是打開的,六根觸境,生識,就会產生合意和不合意,有個我出來了,除了睡眠和打坐的時候,自已的六根是收攝的,在平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触一直是打開的,因六触一直敞開,这意味受是一直存在的,因此,感受总是等待你去觀察,而生起,樂受,苦受和舍受,因此,只有在坐禅的時候,生起的触為什麼那樣强烈,而令你無法忍受,但當你定力增强而能超越的時候,你会發現,苦受確是至道的法則啊,因為,只有在禅坐中,身心不動,才有机会看完,痛的生起,源於業力,有個自我存在,如果入三法印智,深觀無常,苦,無我,这才是坐禅的利益和解脱,苦的止息,要明
想蕴,想的特性是去標記对象的特質,在平時,為什麼总是把錯的看成对的,对的看成錯的所謂顛倒想啊,因為心,無明和愚痴啊,習性,習氣,是我的啊,跟了業力跑啊,心受愚昧影响,將五蕴看成常我净啊,只有在習禅的時候,智慧生起時,它照亮了目標,自己才能清楚地看到五蕴的真實面目,想是如此重要,你如何標記,自已就会以自已標志的方式來造作各式的業,當你在坐禅的時候,身心為常,死里想,做作,幻覺制做相关的業,以得到新的五蕴在耍自已,騙自己了,反之,標志,身'心為無常,苦,無我,不動的,自已就会精進修行以解脱五蕴的束縛,也正因為想的重要性,它被歸為五蕴之一,因此,在坐禅不要入想啊,一想你就無法集中,不在禅坐中了,跟了妄念一直跑,在制作了,知
行蘊,特相是塑做,制做和構成,佛陀在相應部中說,它們塑做行法,被稱為行為,除了受和想,其余的50個心所稱為行為,这些心所包括,渴爱,嫉妒,念力,努力,定力,貪婪,昏沉,掉舉,信,安寧的愿望,决心,疑,智慧,嗔恚,痴等,行的作用是积累業力,無論是身語意的行動,根于貪,嗔,痴,或無貪,無嗔,無痴而發動的行为都被稱為業,一旦造了業就留下了可以招感果報的潛力或能量,就如一粒种子,當你把种子扔在地上,它就有萌芽的潛力,同样,自已做了怎樣的業,都会留下潛能并在將來產生結果,这潛能和能量被稱為業力,是肉眼所無法見到的,因此,你的習禅在种怎麼样的因,就生出怎麼样的潛能和能量,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和貪嗔痴無明,是自已的選擇了,如果你真懂佛陀所教的法,你一定是如實知,会用方法令自已如法,持續堅忍毅力,認真的面对自已的修習,反之,你無怎麼意義了,在死里想,騙自已,耍自己的心了,修行是令自已修正,改善,如法,在道上行,邁向苦的止息,只有自已才知道自已在修怎麼,知
我們要自已修行,大部分人都意志軟弱,飄忽,方法要多,無信念,正定的意思是正確的堅定之心,沒有進,沒有出,只是知,不是烏龜的頭,伸頭和缩回去,坐禅是勇敢。向上行,直至生命的完結,才見真章,不要只觸摸表面在世間法里,修行像拔草,要把茅草拔得,要抓得牢固,然後專心拔草,这样煩惱的雜草才能拔得起,如果冇法集中專注抓得不牢,芧'草就会割傷你,反而受傷害,如果用方法正確,戒定慧就会合而為一,心一境性,正
培養不進不出,只是知,的这種定力,是指處境不乱的鎮定,定力的心、这種定力可以貫徹於整個生活,簡單來說,就是培養一种鎮定的性格,而这种心性,对於正式的禅定,是.很有幫助的,正


2017年9月27日
識蕴,有認識目標的特相,其作用是作為心所的先導,有四种圣义諦,色,識',心所及涅槃,意識和心所必須一起出現,不过,在意識和心所之間,意識為心所的先導,意識的現起,是一個連續不断去体驗現象的过程,而非獨立的,比如,看电視時,你吃糖並摇著腳,这里有幾個動作,眼識生起,見到屏幕上的色,耳識生起,听到声音,舌識生起,品尝着糖,鼻識生起,聞到糖香,身識生起,知腳在搖,意識解讀著演出的戲劇,这六識是一個接一個出現的,而不是一齊現起的,但自巳認為是同時生起的,因為自巳还看不到各個識的快速生起和灭去,彈指間,数以百萬的意識生起並灭去了,因此,看电視時,不同的識以很快的速度連續生起,只是因為自巳不了解實際的过程,于是推論说,看,听,聞,品尝,感受,想是,我自巳,误以為我是眼識,我是耳識,我是意識,这六識是屬於我的,这六識其實是以連續性的方式一個又一個地生起,但我們会認為是同一個我,在体驗看电視,
这就是为什麼說識就像魔术師欺騙我們,因為魔法師可以創造虚幻的東西,讓我們信以為真,被骗而不自知,識是依緣而生起,依着特定的因缘條件而生的,識依據它依止的條件命名,依于眼与色而生起的識,叫作眼識,耳,鼻,舌,身和有形物而生起的識,被称為身識,依于心与法而生起的識則被稱之為意識,总之,六識,每一個識的生起,必須具備它們的因緣條件,例如,眼識生起要有四個条件,眼根,光綫,作意和色,当这四個條件具足時,看見的結果就產生了,其他的識也是依各自的因缘條件生起,沒有一個識是我,他,她,或是一個人,这是正確的見解,令識生起的近因是名色,即名是心,色是身,如要深入了解,可以参考《阿毗達磨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