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中的贼捉干净|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2.16)

2020-12-16 10:13:48 747 Lisa

简体版(编辑:奕 | 校对:觀)

朗读(女声):AI

女声版: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第一条

把心中的贼捉干净

智慧内观禅,是用正念来探究现象。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内观禅修的对象,因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同样的普遍性共通特质:共相。无论我们是专注于呼吸、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受、想、行、识,我们都会发现同样的三个真相:无常、苦、无我。在呼吸进出的同时,这些无常、苦、无我,就是我们体验到的,佛陀教导禅修的完整实践,就始于看见无常真理。

当悉达多太子,即释伽摩尼佛,以最究竟深入的方式洞见无常时,他的心敞开了,也体验了远离贪、嗔、痴、寂灭以及放下。佛陀以圆满的正念,在色、受、想、行、识随着呼吸生起灭去时,洞见了无常,他利用这个基本真理加深洞见,让心从对于无常事物的执取中解脱,并且克服了将他捆绑在痛苦轮回中的烦恼。借由精进修行的禅修,我们也和佛陀一样,能够做到用正念来觉知呼吸的历程。

“想”的生起是由于六尘之一与相应的感官及“识”的接触,自己用正念仔细观察这个历程时会觉知到,“想”的每一个面向都是不断变化的,感官对象本身在改变,我们对于这些对象的注意在改变,而感知它们的“识”也在改变,到头来,自己感知到的只有变化,因此,每一节的禅修,都由观呼吸开始,而每一节禅修的体验都不一样,透过每一节的练习积累的经验,都不会白费。无常、苦、无我,“法”就在那洞察、持续,把心中的贼捉干净。

第二条

从相对的层次,世俗谛来看,一定会有困难,人们视“想”为“我”,如果正在想的不是我,那么是谁在想呢?一定是我,我们的念头不停打转,就永远找不到答案。如果想要解脱,行者必须先放下所有的思想、观念,人们都是陷入世俗谛之中,因此会有很多问题问,而禅修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行,一点一滴的积累,修习禅那需要时间来培养正念、定力与智慧,而断五盖要有禅那的基础。

定与慧是成果,观智是智慧成长的经验与过程,是成果。每天的练习坐禅是种迈向解脱道的因,因正确则自然迈向道和果。很多初阶者会有很多问题,但亲身体验的实践比较重要,也是修行的起始点,迈向行道上能走多远?坚持、毅力、精进缺一不可,也是自己的选择与波罗密的积累,无人能代替你行动。日子有功,只要坚持了,就是每天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禅修是最大的功德,才是真善。佛陀教导我们去理解、领悟它们,无论发生任何的感受,让它过,让它死,但别让心也死了。将心提升到它所知道的范围之上,世俗之上。超越世俗的牢笼。

第三条

妄想妄念本身便是苦,任何心的活动,希望或欲望都是苦。因为有念头,心就会动,心动就会烦躁,会造作许多多余的事与不善的念头,而产生痛苦。由于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因此苦也无法断除。例如:我们对过去的人或事情不满,希望有所改变,无谓和多余的烦恼便随之生起。

我们应该把过去放下,苦自然会消失。现在,自己正在修行,能利益自己的想法是去想如何解脱,而不是去想过去的事。所有的过去与未来,结果都会产生苦,当你真诚的面对当下的你时,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经常犯错与多余,笨蛋与愚痴,思虑之事,于我为恶,不思虑之事,于我为善,这并不是要你不思虑像植物人。

佛陀拥有最高的智慧与敏锐的头脑,以极高的智慧去解释人类的处境,人类在禅修以外的时间,有许多念头是多余的。在禅修练习时,只要觉知呼吸、感受,不需要思考。透过禅那,行者学到如何注心一境,排除妄念。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修习,心就会更加有力量,不会过劳,多余也会减少。

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用钱也买不到,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时间,浪费了时间去做多余的事。每天能减少多余的事与多余的妄念,就会变得敏锐而有力量,从这一刻开始,把多余放下,告诉你自己,我仍然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仍然有一个“我”。

