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心的方法 / 内观禅是引领超越轮回的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15)

2020-12-15 10:55:27 864 Lisa

Lisa老师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奕 | 校对:觀)

朗读(女声):AI

女声版: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第一条

一种训练心的方法,那就是业处。

“业”是指行为,“处”是指基础。在佛陀的教法里,这是使心祥和及宁静的方法,行者用它来训练心,并以这种受过训练的心来审视心。身体是肉眼能看见,心是非物质的,是精神上,肉眼不能看见,只能被内在的眼“心眼”见到。

当身与心都经常处在混乱的状态中,心是什么?心就是那个能够去感觉或意识的。感觉接受以及经验一切法尘的,就称作“心”。当说话时,心自认到我正在说什么?声音透过耳朵,人们知道在说些什么,那个经验到这些的,就叫心。

心并没有任何实体、形状,它只是在经验心理活动,如此而已。如果行者能教导这颗心有正见,它就不会有任何的烦恼出现,心将平静自在。心是心,法尘是法尘,心也不是法尘,为了能让行者清楚了解自己的心和在自身心中的法尘,它会突然闯进来,当心和对象互相接触时,会升起感觉,这其中有好与不好,有冷有热,各式各样的感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处理这些感觉的话,心就会被扰乱。

禅修是开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为智慧升起的基础。观呼吸是生理的基础,称作安那般那沙地,在禅修里,观呼吸当作行者心理的对象,修习者以呼吸作为禅修的对象,只因它最简单,而且自古以来它就是禅修的核心,行者将_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论强弱长短,都让呼吸自然,在触感上知道进出就可以了。

等到正念和自我觉醒从心中生起时,便会觉察到呼吸,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不需想东想西而跟念头跑,唯一要做的,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专注。

当持续的练习,正念会培养,身心会习惯于这种工作,疲劳将消失,身、心会轻安,而呼吸会变得更加细密自然,正念和自觉将保护住心,而且有力量、有定力,行者如是练习,日子有功,直到心变得平和、宁静,直到它成为一,为止,一是指心全神贯注于呼吸上,不从呼吸上分离开来,心将不再散乱而安住自在,如此保持不断地专注在呼吸上,这就叫做静心。

当宁静升起时,心会停止,它会与单一的对象:呼吸,一起停止,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使心宁静,而智慧就能够生起。所有形态的善与恶都呈现在你内心里,你早已知道哪一条路是好的,哪一条路是不好的,因此,一切所需做的只是训练你的心去掌握好的路。立刻停下来观察你自己,你在正确的路上吗?无论什么是错的,别抓住它,放下它。过去,未来,无论什么,放下它,只留下现在。一切时中当下保持心开放和自在。

第二条

同样的,这颗心若是经常地被防治、控制,训练,将会有难以计量的利益,佛陀自己说过,有一颗被管束的心,将会带来真正的平静与平等心,因此,内观禅的修习,行者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同样地经过训练的心带来的福泽,令行者有一个完满的人生。

佛陀和他卓越的圣弟子们一开始练习时都与我们一样,有一颗未经训练的心,但其后却看到佛陀圣者是如何地变成我们尊敬的对象,他们的体证和方法且留传后世,从他们的教化中得到多少的利益。

从佛法中得到的利益,是用方法令心透过训练而得到解脱,经过训练的心会比未经过训练的心有较好的自制能力,来帮助行者保持心的平衡,生活上更容易与人相处,工作更容易,并发展和培养理性去指挥我们的行动,当行者追随这颗训练得宜的心时,心会变得更平静和有智慧。你希望这身体继续活着,你不希望它死,然而它却会死,你不希望它改变,但它却经常地改变。这是真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你内里的事物也一样。

第三条

内观禅是引领超越轮回的

在禅定中,行者是训练自己超越“我执”的凡夫情欲,无论我们的禅定工夫有多好,如果它没有法超越欲望就还是个问题,能觉察自己禅定中的问题,就是用正确的禅修方法和态度,如果没有觉察心,就算一个小的念头,例:我想我得到了,这节禅修感觉真好,也可能包含一个巨大的自我。

这些念头本身不是问题,让禅修有问题的是行者对“我执”的珍爱,以及无法矫正“我执”的倾向,都是在修自己喜欢的感受,不适的就拒绝和逃避,或觉得身体很累,打完坐妄念更加多,更加烦恼而心静不下来,但问题是,“我执”没有法帮上一点忙,禅修是迈向解脱道,正与“我执”的相反方向,“我执”制造障碍,会摧毁行者的成就,禅修不会进步,进入死胡同,变成一潭死水,情绪和欲望会高涨,行者的心充满了凡夫的欲望。

禅修是入无我,无我单纯表示放下抓牢、固定、恐惧以及勾招世界的倾向,只有未曾深刻省思轮回之苦的心,才会相信我执的凡夫情欲可以带来快乐,无我的心是智慧,知道了解痛苦的原因,一颗无我的心,能够体验生命的极致。当这颗心从杂染烦恼中熄灭之时,它仍然存在,但当新的可燃物来击时,它并没有着火,没有执取,连自身都没有。那就是所谓的解脱,苦的止息。而老、病、死是必然的过程,没有人能逃避。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一種訓練,心的方法,那就是業處,

