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宣隆大师传》连载3: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2

2021-11-05 21:27:57 575 苏班那大师 / 田乌先生 / 梁国雄居士 / 妙誉



策划编辑:华那大师(Sayadaw U Wara)

缅文作者:苏班那大师 (Sayadaw U Sobhaṇa)

英译作者:田乌先生(U Tin U, BA, BL)

中译作者:梁国雄居士

      读:sayalayAmatānandī妙誉


礼敬三宝  礼敬大师   

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2

随着禅修的进展,他察觉到:人们都在追求外界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感官欲乐,他为此人性而感到震惊。当他有机会和邻居们说话时,他会警告他们要小心留意,例如:他会说:「唏!你呀!要记住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你会在三天(有时说五天、或七天)之内命丧的。」唉!他的预言竟然全部都不幸言中,那些人都像他所说的一样遇难。乔定有时会告诉同乡,他拥有超能力,可以看见别人的身体内脏,也可以看见地狱的众生在受着无量痛苦,他们像蛆虫一样,拥挤在腐臭的死狗尸体之中;许多同乡都被他的说话吓倒。有关乔定的超能力与预言的准确性越传越烈,人们开始前来请他帮忙,例如:请求他为他们寻找失去的牛只、或求取药方医病等。乔定慢慢变得厌烦起来,深深感到有退隐的必要;于是,他把大部份时间都用在望燕坡峡谷内独自禅修。
〔注:大师后来对弟子们说,尘世的超能力是很吸引人的,我很幸运能够超越它们。〕
乔定持续以他独特的「接触–觉察–专注」之三合一方式来修习他的观呼吸内观禅法;随着修习的进展,各式各样的痛苦感觉都生起了,于是,他开始如实地观察着那些生起的感觉。由于经常不断的专注,他对身心(名色)的生灭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内观智),若用(论书的)专有名词来说,他得到了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十观智中的第二阶智)。这内观智令他仔细地看到身内的情况,就好像观看被剖开了的身体一样。
〔注:宣隆大师曾就此内观智对其弟子们说过:「观看现象的生灭过程时,你会看到液态或固态的两种表现方式。如果禅修者不分昼夜、充满信念地不断精勤修习,他自会到达一个阶段,在那里他会了解色(肉身)、心与心所的本性,以及了解它们之如何生起与如何消失,禅修者能够对这些现象看得一清二楚的。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有粗、中、细三种,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修持,才能了解上述的细致特点。」有关的描述只可到此为止。〕