第四条

禅修于“想”及蕴聚,体验五蕴的最佳方法之一:观呼吸。

当观呼吸时,对五蕴保持正念,正念禅修于五蕴中的“想”,想随观,源自佛陀对五比丘们的教导,就如佛陀在《法句经》中教导的:他的教法,真正的“法”,应该在自身内感知,仅只是高谈阔论,并不真的持有“法”,即使只听闻少许。

如果亲身感知“法”,并且从不疏忽“法”,那么,此人的确持有“法”。当练习观呼吸,集中专注力在鼻的感知上,觉察到“触”,正念觉知到呼吸本身是色蕴,每一个呼吸的进出在鼻孔周边感知到气流的进出,由于长久坐姿造成背部及脚、膝盖的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通而疼痛,所有身体的体验,都是身体是色蕴。

当你集中注意力在呼吸、鼻的感受,正念觉知受蕴:借由感知呼吸的身体感受,以及随之生起的愉悦或不舒适的感觉。

我们正念觉知想蕴,借由注意到呼吸时生起的任何想法,例:情绪、信心、疑惑、慈爱、不耐烦的情绪等。

我们正念觉知行蕴,借由感知到呼吸时,其他四蕴的改变,身体感受的变化,愉悦或不舒适的感觉,对于内在或外在对象的感知,以及念头及情绪的生灭。

我们正念觉知识蕴,由于你是个初阶者,你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仍然很弱,你可能会发现要将心保持在观呼吸或观感受的了知上并不容易,由于这个困难,会想放弃,想逃离你的当下。事实上假以时日,只要你坚持到底,了解的人不受苦,不了解的人,就是受苦的人。

每一生都有痛苦,只要有五蕴,就必须受苦,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到了,你在禅坐里就不会觉得困难。但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就会退出你的禅修,你就不进步,而懈怠的心会退步,放逸、放弃而永远退出禅修,这是一般世间人的习性与恶业。只有百分之五或更少的人能够坚持下去,因眼中只有微尘的人只占了极少数,而能够坚持的,会持有法而迈向上行道向果,永不退转。

繁体原文:

第一条

把心中的贼捉乾净

智慧內觀禅,是用正念來探究現象,任何事物都可以作為內觀禅修的对象,因為一切事物都具有同样的普遍性共通特質,共相,無論我們是專注於呼吸,身體的某一部位,或受,想,行,識,我們都会發現同样的三個真相,無常,苦,無我的,在呼吸進出的同時,这些,無常,苦,無我,就是我們体驗到的,,佛陀教導禅修的完整實踐,就始於看見無常真理,當悉達多太子,即釋伽摩尼佛,以最究竟深入的方式洞見無常時,他的心敞開了,也發現了離貪嗔痴,寂灭,以及放下,佛陀以圓滿的正念,在色,受,想,行,識隨著呼吸生起灭去時,洞見了無常,他利用这個基本真理加深洞見,讓心從对於無常事物的執取中解脱,並且克服了將他綑綁在痛苦輪廻中的煩惱,藉由精進修行下面說明的禅修,我們也和佛陀一样,能夠做到,用正念來覺知呼吸的歷程,想的生起是由於六塵之一與相應的感官及識的接觸,自己用正念仔细觀察,这個歷程時会覺知到,想的每一個面向都是不断变化的,感官对象本身在改變,我們对於这些对象的注意在改變,而感知它們的識也在改變,到頭來,自已感知到的只有变化,因此,每一節的禅修,都由觀呼吸開始,而每一節禅修的体驗都不一样,透过每一節的練習,積累的經驗,都不会白費,無常,苦,無我,法就'在那洞察,持續,把心中的賊捉乾淨。

