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行?|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19.03.04

2022-05-28 15:17:46 817 Lisa老师


男声:虎

女声:AI微软晓晓

男声:AI微软云健

女声:AI微软晓佳(粤语)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过去是死去的时间,我们不能让心停留在过去,好好努力度过当下,连结到美好的未来。一整年下来,有些是晴天,有些是雨天,人生也是这样有苦有乐。要好好度过每一天,每一个当下,让所有的日子都显得无可替代,无须比较。即使不好过,也可以体会恶劣天气和逆境的苦痛,寻找好日子里所没有的价值。若能做到这点,自己将得到活着的喜悦。

尽自己所能,好好度过今天这一天。不要去想明天可能产生的烦恼,每一个今天都是一个点,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人生。每餐吃饭也一样,集中精神在眼前的食物,以及进食这个行为,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想。如果心思不在这里,满脑袋想着其它事,心不在蔫,最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了么东西总而言之,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就对了,每一天都觉得活着真好,又过了美好的一天,真正的自在也是由一点汇聚而成,如果自在,当下用心经营的每一刻,都在安住。正!

如果练习到睡着以后,正念也能生起的程度,死亡就没什么可怕了,必定会死时吉祥,为什么?因为临终出现的画面类似于梦境,或许看到即将投生的情境,看到将要上刀树,下油锅,心便会恐惧。此时如果正念自动生起,恐惧会瞬间消失,地狱的景象将因有正念的生起而逝去。

觉性生起时,不善法不可能同时生起,因为心已是善的了。因此,平时的练习非常重要,有了正念的培养,才能无时无刻不吉祥,死神来时有正念,反之不断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会经历同样的痛苦。

如果觉性已经炉火纯青,就会看到心正在受惊,觉性生起的瞬间,心会安住,不下堕。因为没有随境流转,心没有抓取,反之,心看到情境就会跳进去抓取,若是善的,就投生善趣,若是坏的,就投生恶道了,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既然我们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别人,那么在他们离去之时,我们也就不算是失去了。因此,每天都有人离去,只是你自己在执着过去,执着离去的人。除了我们自,没有任何其他人能够往内支配我们的,这是事实,放得下,就自在,佛陀的法音。

什么是修行?一般人对修行的错误概念有三种。

一是唯戒修行,认为只要透过某些特定的身体或语言行为,就能达到修行的最终目的,比如:布施、吃素、斋戒、烧香、拜佛、经忏、法会、灌顶、持咒等。

二是唯定修行,认为只有打坐经行,不问世事就是修行的全部。这些人往往会对一些不合意的外境抱有抗拒或不满,拒绝劳作,逃避一些他们认为与禅修无关的义务和责任。

三是唯慧修行,把佛学当成知识,当成佛法的全部,这些人分不清头脑和心,分不清知识和智能。

戒定慧是一齐的,戒和定能帮助慧,戒和慧能帮助定,定和慧能帮助戒。修行的目的是灭苦,不是禅定和神通,也不是财运福报,修行是改变自己的性格,令它变得善良、无私、勤奋、平静、喜悦,品德增长,比一时的禅修体会更加重要。

只有把佛法变成我们的性格,这才叫作修行,修正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戒,负责任;定,稳重;慧,舍己付出。戒是有自律能力,一个人做事没责任心,他的戒一定不好,衡量一个人的戒是否能持,是自律。定不只是禅定,工作时专心,身心不离,时刻念住己身,喜不喜欢也要做,不论身心的感受如何,都不让心动摇,这就是定的培养。慧不是指耳聪目明,头脑灵敏,舌灿莲花,慧对修行的真正意义是破执,是心——放下的能力!不论是工作,待人接物或禅修,记:目的是为了付出,为了舍,舍掉自私,舍掉散乱、不安、懒惰,舍掉对身心乐受的执着,舍到终极,那就是无我,也就是阿罗汉的境界,正!

功德是无相的,做完就放下,放下所有的“我以为”。“我以为”是一种概念,自创的自我认为,也是一种修行障碍。当你在修习的时候,重点是不起念,念头自然减少,如果不断制造念头,入了虚妄,“我以为”都是错,请放下,只是知。

逆境是成长的必经过程,不要把境况看得那么坏,要勇于接受逆境。在病苦中,当困难克服了,困境也就过去,才会尝到人生的真味,生命也会因此有意义,珍惜,善用时间,不浪费生命,做有意义的事。在顺境中修行,很难破,只有在逆境,心过得了关,你的观智才增长,我们要感谢逆境,病痛的一切,自己才会成长,正!

