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加巴当国际禅修营华纳大师每日开示

2019年12月加巴当国际禅修营华纳大师开示

翻译:笨笨师姐 (听写笔记整理,翻译可能并不是百分百正确)

(照片为本次禅修营期间某次开示现场拍摄)

(视频为本次禅修营期间某次开示现场拍摄)

 

第一天开示

华纳师父先讲解了孙伦禅修方法。禅修的第一部分需要正念于呼吸,第二部分需要正念于感受。第一部分的呼吸要短促,急速,以及用力。要点是要“知道触”。呼吸与呼吸之间的间隔太大的话,心就会跑到其它地方去,因此要进行短促,急速的呼吸。这样心就不会有时间跑到外面去。

禅修的第一部分我们进行50 分钟的猛烈呼吸,有些禅修方法第一部分进行10,15 分钟的呼吸,这样是不对的。如果第一部分呼吸的时间太短的话,当禅修第二部分感受升起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有足够的定力可以正念于这个感受,当比如说疼痛的感受升起就无法正念于这一类的感受。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需要在业余的时间也进行练习,找到合适的韵律,学习正念于触。空气是一种物质,鼻子也是一种物质,当空气和鼻子接触的这一瞬间,我们了知这一瞬间的触时,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禅。此时请不要思考,因为一旦思考,就会产生“喜欢”或者“不喜欢”,只要知道触,正念于触,就是在修毗婆舍那内观禅法。

第一部分不要慢速以及漫长地呼吸,而是要短促,急速,大力地呼吸,这样才能很快地建立起足够的定力,以进行第二部分的对于感受的观察。

人世间有六种行者,贪行者(贪婪),嗔行者(脾气不好很容易生气),痴行者(对很多时候都不清楚以及会忽视),信行者(很有信心),寻行者(做很多的衡量判断),觉行者。

世间也有很多的修行方法,而安那般那是其中快速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因修此而得到道智成为阿罗汉。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世,所以修习快速的方法是我们的选择。

贪行者有时会修不净观观尸体,但观这些的时候有例子会看见比如说死尸在自己的床上,会看见这样的幻相。贪行者修不净观是通过看死尸的变化,看死人不再活着,思考自己也会如此。行者在看见幻相后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被吓到。50, 60 年前禅修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人自修,由于修得不对。有些人修疯了。而安那般那是一种迅速而安全的方法。不要修不净观,这种苦不需要去吃,修安那般那只需要观呼吸就可以了。

禅修的第二部分是正念于感受。第一部分我们努力正念于鼻尖的触,努力得到越多越好的定力,以便于第二部分观照最强烈的感受。对于感受的“知道”,要如其所是,不多也不少。第一部分结束时。我们停止呼吸,屏住呼吸,让心寻找到最强烈的感受。然后正念于此。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不要改变姿势,不要移动,只正念于感受本身。这样我们会了解到感受并不是稳定的,它在不停变化,这是无常的体现。平日这无常被思维的到处乱跑所掩盖,但如果我们可以保持不动进行观照,就会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我们坐着不动而观照时,就会慢慢明白,“身体在不停改变”的这个无常现象。

而且,我们也会慢慢了知苦,了知身体充满了苦。为何我们平时不知道呢?因为平时我们在不停地改变姿势。过比如说10-15 分钟,我们一个姿势下身体产生苦受的时候,就会改变姿势,而这种变换姿势便会遮盖了身体“苦”的这个事实。孙伦禅修法让我们知道真相,而想要知道真相就要保持不动,就会发现感受的生生灭灭,起起伏伏。

一开始所有的禅修者几乎都不喜欢疼痛的感受,都希望疼痛赶紧走开,但这是由疼痛自己决定的,完全无法被我们控制的一件事。禅修者要坚持不动,观感受直到感受完全消失,在这一瞬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波罗蜜,就可以证到1、2、3、4果。感受可能持续很长时间,1、2、3、4 个小时,或者1、2、3、4 天。在佛陀时期,有位比丘坐了整整七天,他所观的这个感受才消失。禅修时要有耐心,有耐心观至感受结束,禅修者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做到,要持续一两个月的修习有可能会做到。

大多数禅修者在观照跟随一个感受的时候,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个感受在身体另一处升起了,比如左边或者右边膝盖。但其实心每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当你70% 的心在右膝盖,30% 的心在左膝盖的时候,由于心的移动速度非常之快,会产生“同时觉知两种感受”的错觉,但其实不是,这只是因为心变换速度快而已。当我们可以100% 保持正念的时候,就只会知道一个点的感受,也要努力只知道一个点。以及不要经常改变观照对象,因为不停地更换所观照的感受,就无法把一个感受观到其完全消失。所以当你100% 地正念于第一个比如说右膝盖的感受的时候,你会完全不知道左膝盖的感受。

“禅修是需要整日保持的一件事,行者要在行,坐,立,卧四威仪中持续地保持禅修。行走时,知道脚底和地面接触的每一个触,躺下时,不要立刻就睡,而是观照整个身体。身体里的感受会像沸水一样,升降起伏,观这些感受,在入睡前可以观其中一个感受,直到入睡。这是24小时的禅修。

站立时,行者要觉知自己在站立,有时站立长时间后会有痛感,可以观痛。站立观照会比较难,坐姿观照较容易。在躺着的时候观察感受的起起伏伏,感受会越来越弱,直到睡着。如果睡觉前保持正念观照而入睡的话,就不会有太多梦,梦是因为人处于一个半醒的状态。

在佛陀时代,有行者走路时候观照知道每一步的触,因此证了1234 果的。行者所需要做的是对任何威仪都保持觉知,努力知道任何一个触。

在结束禅修下座的时候,也不要就立刻松下来。而是要保持正念地离开禅堂,保持正念地回宿舍躺下,(如果要躺下的话),不要让心散漫。而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努力保持正念。”

关于感受结束时候的现象,各有不同,维那耶师父曾经说过有几种:

1)你跟随着感受,跟着跟着,就突然没有任何可以跟随的感受了,结束了。

2)如同拉紧的橡皮筋一样,紧着紧着突然在某一个点断了。

3)当你正念于感受的时候,感觉像蛇蜕皮一样,感受从头到脚地蜕去了,或者从头出去了。

4)像烛火一样熄灭了,像油灯一样突然灭了,光消失,结束了。

禅修者要努力跟随感受,直到没有任何感受为止。有时感受越来越弱,禅修者会以为是感受结束了,但并不是。禅修者只需要跟随感受,等感受真的结束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

有些禅修者由于过去世的波罗蜜,可以在感受结束的时候证到果位,观一个感受结束就可以,但如果过去世没有足够的波罗蜜的话,就可能需要4-5 次观感受直到结束,才会得到道智。

孙伦禅修法的观智分类是十观智,第一观智是三法印智。第二观智是生灭随观智,可以看见观察对象的生灭。第三观智是坏随观智,观察对象的“坏”的部分比较明显,第四观智是怖畏现起智,由于看见无常而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第五观智是过患随观智,等等。当人在第1-9 级观智时,很容易放弃,因为这阶段心还不够稳定,只有到第十观智时,心才会稳定,可以稳定地正念于感受,无论这感受是多么痛。在随顺智的时候,心会柔软。最后会得到道智。

禅修者不要总是去想我得到了哪个观智,是第2?第3?第4?而是应该把精力集中于因,在因上努力,即就是努力地了知感受,正念于感受,而不要想着果,不要想着可以得到什么。

第二天开示

当禅修者觉知感觉的时候,要如其所是,不需要拿出什么或者加进去什么,你只需要观看它,以及知道它。只需要知道它。当你呼吸时,当你只知道触的时候,其它任何事都不需要知道。有时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是不是坐着,面对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只知道触,才是对的。

在第二部分时,你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你不需要知道你在觉知还是没在觉知,不需要去想你“是否有觉知”这样的事,你所做的只是保持对感觉的觉知,如其所是地观感受。只要你开始想我是不是在觉知呢?这就是思考了,这就不是在毗婆舍那内观禅修的路上了。毗婆舍那内观禅的路,是如其所是地观的道路。你要正念于感受本身,看着感受的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正念于此。你不应当知道你是否“知道感受的起伏”,如果当你想着我到底知道不知道感受的起伏呢?这个时候就是思考了。你只需要如其所是地观感受,而没有内心的对话。

在极端的情况下,阿罗汉们可以进入很深的禅修,我们称其为深禅定(samapatti)。此时他们只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在这时候,没有人可以杀害他们。有一次一些宫殿仆人想烧火,她们在小树丛里烧起了一堆火,火灭了她们才发现烧火的树丛里有一群比丘,正在进入很深的禅修,他们正在如其所是地观感受。在这时候,没有火焰可以伤害他们。只需要如实地知道感受,这个就是深禅定samapatti。

你只需要如实地知道感受,不需要知道得多一点或少一点。不要装着有比实际更多或更少的疼痛。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有疼痛,就如实地知道它就可以了。不要思考。如果膝盖这里有疼痛,那就正念于此,有耐心地持续观照,正念于此,就会看见感觉的升起灭去,起起伏伏,持续不断,当疼痛变强烈的时候,你知道它变强烈了,当疼痛弱下去的时候,你知道它弱下去了。

有时你看着感受的时候,这有点像灯照着,当你集中精力,集中精力,有时你的心会可以感受本身,你只会知道感受的生生灭灭,起起伏伏。如果你从上面,从远处观的话,有时你的心就会跑开,这是为何我们深呼吸,屏住呼吸,努力知道感受。有时你的心可以进入感受,有时不能。反正如果不能进入感受,那就不能进入感受地观照,如果可以进入感受,那就进入感受观照。

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当你停止呼吸,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观照全身,心会自动扑向最强烈的感受。如果这个感受不是很疼痛,那你就只需要知道这个感受不是很疼痛,你不能远距离观照,如果你从很远的距离进行观照,一会儿你的心就会飘走了。只需要努力如其所是地观照感受。有时感受非常疼痛,有时不痛,这个依赖于你自己,有时非常痛,有时不痛,不管发生什么,只需要知道感受。不要远距离观照,努力离疼痛的感受越近越好地观照,知道它。不要管是不是疼痛,只需要知道。不需要去描述感受,痛还是不痛,这是比较。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如果有比较的话,思考就来了。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不过不要太远距离地观照。如果距离太远,心就很容易跑出去。努力尽可能近距离地观照感受。