第二条

從相对的層次,世俗諦来看,一定会有困難,人們视想為我,如果正在想的不是我,那麼是誰在想呢?一定是我,我們的念頭不停打轉,就永遠找不到答案,如果想要解脱,行者必須先放下所有的思想,觀念,人們都是陷入世俗諦之中,因此会有很多問題問,而禅修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行,一点一滴的積累,修習禅那需要時間來培養正念,定力与智慧,而断五蓋要有禅那的基礎,定与慧是成果,觀智是智慧成長的经驗与过程,是成果,每天的練習坐禅是種邁向解脱道的因,因正确,自然向道向果,很多初階者会有很多問題,但親身体驗的實踐比較重要,也是修行的起始点,邁向行道上,能走多遠?,堅持,毅力,精進缺一不可,也是自已的選擇与波罗密的積累,無人能代替你行動,但日子有功,只要堅持了,就是每天給自已最好的禮物,禅修是最大的功德,才是真善,佛陀教導我們去理解,領悟它們,無論發生任何的感受,讓它过,讓它死,但別讓心也死了。將心提升到它所知道的範圍之上,世俗之上,超越世俗的牢籠。

第三条

妄想妄念本身便是苦,任何心的活動,希望或慾望都是苦,因為有念頭,心就会動,'心動就会煩躁,会做作許多多餘的事与不善念頭,而產生痛苦,由於慾望永遠無法滿足,因此苦也無法断除,例如,我們对过去的人或事情不滿,希望有所改變,無謂和多餘的煩惱便随之生起,我們應該把过去放下,苦自然会消失,現在,自巳正在修行,能利益自已的想法是去想如何解脱,而不是去想过去的事,所有的过去与未來,結果都会產生苦,當你真誠的面对當下的你時,就会發現我們自巳经常犯錯与多餘,笨旦与愚痴,思慮之事,於我為恶,不思慮事,於我為善,这並不是要你不思慮像植物人,佛陀拥有最高的智慧与敏銳的頭腦,以極高的智慧去解釋人類的處境,人類在禅修以外的時間,有許多念頭是多餘的,在禅修練習時,只要覺知呼吸,感受,不需要思考,透过禅那,行者學到如何注心一境,排除妄念,如果我們每天都这样修習,心就会更加有力量,不会过勞,多餘也会减少,時間是非常的珍貴,因為用錢也買不到,但大部分都忽略了時間,浪費了時間去做多馀的事,每天能减少多餘的事与多餘的妄念,就会变得敏銳而有力量,從这一刻開始,把多餘放下,告訴你自巳,我仍然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因為我仍然有一個我。

第四条

禅修於想及蘊聚,体驗五蕴的最佳方法之一,觀呼吸,當觀呼吸時,对五蕴保持正念,正念禅修於五蕴中的想,想随觀,源自佛陀对五比丘們的教導,就如佛陀在法句經中教導的,他的教法,真正的法,應該在自身內感知,僅只是高談闊論,並不真的持有法,即使只聽聞少許,如果親身感知法,並且從不疏忽法,那麼,此人的确持有法,當練習觀呼吸,集中專注力在鼻的感知上,覺察到觸,正念覺知到,呼吸本身是色蕴,每一個呼吸的進出,在鼻孔周邊感知到氣流的進出而由於長久坐姿造成背部及腳膝蓋的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通而疼痛,所有身体的体驗,都是身體是色.蕴,當你集中注意力在呼吸,鼻的感受,正念覺知受蕴,藉由感知呼吸的身體感受,以及隨之生起的愉悦或不舒適感覺,我們正念覺知想蕴,藉由注意到呼吸時生起的任何想法,例情緒,信心,疑惑,慈愛,不耐煩的情緒等,我們正念覺知行蕴,藉由感知到呼吸時,其他四蕴的改變,身體感受的变化,愉悅或不舒適的感覺,对於內在或外在对象的感知,以及念頭及情緒的生灭,我們正念覺知識蕴。由於你是個初階者,你的注意力和專注力仍然很弱,你可能会發現要將心保持在觀呼吸或觀感受的了知上並不容易,由於这個困難,会想放棄,想逃离你的當下,事實上假以時日,只要你堅持到底,了解的人不受苦,不了解的人,就是受苦的人。每一生都有痛苦,只要有五蕴,就必須受苦,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到了,你在禅坐里就不会覺得困難。但如果你不堅持下去,就会退出你的禅修,你就不進步,而冷的心,会退步,放逸,放棄而永遠退出禅修,这是一般世間人的習性与惡業,只有百分之五或更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因眼中只有微塵的人只佔了極少數,而能夠堅持的,会持有法而邁向上行道向果,永不退轉。

 


注:简体版使用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