(1) 就在获得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Ñāṇa)后,于 1920 年 8 月 12 日星期四晚上大约十时,乔定证得了初果须陀洹Sotapanna, First Stage)之出世间智。
乔定继续他的禅修工作,但他的妻子雪儿却越来越烦躁担忧,整天都来捣乱;当乔定在自己的小床上禅坐时,她把小床上面的所有竹块都拿走,还把乔定推下床来,使他不能安坐;可是,乔定并没有离开,他蹲坐在床边之上,继续他的禅修。到了最后,雪儿还是投降了,她把竹块放回小床上面。
乔定问她:「你为什么要打扰我的禅修活动呢?」
她回答:「我想你打我。(不想你不理我!)」
乔定说:「亲爱的太太,我不会打你的,你试试说服我不再禅修吧!」
雪儿回答:「你正衰人!整天面无表情,冷漠无情,像谭米雅王子Prince Temiya)一样。你那么喜欢禅修,为什么不穿上黄袍到寺院中居住?」
〔注:谭米雅王子Prince Temiya)是《本生经》Jātaka)故事中的人物。〕
雪儿持续天天生气、怨恨与烦躁不安,乔定则保持忍耐,因为他的禅修成就有限,还未到达佛经故事中长者优波迦Upaka)的成就。
(注:优波迦 Upaka是佛陀成道后,往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的途中遇到的第一个人,当时他是一位苦行者(修行人),他听到佛陀说自己是靠自力成就佛果时,即不大相信地离开。他后来因爱上一猎人的女儿而还俗,与她结婚生子,年老后因受不了妻子的奚落与嘲弄,愤然往佛陀处出家为僧,不久证得三果,逝世后往生天界,在天界证得阿罗汉果。)
在另一场合,当乔定在禅修时,雪儿解开系着牛只在木柱上的绳结,然后向丈夫大声叫喊:「喂!看看这里!牛只松绑了,乔定!快去把牛只追回来,要快啊!」
那是一只危险的牛,平时喜欢攻击接近牠的人,可是,那个时候,牠只是站着,并没有攻击别人。雪儿非常愤怒,大力地顿足、大发脾气,且向着在禅坐中的丈夫不断抱怨、咒骂。他好像察觉不到她的存在,继续他的禅修工作。
他的禅修不断进步,留意觉察身体感觉的能力也提升了许多。当有人向他恶言咒骂时,他会感到不快,但他的觉知力告诉他:「喂!瞋心出现了!」就在那刻,他把瞋心遏止了。他受到自己的坚忍力所鼓舞,认为是不断修习留意觉察Mindfulness)的结果,他觉得很高兴,尤其是当他记得在未修习内观禅之前,若有人如此对他破口大骂,他会立即还手、掴那人一记耳光。
同样地,当他看到可爱的色尘(视觉对象)时,他会感到愉快,他明白到那种愉快(享受)是一种贪爱。眼睛只是看到「那视觉对象」,「那使人愉快的对象」只是想法而已,对象本身实没有东西可感到「愉快的」。类似地,每当他听到一个声音时,他了解到它只是一种听的想法;每当他接触到一件可触摸的对象时,他了解到它只是一种触的想法;每当他嗅(闻)到一些气味时,他了解到它只是一种嗅的想法,(于其它根门生起的想法,也应作如是了解)。于是,在任何触的想法过程中,他都不容许内心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想法出现。就这样,对内心处理感官对象的方式,他得到了一些理解。
有一晚,乔定在专注过程中睡着了,他发了个梦,在梦境中,他走进一火车站的售票处,想在那里买一张车票,可是,那站长给了他四张车票,他拿了之后便放进自己的衣袋;不久火车开动,他亦从梦境中苏醒过来。之后不久,他又发了另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一只公牛正向他冲过来,他侧身避开,跟着用手捉住牠的尾巴,那尾巴突然从牛身脱离,他发觉手中只拿着牛的尾巴,就在那个时候他又苏醒过来。乔定自己解释梦境,认为那是一个好的兆头,预示他将会在佛法的后期从悲惨苦难的世间中得到解脱。由于受到重大的鼓舞,他决定继续精进下去。

