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是定观一齐的 | Lisa老师每日分享 2019.2.21

2022-04-21 19:30:39 454 Lisa老师

男声朗读:虎

女声朗读:AI 微软晓晓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当你有觉知到呼吸的每一下时,是没有念头的,你就是有一下在观,而定力也是自然跟随的。因此,观呼吸是最安全,最自然的,也是免费的,观呼吸是培养正定,净化心灵最直接的方法。如果禅修没有用到方法,盲修,只能说你只是在坐着罢了。如果禅修没有建立定力,你的内观只能是刻意和概念罢了。定力非常重要,没有定力,你是观不到的,定是心灵的力量所在。因此,观呼吸非常重要,当你呼吸做得稳、定、准,有质有量,在第二部分观受时,心才会有力量和定力在感受上。觉知觉察,有正念在所缘上,知道生起灭去而能持续,直至看完整个过程,而观受也是最难修的一部分,因为人们不喜欢痛的感觉,而喜欢轻安舒服,或者作观想,想象一些东西成了概念,也是错的。禅修请直接简单,不用想太多,入解脱道的重点是:你自己在身心五蕴呈现的因,要看清!当你禅修时,是种出世间的因,而不是修贪嗔痴,是放下、舍、不执着,如果自己有问题,也是问你自己,你为何禅修?你为何想修行?所有的问题,你自都会在禅修中找到答案,禅修也是自己必须体验和经历,才知道结果,你问别人,是不知道的。所有身心五蕴呈现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你骗你自己,你也是知道的。谁人愿意每节禅修都在作假,而没有尽力,也是自己的选择,别人奈何啊?最重要的是,你的禅修每一节都要尽力做好,用到方法,才最重要,而不是问了别人而自己又不修,只在考别人,自己是得不到利益的,因此实修最实际,自利利他。

当你开始学修行时,佛陀要求你只相信一件事:业!除了那之外的其事情,不管你相不相信,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你想当一个好人,去确定自己真实的真善美正存在那里,别仅只是动作上的行善,真正看到自己的心意是否纯正,禅修也一样,要看清轮回的原因在那。学习佛法不是修习佛法去当傻瓜,在骗你自己,所有妄想,虚假的东西,都是由你自己的妄念中出来的,你只是知道它,而不用去加任何东西来骗你自己,禅修的重点和目的,是你自己在作在受,所有生起的,你只是知道它,没有其他了,这样如是看见,实相就在那里,而不是虚妄作假,因为虚妄作假,你自己也是知道的,只是你自己在骗自己的心,而你自己没有在当下而已,心还在过去未来,在制作故事了,要清楚知道。

如果这颗心要想,让它想,但别被它的念头骗了,抓了,纵使你的见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粘着它们,你就是错的,能够放下杂染烦恼的智慧是一种观智。如果要放下,它需要定当它的基础,要使内观洞察力生起,你自己必须努力,有勇气,而不是在观望而停步不前。别人的体验不是你的,你也不用听,回到自己当下身心呈现的所缘上,观察身,观察心,才是你每天应该做的事,也是修行。当内观生起时,别试着去记它们,如果它们是真正的内观,它们将与你同在。如果你试着去记住它们,它们将变成标签和概念挡住新的内观生起,成为你禅修的障碍,任何生起的,都会灭去,由它过,因为所有生起的,都会灭去,仅此而已。

这是一段愿文,也是回向文,当你看了这段愿文的时候,最重要是心的感受,你不是问别人,而是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全部身心投入禅修当中,因为愿文是一种忆念佛陀,忆念师尊和回向一切三十一界有情众生,是有一种保护和意义,也是打坐前必定要念颂的,也是培养你的心,全部心身投入你的禅修里的愿文句子。如果你不念是你的选择,但修习宣隆禅修法必须要念的,也是功课啊,也是最大的功德。因此,每次在寺庙打坐,华纳大师一定带领念愿文的,也是禅修前要念的,同修们在家里打坐前都会先念颂愿文,然后打坐的。因为空间很多牛鬼蛇神也会障碍我们的修行,念愿文也是一种保护,可以保护禅修者,也是华纳大师的开示讲的。

当我们观呼吸的时侯,不是去找一个地方专注,而应当用心,用我们的意门,用我们的意识来感知,觉知我们的呼吸。因此,当你在呼吸的时候,是心意集中在鼻的触感上知道每一下,而不是刻意去找一个触。当你有用心意觉知的时候,是没有跟念头跑的,如果你的心有在觉知,念头是出不来的,你就有一下在观。反之,你只是在修定,因为有觉知是先观而后定是自然跟随的,当你的心意觉知到每一下呼吸时,观和止是一齐的。因此,宣隆禅修法,练习观呼吸做得正确否,在心意的觉知上是重点。因此,初阶者,要多练习,有量有质的发展止观平衡的正定,力度强弱是自己的体力和体质,这个不是重点,自己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呼吸有在觉知,才是重点。