心在一瞬间只可能知道一个点。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有时感受看上去没有了,但其实这时候感受并不是完全消失,当你不再观照它的时候,有可能它就又升起了。当感受真的完全结束以及消失时,你会自己知道。当感受是剧烈疼痛时,试着知道这个剧烈疼痛的感受。当你的定力强大时,你会知道这感受,如果感受是强烈的那么它就是强烈的,如果感受是一般强烈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强烈的,如果这个感受变弱,那么你就要知道它是弱感受,而不是消失了。此时你知道另一个感受,这是因为你的心并不是百分百地正念于这个感受。你的心50% 在第一个感受上,另外50% 处于身体另一处,因此会发现另一处疼痛升起了。你的心非常快,你的心知道第一个感受,然后知道第二个感受,然后再知道第一个感受。。。有些禅修者觉得自己同时知道两处感受,实际上则是心一瞬间只知道一处。但心的速度太快了,因此看上去好像是同时知道两处,实际上则是心一瞬间只知道一处。努力集中精力于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感受会消失,你就会只知道第一个感受了。

(关于心到处乱跑)

第一部分当你呼吸的时候,要猛烈用力,让你的心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是跑开跑出去。第二部分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深呼吸,把心注意力集中于感受,努力知道感受的细节。如果你观照感受的时候心距离太远,那么心就很习惯地跑出去了。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在想,但你确实是在想在思考,而不是知道感受。这就是你必须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疼痛感受,正念于它的起伏变化,正念于感受的细节。

定和毗婆舍那内观的一个区别是,定是从远处观感受,而内观则是努力穿透感受了知感受的细节,希望明白到底在发生什么。而定则是从远处观感受,而这时你的心就很容易去思考。

定是知道感受观感受,而不进入感受。只有当你进入感受以及正念于此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身体是无常的(不恒常),苦,以及无我的(我们无法控制它)。只有通过毗婆舍那内观修习你才会了知无常,苦和无我。定,只是从远处知道感受,而不会由此知道无常,苦,和无我。

(关于变换观察对象)

你要努力紧跟着第一个感受。因为你的精神不够集中,定力不足,所以并不是在100% 地觉察第一个感受,你可能只有50%的觉察力是在第一个感受上,另50%则在另外的感受上。由于心一次只可能知道一点,心不可能同时知道两点。很多人觉得自己正在同时正念于两个感受,左边膝盖一个,右边膝盖一个,实际上心则是从左边膝盖感受跑到右边膝盖感受,非常迅速,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同时知道。但真实情况是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个点。这是佛陀说的,心一瞬间只能知道一件事,不可能同时知道两件事。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一弹指间,一万五乘以百万次的粒子生生灭灭在发生,并不是一两百万次,而是一万五个百万次,非常非常迅速。我们觉得自己同时知道两个点,但其实只是知道一个。所以当你集中精力于第一个感受,努力如其所是地知道这个感受时,第二个感受会消失,你就不会知道它了。

(关于第二感受强于第一感受)

华纳师父建议还是要正念于第一个感受。因为一旦你变换观察对象去观察第二个感受,这个感受一开始看起来好像是很强烈,很疼痛,但一旦你换成观照它,这个第二感受会渐渐变弱。它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当这个感受变弱到于第一感受之前同一强弱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又有一个新感受在比如说膝盖另一部位升起了。那么你就不停地变来变去,而无法跟随一个感受观照直到它消失。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观一个感受直到它完全结束,因为在感受结束时,我们有可能得到道智。如果我们不断变换观察对象,那么我们就无法观感受直到结束,如果我们可以跟着一个感受,那么有可能需要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这需要时间。所以不停变换,就无法观感受至结束。对于我们来说,正念于一个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是必要的,在感受完全消失的瞬间,有可能证到须陀桓果位。因为当你观感受时,十个观智就可能一级一级被达到,从生灭随观智,坏随观智,畏怖现起智,等等,一路到第十观智,第十观智后可跨越得到道智,证一果。要证一果就要跟随感受直到它结束。只有当你可以跟随感受直到它结束时,你可以得到一果须陀桓。要得到须陀桓果位必须把一个感受从头观到结束。如果这是非常巨大的苦受,也要把这个苦受观到其完全结束为止。这很难,因为练习毗婆舍那内观法,就如同在河里逆流游泳,你必须挣扎向上。

感受结束时的表现有很多种:

- 有时就像火一样,越来越弱,看上去像灭了, 不存在了。你跟随着感受,突然在某一点,似乎不存在了。感受没有了。

- 有时就像跟着一条河,在结束处没有河可以被跟着了。这是一种。

- 另一种是如果你拉紧橡皮筋,橡皮筋就会越来越紧越来越紧,然后崩断了。当你跟随感受的时候,也是越来越紧,越来越紧,越来越疼越来越疼,你试着忍受它,忍受它,正念于它,正念于它,在某一点,感觉崩断了,再没有任何感受了,这时你得到了道智。

- 有时感受就像蛇蜕皮一样。有时感受从头部升起,你跟着跟着,慢慢地慢慢地它往下走,往下走,然后从你的足部跑出去了。有时当你正念于足部时,感受往上走,往上走,到达你的头部,然后从头上出去了。然后没有任何感受了。

感受的结束有很多种状况。无论是哪一种状况,你都要跟随它直到它完全结束。

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他持续不断地进行禅修超过一个月,那时僧团的集结大会即将到来,1000 个阿罗汉会出席这次僧团集结,阿难尊者当时只证了一果,其他人是阿罗汉,所以阿难尊者更加努力,站立时,行走时,坐着时都坚持禅修,夜不倒单地整夜不睡觉禅修。然后他非常疲倦,想休息一下,躺一下。当他往下躺,头还没碰到枕头的这一瞬间,在这样一个姿势,他成为了阿罗汉。所以任何一种姿势,都可以证阿罗汉果位,可以得到道智。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正念于感受,跟随着感受观照如其所是,直到它完全消失。你不知道感受什么时候会消失,你只能正念于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

(关于感受很晚才升起)

我们管这个叫“无我”。感受可以在任何时候升起,这就是我们经常不得不越坐时间越长。我们坐长时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坐很长时间”,而是为了“努力跟随感受”。有时候在铃响后,痛感才开始强烈。感受就像波浪一样,非常疼,再往下减弱,再往上增强,有时会有一个波浪,两个波浪,三个波浪,你都要跟随它。有时我们跟随三个波浪起伏,那么我们得坐俩仨小时,有时我们跟随四五个波浪起伏,这都有可能。有时会突然觉知很疼痛的感受,有时感受就变得非常疼痛,这就是我们无法控制它,这个现象取决于感受它本身,我们不得不坐得长时间以便于跟随感受,跟随得越多越好,正念于感受直到其完全消失。事实上,当你用极大的正念跟随感受,然后当你听到铃响的时候,就放松了,无意识地放松了,而只要你一放松,感受就升起了。

(关于平日观照是观照座上最痛的点,还是当时最强的感受。)

当你走路时,你先正念于左脚的触,正念于第一个,再正念于第二个,一开始你的心会比较慢,你正念于第一个触的时候,第二个触已经将要发生了。当你走路的时候,正念于触,正念于触,慢慢地你就可以正念于每一个触了。这是走路时候的禅修。

在躺着睡觉的威仪下,你可以关注呼吸的触,如果你不想关注这个,可以深吸一口气,观照整个身体,心会自动跑向最强烈的感受,正念于这个感受,直到入睡。不要管是不是睡着,只需要正念于感受,当感受消退的时候,在某一点你会睡着了。在你睡醒前,在你完全醒来之前,你可以正念于你身体上的某一个感受,跟随它,然后再醒来。这就是我们如何在卧姿的时候修习。你必须要正念于出现于你身体内的任何现象。

所以最好是睡硬枕头,木枕头是好的。当你躺下去睡在硬枕头上时,你的身体就会像沸水一样,所有的感受涌现,你正念于它。慢慢地,慢慢地,也许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你会入睡。你不会知道自己入睡了,只需要正念于感受,然后入睡。然后在你醒来以及完全睡醒前,正念于身体内的一个感受。

硬枕头会让你的感受更尖锐及强烈,会比较容易让我们正念于感受。如果你睡软枕头上,会比较容易睡着,就不容易保持正念于感受。

我以前刚开始在睡姿观察感受时就用木枕头,在夜晚,半夜过后,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自己换了软枕头。所以我必须把软枕头锁到房间里,只留下硬枕头,然后我就可以跟随感受了。否则无意识时你就会换软枕头。

(关于是否可以在日常禅中只知道动作,不观照触)

在一些其他禅法中,比如马哈希禅法中,禅修者走路时观照的是脚的抬起,移动,放下;抬起,移动,放下。孙伦禅师说,不要默念,如果你要默念“抬起,移动,放下,抬起,移动,放下”,你必须走得非常慢。你的心50% 跑向默念,50% 跑向正念于感受。孙伦禅法只需要正念于触,就好了,不需要默念。马哈希禅法心50%跑向默念“抬起移动放下”,“抬起移动放下”,孙伦禅法则只需要知道触,触,触。这也是为何马哈希禅法修习者行禅时,走得极慢极慢,一~步,一~步。孙伦禅法修习者只需要正念于触,因此可以正常速度行走。

(关于疼痛时候紧张或放松身体)

禅修开始时,你必须要身体绷紧地坐。因为只有用绷紧身体的坐姿,可以让你的心保持在感受上方。而如果你放松地坐,当感受来临时,感受就占在了你的上面,你在下面了,这样非常容易放弃。这就是为何要绷紧地坐,如果非常疼痛,深吸一口气,然后正念于感受。试着不要动,保持持续地正念于感受。不要放弃。对每个人来说放弃都是很容易的,我们坐紧,我们的正念就会在感受上面,那你就可以跟随感受。在禅修开始的时候,禅修者要坐紧,在感受来临时,就可以正念于感受上面。如果他松弛地坐着,感受来的时候,他就无法控制自己,感受占了他的上方。这就是为何新禅修者不要太放松地坐,要坐紧,才可以保持在感受的上方,才可以跟随感受。

为了能在感受的上方,你必须要一开始绷紧身体,以忍受疼痛的感受。如果你很放松,一旦疼痛来临,你就会放弃。为了不放弃,第一步就是绷紧我们的身体,跟随感受。

(关于什么是“极大的正念”)

极大的正念就是你用更多的正念去知道触,去忍受疼痛的正念,不只是普通的正念。如果你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这个是普通的正念。当你深呼吸一口,跟随感受,这是极大的正念,用更大的努力,这是极大的正念。

第三天开示

孙伦禅师说:你要跟随身体内的感受,把心放入身体,跟随感受。不要让心跑出身体外。如果你的心跑出身体外,心就会充满贪嗔痴。为了清除心的所有杂染,我们必须把心保持在身体内,以及正念观照感受。