(2) 就在 1920 年 9 月 11 日星期六晚上大约十时,乔定证得了二果斯陀含Sakadagami, Second Stage)之出世间智。
〔注:宣隆大师后来告诉弟子们说:由于有了体证初果之出世间智的第一次经验,第二次的证果经验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只是生起的痛觉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经过两次出世间智的体证后,乔定对世间的认识与表现都显然与众不同,由于能够洞悉自然规律,他开始夸夸其谈,但别人却莫名其妙。当有同乡前来向他说起某人生病时,乔定会说:「他将会死去的。」后来那人果然死去。有时某人生病,乔定会说:「他将会痊愈,不会死去的。」后来那人果然病愈。他的预测那么灵验,乃至无人敢前来与他交谈。乔定无理会别人怎么在背后谈论自己,只继续热烈地进行他的禅修工作。
(3) 就在 1920 年 10 月 10 日星期日晚上大约十时,他与身内生起的剧痛拼搏,感到所有筋腱都好像要折断一样,最终(以坚强的专注与无比的忍耐)克服了它们,证得三果阿那含Anāgāmi, Third Stage)之出世间智。
〔注:宣隆大师曾对弟子们解说:他证得第三次的出世间法(三果)时有一个特征,就是把全部精液都喷射出来,这象征性欲的彻底根除;当时还要面对凶猛的剧痛袭击。你必须奋力拼搏,能够克服就意味成功,否则便是失败。禅修者若能克服此关,我才会说:「做得好!善哉!善哉!」〕
到了第二天,他发觉自己竟然毫无恐惧,就算有雷击在他面前发生,仍可保持镇定,寂然不动,继续他的禅修工作。他对人类的困境感到非常担忧,心想:「呀!这些人总是那么沉迷五欲之乐。」他开始害怕在人群中生活,渴望退隐出家,过比丘的生活。
他向内反省,看看还有什么敌人需要对付,他发觉还有贪欲、瞋恚、愚痴与我慢,其中以贪欲为主要祸根,于是他埋头苦干地去消除贪欲。他的方法是接触 – 觉察 – 专注Touch –Awareness - Mindfulness):当接触到某物时,要对触保持着觉察,并专注着此事实。通过热切地修习此「接触 - 觉察 - 专注」的方法,他的贪欲不但变得越来越少,而且也越来越弱。
当他向内检视,看看还有什么残留的敌人时,他发觉:原来妻子、儿女与其拥有的财产竟然是最接近自己的敌人。他以因果律来仔细考虑自己的情况,心想:「这种受着妻子、儿女与财产等障碍所约束的果报是有原因的,那原因是:我尚未偿还旧债,我应马上去清还债务才好。」于是他走到妻子那里,向她说道:「雪儿!你与我由于过去的业Kamma)才成为夫妻,我不用你偿还我的债,请你也不用我偿还你的债,让我们同意离婚吧!我会视你为我的妹妹,请你也视我为你的兄长,就容许我出家为比丘吧!」
雪儿回答:「请不要清偿欠我的业债,不要离开到任何地方,不要做比丘,就留在这里的尊贵房间内,让我待你如兄长一样照顾你吧!常言道:丈夫可令妻子受人尊敬,妻子可令丈夫优雅得体。此外,没有丈夫保护的妻子会被人欺负、凌辱的。因此,你不要离开这里,继续做我的保护者吧!」就像这样,她运用女性机巧伶俐的口才,希望可使丈夫打消出家的念头。
那个时候,缺乏一般佛法知识的乔定,还以为一定要妻子同意才能出家。由于得不到妻子的允许,他感到十分悲惨。失望之余,内心盘算:「噢!真的不幸,俗家生活充满过患,怎么可以找到一种不受责难的生活方式呢?没有过患的生活方式恐怕只有两途:一是出家为比丘,一是穿上破烂的衣服像傻子般生活。看来我只有第二个选择,我可以在一个大麻布袋的顶部弄个大窿,再在侧面的两个角位弄两个小窿,然后穿上身当衣服及床单之用;至于日常饭食,我可以带一只杯子,然后挨家逐户去乞饮乞食;人们会视我如乞丐般施舍食物,没有人会欺负一个穷乞丐的;这样,我便可以过一种不受责难的生活了。唔!这主意不错!」那就是当时他那绝望之心所想出来的主意。
从那时起,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乔定活得很不开心,他甚至胃口尽失,身体变得衰弱起来。由于无法适应与周围的人共同生活,他心想自己快要死了。因此,他向雪儿再作一次恳求,但雪儿并没有让步。邻居们都很同情乔定的处境,他们向雪儿求情道:「雪儿!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出家吧!否则他必将死去的。看看他!那么不思饮食,令自己变得非常衰弱,现在简直是皮包骨了!」雪儿仍然固执己见、不肯屈服,她回答说:「噢!就让他死吧!这样好过与他分离,他死了我会很快忘记的,但是,要我视他如陌路人般独个儿生活,那怎么可能呢?如果应承他,我每次见到他都会很痛苦的。」
他的朋友继续向雪儿作善意的劝解,终于雪儿的态度软化了,她对乔定的朋友说:「好!就让他去(出家)两、三个星期吧!」乔定立即说:「一言为定!假若我不能适应比丘生活,我会立即回家,但是如果适应,就请依从我过去世累积的业因,让我留在僧团里,直至我的善业耗尽为止吧。」
就算在那种情况下,雪儿仍希望乔定为她完成最后一件工作,就是到最近用犁耕好的田地里,为她在田里散播豌豆的种子。她向他说:「那不会需要很长时间。」乔定不得不依从她的意思去做,他为一对牛上了轭,并带牠们走到耕地上,在那里,他安置好耕犁在牛只后面,然后向牛只发出讯号向前推进,可是,那对牛只回望着他,并没有向前移动。乔定当时的心想:「我的一对牛通常都很听话,牠们从来都不用我去鞭策催促的,以前,每当我把耕犁安置好,牠们就会非常热切地向前推进,就好像要互相竞赛一样,现在牠们好像向我抗议,不想我再做耕田的工作,如果我忽略牠们的抗议讯息,没有人比我更傻的了,现在我非下定决心不可。」因此,他考虑了一下,在给自己一轮振奋后,旋即卸下耕犁,把它靠在附近的一棵树干上,跟着解开公牛的系绳,向牠们说:「好了!我的好帮手,我现在放你们走,从今以后,你我分开,各走各路,你们喜欢去哪里就去哪里吧!」跟着便向查克比丘Bhikkhu U Kyauk)的寺院走去。
在路上,他遇见多田先生Daw Tin),多田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要到寺院出家做沙弥Sāmanera)。多田说:「我这里有一件用过的上衣僧服,你拿去吧!不要给雪儿知道。」乔定拿着它便走去找查克比丘,查克比丘又名威利亚比丘Bhikkhu U Vīriya),他给乔定一件下裳僧服,然后举行出家仪式,接受他以沙弥的身份进入僧团,法号迦韦师Shin Kavi)
(注:U 是缅甸对成熟的男士或男性出家人之尊称;Shin是缅甸对男性出家人之尊称。)由于迦韦师在出家前曾把耕犁靠在就近的树干上,因此他被称为“Tun-daung-ko-daw”,意思是“把耕犁靠在树干上的尊者”。 
〔注:迦韦师(当时名乔定)在 1919 年 10 月 8 日在塔寺内供灯时发愿出家,他的愿望在 1920年 11 月 1 日得到实现,大约是一年时间。〕
迦韦师没有浪费时间,出家后仍继续禅修,他独个儿到望燕坡峡谷里,继续他的修习。他加入僧团后的第五天,他的朋友雪卢U Shwe Lok)也出家为沙弥,法号是维咤也师Shin Vijaya),他来到迦韦师的禅修地方,与他共住和一起禅修。一天,迦韦师看见寺院旁边长了一只大蘑菇,他把它拔起来,当时有很多蘑菇芽与那只大蘑菇一起被他拔了起来。他觉得是一个吉兆,预示他的努力将会得到成功,他将会不久从悲惨苦难的尘世中解脱出来,因此,他继续他的艰苦禅修工作。