当身心放松的时候,一些比较微细的所缘会自动地变得明显。因此在禅修时,身心都必须放松,即把当下生起烦恼放下,不入妄想,不造做杂念令心不安和散乱。有时候心很专注在所缘上,其实是想把其他东西遮蔽掉。例不想去注意思惟,只是钻到所缘里边去,很多行者来来回回,而不进步,原因也在此。而智慧的特质是心总是会抽离,客观地去观察,去分辨。而贪执的特性则会参与到所缘里,跳进去,去粘着,去执取。修习者观察的时候,往往会有贪和嗔在其中,因为五盖未断,五盖是贪嗔痴慢疑,贪和嗔的特性都是要进一步去抓住所缘,贪和嗔才会持续扩大,增强,如果是把烦恼放的话,贪和嗔是不会增加和跳进执取里,行者都应该有这种经验,因此,如果觉得自己总是原地踏步和来来回回,就要注意了。

放松的意思,是把烦恼放,而不是把那持续带有智慧的精进力放松。真正的完全放松是智慧的工作,放烦恼,即能够放下的能力,不带着烦恼去觉知。因为烦恼令心累和花费极多的精力,禅修者不能太松或太紧的两个极端,只有自己知道,调到适合的平衡点。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帮到你,只有靠自己去尝试,当然坚持、毅力、忍耐力是必须的条件。因此,对放松的字眼,有正确的态度才最重要。怎样是所缘,所缘的定义就是心能觉知到的,被觉知到的就是所缘。例如声音是被心听到的,声音是所缘,痛是被心感受到的,痛是所缘,心也是可以被心知道的,心也是所缘。一切正在发生的经验都可作为所缘,被心觉知到的所缘都是自然法,自然法没有好与不好。只是因缘法则,只是知,不去评论好与不好,心在当下即生即灭,下一个心也是即生即灭。但是前一刻心的质素可以传递给下一刻的心,如此传递下去,行者的心的美善素质会随着修行而累积增强,心产生力量。这就是持续地去修习坐禅、观触、观受、观心,一刻跟着一刻,绵延不断,明白当下身心所有现象都是自然的。每人个的心都有善与不善,这些都不属于我的,都是自然法,凡夫的邪见很强,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的身体,这个心就是我的心。这错误的认知是一种牢固的观念,行者要改变这观念,明白身心一切现象都是自然过程,不属于个人的。冷热是气温在改变,只是自然现象的改变而已,与个人无关。身体的现象和心都一样,感受就是感受,并不是我的感受。思惟是自然法,是思惟生起了,并不是我在思惟。心就是心,思惟的心就是思惟的心。正见就是不把它当作是我的心和我的思惟,断邪见才能证入无我,无我所,我是,我能,见法证果。因此,如果有我,他还不是一位圣者,他的自我还未断,还在自我表现,我是,我能我是你不是

在修习坐禅的时候,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很容易觉知到呼吸,一开始就很容易做到,像以前曾经修习过一样。但有些人却不容易,每个行者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禅修所缘,有时一坐下来,心太乱了,当下在呼吸的时候,力度要增强和放慢,一下一下的观呼吸,直接专注力看到鼻的触觉上知道,呼吸和思惟都是一样的。有时,不停的打妄想,不要因为有思惟而生起抗拒,不要打压身心的自然现象,只是知即可。刚开始修习时,因为不够量,练习得少,比较难去观察到触和思维的心,很容易掉进思维概念的内容里,失去觉知。因此先以明显的所缘培养觉知的心,让心有力量和增强起来。就这样,当觉知到有想法的时候,别继续打妄想,并回到身体的感受上,再有妄想生起,再知道它,再回到身体的感受,这样反复地练习。修行和做人一样,做人也不是只做两三天的人,是一世可能还有几十年,或者几年。修行也是一样,做一天的人就修一天,每天都要有觉知、觉察、正念的培养。禅修强调整天觉知自己的身心现象,重点是观察内在的身心,而不是外在的事物,那些外面事物绝大部分都是欲望和概念,例如,觉知眼睛在看东西,看到什么并不重要,而是聚焦内在的身心现象。每一个呼吸,每一个感受,当下都不相同,也没有一节禅修是相同。初学者因为还未亲身领会到,只能先尝试改变观念、习惯、习性,去觉知觉察重复的练。随着觉知的增强,那怕是由五分钟开始,心自然会看到每一刻的不同变化,进步是自然而至,如果觉得自己不进步也是一种执取,也要放下。

 