我会告诉你们,正念于感受是如何帮助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特别是当你面对死亡时。去年十二月过后,一月四日我们去眉缪,亨利,丽萨以及一些中国禅修者也和我们一起去,去参加眉缪的寺院的落成典礼。但路上,六号时,我突然无法清晰地说话,我们必须回仰光。不过当时我们没买到机票,只能乘汽车回仰光。一整天我都必须乘汽车旅行。一路上我没吃午餐,晚餐,没有食物,我只是跟随观照感受。我看见了孙伦大师的脸容,我祈祷,佛法僧,孙伦大师,请照看我,我必须要到达仰光进行治疗。我当时跟随感受,没有吃午餐,但不饿。

我当时并没有想着我是不是会死,我只是想着正念于感受。如果我并没有禅修过,那么我会思考是不是会死,所有这种思绪就会乱飞,而当时我只是试着正念于每一个触,这就是,怎么说,由于正念,由于正念于触,当时甚至亨利,丽萨都不觉得我的健康问题有多么严重,只是觉得我可能有些心脏问题需要回仰光。当我晚上到达仰光时,我的家庭医生给我做了注射,然后晚上八点把我送进医院,邦来医院。在医院我想得起来的事就是第二天清晨了,但只要我一起床,我就试着正念于每一个触,那时我小便,尿液里都是血。一整天尿都是黑色的。当他们检验后,发现在我的膀胱里有一个小的恶性肿瘤,他们得检测膀胱。

我知道我自己膀胱里有个肿瘤是在2001 年,我去泰国进行医疗检查,那时我知道膀胱里有个小肿瘤。不过我只是说,没关系,这个很小,没有穿透性,我以后会被治好的。2018 年当尿里出现血的时候,我去医生那里去检测以及治疗癌症,但当时我到的时候,这医生得出国进修,他不能手术。然后我就回寺院,那之后没再出现血尿,那我就维持那样。

2019 一月,这个问题第二次出现了,我小便时又出现血尿,我又去看医生,医生说我膀胱里有个恶性肿瘤。他要给我两个疗程的化疗。一个疗程持续3 次,然后医生问我是选择去曼谷还是新加坡进行放射治疗,我说不,我只想在缅甸进行治疗,不想出国。医生要进行32 次的放射性治疗,每周五次,就是说得治疗一个半月多。我说我如果去国外,就会被当作普通患者被对待,而如果我在缅甸医院,他们则知道我是一位年长的比丘,他们会更小心谨慎,更照顾我,会把我当成尊者照顾。所以我倾向于在缅甸进行放射性治疗。

 

幸运的是,在邦来医院,他们刚进口了新的放射治疗仪,比泰国的还先进,是最新的仪器。每一次我要接受1.8 光量,总共52 光量,不过我可以忍耐这样的放射量。但对我来说,我只是跟随感受,不知道我会不会死,我只是努力跟随感受。这是跟随感受的益处,这也是为何孙伦大师说,无论在你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努力正念于它。不要思考它,只是正念于感受,如其所是。当你想着我会不会死啊,很多很多问题就会出现。在那时,我只知道感受,起起伏伏,起起伏伏,而不去想我是不是要死了。在20 次放射治疗后,在我膀胱里的癌细胞停止活动了,在32 次治疗后,在CT 扫描检查后,我的膀胱里没有癌细胞了。上个月我进行了另一次检测,去看看癌细胞是不是都清除了,他们取了一些样本送去曼谷检测是否还存在癌细胞,结果是没了。这是跟随感受的益处。这也是为何孙伦大师建议,以及我也提醒每一个禅修者,也许非常疼痛,但不要改变姿势,不要移动,只正念于感受如其所是,因为我们都会死的,在我们临死的时候,疼痛会来临,如果你习惯于跟随感受观照,在临死的时候,感受出现时,你只需要跟随感受,起起伏伏,起起伏伏,起起伏伏,在某一时刻,某一点,感受不复存在了, 你过世了。

因为你在跟随感受,你的心没有被贪嗔痴所占据,你的心是清静的,你将会投生天界。你将会先知道成为天界众生,早于你知道自己作为人界众生已经死了。你不需要害怕死亡,每个人都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死,怎么死,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只有禅修,正念于感受,你可以克服,不需要害怕死亡,只需要跟随感受直到它完全结束。你死了,如果你跟随观照感受,你不会知道你会死或不死,这是面对死亡时最好的武器,因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死,没有人可以永生。在死亡的一刻,我们跟随感受,正念于感受,以及我们不害怕感受。我们以跟随感受的状态死去,将转生于好的世界: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或者他化自在天。我们就不会去地狱,变成畜牲,饿鬼,修罗。

因为没有人可以说得上你会投生何处,只有佛陀可以知道。因为执着,我们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再次出生。怎样可以停止执着呢?我们只需要正念于感受,如其所是,不需要知道得比其所是多一点或少一点。只需要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这会帮助你面对死亡,以及转世成为天界众生,或者证涅槃。

当我去医院的时候,艾蒙和其它佛教徒都来支持我,但当我进入治疗室的时候,我必须得独自进去,他们只能等在外面。没有其他人可以进入治疗室,我不得不独自面对。我们独自出生于这个世界,独自生活,在死亡的时候,我们也要独自面对死亡。跟随感受是面对死亡时最好的武器,你不需要害怕死亡。

在18 年8月19 日,我左眼进行了一次手术。我左眼得了青光眼,当时看不见了,我进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后我试着跟随感受,我不需要吃止痛片,那里有一点疼痛,当这点疼痛来临时,我只是跟随它,跟随它,跟随它,大概跟了2,3,或者5 分钟,疼痛消失了,那之后我不再觉察眼里有任何疼痛了。通常患者都需要服止痛药来减少疼痛,但我跟随感受,就不需要服止痛药了。我康复得挺好,没有发炎,所有事情都挺好。医生们很惊讶,我告诉他们,我跟随感受,疼痛来的时候,跟随感受,四五分钟后,疼痛消失了,而且是永远消失了,没再回来。这就是禅修,跟随感受,以及跟随感受如其所是,是如何帮助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这就是为何我要求禅修者,保持不动,尝试保持不动,忍耐疼痛的感受,克服它。一旦有一次你可以克服它了,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克服它。你不需要害怕疼痛,正念,正念于身体,正念于身体中出现的任何现象,会帮助你不恐惧任何事,即使是死亡。我们不需要害怕它,因为每个人都终有一死,我们都有一死,我们用正念于感受来面对死亡,这个真的有帮助。这是为何孙伦大师说,孙伦大师,维那耶大师,也鼓励任何人,任何禅修者,尝试保持静止,不要移动,不要改变姿势,如果你改变姿势或者移动,你就总是想动,那你就无法忍耐痛苦,如果你忍耐痛苦,然后了知它,你可以克服它,你可以赢过疼痛感受。

即使亨利,丽萨都不知道我病得很严重,我得了癌症,他们只是最近才知道我得了膀胱癌。如果我不能像那样跟随感受的话,我现在就无法在此回答你们所有的问题了。我现在没有癌症了,就可以回答所有提问,给你们的禅修提出建议了。

(关于禅修是一直重复过程,一直尝试一直失败,整个过程中可能失去耐心,想放弃,如何鼓励自己禅修,面对困难不放弃)

禅修后,你会慢慢理解。禅修几天后,你会知道自己在了知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之前你不知道无常,苦,无我。你不知道无常,你不明白什么是无常,你不明白什么是苦,你不知道什么是无我。但现在,佛陀,孙伦大师说,每样事物都是无常的,总是在变化,变化,变化。你开始理解所有事物都是苦,充满痛苦,以及所有事物都是无我的,你无法控制它。这些你开始知道了,开始进步了,慢慢地,慢慢地。

你得把禅修前的你和禅修后的你进行比较,看看你得到了哪些知识。得到智慧,或者说知识的过程可能很慢,但禅修一俩个月后,禅修前的你和禅修后的你会有不同。就如同父亲和老虎搏斗的故事那样,绝大多数时候,老虎把父亲叼走了,父亲过世了。但终有一次,父亲习惯了如何搏斗,赢了一次战斗。这就是我们试着正念,正念,正念,有时我们失败了,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了,通过耐心,坚持不懈,忍耐,我们试着克服这些。如果你可以持续正念,忍耐,你的智慧水平会逐渐提高,持续地,不过不要去看观智,它自动会提高。因为一旦你开始关注观智水平,我应该是到了这个观智?第四观智?第五观智?还是第六观智?那么你的心就不再在感受本身了,无论发生什么,都只需要正念于感受,观智水平会自动自己提高。

慢慢地,慢慢地你会知道。禅修前,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些不好的事,你会生气而且争斗起来。在禅修一段时间后,愤怒还是会在你心中升起,你会愤怒说出愤怒的话,但在你采取身体行动前,你可以发觉,这是愤怒,我必须控制。你可以控制的第一件事是你的身体行动,然后是口的行动,然后是意的行动。身业,口业,最后是意业。这就是你可以自测你有多少进步的方法。

丽萨你们组,我希望给你们一些怎样禅修的建议。坐得紧一些,不要松散地坐着。因为如果你松散地坐着,一旦疼痛的感受来临,保持正念会比较难。那么你就会想改变姿势,想移动。改变姿势和移动是相当容易的,如果坐姿不够紧的话。这就是为何我们试着坐得紧一些。

正念于感受,以及呼吸要猛烈。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呼吸慢的话,心就习惯于跑出去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心跑出去了,因为心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及心习惯于到处乱跑。为了知道每一个触,你必须要猛烈地呼吸,那才能知道每一个触。

这里,我们设置的第一阶段的呼吸时间是50 分钟,有一些禅修者只呼吸15,30 分钟,但这是不够的。如果感受变得非常强烈,你必须要忍受它,你必须要面对它。有一些禅修者跟随感受不是很快,你不要高估或者低估感受,而是要如其所是地正念于感受。你必须要忍受它。要保持知道它,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并不想知道感受,这就是为何在禅修前,如果感受升起了,我们习惯于改变姿势,自动地。但是孙伦大师告诉说,不要改姿势,不要移动,尝试着耐心地正念于它,这样你就可以克服痛苦感受。当你保持静止,不改姿势,不移动,正念于感受,你的心的层次会自行提高,你不需要去知道这是在第四观智?第五观智?六?七?八?像这样。你只需要正念于感受,你的心会自动提高。

你看见感受,这是三法印智,当你正念于感受,你知道感受生生灭灭,生生灭灭,这是生灭随观智。当你近距离跟随感受,你知道其生起,灭去,而灭去的现象明显容易理解的话,这是坏随观智。你知道你的身体和心并不稳定,总是在变化,然后你会很恐惧,这就是所谓的怖畏现起智。如果你正念于感受,你的心的层次会提高,提高、提高,直到第十观智。当你试着保持静止,在第十观智后,你可以得到道智。