 

繁体原文

过去是死去的時間,我們不能讓心停留在过去,好好努力度过當下,將連結到美好的未來,一整年下來,有些是睛天,有些是雨天,人生也是这样有苦有樂,要好好度过每一天,每一個當下,讓所有的日子都顯得無可取代,無需比較,即使不好过,也可以体会惡劣天氣和逆境的苦痛,尋找好日子里所沒有的價值,若能做到这点,自已將得到活著的喜悦,盡自己所能,好好度过今天这一天,不要去想明天可能產生的煩惱,每一個今天都是一個点,这些点連接起來,就是人生,每餐吃飯也一样,集中精神在眼前的食物,以及進食这個行為,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想,如果心思不在这里,滿腦袋想著事和其他,心不在蔫,最後.根本不知道自巳吃了怎麼東西,總而言之,專注於當下的事情就对了,每一天都覺得活著真好,又过了美好的一天,真正的自在也是由一点匯聚而成,如果自在,當下用心經營的每一刻,都在安住,正

如果練習到睡著以后,正念也能生起的程度,死亡就沒什麼可怕了,必定会死時吉祥,為什麼?因為臨終出現的画面类似于梦境,或許看到即將投生的情境,看到將要上刀树,下油鍋,心便会恐惧,此時如果正念自動生起,恐惧瞬間消失,地獄的景象將因有正念的生起而逝去,覺性生起時,不善法不可能同時生起,因為心巳是善的了,因此,平時的練習太重要了,正念的培養,才能無時無刻吉祥,死神來時有正念,反之不断造作惡業,而自已也会同样歷經同样的痛苦,如果覺性已經炉火純青,就会看到心正在受惊,覺性生起的瞬間,心会安住,不下墮,因為沒有隨境流轉,心沒有抓取,反之,/心看到情境就会跳進去抓取,若是善的,就投生善趣,若是壞的,就投生恶道了,知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個体,都有自巳的路要走,既然我們從來就不曾擁有过別人,那麼在他們離去之時,我們也就不算是失去了,因此,每天都有人離去,只是你自已在執著过去,執著離去的人,除了我們自已,沒有任何其他人能夠往內支配我們的,这是事實,放得下,就自在,佛陀的法音

甚麼是修行?一般人对修行的錯誤概念有三種,一是唯戒修行,認為只要透过某些特定的身體或語言行為,就能達到修行的最終目的,比如,布施,吃素,齋戒,燒香,拜佛,經讖,法会,灌頂,持咒等,二是唯定修行,認為只有打坐經行,不問世事就是修行的全部,这些人往往会对一些不合意的外境抱有抗拒或不滿,拒絕作務,逃避一些他們認為与禅修無関的義務和責任,三是唯慧修行,把佛學當成知識是佛法的全部,这些人分不清頭腦和心,分不清知識和智慧,戒定慧是一齊的,戒和定能幫助慧,戒和慧能幫助定,定和慧能幫助戒,修行的目的是灭苦,不是禅定和神通,也不是財運福報,修行是改變自己的性格,令它变得善良,無私,勤奮,平静,喜悦,品德上的增長,比一時的禅修体会更加重要,只有把佛法变成我們的性格,这才叫作修行,修正身口意三方面的行為,戒,負責任,定,穩重,慧,捨己付出,戒是有自律能力,一個人做事冇責任心,他的戒一定不好,衡量一個人的戒是否能持,是自律,定不只是禅定,工作時專'心,身心不離,時刻念住已身,喜不喜歡也要做,不論身心的感受如何,都不讓心動搖,这就是定的培養,慧不是指耳聰目明,頭腦靈敏,舌燦蓮花,慧对修行的真正意義是破執,是心,放下的能力,不論是工作,待人接物或禅修,緊記,目的是為了付出,為了捨,捨掉自私,捨掉散乱,不安,懶惰,捨掉对身心樂受的執著,捨到终極,那就是無我,也就是阿罗漢的境界,正

功德是無相的,做完就放下,放下所有的你以為,你以為是一种概念,自創的自我認為,也是一种修行障礙,當你在修習的時候,重點,不起念,念頭自然减少,如果不断制造念頭,入了虚妄,我以為都是錯,請放下,只是知

逆境是成長的必经过程,不要把境况看得那麼壞,要勇于接受逆境,在病苦中,当困难克服了,困境也就过去,才会尝到人生的真味,生命也会因此,珍惜,善用時間,不浪費生命,做有意義的事,在順境中修行,很難特破,只有在逆境,心过得了関,你的觀智才增長,我們要感謝逆境,病痛的一切,自已才会成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