繁体原文

觀呼吸是定觀一齊的。

當你有覺知到呼吸的每一下時,是冇念頭的,你就是有一下在觀,而定力也是自然跟随的,因此,觀呼吸是最安全,最自然的,也是免費的,觀呼吸是培養正定,净化心靈最直接的方法,如果禅修冇用到方法,盲修,只能說你只是在坐著吧了,禅修如果冇建立定力,你的內觀只能是刻意和概念吧了,定力非常重要,冇定力,你是觀不到的,定是心靈的力量所在,因此一觀呼吸非常重要了,當你呼吸做得穩,定,準有量有質,在第二部分觀受時,心才会有力量和定力在感受上,覺知覺察,有正念的在所缘上,知道生起灭去而能持續的,直至看完整个过程,而觀受也是最難修的一部分,因為人們不喜歡痛的感覺,而喜歡輕安舒服,或者作觀想,想像一些東西成了概念,也是錯的,禅修請直接簡單,不用想太多,入解脱道的重点是,你自已在身心五蕴呈現的因,要看清,當你禅修時,是种出世間的因,而不是修貪嗔痴,是放下和捨,不執著,如果自巳有問題,也是問你自巳,你為何禅修?你為何想修行?所有的問題,你自已都会在禅修中找到答案,禅修也是自己必須体驗和经歷,才知道结果,你問別人,是不知道的,所有身心五蕴呈現的,也只有你自巳知道,如果你騙你自巳,你也是知道的,誰人願意每節禅修都在作假,而冇盡力,也是自巳的選擇,別人奈何啊,最重要的是,你的禅修每一節都要盡力做好,用到方法,才最重要,而不是問了別人而自已又不修,只在考別人,自巳是得不到利益的,因此實修最實際,自利利他。

當你開始學修行時,佛陀要求你只相信一件事,業,除了那之外的其他事情,不管你相不相信,其實並不重要,如果你想當一'個好人,去確定自巳真實的善美真正存在那里,別僅只是動作上的行善,真正看到自巳的'心意是否純正,禅修也一样,要看清輪迥的原因在那,學習佛法不是修習佛法去當傻瓜,在騙你自巳,所有妄想,虚假的東西,都是由你自巳的妄念中出來的,你只是知道它,而不用去加任何東西來騙你自巳,禅修的重点和目的,是你自巳在作在受,所有生起的,你只是知道它,冇其他了,这样如是看見,實相就在那里,而不是虚妄作假,因為虚妄作假,你自已也是知道的,只是你自巳在騙自巳的心,而你自巳冇在當下而巳,心還在过去未來,在制作故事吧了,要清楚知道。

如果这顆心要想,讓它想,但別被它的念頭騙了,抓了,縱使你的見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黏著它們,你就是錯的,能夠放下雜染煩惱的智慧是一种觀智,如果要放下,它需要定當它的基礎,要使内觀洞察力生起,你自巳必須努和有勇氣,而不是在觀望而停步不前,別人的体驗不是你的,你也不用聽,回到自巳當下身'心,呈現的所缘上,觀察身,觀察心,才是你每天應該做的事,也是修行,當內觀生起時,别試著去記它們,如果它們是真正的內觀,它們將与你同在,如果你試著去記住它們,它們將改變成標籤和概念而擋住新的內觀生起,而成為你禅修的障礙,任何生起的,都会灭去,由它过,因為所有生起的,都会灭去,僅此而已。

这是一段願文,也是廻向文,當你看了这段願文的時候,最重要是心的感受,你不是問別人,而是問你自已的心,是否全部身心投入禅修當中,因為願文是一种憶念佛陀,憶念師尊和㢠向一切三十一界有情衆生,是有一种保護和意義,也是打坐前必定要念頌的,也是培養你的心,全部心身投入你的禅修里的願文句子,如果你不唸是你的選擇,但修習宣隆禅修法必須要唸的,也是功課啊,也是最大的功德,因此,每次在寺廟打坐,华納大師一定帶領唸願文的,也是禅修前要唸的,同修們在家里打坐前都会先唸頌願文,然後打坐的,因為空間很多牛鬼蛇神也会障礙我們的修行,唸願文也是一种保護,可以保護禅修者,也是华纳大師的開示講的。