但是在你得到道智前,你必须和你自己的心抗争,一半你的心想放弃,想改变姿势,想停止正念于感受,你想放弃; 另一半你的心则说我保持静止,不移动,不改变姿势,我必须忍受疼痛的感受,以便得到道智。你必须要和你自己的心抗争。只有当你到达第九观智,行舍智时,你的心才会足够强大,可以忍受非常剧烈的疼痛,或者非常细微的感受,你可以了知并正念于它。只有当你了知以及正念于感受,到达第十观智,然后越过,入流得到须陀桓果位,但你必须挣扎才得到须陀桓果位。这就是如何一步一步得到须陀桓果位,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目标。

在得到须陀桓果位后,如果你死了,会再生于天界上层。你不会投生为畜牲,不会在地狱受苦,也不会成为饿鬼或修罗。下四道业被清理了,这也是相比较在地狱受几百年的苦,我们禅修的苦是非常非常轻微的了,以及非常短了。这就是为何我们要忍受疼痛,以及了知这些疼痛,了知无常,苦,无我,你对自己的执着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们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非常爱自己,这也是我们的执着所在。因为这些执着的缘故,我们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再次出生,经过了无数次世的存在。当你知道无常,苦,无我时,你对你自己身体的执着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而当你达到第四阶阿罗汉果位时,就没有任何执着了。

在你达到第四阶果位后,当你过世时,就不会再次出生,这就是涅槃。但在有些文学中会把涅槃描述为一座金子造的城池,但真实的情况是,涅槃中是没有身和心的,不复存在,这是涅槃。如果你不复存在,就不再有老,病,死,或者再次出生。不复存在,这是禅修的目标,即到达涅槃。

有四种主要的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印度教。所有的宗教都鼓励人们做善事。大多印度教,(以及佛教又分为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及大乘佛教主要是转世,在印度教最高境界就是转世成为大梵天,可以很多很多年,几千几千年地活在天界上层的梵天。但如果你的善业消耗尽了,你又会堕下来。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在雅佳格里,有一天佛陀四处行走乞食中,当他看见一头母猪的时候,曾经微笑了。他的侍者,阿难尊者问,佛陀为何微笑?佛陀说:“你看见那头母猪了吗?”阿难尊者答:“是的我看见了。”

“这头母猪曾经是一个人,死后这人转世成为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曾经在佛寺旁觅食,它听见一些比丘在唱诵佛法布道,它听着布道。在它听布道时,一只鹰飞下来,叼走它,它的头被咬下来了,它往生了。因为它当时正在听着好的佛法,它成为了一个人类,一个女人。在那时它成为了一个女性出家人,在另一个佛教的分支,并不是佛陀的分支。她修习禅修,达到了初禅。她达到初禅以及修习了很长时间,在她过世后,她成为了一位梵天。

经过了拘留孙佛时代,拘那含牟尼佛时代,迦叶佛时代,在释伽牟尼佛时代,她的善业都被消耗尽了,她坠落成为了一个畜牲。这就是为何释迦牟尼佛微笑说:即使是梵天众,她的身体曾经闪闪发光,现在也成为了猪,生活在泥潭中。但释迦牟尼佛发散他的慈心,在这一生过去后,她重新成为了人类。

她的最后一世是斯里兰卡的一位部长夫人。有一位大和尚巡回看望他的跟随者,他看着这位夫人,曾经是一头母猪,现在是一个人类。当她听说这些,她可以回想起自己的前七世了。她有回想自己前七世的能力,她看见自己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曾是一头猪。她变得非常害怕,询问她丈夫的允许成为了女性出家人,进行四念处禅修,成为了阿罗汉。在她入灭前,和尚们邀请她复述自己的自传,她在自传中说了所有这些:曾经是一头母猪,现在是人类,因为修习禅定,她成为梵天众,度过无数年,经历两位佛陀,她当时都在梵天世界,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她的善业都被消耗殆尽,她降落到人类世界成为了一头猪。

这是定和观的区别,定让你强大,但不能保证你是否还会成为畜牲受苦,你可能还会在地狱受苦,变成饿鬼,修罗,但在上座部佛教,如果你禅修,达到初果,你就不需要再堕落去下四道了。你或者会成为天人,每一世你一阶阶往上,直到成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不复存在。这是宗教的区别。所有宗教都鼓励你建议你做善事,但这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修,只有毗婆舍那内观法能让你到达涅槃,其它的宗教,极致是到达天界的最高处,梵天界,最高是成为梵天,修习定你不能达到涅槃,只有修习毗婆舍那内观才能够达至涅槃。

什么是毗婆舍那内观?毗婆舍那内观是心在物质上。当你正念呼吸时,鼻子是物质,空气是物质,俩物质接触,心知道触,这就是心在物质上,就被术语称作“毗婆舍那内观”。当你行走时,你知道触,每一个触,当你知道触,腿是物质,地面是物质,俩物质接触,当你的心知道它,这就是心在物质上。你这时没有在思考,如果你在思考,喜欢或者不喜欢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何佛陀,孙伦大师建议:不要思考,只是正念于感受如其所是。最简单以及最迅捷的方法就是正念于每一个触。这就是其它宗教与上座部佛教的区别。上座部佛教相信:只有毗婆舍那内观法可以带领你到达涅槃,其它你都只能轮转轮转轮转于轮回中。

在藏传佛教中他们相信转世,如果你成为大喇嘛,在你过世后,他们会试着找出你的转世。如果喇嘛转世后,他们会到处寻找,这人投生哪里了呢?他们会把这个孩子带走,教育他再次成为喇嘛。他们不得不轮转轮转轮转。他们被困于这个出生死亡、出生死亡的圆圈。但用毗婆舍那内观我们试着切断存在,不再有存在,达至涅槃。这是上座部佛教的最高点。

第四天开示

一位中国来的出家尼请求在孙伦寺再多待一段时间学习。

华纳师父说他一般不接受中国的出家尼来寺院禅修,因为以前有过不好的经验,她们经常不服从寺院的规则。但这一次允许这位出家尼在寺院多待几天,条件是必须服从孙伦寺的规则以及必须每天禅修三次。

关于忏悔,华纳师父讲了一个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盲人比丘在行禅时由于看不见踩死了很多昆虫。有人就去告诉佛陀说,佛陀啊,他杀了很多昆虫呢。佛陀于是去问这位比丘,你为什么要杀昆虫啊?瞎眼比丘回答: “佛陀,我并不是故意的,我因为眼瞎,没注意到这些昆虫,我本意并不是要杀它们的。” 佛陀说,“哦,那这并不是罪过,因为你并没有起杀害它们的心,没有故意杀害的心而造成的这件杀昆虫事,就不是罪,只不过是眼瞎而已。”

佛陀一开始并不想让女子出家成为比丘尼。但他的继母非常执着地请求佛陀。最终佛陀答应了,但说比丘尼传承只会持续1000 年,之后这一教授衣钵会断绝。佛陀时期要成为比丘尼需要先让比丘们经过一些会议仪式等通过,然后再由比丘尼们经过一些会议仪式通过。但如今很多出家尼被当作比丘一样被尊敬,但华纳师父并不接受这个看法,并不认为这些出家尼是真正的比丘尼。华纳师父认为,这些出家尼属于持戒女,在缅甸穿粉色衣服,在斯里兰卡穿白色衣服,在中国大陆大乘佛教穿灰色衣服。真正的比丘尼传承在佛陀过后1000 年后已经断绝。

以前有过台湾的戒女在孙伦寺,她一定要觉得自己是比丘尼。华纳师父说比丘戒律有两百多条,真正的比丘尼戒律基本翻倍,有五百多条,而现存的戒女,所持的戒一般是八戒,九戒,十戒。

第二部分观的所谓感受,并不只是指疼痛,其它比如说瘙痒,冷热,麻木,僵硬等等都是感受。我们需要在众多感受中正念跟随观其中一个,直到它完全消失。一开始屏住呼吸时,心可能会看见全身的各种感受,而当正念提高时,看见的感受会越来越小,慢慢集中在一个点上。当禅修者的注意力不断提高时,最终只会观照到一个点的感受。

感受分几种,有强烈的痛,不强烈的痛等等。无论是哪种感受升起,禅修者只需要集中精神,正念于它。当停止猛烈呼吸时,深吸气屏住呼吸,正念于全身,心会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小,集中于其中一个感受,跟随着这个感受观照,跟随观照,跟随观照,直到集中于此感受的一点。

从任何疼痛来说,其实身体是不知道疼痛的,只有心知道。心,才是那个决定者,决定我们“不想坐了”,身体不知道。

至于身体哪里出现疼痛,其实是“无我”的一种表现,即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大多数禅修者都是腿部先出现疼痛,也有一些是背部,头部先出现疼痛。

华纳师父说他年轻时候喜欢玩弹弓射击,射鸟,这一业力他也需要偿还。有一次他在禅修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手指被一根一根地折断,从一个手指到十个手指全断,当时他就明白这是他曾经射击杀生的果报。这是无我的一种:感受无法被控制。

我们所做的所有的恶事,只可能由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法被消除。为何要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呢?因为,布施,持戒(不杀,不淫,不撒谎,不偷盗等等),修定,只能让恶事果报的发生放缓一些,只有毗婆舍那内观禅可以清除掉心的污垢,清除掉这些恶果。所以我们在座上必须不改变姿势,不移动,正念于任何出现的感受,享受它!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偿还我们所做的恶事的债,不只是此生所做的,而且是很多前世所做的。

每个人都需要偿还所做的恶事,佛陀也不例外。佛陀最后一生的时候经常背痛,这是因为有一世他是摔角力士,在一次比赛中恶意摔断了对手的脊椎骨,因此这一世需要偿还。

佛陀涅槃前得腹泻也是因为有一世他是治疗士,在治好了一位富人的腹泻后富人不愿意付钱。富人假说自己的腹泻并没被治好,治疗士很生气觉得既然你说自己没好就给了他腹泻的药,让他再次腹泻。因此此生佛陀也得到了此恶事的腹泻的果报。

如果感受越来越弱,也要努力跟随它,正念于它。至于观心跳,有些传承教授观心跳,但有个问题是,一旦心进入心脏的时候,人就会翻跟斗。然后这个传承一开始说,你观到翻跟斗就是证到了道智,但问题是,有些禅修者翻了二三十次跟斗,然后这就有点不好自圆其说了,于是此传承还是把翻跟斗和证果位分开了,说翻跟斗就是翻跟斗,证果位就是证果位,不是一回事。

佛陀教授四念处禅修方法:

1)身念处。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观照身体。比如说在吃饭进食时,观照手伸向食物,拿起食物,放入口中,咀嚼,咽下的等等触,就是身念处的一种。