(4) 就在 1920 年 11 月 9 日星期二晚上大约十时,在禅修中,他看见一壮丽、有盖的通道(朝向着一座塔);同一时间,有一飞行战车从天而降,发出嗡嗡的响声,向着他逼近,他没有理睬它,只专心一意地禅修;尽管如此,他还是感到被抬起来,体重好像突然减轻了很多,跟着便发觉自己坐在那辆战车上面。当他环顾一下四周时,看见在战车的四个角位正站着四大天王(欲界第一天的护世四天王),而帝释(欲界第二天,即忉利天的天主)则站在自己的右边。他相信由于自己即将证得出世间智,这些天界要人是专程来保护自己的。于是他没有丝毫改变坐姿,继续在禅修上埋头苦干,迅即证得四果出世间智,即四果阿罗汉Arahanta, Fourth Stage)
之后,他向四周察看,发觉帝释Sakka)与四大天王Devā King)已经离开。在得到第四果的道智后,他有能力看见整个宇宙,最高可以看见梵天Brahmā),最低可以看见无间地狱Avīci)。当时他看见帝释与四大天王正以洪亮的声音向世界宣布喜讯,说在人类世界中刚出现了一位阿罗汉,并促请每一位听到的众生去礼敬那位圣者。
之后,众生开始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其中包括最近他的土地保护神、树木保护神、天界诸神等。天空中充满着一群群绚烂夺目的诸天神祇,祂们都在川流不息地专程来向他表示敬意。观看着那些众生,他迅即了解到三种世间的存在,那就是:(1) 有情世间World of Sentient Beings, Satta Loka)(又称众生世间)(2) 行法世间World of Volitional Activities, Saṅkhāra Loka)(又称行世间)(3) 物质世间World of Physical Base, Okāsa Loka)(又称器世间或无情世间)更了解到有三种外在世间External World)与三种内在世间Internal World)的存在。

