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解脱的单一道路:四念处 | Lisa老师每日分享 2019.2.16

2022-04-20 10:23:56 521 Lisa老师

男声朗读:虎

女声朗读:AI 微软晓晓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四念处是诸法的核心纲领,一切法皆导向四念处,它是诸法的一个综合和总结。四念处的修行是通往涅盘的单一道路,解脱的必修法门。阿含经中灭除烦恼,趋向涅盘的修行方法共分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等。四念处为最基础的修行方法,可以这样说,不修行四念处,就不能悟得圣道,不能解脱。

在原始佛教时期,年轻的比丘多把四念处作为入门的修行法门,将其称为“一入道”、解脱的渡口。若能修习四念处,可依序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法。众生对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想,以为自身是净、感受是快乐的、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产生了贪爱无明。通过修习四念处,可以让众生认识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识是无常的、法都是无我的!从而减少烦恼,引发定慧、身、受、心、法,包含佛教各个方面的教法。因此,四念处又被称为一切法,佛教中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圣谛等教法都可以从四念处的角度加以解说,因它是核心纲领,一切法皆导向四念处。四念处是佛座,修行四念处可以止息身心的痛苦,享有正法的自在与喜悦,断除遮蔽自心的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除去自心的染污,去除导致智慧微劣的一切烦恼和无明。因此,阿含经将四念处称为佛座,它的意思是说,四念处并不限于初学者,过去、未来、现今三世诸佛也依四念处而获得涅盘,各大阿罗汉等常修四念处而证得漏尽、涅盘等。

如果只因为嘈杂就能破坏你的静心,你的静心又有什么价值呢?你根本没有真正的静心,不是吗?如果一些打扰就能污染到你的修行,那么这些污染不是比你的法门更伟大了吗?会被打断的安宁就叫不安宁,会被干扰的平静就不是真的平静,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环境中的人,如果你的内心是污浊,纷乱的,静坐再长的时间,也是枉然,不是吗?要知道人世间,生活会有很多艰辛困难。例如做生意,百分之八十的业务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所以抢客不如养客,让客人对你信赖,要比让客人捡便宜,生意能做得更大更久,不是吗?诚恳是最好的说服,诚心是最佳的服务,诚信则是最有力的广告。切记,千万不要砍掉让你遮阳的树,拼价格不如拼人格,价格是一时的,人格才是永久的。要记住,顾客不只是过客。

因此,一个修习者,每天要培养心的力量,诚实,诚意,诚信,正见。

繁体原文

通往解脱的單一道路,四念處,四念處是諸法的核心綱領,一切法皆導向四念處,它是諸法的一個綜合和總结,四念處的修行是通往涅槃的單一道路,解脱的必修法門,阿含經中滅除煩惱,趨向涅槃的修行方法共分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和八正道等,四念處為最基礎的修行方法,可以这样说,不修行四念處,就不能悟得聖道。不能解脱,在原始佛教時期,年輕的比丘多把四念處作為入門的修行法門,將其稱為,一入道,解脱的渡口,若能修習四念處,可依序滿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品諸道品法,衆生对身,受,心,法皿境,生起四種顛倒妄想,以為自身是净,感受是快樂的,'心是恆常的,現象是有自体的,由此產生了貪爱無明,透过修習四念處,可以讓眾生認識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識是無常的,法都是無我的,從而减少煩惱,引發定慧,身,受,心,法包含了佛教教法的各個方面,因此,四念處又被稱為一切法,佛教中的五蕴,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聖谛等教法都可以從四念處的角度加以解說,因它是核心網領,一切法皆導向四念處,四念處是佛座,修行皿念處可以止息身心的痛苦,享有正法的自在与喜悦,断除遮蔽自心的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疑等五蓋,祛除自心的染汙,使智慧微劣的一切煩惱無明都被去除,因此,阿含经將四念處稱為佛座,它的意思是說,四念處並不限於初修者,过去,未來,現今三世諸佛也依四念處而獲得涅槃,各大阿罗漢等常修四念處而證得漏盡,涅槃等,如果只因為嘈雜就能破壞你的静心,你的静心又有怎麼價值呢?你根本沒有真正的静心,不是嗎?如果一些打擾就能污染到你的修行,那麼这些污染不是比你的法門更偉大了嗎?会被打断的安寧就叫不安寧,会被干擾的平静就不是真的平静,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環境中的人,如果你的內心是污濁,紛乱的,静坐再長的時間,也是枉然,不是嗎?知在人世間,生活会有很多鞎辛,難題,例做生意,百分之八十的業務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所以搶客不如養客,讓客人对你信賴,要比讓客人撿便宜,生意能做得更大更久,不是嗎?诚懇是最好的說服,誠心是最佳的服務,誠信則是最有力的廣告,切記,千萬不要砍掉讓你遮陽的树,栟價格不如拼人格,價格是一時的,人格才是永久的,要記住,顧客不只是过客,因此,一個修習者,每天有培養'心的力量,誠實,诚意,誠信,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