2)受念处。就是观身体内所产生的各种感受,直到这个感受的结束。

3)心念处。就是观心,但这个修法非常难,因为人习惯于开始思考想事情,而不是观照。

4)法念处。观“无常,苦,无我”。

身念处和受念处修起来比较简单,心念处和法念处修起来比较难。曾经华纳师父在香港见过一位教授心念处的老师,就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教授。华纳师父认为他们所做的不过是让心随意飘来飘去,想来想去,而不是正念于心的心念处。

关于分享功德,死后很多众生会在饿鬼道,修罗道,地狱道,天人道的众生很少。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修法,是积累最大功德的方法。在修习后,当我们想把这些功德分享出去时,要先礼敬世尊佛陀,礼敬法,礼敬僧,愿以此真实语,把福德分享给所有与我们有关的人,所有希望被拯救的众生,希望他们出离痛苦。这样一些希望接受功德的众生就会过来说萨度,萨度,萨度,就得到了你所分享的功德。但可能也有一些众生正忙于享受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过来,那就没得到所分享的功德。

第六天开示 (第5天无开示)

(关于德因古禅修法和孙伦禅修法的区别)

德因古成为一位比丘,修习了孙伦禅修法,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孙伦禅修法。他先呼吸,但当感觉升起,非常疼痛的时候,他又开始呼吸了,而不是正念于感受。并不是100% 的孙伦禅修方法。很多人在说他是阿罗汉,但这是相当存疑的,因为他呼吸,当感受变得非常疼痛时,在他的方法里,他又开始呼吸了,以逃避疼痛感受。在真的孙伦禅修法里,如果感受升起,你必须要正念于它直到其完全结束。他的教授和孙伦大师的教授是有矛盾的。

这也是为何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他的助手舍利佛问佛陀,“许多比丘来像释迦牟尼佛致敬,讲述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阿罗汉,所有的他们都成为阿罗汉了吗?”释伽牟尼佛说,他们有一些是阿罗汉,有一些不是。他们说自己是阿罗汉,但并没到达第四阶果位。

他们不是如其所是地正念。他们正念于感受,然后开始思考,思考思考思考。他们没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以为自己在跟随疼痛感受。然后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道智。一些是真的阿罗汉,一些不是。现在也是如此。在缅甸有很多的“阿罗汉”,因为追随者习惯认为他们的老师是阿罗汉,但一些是,一些不是。

而且如果你看德因古禅法,看上去好像和孙伦禅法一样,但如果你跟随他们的教授,当非常疼痛的感受升起时,他们的老师要求他们重新开始呼吸,以逃避疼痛感受,而不是克服疼痛感受。这是逃避疼痛感受,并没有跟随它直到它结束。

(关于堕胎)

堕胎是尝试杀人,佛陀禁止杀生,劝所有人不要杀生。即使把他叫做胚胎,这也是一个孩子,所有形成孩子的部分都在那里了。以前中国只允许有一个孩子,如果是女性,如果他们觉得是女性,就会杀了她,直到得到男性胎儿,男人。因为他们是故意杀的,唯一区别是,当你要杀成年人时,你必须得在杀人时候花更大精力,而杀胎儿时,你不需要尽所有努力,只需要吃一些药比如说。但这是杀生。实际上,最终这还是杀戮。这不好。

如果丈夫同意堕胎,那么他也是同谋。因为如果医学院学生,在成为医生之前,他们得杀青蛙,杀蟑螂之类的。这些他们所杀的青蛙蟑螂,得再次受苦。他们拯救患者,这些是善业,但杀蟑螂杀青蛙则也是他们的恶业。这是完全分开的两件事。

在善业恶业里,有三种行为:身的行为,口的行为,意的行为。丈夫和妻子中,妻子必须得自己去做这件恶事,而丈夫不反对, 他的恶业就是意的行为,没有身的行为和口的行为,只有意的行为。区别就是, 女士比男士做了更多的恶,因为她不得不自己去做这件事。

你必须要禅修,来擦除这些所做恶业。如果你禅修,你修四念处禅法,在某一点,如果你曾经杀过人,就如同你被杀一样的疼痛感受就会来临, 像这样,如被杀一样同样的感受。用毗婆舍那内观禅修可以擦除这些恶业,否则你必须偿还: 如果你杀了胎儿,那么你也会在没生出来前就被杀。但用毗婆舍那内观禅修法,你可能可以偿还这个杀业于一座、两座、三座中,像这样。这也是我为何要求禅修者,就像孙伦大师说的,不要动,不要改变姿势,如果你在受苦受痛,那是那些你曾经所做的恶业,身口意的恶业都在来要求你偿还。如果你用毗婆舍那内观偿还,你可以用一座两座偿还清,但如果你得下地狱偿还,或者变成畜牲,饿鬼,修罗偿还,你得要偿还很长时间。

(关于人看见的人或事物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其个人头脑里的想象)

有很多种众生,或者叫名法和色法。我们是人类,由于善业我们成为人类,成为人类并不容易,如果你从最高的梵天界放一根针,另一根针放在地上,这两者相碰的机会等同于成为人类的机会。我们是人类,它们是动物,这是真实的。如果有身和心,就是真实的。而你的幻想并不是真实的,如果你闭上眼睛,看见一些东西,那么这是想象。

当你跟随感受时,在你身体内发生的是真实的,其它的东西可能会是想象。我们得跟随真实,当你坐着时,疼痛升起,疼痛是在你身上发生的,而不是在身体之外,如果你跟随着身体外的疼痛,则这是想象,那你就在跟随想象。在你身体内发生的是真实的。

因为你有身和心,那么这就是真实的。如果他在想这事,如果他曾经看见了什么,比如说天人什么的,那么这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不是。你不能确认是否看见,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因为你有身和心,这是真实的,所以你是人类,你也存在着。

(关于三果圣者是否有菩提心)

菩提心,是想成为佛陀的人有的心。三果圣者是阿那含圣者,这有很大区别。菩提心是将成为佛陀的人,许一个愿,他愿意圆满善业成为一位佛陀。这是菩提心。达到三果果位的人我们称之为阿那含圣者,在人类的这次生命结束后,他成为阿罗汉,如果他不继续禅修,则在梵天世界成为阿罗汉。有些阿那含在梵天界度过完整的一世,有些度过半世就入无余涅槃了,在那世最后一段时间成为阿罗汉,而一位菩提心拥有者则是希望成为一位佛陀的人。

阿那含圣者可以是在家人或者出家人。但一旦你达到了第四阶成为了阿罗汉,你则必须成为出家人,才能作为人类存在。你必须成为出家人。如果你不想成为出家人,那么一天之内,你就必须无余涅槃。你不可能作为普通的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超过一天。只有当你成为比丘,一个出家人的话,你才可以存留在此。

(关于感受和类似脉搏跳动同时存在,观哪一个的问题)

跟随感受。当他知道脉搏跳动时,当他在跟随感受的同时知道脉搏跳动时,他的心并没有百分百地在感受上,只有50% 在感受上,另50%知道跳动,心脏跳动的神经流动。

如果他跟随跳动感受的话,得跟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这何时会停止。只有跟随感受才会有结束时,只有在感受结束时,你可能得到道智。否则跟随跳动,跟着跟着,他觉得他在跟随跳动,但其实他在思考,他的心飘走了。这是问题所在。只有感受,你可以跟随它直到其结束,得到道智。这也是为何,四念处中受念处意味着正念于感受。这很重要。在经典中,并没有正念于心跳,只有跟随感受。佛陀和孙伦大师都建议,受念处是正念于感受,直到它结束。

四念处禅修,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是适合每一个人的禅修法。有些禅修法,只适合贪行者,或者嗔行者,或者痴行者。即使是佛陀的右手弟子,舍利佛尊者,都不能决定适合的业处方法。

有一次佛陀右手弟子舍利佛尊者让一位年轻和尚做不净观,观死尸。由于这位和尚之前连续500 世都是一位金匠,他喜欢看艺术品,当他必须看着死尸时,他的最内在的心完全不愿意去看着死尸。所以他禅修了三个月,没有得到一丁点儿佛法。第二天他跑去佛陀那里,打算还俗,他说因为我看着这个死尸看了三个月,还是没能知道任何佛法。然后佛陀变出一朵金莲花,说你只需要盯着,看着这朵金莲花。由于年轻和尚曾经连续500 世都是金匠,所以当他看见变出的这朵金莲花时,他很满足。他看着它看着它,慢慢地,慢慢地,佛陀让这朵金莲花的花瓣凋零。当年轻和尚看见这个时,说:啊,这朵金莲花也是无常的,我的身体也是无常的。然后佛陀告诉这位比丘,是的,金莲花是无常的,你的身体也是无常的。在那时,这位比丘得到了道智,成为了一位阿罗汉。

四念处禅修法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当你练习时,某个禅修法可能不适合你,比如慈心禅是适合嗔行者的,而适合贪行者的看死尸的不净观则是不适合的。但四念处禅修法是适合每个人的,所有六种类型人的。

(关于是否应该参考阿毗达磨里的89心的分类,分析自己的心)

佛陀和孙伦大师建议每一个禅修者正念于触,以及跟随感受,即使你在睡觉。在你睡觉时,躺下睡觉时,跟随感受,起起伏伏,起起伏伏,当感受减弱时,你会入睡。当你苏醒时,在你完全清醒前,你正念于身体内的一个感受点。如果你有时间去思考,这是心念处啊,什么什么的,那么你就是在思考,那么你就不是百分百地在修习四念处。

最好的方法是修习身念处受念处,这是比较确定的路。而你试着练习的,是不太确定的事,是思考。没人可以提醒你你在思考,你觉得自己正在正念于感受,实际上则是在思考,那么你就没有修习任何四念处。如果你跟随着感受,感受升起,减弱,那么有时你可以做到正念于心,知道自己正在思考,哦,我可以正念于心。只有那时你才能正念于心。你正念于心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正念于心,当你知道自己正在正念于心时,思考就开始了。这对你来说太难了。

Citta 的意思是“可知者”,苦是发生在身体上的,但身体自己不知道,Citta 心知道。Citta 的意思是心,心知道,心知道疼痛。如果你知道疼痛,那则是你的心在觉知疼痛。你知道得多一点或少一点,都是心在知道。疼痛是发生在身体上的,但身体本身不知道这疼痛是在膝盖上,还是在脚踝这等等,疼痛发生在身体上,但身体不知道,只有心知道。Citta 的意思就是心。只有心知道这非常疼痛,或不很疼痛,我可以忍受,这样。这就是Citta, 心知道。

Dukka意味着苦,疼痛感受。苦也意味着,比如说得不到你想要的也是苦,与你所爱的人分离也是苦,与你不喜欢的人必须在一起也是苦,这些也是苦。苦有很多很多的类别,但这些苦,都是只有心知道,身体不知道。

