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编辑:觀)
朗读(女声):AI
女声版:
第一条
禅定是否为证悟的必要呢?
禅定会不会引起贪着,反而使禅修止步不前?有些教导内观的老师认为禅定会引发执着,所以只教纯观,其实这种争论一直就有,也有很多人提出不同见解,有认为必要,有认为不必。佛陀有提到俱解脱圣者与慧解脱圣者,俱解脱是心慧都解脱了,圆满具足四禅八定者,之后在修持内观而证得解脱,而且具有神通力。而慧解脱是直接透过纯观而成就,或只证到四禅,禅那是解脱必要的成份。
换言之,现世间眼中只有微尘的人极少数,因现在是五浊恶世,有慧根定力的人不多,而欲望很强烈的人占了太多数,世间法太多,离解脱道不是那回事。因此,修习者若不能掌握禅那,就不能证得灭尽定,并与佛陀一致。大家可以放心,修习禅定只会让人更倾向解脱,其中的那超出欲望的大乐是行者伟大的动力,而定的目的是要开发智慧,所以同时也要观察禅悦的无常性,每天习禅,培养定力和智慧,令行者有禅定基础,那就更容易洞见生灭。如果要成就三果以上,必须修持完满的禅定,从经典引证来看,禅定是必要的这点,似乎有较多的经藏支持,或者是当初集结经典的五佰位大阿罗汉都是俱解脱者,所流传的自然是最完整的方法。
因此,定中是专心一致,不可能生起观察分析的思维,所以常说的止观双运,是先入安止定,安稳宁静心绪,后出定,利用定之余力,一说此时为刹那定,以禅定中现象为目标,进行观察分析,也就是修慧,若是心绪开始受到微细五盖影响,则必须保持觉知,或者再入定。所谓双运,就是透过止定与观慧两种作为不断的交互作用,直到最后融为一体,当然近代也有纯观的大师,例阿姜念,是透过刹那定,进行纯观,依然也获得相当成就——三果圣者。经典里也有说透过佛陀点化的人,瞬间证得初果,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成就的方式不一样,有人眼中只有微尘,慧根很强,他喜欢直观,不爱修太深的定。而大部分人一定要先定下来,才能修观,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都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宁静心境,才有办法产生洞察力,也就是观。
禅修的重点不是要否定禅定,因为最完善的解脱道是有禅定在其中,在观察分析时,行者要关注正确的问题,并且清楚自我观的实相,也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分析时才不会误解,走错方向加东西。一位修禅的行者将重心放在生命的解脱上,当行者证悟后都不会有问题。换句话说,一位初阶者,眼睛都是载上墨镜,怎么看也看不到真正的颜色,要彻底知道和看清,就把眼镜拿开放下,才能够看清楚。
第二条
对于一个初阶者来说,有些会有一丁点的定力,有些比较差的心非常散乱,有些只想知道结果,无论你是哪一种人,放逸的、懒散的、不专注的,刚开始我们都是一样的有一颗散乱不安的心,而能够持续修习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有所改变的,除非盲修没用对方法的例外。而观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否持续的进步,观呼吸是关键,定观是一起的,首先在呼吸的所缘上觉知鼻的触,觉知每一下,藉由绵绵不断的呼吸,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续增长,让心变得静下来,妄念减少。
你的呼吸做得越多,刹那定越持续,心静下来了,专注的定力是智慧或毗婆舍那生起的因,你是必须建立少许适量,够用就好的心的止与一境性,然后利用这个来观照你自己,不需要怎么特别的,安止定并不是必需的,如果在你的修行中有达到安止定,这也很好,就是不要对它产生抓取,产生禅相而入了桃花源出不来。有些人会卡在黏着于安止定,游于其中可以是大大的喜乐或以为自己证了果。你必须知道适当的界限。如果你有智慧,那么你会知道安止定的用处与局限,智慧是你自己要去观照与培养的。
第三条
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依照佛法修心,心是根本,一颗稳定的心,意味着稳定的财富。心不安稳,开了缺口,就无法把持令人心不安稳而放纵,这时福德资粮也随着不稳定而流失。就像原好无缺的水瓮可以盛水,一旦有缺口,水就会流失一样,因此心的安稳很重要了。
佛陀说,没有河流比得上爱欲之流,大小河流,大海汪洋,不管多么深广,总会有涯岸,有岛和沙洲。然而爱欲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岛没有岸,它没有节制,不会适可而止,日夜奔流,淹没心中的堤岸,倘若我们没有道德作为防洪堤阻止它,世间将会被贪欲和嫉恨之流淹没,还有愚痴的行为,而令自己迷失。
因此,培养心的稳定需要禅定做为堤岸,也是福德的资粮,令心意良善,改变而有力量。高尚的品德为世间所需,令心稳定,善行在理性方面保证我们行为有分寸,也是人心最好的滋养,如果你每天都有积累你的福德资粮,人生自然幸福与自在。善待他人也是一种幸福,能帮助别人的人,心会安稳和喜悦。如果你最多百分之十的时间看别人,而百分之九十看你自己的话,这修行算是妥当的。如果你花时间是为了找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师,你是找不到的。佛陀教导我们注视在法,在真理,实相上,而不是注视在别人身上,往内寻找你自己的法,战胜你自己的恐惧、欲望,它是你最好的老师。
繁体原文:
第一条
禅定是否為證悟的必要呢?