他所了解的三种外在世间是:(1) 有情世间(有生命与情绪反应的一切众生)(2) 行法世间(受因缘与意志活动制约的世间,它们影响着有情的际遇与苦乐)(3) 物质世间(有情或众生的物质性肉体与他们所依之而住的国土世界)
他所了解的三种内在世间是:(1) 心Mind)、心所Mental Concomitants)与物质性的肉体(色,Corporeality)。即构成有情世间生命的三个要素。(2) 影响与决定着心、心所与肉体之生生灭灭的所有因素。即构成行法世间的所有影响因素。(3) 支持(1)与(2)两个内在世间发挥作用之物质基础。即构成物质世间的所有要素。
还有,他以识别力了解到:(1) 佛Buddha)的九种特质attributes)(2) 法Dhamma)的六种特质与(3) 僧Saṁghā)的九种特质
接着,他回想有关证得四道Four Paths)的经历与体验,他是这样叙述的:当他第一次接近证道时,他知道(识别到):这是色或物质性的肉体现象Rūpa,Corporeality),这是名或精神现象Nāma,Mentality),这是心Citta,Mind),这是心所Cetasika,Mental Concomitants),这是苦谛Dukkha Saccā,Suffering),这是苦集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这是灭苦之道的道谛Magga Saccā),这是苦灭谛Nirodha Saccā)。这样地第一次领悟到四圣谛Four Ariya Truths)即名为须陀洹道Sotāpatti Magga)与须陀洹果Sotāpatti Phala)
当第二次接近证道时,他知道(识别到):这是色或物质性的肉体现象Rūpa,Corporeality),这是名或精神现象Nāma,Mentality),这是心Citta,Mind),这是心所Cetasika,Mental Concomitants),这是苦谛Dukkha Saccā,Suffering),这是苦集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这是灭苦之道的道谛Magga Saccā),这是苦灭谛Nirodha Saccā)。这样地第二次领悟到四圣谛即名为斯陀含道Sakadāgāmi Magga)与斯陀含果Sakadāgāmi Phala)
当第三次接近证道时,他知道(识别到):这是色或物质性的肉体现象Rūpa,Corporeality),这是名或精神现象Nāma,Mentality),这是心Citta,Mind),这是心所Cetasika,Mental Concomitants),这是苦谛Dukkha Saccā,Suffering),这是苦集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这是灭苦之道的道谛Magga Saccā),这是苦灭谛Nirodha Saccā)。这样地第三次领悟到四圣谛即名为阿那含道Anāgāmi Magga)与阿那含果Anāgāmi Phala)
当第四次接近证道时,他知道(识别到):这是色或物质性的肉体现象Rūpa,Corporeality),这是名或精神现象Nāma,Mentality),这是心Citta,Mind),这是心所Cetasika,Mental Concomitants),这是苦谛Dukkha Saccā,Suffering),这是苦集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这是灭苦之道的道谛Magga Saccā),这是苦灭谛Nirodha Saccā)。这样地第四次领悟到四圣谛即名为阿罗汉道Arahatta Magga)与阿罗汉果Arahatta Phala)
当他正在反省与回顾那四个证道阶段时,他是处于一种殊胜福乐状态之中的,而那种体验唯圣者Ariyā)乃知。
当迦韦师(乔定)依因果律省思自己的过去世时,他发觉在所知的过去世中,自己多数都是转生为畜生,只有少数几世能转生为人类。由于他有无量的过去世,而又很想快些知道是哪一世的因令他在今世证道,于是他郑重地宣布了此愿望;接着,他看见自己在迦叶佛Kassapa Buddha)时代 ── 有幸地会出生五佛、称为贤劫的现在这个住劫,曾以鹦鹉的身份向迦叶佛供养了一些生果,之后还在佛前发了一个愿,就是由于那个愿导致他今世证道的。
在乔定成为沙弥后约三个月左右,美铁拿镇Meik-hti-lar town)的耶拉大师Yay-lai Sayadaw)发了一个梦,在梦境之中,他看见两只白象进入他的寺院。不久之后,耶拉大师遇见两位男士,一位是坡泰U Pyo Thar),另一位是在钢铁兄弟公司当文员的巴山U Ba San),他们对他说:在宣隆村附近的望燕坡峡谷出现了两位圣者,他们都是没有学识的沙弥。耶拉大师评说,如果是圣者,他们应该懂得世俗谛、胜义谛与自然规律的。耶拉大师想考验他们,于是便派人召他们前来寺院。


———  连载进行中  ———

 

编辑:梵   觉

         校对:云   尘  妙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