當我們觀呼吸的時侯,不是去找一個地方專注,而應當用心,用我們的意門,用我們的意識來感知,覺知我們的呼吸,因此,當你在呼吸的時候,是心意集中在鼻的觸感上知道每一下,而不是刻意去找一個觸,當你有用心意覺知的時候,是冇跟念頭跑的,如果你的心有在覺知,念頭是出不來的,你就有一下在觀,反之,你只是在修定,因為有覺知是先觀而後自然定是跟随的,當你的心意覺知到每一下呼吸時,觀和止是一齊的,因此,宣隆禅修法,練習觀呼吸做得正確否,在心意的覺知上是重点,因此,初階者,要多練習,有量有質的發展到止觀平衡的正定,力度强弱是自已的体力和休質,这個不是重点,自巳要很清楚知道自巳的呼吸有在覺知,才是重点,知當身心放鬆的時候,一些比較微细的所緣会自動地变得明顯,因此在禅修時,身心都必須放鬆,即把當下生起煩惱放下,不入妄想而制做雜念令心不安和散乱,有時候心很專注在所缘上,其實是想把其他東西遮蔽掉,例不想去注意思惟,只是鑽到所緣里边去,很多行者來來回回,而不進步,原因也在此,而智慧的特質是心總是会抽離,客觀地去觀察,去分辨,而貪執的特性則会參与到所缘裡,跳進去,去黏著,去執取,修習者觀察的時候,往往会有貪和嗔在其中,因為五蓋未断,五蓋是貪嗔痴慢疑,貪和嗔的特性都是要進一步去抓住所缘,貪和嗔才会持續扩大,增强,如果是把煩惱放鬆的話,貪和嗔是不会增加的和跳進執取里了,行者都應該有这種经驗,因此,如果覺得自己總是原地踏步和來來回回,就要注意了。

放鬆的意思,是把煩惱放鬆,而不是把那持續带有智慧的精進力放鬆,真正的完全放鬆是智慧的工作,放鬆煩惱,即能夠放下的能力,不带著煩惱去覺知,因為煩惱令心累和花費極多的精力,禅修者不能太鬆或太緊的兩個極端,只有自己知道,調到適合的平衡点,这個过程沒有人可以幫到你,只有靠自己去嘗試,當然堅持,毅力,忍耐力是必須的條件,因此,对放鬆的字眼,有正确的態度才最重要,怎樣是所缘,所緣的定義就是心能覺知到的,被覺知到的就是所缘,例声音是被心聽到的,声音是所缘,痛是被心感受到的,痛是所緣,心也是可以被心知道的,心也是所缘,一切正在發生的經驗都可作為所缘,被心覺知到的所缘都是自然法,自然法冇好与不好,只是因緣法則,只是知,不去評論好与不好,心在當下即生即灭,下一個心也是即生即灭,但是前一刻心的質素可以傳遞给下一刻的心,如此傳遞下去,行者的心的美善素質会隨著修行而累積增强,心產生力量,这就是持續地去修習坐禅,觀觸,觀受,觀心,一刻跟著一刻,绵延不断,明白當下身心所有現象都是自然的,每人個的心都有善与不善,这些都不屬於我的,都是自然法,凡夫的邪見很强,認為这個身體就是我的身體,这個心就是我的心,这錯誤的認知是一種牢固的觀念,行者要改變这觀念,明白身心一切現象都是自然过程,不屬於個人的,冷熱是氣溫在改變,只是自然現象的改變而巳,与個人冇,身體的現象和心都一样,感受就是感受,並不是我的感受,思惟是自然法,是思惟生起了,並不是我在思惟,心就是心,思惟的心就是思惟的心,正見就是不把它當作是我的心和我的思惟,断邪見才能証入無我,無我所,我是,我能,見法証果,因此,如果有我,他還不是一位聖者,他的自我還未断,還在自我表現,我是,我能,我是你不是在修習坐禅的時候,每個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很容易覺知到呼吸,一開始就很容易做到,像以前曾經修習过一样,但有些人卻不容易,每個行者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禅修所緣,有時一坐下來,心太乱了,當下在呼吸的時候,力度要增强和放慢,一下一下的觀呼吸,直接專注力看到鼻的觸覺上知道,呼吸和思惟都是一样的,有時,不停的打妄想,不要因為有思惟而生起抗拒,不要打壓身心的自然現象,只是知即可,刚開始修習時,因為不夠量,練習得少,比較難去觀察到觸和思維的心,很容易掉進思維概念的內容里,失去覺知,因此一先以明顯的所缘培養覺知的心,讓心有力量和增强起來,就这样,當覺知到有想法的時候,别繼續打妄想,並回到身體的感受上,再有妄想生起,再知道它,再回到身體的感受,这样反覆地練習,修行和做人一样,做人也不是只做兩三天的人,是一世可能還有幾十年,或者幾年,修行也是一样,做一天的人就修一天,每天都要有覺知,覺察,正念的培養,禅修强調整天覺知自己的身心現象,重点是觀察內在的身心,而不是外在的事物,那些外面事物绝大部分都是慾望和概念,例覺知眼睛在看東西,看到怎麼並不重要,而是聚焦在內的身心現象,每一個呼吸,每一個感受,當下都不相同,也冇一節禅修是相同,初學者因為還未親身領会到,只能先嘗試改變觀念,習慣,習性,去覺知覺察重覆的练,随著覺知的增强,那怕是由五分鐘開始,心自然会看到每一刻的不同变化,進步是自然而至,如果覺得自己不進步也是一种執取,也要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