有一位印度禅修教师教授他的跟随者心念处。我问他, 你们怎么禅修的?他说,我们放开自己的心,让它飘走。我问他,那心停在哪儿呢? 他说:不停,我们的心就这么到处跑来跑去,这样。

所以他们只能坐禅大概一小时,一小时后,如果不动的话,疼痛感受就会升起了。他们就需要面对疼痛感受了。但当他们让自己的心飘走时,此时他们的心在哪里呢?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而心念处的意思是正念于心,它会自动出现,只修习心念处是非常艰难的。你必须有强大的精神集中的心力,以及非常强大的波罗蜜。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波罗蜜,但修习心念处会耗费更长更长时间,因为你被卷入淹没,在受念处的疼痛感受里面转来转去。

在我们这里,我们试着修习身念处受念处。感受是在你身体内部发生的,心也在你身体内,但实在很难被正念观照。心总是放松的,会飘走的,飘出身体外,飘走,是很难被正念观照的。正念于身念处,即正念于无论在做的任何事,正念于吃,正念于手伸向食物,正念于拿食物,正念于把食物拿向口,正念于把食物放入口中,正念于咀嚼,正念于吞咽。无论你正在做什么动作,都正念于它。这是身念处。

受念处意味着正念于感受,即使是跟随感受时,最开始我们的心也并不是百分百地正念于感受,我们的心喜欢飘走,正念于一个点是很困难的。我们得尝试着把心安住于一点,以知道感受。你的身体内发生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它在持续地升起灭去,升起灭去吗?是在增加还是减少?正念于心是很难的。

在孙伦大师时代,在寺院中的一位比丘练习不净观,观尸体。每天早上孙伦大师都会建议,所有和尚都练习四念处禅修吧,身念处受念处都没有修习的危险,其它的禅修方法,如果你无法控制你的心,你可能会疯掉,所以尝试着修四念处禅修吧。但这位和尚不听,还是习惯于观尸体。在寺院边上有一片墓地。

但有一天当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当他打开他房门时,他看见自己床上有一具死尸。实际上他去墓地去观尸体,以获得尸体的想象相,当他看到自己床上的尸体时,他应该想,我的身体也会如此,有一天我也会死,也会成为这样一具死尸。我的心和身都不是恒常的,是无常的,也是充满苦的,而且也无法被控制,是无我的,他应该这样想。但他则是被吓了一大跳,大叫起来。孙伦大师说你过来过来,来扫一下灰,以此来转移他的心的注意力。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孙伦大师说,观死尸,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心,你可能会疯。当你看见死尸时,你得要试着想象你自己的身体也会像死尸一样,有一天你死了,你也会像这死尸一样。这死尸就和你一样,是无常的,非恒常的,苦的,充满苦的,无我的,无法被我们控制的。

这也是为何有些禅修法在文本中被记载,比如说正念于心,这个在文本上有记载的,但修习起来则很难,很难做到。只有那些有极其强大定力的人,才可以正念于心。最好的还是修习身念处和受念处,这些修习都没有危险,不需要去墓地,不需要试着找一具尸体。只要你有空气和鼻子,就可以禅修了,在呼吸时禅修,这是没危险的。

第七天开示

(关于什么是正念,正念和专注的区别)

当你专注时,你就会知道。举例来说,当你专注于右膝盖的时候,那么你就会知道右膝盖里的疼痛。这种知道就是正念。举例来说,你现在在呼吸,并没有正念于空气和鼻尖的接触,而当你把心放在鼻尖这里呼吸时,你知道空气和鼻尖的触,这就是正念呼吸。

(关于为何可以在第一呼吸阶段得到定力)

因为我们只在现在禅修,总的来说一天有24小时,你只禅修一小时,其它23小时,你放开你的心,让它跑来跑去,想各种事。跟在心后面就会发现,心习惯于经常跑去不好的事,而不是好事。有一年在香港有位禅修者问我,西亚多,当我禅修时,我试着理解为何我在想非常多不好的事。而其实想不好的事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在想这些不好的事。当他正念呼吸时,才开始觉察自己在想着不好的事。这就是正念呼吸的区别。如果放开让心乱跑,心经常会去到一些不好的事上。

(关于定储存在身体的哪个部分)

定不会被储存。只有心是可以知道的,而当你知道,用正念跟随的时候,这就是定。心必须停留在一个地方,你必须通过让心停留在一个地方以得到定,否则心会习惯跑来跑去。如果你让你的心停留在鼻尖上,它很想跑出去,但你必须强迫它停留在一个地方:鼻尖,或者正念于感受。心总是在思考的,一般来说总在想不好的事,这就是为何我举例,毗婆舍那内观就像是逆流而上地游泳,逆流而行,如果你放开心,心就会顺流而下。

拿遵守五戒来举例。你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撒谎,不喝酒。很容易。你必须得有强大的力量,抵抗这些诱惑。我们倾向于向邪恶的事妥协,你必须得挣扎,必须努力不杀生,甚至一只苍蝇蚊子也不能杀,必须得持戒。有时,你看见地上有钱,对我们来说去拿这些钱很容易,但对你来说把这钱还给它的主人则很难。犯这些错很简单,这些戒律看着简单,但遵守这五戒就像逆流而上游泳一样,得逆流而行。

(关于是否应该在禅修之余念佛念经)

念经的作用是让你的心稳定,但它不能让心在每一方面都稳定下来。最能让心稳定下来的方法是禅修。布施,持戒,定,毗婆舍那内观。布施是你试着做善事,持戒的意思是遵守五戒,八戒,九戒。持戒比布施强大更多。定是让心有力量,但它无法净化心,心达不到能至涅槃的清净。只有毗婆舍那内观可以导向涅槃。你的目标是到达涅槃。如果你念经,你就需要花时间。你用可以禅修的时间去念经,这样虽然可以得到善业功德,但念经这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禅修毗婆舍那内观。毗婆舍那内观是到达涅槃的最好方法,能越快到达越好。念经是善业,但此善不足以达到涅槃。

当你诵经时,你的眼睛在书上,你的嘴在念诵,但实际上你的心也许在经上,也许在思考其它事情。你无法控制你的心。但当你修习毗婆舍那内观时,你试着知道每一个触,你试着正念于感受,如果你的心跑出去了,我们试着阻止它,把它带回来,正念于一处。这就是为何毗婆舍那内观比诵经威力更强大。

那么如果你只有几天可以活,你只能要么诵经,要么跟随感受,修习毗婆舍那内观。每个人都说我选择练习毗婆舍那内观,更容易地达到涅槃。如果你选择诵经,你会得到善业,但这不足以让你达到涅槃。

这也是为何一个娘乌的比丘,他曾经问了孙伦大师很多问题,然后回到自己的寺院,查验了孙伦大师的答案和经典里的答案,发现都是对的。所以他自己也开始禅修,大约一个月后,他写信给孙伦大师说,我试着呼吸了,但还是不明白任何佛法,请过来照看我。孙伦大师去娘乌,问他,你是怎样禅修的呢?他答,我吸气的时候念阿罗汉,呼气的时候念佛陀,阿罗汉,佛陀,这样。这里的“阿罗汉”指的是佛陀的一种品质。这样做是好的,但这种好不足以到达涅槃。所以孙伦大师说:你的方法错了,你不需要念诵,你只需要知道触,呼吸时只知道触就可以了,只关注鼻尖的触,以及正念于每一个触,你不需要念诵“阿罗汉,佛陀”,因为当你边呼吸边念诵阿罗汉,佛陀时,一半的心跑向念诵,另一半的心努力想知道触,所以无法快速进步。在只努力知道触后,这位比丘证到了三果果位,成为阿那含尊者。

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只有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才可以修习,我们不知道何时会死,这就是为何我们得修习一种最快可以达至涅槃的方法。如果你打算在轮回中沉浮,那么你可以犹豫一下选哪种方法。这就无所谓了。但如果你想快速地得到道智,快速地证到涅槃,那么你就要把你所有的精力放在禅修上。最快可以得到道智的方法是修习四念处禅法。这是到涅槃最快的方法。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个和尚,当他开始禅修时,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点,他接着禅修,大约一个月后,变成了脓疮,里面有很多脓水流出。又过了一个月,更严重了,他全身骨头都断了,无法移动,只能躺着,也无法自己换衣服。其它比丘得帮他换衣服,但因为味道非常难闻,没人可以接近他。他躺在他的临终床上,满身肮脏。佛陀看见了这位比丘,去那里照看他。其它比丘也来了,说佛陀我们会照看他,他们给他洗了澡,换上了新的黄色袈裟。换好新袈裟后,佛陀问他,你健康情况怎么样了?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比丘说,我健康恶化了,我要死了。

佛陀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正念于感受,跟随感受如其所是。”

比丘在佛陀呆一会离开后,跟随感受,过世了。他达到了四果果位,成为了一位阿罗汉,然后入灭的。

一些比丘问,为何这位比丘得受这些苦呢?佛陀解释,他前世的某一世,是猎人。捕捉了很多鸟,拿到市场去卖。他在森林里捕鸟,再去市场贩卖。但有时他无法把所有鸟都卖了,假如他杀掉这些鸟,那么鸟肉会腐烂,所以他只把鸟们杀个半死,而当有人要买鸟的时候,他再继续杀死它们。他做了55年猎人,因为这些恶业,他身上红点变大,溃烂流脓,身上所有的骨头都断了。

但在当了55 年猎人后,有一天他想吃点好的,他给自己烧了一顿丰盛大餐,但当他想吃的时候,看见一位阿罗汉过来乞食,他把自己所有的食物都布施给了阿罗汉,许了一个愿:“我希望明白你所知道的佛法,你所练习的佛法。” 因此善业,他在此生成为了阿罗汉,但因杀很多鸟的恶业,折断鸟翅膀和腿不让其飞走的恶业,他身上所有的骨头都断了。这就是你善业的果报,以及你必须偿还恶业。

善业和恶业的果报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呈现,他得忍受杀很多鸟的恶果报,以及折断很多鸟翅膀以及腿的恶果报,这是因为他所做恶业。他成为阿罗汉,是因为布施膳食给阿罗汉,以及许愿希望成为阿罗汉。这是善业和恶业的果报。

(关于心有没有对疼痛做一些功,因为一旦禅修感觉疼痛似乎去得快,或者还是因为心适应了疼痛)

这就是佛陀以及孙伦大师说的无我。感受可以在任何时候来临。或者不来。有时你能感受到,有时不能,感受可以任何时候到来,它是无我的,我们无法控制它。有时你跟随它时,不知道它是疼痛的。它是无我的,它高兴的时候就来,高兴的时候就消失,我们是无法控制它的。这是无我的。