会不会引起貪著,反而止步不前,有些教導內觀的老師其實認為禅定会引發執著,所以只教纯觀,其實这種爭論其来有自,也有很多人提出不同見解,有認為必要,有認為不必,因為佛陀有提到俱解脱聖者与慧解脱聖者,俱解脱是心慧都解脫了,圓滿具足四禅八定者,之後在修持內觀而證得解脱,而且具有神通力,而慧解脫是直接透过純觀而成就,或只證到四禅,禅那是解脱必要的成份,換言之,現世間眼中只有微塵的人極少数,因現在是五濁恶世,有慧根定力的人不多,而欲望很強烈的人佔了太多數,世間法太多,離解脱道不是那回事,因此,修習者若不能掌握禅那,就不能證得灭盡定,並且与佛陀一致,要大家放心,修習禅定只会讓人更傾向解脱,其中的那超出欲望的大樂是行者偉大的動力,而定的目的是要開發智慧,所以同時也要觀察禅悦的無常性,每天習禅,培養定力和智慧,令行者有禅定基礎,那就更容易洞見生灭,如果要成就三果以上,必須修持完滿的禅定,從經典引證來看,禅定是必要的这点,似乎有較多的經藏支持,或者是當初集結經典的五佰位大阿罗漢都是俱解脱者,所流傳的自然是最完整的方法,因此,定中是專心一致,不可能生起觀察分析的思維,所以常說的止觀雙運,是先入安止定,安穩寧靜心緒,後出定,利用定之餘力,一說此時為刹那定,以禅定中现象為目標,進行觀察分析,也就是修慧,若是心緒開始受到微細五蓋影響,則必須保持覺知,或者再入定,所謂雙運,就是透过止定与觀慧兩種作為不断的交互作用,直到最後融為一体,當然近代也有純觀的大師,例阿姜念,是透过刹那定,進行纯觀,依然也獲得相當成就,三果聖者,而经典里有說透过佛陀点化的人,瞬間証得初果,这样的理據告知我們,每個人成就的方式不一样,有人眼中只有微塵,慧根很強,他喜歡直觀,不爱修太深的定,而大部分人一定要先定下來,才能修觀,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都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寧靜心境,才有辦法產生洞察力,也就是觀,而禅修的重点是不要去否定禅定,因為最完善的解脱道是有禅定在其中,在觀察分析時,行者要関注正確的問題,並且清楚自我觀的實相,也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在分析時才不会误解,走錯方向加東西,一位修禅的行者將重心放在生命的解脱上,當行者證悟後都不会有問題,換句話說,一位初階者,眼睛都是載上墨鏡,怎麼看也看不到真正的颜色,要徹底知道和看清,就把眼鏡拿開放下,才能夠看清楚。
第二条
对於一個初階者來說,有些会有一丁点的定力,有些比較差的心非常散乱,有些只想知道結果,無論你是那一種人,包括,放逸的,懶散的,不專注的,剛開始我們都是一样的有一顆散乱不安的心,而能夠持續修習一段時間之後,都会有所改變的,除非盲修冇用到方法的例外。而觀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否持續的進步,觀呼吸是関鍵,定觀是一起的,首先在呼吸的所缘上覺知鼻的觸,覺知每一下,藉由綿綿不断的呼吸,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續增長,讓心变得静下来,妄念减少,你的呼吸做得越多,刹那定越持續,心静下来了,專注的定力是智慧或毗婆舍那生起的因,你是必須建立少許適量,夠用就好的心的止与一境性,然後利用这個來觀照你自巳,不需要怎麼特別的,安止定並不是必需的,如果在你的修行中有達到安止定,这也很好,就是不要对它產生抓取,產生禅相而入了桃花園出不来。有些人会卡在黏著於安止定,遊於其中可以是大大的喜樂或以為自巳証了果。你必須知道適當的界限。如果你有智慧,那麼你会知道安止定的用處与局限,智慧是你自巳要去觀照与培養的。
第三条
為什麼佛陀教導我們依照佛法修心,心是根本,一顆稳定的心,意味著稳定的財富,心不安穩,開了缺口,就无法把持令人心不安稳而放縱,这時福德資糧也隨著不穩定而流失,就像原好无缺的水瓮可以盛水,一旦有缺口,水就会流失一样,因此心的安稳很重要了,佛陀說,沒有河流比得上爱欲之流,大小河流,大海汪洋,不管多麽深广,总会有涯岸,有岛和沙洲,然而爱欲郤冇盡頭,没有岛沒有岸,它沒有節制,不会適可而止,日夜奔流,淹沒心中的堤岸,倘若我們沒有道德作為防洪堤阻止它,世間將会被貪欲和嫉恨之流淹沒,還有愚痴的行為,而令自巳迷失,因此,培養心的稳定需要禅定作為堤岸,也是福德的資糧,令心意良善,改變而有力量,高尚的品德為世間所需,令心穩定,善行在理性方面保証我們行為有分寸,也是人心最好的滋養,如果你每天都有積累你的福德資糧,人生自然幸福与自在,善待他人也是一種幸福,能幫助别人的人,心会安稳和喜悅,如果你最多百分之十的時間看別人,而百分之九十看你自己的話,这修行算是妥當的。如果你花時間是為了找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師,你也不会發現平静的。佛陀教導我們注視在法,在真理,實相上,而不是注视在別人身上,往內尋找你自己的法,戰勝你自己的恐懼,欲望,它是你最好的老師。
注:简体化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