 

業是指行為,處是指基礎,在佛陀的教法里,这是使心祥和及寧靜的方法,行者用它來訓練心,並以这受过訓練的心,來審視心,身体是肉眼能看見,心是非物質的,是精神上,肉眼不能看見,只能被内在的眼,心眼見到,这身与心都經常處在混亂的狀態中,心是怎麼?/心就是那個能夠去感覺或意識的。那感覺,接受以及經驗一切法塵的,就稱作心,當說話時,心自認到我正在說怎麽?声音透过耳朵,人們知道在說些怎麼,那個經驗到这些的,就叫心,心並沒有任何實体,相狀,它只是在經驗心理活動,如此而已,如果行者能教導这顆心有正見,它就不会有任何的煩惱出現,'心將平静自在,心是心,法塵是法塵,心也不是法塵,為了能讓行者清楚了解自已的心和在自身心中的法塵,它会特然闖進來,當心和对象互相接觸時,会升起感覺,这其中有好与不好,有冷有熱,各式各样的感覺,而如果不用智慧去處理这些感覺的話,心就会被擾乱,禅修是開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為智慧升起的基礎,觀呼吸是生理的基礎,稱作安那般那沙地,在禅修里,觀呼吸當作行者心理的对象,修習者以呼吸做為禅修的对象,只因它最簡單,而且自古以來它就是禅修的核心,行者將_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論强弱長短,都給呼吸自然,在觸感上知道進出就可以了,等到正念和自我覺醒從心中生起時,便会覺察到呼吸,放輕鬆,什麼都不要去想,不須想東想西而跟念頭跑,"唯一要做的,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持正念專注,當持續的練習,正念会培養,身心会習慣於这種工作,疲勞將消失,身'心会輕安,而呼吸会变得更加細密自然,正念和自覺將保護住心,而且有力量,有定力,行者如是練習,日子有功,直到心变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散乱而安住自在,如此保持不断地專注在呼吸上,这就叫作静心,當寧靜升起時,心会停止,它会与單一的对象,呼吸,一起停止,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使心寧靜,而智慧就能夠生起。所有形態的善与惡都呈現在你內心裡,你早巳知道那一條路是好的,那一條路是不好的,因此,一切所須做的只是訓練你的心去掌握好的路。立刻停下來觀察你自巳,你在正確的路上嗎?無論什麼是錯的,別抓住它,放下它,过去,未來,無論怎麼,放下它,只留下現在。一切時中當下保持心開放和自在。

第二条

同样的,这顆心若是經常地被防治,控制,訓練,將会有難以計量的利益,佛陀自已說过,有一顆被管束的心,将会帶來真正的平静与平等心,因此,內觀禅的修習,行者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同样地經过訓練的心帶來的福澤,令行者有一個完滿的人生,佛陀和他卓越的聖弟子們。一開始練習時都与我們一样,有一顆未經訓練的心,但其後郤看到佛陀聖者是如何地变成我們尊敬的对象,而他們的体証和方法且留傳後世,從他們的教化中得到多少的利益,從佛法中得到的利益,是用方法令心透过訓練而得到解脱,有透过訓練的心会比未经过訓練的心有較好的自制能力,來幫助行者,保持心的平衡,生活上更容易与人相處,工作更容易,並發展和培養理性去指揮我們的行動,當行者追随这顆訓練得宜的心時,'心会变得更平静和有智慧。你希望这身體繼續活著,你不希望它死,然而它郤会死,你不希望它改變,但它郤经常地改變。这是真的,不光只是外在的事物,与你內裡的事物也一样。

第三条

內觀禅是引領超越輪迴的,在禅定中,行者是訓練自巳超越我執的凡夫情慾,無論我們的禅定工夫有多好,如果它冇法超越慾望就还是個問題,能覺察自已禅定中的問題,就是用正確的禅修方法和態度,如果没有覺察心,就算一個小的念頭,例,我想我得到了,这節禅修感覺真好,也可能包含一個巨大的自我,这些念頭本身不是問題,讓禅修有問題的是行者对我執的珍爱,以及無法矯正我執的傾向,都是在修自巳喜歡的感受,不適的就拒絕和逃避,或覺得身体很累,打完坐妄念更加多,更加煩惱而心静不下来,但問題是,我執冇法幫上一点忙,禅修是邁向解脫道,正与我執的相反方向,我執制做障礙,会摧毀行者的成就,禅修会不進步,進入死胡同,变成一潭死水,情緒和慾望会高脹,行者的心充滿了凡夫的慾望,禅修是入無我,無我单纯表示放下抓牢,固定,恐懼以及勾招世界的倾向,只有未曾深刻省思輪迴之苦的心,才会相信我執的凡夫情欲可以帶來快樂,無我的心是智慧,知道了解痛苦的原因,一顆無我的'心,能夠体驗生命的極致,當这顆心從雜染煩惱中熄滅之時,它仍然存在,但當新的可燃物來擊時,它並沒有著火,沒有執取,連自身都沒。那就是所謂的解脱,苦的止息。而老病死是必然的过程,冇人能逃避。

 


注:简体版使用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