(关于如何帮助临终人士)

对于那些曾经禅修过的临终人士,你得提醒他们正念于感受。当他们正念于感受时,他们不会恐惧死亡。对于那些没有禅修过的临终人士,最好的办法是念诵经文,让他们听经文念诵。他们的心就不会飘走,也不会嗔恨,只听着经文,然后往生。

第八天开示

(关于努力禅修一年后没有得到任何特别感受,没有得到定,还是很多杂念,很失望,是否需要继续)

我们的心总是跑去思考,有时都不知道在思考,当你试着呼吸以及知道触,你才会发觉正念于触是十分艰难的。大多数时间你的心都会飘走跑去思考。

一位香港禅修者问我,尊者,在禅修前我不知道我的心跑去思考不善的事了,当我开始呼吸时,所有不善的主意都在脑海里冒出来了。他说是不是因为禅修所以才会出现这些不善的想法。我说:不是的,你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不善的,只不过你不知道,你自己没有觉察这些想法。只有当你努力稳定你的心,试着让心只知道一点的时候,你才觉察了这些: 你的心总在想不善的事。实际上每个人的心都总在思考不善的事,但我们不知道我们在思考不善的事,只有当你正念于它时,我们才会知道我们在思考不善事。

但练习后你可以控制:身的行动,口的行动,意的行动。首先你可以控制身的行动了,举例来说,如果有人过来对你说一些事,嗔恨在你身内心内升起,你变得很愤怒,开始回嘴。但在你采取身体行动前,你会想这不好,这是恶业,我绝对不能这么做。他只可以控制自己身的行动,但无法控制自己口的行动和意的行动。

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持续禅修两三个月后,有人过来说一些不好的事,他或者她习惯了回嘴,被说就会回嘴。但有一次在他/她要回嘴前,会想,哦,这是口业,我必须得控制好自己,要无视这些,然后他/她就可以控制口的行动了。

而意的行动,只有在你达到三果时候,阿那含果位时,那时你才能够控制意的行动。当证到第三果果位时,在他/她的身内心内没有贪或嗔了,但还有一些极小的执着。他或她会过着法的生活,直到成为阿罗汉。他或她还有极小的执着。只有当你到达第四果位时,心才是完全清净的,才能够身口意的行动都极为清净。

(关于女性禅修者容易被感情困扰,在感情过程中顺利修行)

正念是主要的,你必须保持正念,只有正念能让你达到涅槃。从所有类似谈话或者恋爱的坏习惯离开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通常都很享受谈话。当你谈话时,你会谈论很多很多事情你的心飘走了,那你就不在修习毗婆舍那内观。修习毗婆舍那内观你必须要正念于每一个触,必须觉知你在做的任何事,你必须要正念于它。用正念你可以把在你心内的所有邪恶的事情都赶走。

(关于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轮回)

我们从一生到另一生,这样,是因为两件事,贪和无明。“贪”意味着想要,“无明”意味着错误理解。比如说,你的身事实上是无常的,但每个人都觉得我们的身和心是恒常的,充满愉悦,以及我们可以控制它。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错误的观点以及贪,我们从一生到另一生,从一生到另一生,这就是我们所称作的轮回。

当你禅修后,你会知道真相,即我们的身和心都是无常的,所有人的身和心都是无常的,以及在宇宙里的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无常。都是苦的,充满苦。所有的存在都是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这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但你不知道真相,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控制它,它是充满愉悦的,我们的身和心都是恒常的。因为这些错误的观念,我们在轮回中轮转轮转再轮转,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相。

(关于第二阶段太痛怎么办)

太痛?那就用极大的正念呼吸以得到定力。如果你的定力足够,那么你就可以忍受疼痛。但你必须得挣扎着在面对疼痛感受时不移动不改变姿势。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疼痛感受升起,我们自动就会改变姿势。这就是为何释迦牟尼佛说,苦的真相被改变姿势所掩盖。我们总在改变姿势,不停地从一个姿势变换到另一个,以逃避疼痛。但我们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举例来说,当我盘腿坐着时,当疼痛升起时,我就会习惯散开腿。但我用散开腿姿坐一段时间后,疼痛又升起了,我又要改变姿势,以逃避疼痛。这就是苦的真相被改变姿势所掩盖。

这就是为何,当你坐着时,当疼痛升起时,只要正念于疼痛感受,有时你知道你的膝盖在疼,当你知道你的膝盖在疼:“啊,我的膝盖疼啊,我在受疼痛的苦啊。”那你就想要改变姿势。

而当你十分专注,尝试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那么你就不会知道你的身体是不是在盘腿坐着,也不知道面对着东方还是西方,北方还是南方。你只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你不会知道“我的膝盖在疼”,“我踝骨在疼”,“我的身在疼”。这就是为何我们要百分百地专注于一个点,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那你就不需要改变姿势了。

(关于感受结束时的现象:如同蛇蜕皮,以及感受从头到脚消失或者从脚到头消失是否是同一种现象)

这是同一种。疼痛感受有时会从头上出去消失,有时会从下身出去消失,像蛇蜕皮一样。

在孙伦大师时代,一位男性来孙伦大师身边禅修了很长时间。一天他儿子来了:“啊,请回家来收割黑莓果米。”这是他们信仰的宗教里的传统就是老人家得最先收割稻米。这是他们的传统。

所以他去向孙伦大师申请:“我儿子邀请我去收割黑莓果米, 我会回去一两天,然后就回来禅修。”。

但孙伦大师却说:“不不,你回去一个月就好,然后回来。”

他说:“不不,孙伦大师,我就呆一或两天,就会再回来。”

“不要紧。你就呆一个月吧。”孙伦大师说,“不过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什么,都正念于它。正念于感受,不要让你的心从感受上离开。”大师提醒他。

第二天,这老人回到了自己的村庄。在清晨他醒来后,去田野,去收割黑莓果米。他想越早回敏建越好。当他把腿踩入稻田去收割时,一条毒蛇,眼镜蛇攻击了他,咬了他,就像闪电劈了他一样。他知道自己被一种毒蛇咬了,当他查看时, 发现毒蛇牙咬出两个洞。他跟随着跟随着感受,跟随了很长时间,大概十到十五分钟,他听见一些声音。当他看时,发现很多很多很多的众生,鬼道众生试着接近他。但他把他的正念置于感受上,这些众生就无法接近他。由于他禅修的定力,他们无法接近他。千万千万的鬼道众生试着接近他,但他努力正念正念,在半小时四十五分钟后,感受趋于平缓了。当他查看伤口时,所有的毒液都从蛇咬的两个齿洞里流出来了。

然后他儿子从家来了,看见父亲躺在地上,“怎么了,怎么了?”他问。“我被蛇咬了。” 他们杀死了蛇,把父亲带回了家。他们不太肯定,试着拜访了很多医生进行治疗,终于在一个月后,他才能回到孙伦大师身边。孙伦大师早就知道他不能在一个月内返回,但提醒他:“无论在你身体内发生什么,都要尝试着正念于感受。” 这是孙伦大师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下,他正念于感受,所有毒液就从咬洞里流出来了。这就是禅修如何照看你的故事。

只跟随感受,这会照看你。这就是为何如果很疼痛,不要移动, 不要改变姿势,只是试着忍受它,这样当你养成了克服疼痛感受的习惯后,这是面对死亡的利器。面对死亡时,如果你没有禅修,就会想的是啊,我是不是快死了?会害怕死亡。而当你练习禅修,以及跟随感受,你就不会去想你会不会死,这不重要,而是你会试着跟随感受,只是跟随感受。

我的与死亡有关的毗婆舍那内观的经验,是在我成为和尚五年时。一天一位年轻医生来我这儿说:“啊,尊者,我想要给你注射一下,我听说你发烧了。”

“啊,那是大概十天前的事了,现在我已经完全好了。”我告诉他。

“但请给我一个机会给您用药吧。”

所以我同意了让他给我进行静脉注射。那时是早上十点。早上十点半我们必须得吃饭了。实际上注射的是复合维生素B,我们必须得把药放进大瓶子,然后一滴一滴地慢慢滴进静脉。但我们没时间,所以他给我做了静脉注射,用了20ml。 他给我注射了药,大概十分钟就结束了,我就去和尊者吃午饭。

在吃饭大概十分钟后,一种冷颤从我后盆骨这里开始升起,啊,很严重,我无法控制自己,整个身体都在颤抖,颤栗从我后盆骨升起,所以我停止吃饭,告诉尊者,我要回自己房间,去喝一点热水,因为我不舒服。然后我回到自己的宿舍,然后想着是不是应该关门。如果我晕倒了,没人能够打开门,没人可以打开。如果我晕倒,那他们得破门而入,所以我关上门然后坐下。我不能喝水,整个身体都在颤抖。我就试着正念于感受,这个感受非常非常强烈,在那时我只集中于正念于我身体内颤栗的某一点。这颤栗升高升高升高,我试着保持正念,把心置于颤栗之顶。这颤栗升高升高升高,碰触到我的心。在一段时间后,然后颤栗再减弱下去,然后再次升高。我试着正念于这个颤抖的姿势,然后在大约十五分钟后,它又减弱下去。然后第三次时,它不再升得像第一次和第二次那么高了,所以我知道我可以控制这颤栗了,我不会失败了。

我正念着开了门,我叫阿玛姬和其他一些和尚,请给我拿来一点热水,我得用热水吃药。他们来了,阿玛姬看着我的脸说:“啊,你快要死了啊,因为你的脸都是蓝色的。”

“这是错误药的后果,我必须控制,不不,我不会死的,我可以跟随感受。” 我再次坐下,跟随颤栗,但它不再升高了。慢慢地,慢慢地,它减弱了,减弱了,减弱了。

这就是我如何面对死亡,以及正念如何可以忍受那种颤栗,克服死亡的故事。当我面对死亡时,如果我没有禅修,就会想着: 啊,请帮帮我啊之类的。如果他们把我送进医院,那这就会成为大件事。但我跟随感受,直到我可以控制,可以克服这个颤栗,不放弃,而这个颤栗在一天之后完全消失了。

平常的肌肉注射是完全不危险的,但静脉注射是蛮危险的,这可能会杀了你。不过无论发生什么,我试着保持正念以及克服死亡。这是我成为和尚五年时,怎样用正念克服死亡的事。

甚至上个一月,当从眉谬回来的时候,一整天我没有吃任何东西,只是跟随感受,感受,从大早上七点离开曼德勒,到达仰光时晚上五点半,然后进医院。我两天都在跟随感受, 感受,没吃东西,什么都没吃,也没去厕所,我只是跟随感受,这就是面对死亡时,我可以靠跟随感受克服它。只是跟随感受,这是你可以依靠的方法。

