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观五蕴還是“部份”的五蕴?

孙伦三藏大師开示--遍观五蘊還是“部份”的五蘊?

孙达拉长老(Tipitakadhara Sayadaw U Sundara)

(2019.05.18于澳門)

翻译:曾國興

简体化:观

 

假设这位行者他能够辨别“名法”与“色法”,能够可以分别明白的同时,譬喻说针对着一个名法去观照,能够可以观察到“无常相”,他可以观察到这个名法的“苦相”,或是说他观察到了这个名法的“无我相”。这“三法印”当中,只要能他够觉察到其中一项的话,他也有了所谓的“思惟智”,巴利语(Sammasana-ñāa)。

说到这里,尤其在这阶段,众说纷纭,各种学说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有些学说主张必须要观察到全部五蕴不可;有些学说则说不必要,你只要觉察到四蕴就好;有些人则提倡只要觉察五蕴里面的三种蕴就好。不管再怎么说,他们的各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诸位行者的智慧波罗蜜不尽相同,诚如昨日向各位行者们已经说过了,有六种人,修了毗婆舍那禅法之后,纷纷证得了涅盘。

禅师:对于六种修行人,各位还记得吗?第一是佛陀,第二是缘觉(辟支佛),第三是首座大声闻,第四是大声闻弟子。这四个如今在世间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跟我们修行者息息相关的只剩下两种(普通声闻与纯观行者)。

“普通声闻”他有一个先决条件,是他先有了禅定之后再修毗婆舍那禅法。还有“纯观行者”(干观行者)。这两种修行人当中,你们喜欢哪一种呢?行者:纯观行者。

就是说我们的六种修行者当中,修行者的第一种是佛陀,佛陀观照的智慧很广大,他所观照的范围也极其广大。他观察的次数竟然达到了360万亿次。姑且别说我们的观照不能够像佛陀那样,光是观照我们的五蕴已是殊不容易的事。

接下来我要向诸位行者来说明,佛陀的两位首座弟子。这两位弟子,他观照的方式也有不同。目犍连尊者他所观照对象的范围是比较小,在小范围之内去观照,经过了七天之后,目犍连尊者也就证得了阿罗汉圣者。至于舍利弗尊者,他智能比较广大,其他声闻弟子要去观照的部份,他全部也都去观照。他这样随之观照的情况下,经过了十五天证得了阿罗汉圣者。

从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道理呢?如果各位观照的目标所缘是非常多的话,你修行的时间相对而言,会比较长久一点。换言之,随修行者智慧的能力。有的修行者智慧的能力比较强,他能够把五蕴的各部分的无常、苦、无我通通都去观察,也能够观察到无常、苦、无我;而有的修行者智慧的力量比较弱,他只觉察到是四蕴的无常、苦、无我,或三蕴,二蕴或一蕴。随各位都有这个智慧能力,可以去观察所有的五蕴,或是五蕴当中的其中的部份的无常、苦、无我。

由于当下苦受生起,有些尊者专为观察这个苦受,但有些尊者他除了观照这个苦受以外,苦受所依靠的“色法”,他都能够观察得到。所以在佛陀的时代,有些尊者他一并观察到“色法”而证得了阿罗汉圣者的例子,比比皆是。



繁体原版:

假設這位行者他能夠辨別「名法」與「色法」,能夠可以分別明白的同時,譬喻說針對著一個名法去觀照,能夠可以觀察到「無常相」,他可以觀察到這個名法的「苦相」,或是說他觀察到了這個名法的「無我相」。這「三法印」當中,只要能他夠覺察到其中一項的話,他也有了所謂的「思惟智」,巴利語(Sammasana-ñāṇa)。

說到這裡,尤其在這階段,眾說紛紜,各種學說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有些學說主張必須要觀察到全部五蘊不可;有些學說則說不必要,你只要覺察到四蘊就好;有些人則提倡只要覺察五蘊裡面的三種蘊就好。不管再怎麼說,他們的各種說法都是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諸位行者的智慧波羅蜜不盡相同,誠如昨日向各位行者們已經說過了,有六種人,修了毗婆舍那禪法之後,紛紛證得了涅槃。

禪師:對於六種修行人,各位還記得嗎?第一是佛陀,第二是緣覺(辟支佛),第三是首座大聲聞,第四是大聲聞弟子。這四個如今在世間上已經不復存在了,跟我們修行者息息相關的只剩下兩種(普通聲聞與純觀行者)。

「普通聲聞」他有一個先決條件,是他先有了禪定之後再修毗婆舍那禪法。還有「純觀行者」(乾觀行者)。這兩種修行人當中,你們喜歡哪一種呢?行者:純觀行者。

就是說我們的六種修行者當中,修行者的第一種是佛陀,佛陀觀照的智慧很廣大,他所觀照的範圍也極其廣大。他觀察的次數竟然達到了360萬億次。姑且別說我們的觀照不能夠像佛陀那樣,光是觀照我們的五蘊已是殊不容易的事。

接下來我要向諸位行者來說明,佛陀的兩位首座弟子。這兩位弟子,他觀照的方式也有不同。目犍連尊者他所觀照對象的範圍是比較小,在小範圍之內去觀照,經過了七天之後,目犍連尊者也就證得了阿羅漢聖者。至於舍利弗尊者,他智慧比較廣大,其他聲聞弟子要去觀照的部份,他全部也都去觀照。他這樣隨之觀照的情況下,經過了十五天證得了阿羅漢聖者。

從中我們得到什麼樣的道理呢?如果各位觀照的目標所緣是非常多的話,你修行的時間相對而言,會比較長久一點。換言之,隨修行者智慧的能力。有的修行者智慧的能力比較強,他能夠把五蘊的各部分的無常、苦、無我通通都去觀察,也能夠觀察到無常、苦、無我;而有的修行者智慧的力量比較弱,他只覺察到是四蘊的無常、苦、無我,或三蘊,二蘊或一蘊。隨各位都有這個智慧能力,可以去觀察所有的五蘊,或是五蘊當中的其中的部份的無常、苦、無我。

由於當下苦受生起,有些尊者專為觀察這個苦受,但有些尊者他除了觀照這個苦受以外,苦受所依靠的「色法」,他都能夠觀察得到。所以在佛陀的時代,有些尊者他一併觀察到「色法」而證得了阿羅漢聖者的例子,比比皆是。

来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editationmac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