第九天开示

(关于家人反对禅修)

禅修并不是宗教。我们试着改善我们的心,你可以忍受身体疼痛以及心的疼痛。而且你会得到定,这定可以帮助你的日常生活。

有一位泰国禅修者曾向我抱怨说她父母并不赞同她禅修以及信仰上座部佛教。因为她父母是大乘佛教徒。但她还是坚持禅修。我告诉她,禅修并不是宗教性的。禅修可以改善你的心,从每一个方面。

实际上禅修会净化你的心。你的心会被每天的生活刻上印记。有时的非常快乐的时刻,非常悲伤的时刻,都会印刻在你心里。这就是为何在禅修中有两类感受:身的感受和心理感受。有时你的身体并不疼痛,但你想哭,你有心理感受。对于心理感受,你必须要跟随身的感受,你跟随身体感受,就同时也跟随了心理感受。

有时当你练习时,身体感受的出现变成了心理感受的出现,有时你会想笑,你会想哭,那些被刻在你心里的东西流露出来了。孙伦大师说禅修净化你的心。所有事物,那些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都被刻在了你的心里,它们都会出来。在此世,在过去世,我们有许多许多的快乐时刻和哀伤时刻,平常的时候这些不会出来,在你禅修一段时间后,当你克服了身体感受后,心理感受会出来。当心理感受出来时,你有时会想笑,有时会想哭。无论出来的是什么,要尝试控制心。不要放任自己哭泣,你的心应该被定力所掌控。

(关于心会不会真的接受轮回)

轮回是真的。因为在你的心里有喜欢和不喜欢,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你不能平等地对待它,你有喜欢,你有不喜欢。因为这些执着, 我们把这些叫做执着,当你死亡后,你无法去天界,去梵天界或去涅槃。在你心里有执着,所以无法去到涅槃。

我们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非常爱自己,然后我们爱父母,兄弟姐妹,但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这个是事实。因为这些执着,如果有人过来问你,杀了你能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话,没人愿意死,因为执着于自己。我们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执着自我。因为这些执着,我们无法达至涅槃。当我们死时,因为这些执着,我们再次出生, 再次出生,再次出生。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轮回。

我们已经如此轮转了无数无数无数百万百万百万年,但我们无法脱离这个生和死的轮转,因为我们无法切断。我们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得切断这个。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执着,我们不得不再次出生。

只有当你成为阿罗汉时,你就没有了执着。没有对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的区别,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父母兄弟姐妹等等,我们执着于每一个人。

有些人对财富有执着。这就是为何当他们死亡时,由于对财富的执着,他们会再次出生于财富附近,循环成为最低等的饿鬼道众生,因为执着。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位拘舍罗国王有很多王后,但其中一位和他最亲近。一天这位王后过世了,国王很伤心,没有焚化王后,而是就这样保存着她的遗体。佛陀去看望国王,问:“为何你不火葬你的王后呢?”

“啊,我很爱我的王后,所以不火葬她。”

佛陀就给国王看了一只昆虫,王后死后投胎变成了这只昆虫,佛陀问这只昆虫,“你爱谁呢,是拘舍罗国王还是你的昆虫丈夫呢?”

雌昆虫说:“我很爱我的昆虫丈夫,我不再爱拘舍罗国王了。”

国王之后就允许他的保镖火葬了王后的遗体。

这就是,我们每一生执着于那一生的人和事,忘记了其他世。因为这些执着,我们再次出生,再次出生,再次出生。

(关于禅那和毗婆舍那内观是否可以共存)

禅那,怎么说呢,是你喜欢它,你喜欢这个感受。或者说,这个愉悦感受。你喜欢它。而毗婆舍那内观则没有喜欢或不喜欢,只是知道感受。如果你如其所是地知道感受,这个是毗婆舍那内观。如果你有一点点微小喜欢它,这是禅那。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倾向禅那了,就需要把它拉回至感受上,正念于它。细微感受,也只是知道这是细微感受,你正念于细微感受,这会是毗婆舍那内观。禅那只是时间流逝,你无法因此达到涅槃。

(关于细微感受持续很长时间)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比丘坐了七天,他可以不吃不喝七天。不要去想时间,只是正念于感受。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他们禅修七天,在第七天成为阿罗汉。只有当他们成为阿罗汉后,才起身下座,从坐姿下座。

(关于禅修中没有疼痛感受,只有细微感受)

感受可以是任何一种: 疼痛,麻木,瘙痒,热,冷,这些都是感受,不必要是疼痛。可能很细微,只要当你知道那里有一些感受,那么它就是感受。你跟随它,无论它是不是细微。感受的意思不一定指的是疼痛。

像我现在手碰到椅子扶手,这就是感受,当你知道触,你知道感受。这不疼,不必要是疼痛。你知道,你觉知这个触的感受,手臂和椅扶手的触。

(关于我们如何可以看见细微的生灭,如同佛陀一样一瞬间看见五万次乘以百万次生灭)

五万次生灭,那是佛陀的心才可以看见的。佛陀的心非常迅速,他可以数出5万次生灭。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觉察到起起伏伏,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我们做不到数五万次。因为佛陀的心是非常迅捷的。他的心可以在1/10 秒中数五千万次的生灭。

(关于如何知道自己是看见了真的生灭,做不到佛陀那么快,但也许可以看见一百万次?)

我们知道感受的起起伏伏,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你不需要去数它。佛陀说五万乘以百万次,只是为了让人理解,而不是说你必须得去数。

(关于结束一座后没有观完感受下座,下座后是否可以修习慈心禅)

如果他在座上没有跟随完感受的话,那么他可以在他房间躺下,继续跟随。如果他修慈心禅的话,就是把慈心发散给所有人,宇宙中所有众生的话,那就会太广泛了。

“另外,我认识的有个人”,佛陀说:“说:“对了,我要抓这池塘里的鱼,然后他试着用一张很大的网去抓鱼,整个池塘都被这网给罩住了,但网里还是一条鱼也没有,因为鱼在他的网下,但他一条也控制不了抓不到,因为网太广了。”

同样,当你修习毗婆舍那内观,要试着跟随感受。如果你无法用坐姿把这感受观下去,那么你就应该试着在行走时保持正念,或者试着躺下去跟随感受直到其结束。不要去修慈心禅,否则你就是从一个跳到另一个这样,然后哪个方法都没掌握。

因为你试着修慈心禅,但这并不是修慈心禅,慈心禅的修习你必须得整天进行的,整日整夜地修习慈心禅。慈心禅只能让你获得禅那,而不是涅槃。真正的那个是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以便尽快地得到道智。其它的禅法会需要很长时间。你不知道你何时会死,比如说你只有15天可以活了。你修习慈心禅的话,需要16,17 年才能见法,在你知道佛法前,就已经死了。

你必须得修习毗婆舍那内观,以得到道智。目标是得到道智。只有当你得到道智时,就像,每一个人都在轮回中漂浮,如果你得到了初果,那么你的脚就踏实踩在地上,不再漂浮了。初果者如果不修习,还会投生七次。如果你禅修至须陀桓果位,你还会再活七世,如果你继续禅修得到二果果位,另外的五世就被清除了,你只需要再活两世。一世在上天界,另一世是作为一位梵天存在。

当你继续禅修得到三果果位,阿那含果,那么你只需要再活一世,作为梵天存在。你不会下地狱,不会成为畜牲,不会成为饿鬼或修罗。如果你继续禅修,得到道智成为阿罗汉,那就不会再转世了。在你死后,会入无余涅槃。这是最快的方法。

(关于女性能否出家,能否证涅槃)

女性只能成为出家尼,即女性出家人。

女性可以证涅槃,但无论你是男性或女性,如果你作为人类成为了阿罗汉,那么在一天内,你必须出家成为比丘或比丘尼。但比丘尼传承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如果女性禅修者成为阿罗汉后,她必然不得不在一天内过世入灭,因为证到第四果后的阿罗汉无法作为普通非出家人活超过一天。

(关于向孙伦大师全身舍利致敬)

后天我们会去敏建,去向孙伦大师致敬。你可以自己亲眼看见。

他在1952年5月17 日入无余涅槃,67 年前他圆寂,到现在他的遗体还是完整的。你可以看见干的眼球还在那儿,普通的死者三四个月后眼球这里就会是空心的了,空心的眼眶,没有眼球。但孙伦大师有干眼球。他的身体没有分解,我们可以碰它,可以闻它,有一种甜的气味。他用阿罗汉的神力,把他的遗体保留完整,不分解。但这不会是永久的,可能100 年或150 年,他的遗体就会完全消失。在那之前,现在我必须得照看孙伦大师的遗体,那里的老比丘已经很老了,他无法再管理所有管理事务了,所以我作为佛陀的受托人,要照看孙伦大师的遗体。那位年轻点的和尚,因为我照看他,他可以成为一位负责人比丘。

如果你们去,当你们碰触孙伦大师的遗体时,请小心翼翼地,不要太过份摩擦它。只是用手碰触,然后请求它给你力量:“孙伦大师,请给我力量,修习毗婆舍那内观禅的力量,让我比较容易地得到道智。” 你可以随意对此生许愿。

在我六岁时,孙伦大师圆寂入无余涅槃前的一个半月前,我看见他,在三月的一个下午,3 月27日,下午大概两点时,我看见他站在太阳里。太阳在闪耀,我可以看见一位阿罗汉形象站在太阳里,我知道,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孙伦大师。他当时在旅行,在那一个半月后,他入无余涅槃。

在到达敏建后。他病了大约两周时间,在他痊愈后,他录了一段他的布道颂词,这就是我每天早上重复播放的那段孙伦大师的颂词。

无论你想许的愿是什么,你的愿望都会实现。但要做一个许愿,许愿自己可以证涅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愿望。

我要求所有外国禅修者给孙伦大师献黄袈裟。这个献礼并不是对我有益,而是对禅修者有益。因为从现在到他们入无余涅槃,无论你投生在哪儿,你都会有衣服穿。

我要求他们给孙伦大师献雨伞,雨伞的伞篷象征庇护,这个给孙伦大师献上雨伞的善业的善果,会帮助你平日每天的生活,直到你达到涅槃。

我要求他们给孙伦大师献鞋子,因为这会让你远离生活中的所有危险以及荆棘,在你达到涅槃前。你会因此远离所有危险以及在达至涅槃的轮回路上减少荆棘。

这是为了你们的利益我要求以及提醒你们给孙伦大师献袈裟,雨伞,和鞋子。这不是为了我的利益,而是你们的。这些善业会照看你们。

Copyright © sunlunfan.net 2019-2025.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SunLunFan
PV:9038K / UV:59821  Online user 0 gues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