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老师每日分享 2020年10月合辑 (2020.10)

2020-11-03 18:58:34 728 Lisa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01)

 

简体版(编辑:JMS)

2020.10.01 第一条

色和心,心法是能知,色法是所知,色法也可称为身,但心亦能知心,也就是心也可以是一个所缘,或所知。如心在看、在听对修行而言,身可以看成是一个演员,心可以当做一个观众,身心是内观修法的所缘,心命令身做它想做的事。

一个修习者,观照身心时,例你只是一个观众,像看电影,任何生起的东西由它过,所有生起的只是片段,而心不要引导它成为导演入了思维概念里面,而走错方向,有三种心法可以作修行的所缘,它们是受、心、法三个念住。受念住如乐受、不乐受等,心念住如贪心、嗔心和痴心等,心在听、在看、妄想心等,而身体是很粗糙的,容易看见。

平时在生活上行住坐卧,观察身体是容易的,如果你每天有练习的话,渐渐在平时生活上观察你的身心,是观察得住的,而行为也会有所改变的。例如,当你起嗔心时,从前是看不见的,但现在当下就能看到嗔心生起,而看到嗔心的生灭,这就是内观禅修的利益了,心生起的不善心所,你能灭掉它,这就是成果,因为修行是,心灭,调服自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如果我们懂得自爰,应好好地守护自己的心。

人生的过去、现在、未来智者常常保持清醒,智者先内修自心,而后才可教导他人,智者依法而行,因此没有凡夫的缺点,教导别人,自己应以身作侧,能调服自己,才能调服别人,以自己为依归,除了自己哪里还有其他的依归?人应先调服自己的心,他便获得了难得的归依处。做出有害于自己的恶事,是很容易的,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善事,才很难实行。行利益他人的事,但别忽略生死解脱的大事,善观自身的利益,恶由自己所做,污垢由自己所染,只有自已才能不造恶,不染污垢,净与不净全由自己,没有人能够清净别人,每天能够坚持迈向道,就是你的法。

2020.10.01 第二条

平时在生活上,当我们饿了,就好好吃饭,困了就要休息,我们只需亲身体验生活就好,为什么还要考虑许多和当下生活无关的事情?正如大多数人体会到的,生命是痛苦的,生活是一种挣扎,有做不完的事,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如果你肯正视这种痛苦,面对这些挣扎,那么你会发现,自己承受的痛苦越多,内心便越是深沉,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意是如此没有力量,恐惧和担忧是你每天的生括,你如果不去想着这些害怕的事,而只用你的意志来坚持做事,那么你会发现,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你害怕的。

禅是内在的宝藏,就是我们的意志力,虽然意志力不是万能的,但它是我们成就事业,成就人生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件事想要做成,都需要内外各种因缘条件,如果因缘不具足,不必因此停步不前,更不必因此而否定人生,禅修也一样,我们其实就活在佛法当中,只是你从来没有注意到而已,人们累积了庞大的财富,到了死去的那一刻,依然连一毛钱也不能带走,攀上高位的,终究是借来的,人类本质与真实的人生,绝非那么肤浅的东西。

当你禅修之后,从各式各样的束缚中解放后,行者才能看清人类的本质,试着放下烦恼和执着,思考自已原本是怎么样子,你应该发现一无所有,心是没有力量的。最自然的自己,下雨的时候,你的身体会被打湿,刮风的时候,你被吹得无法前进,那个软弱没力的自己,才是你本来的样子,唯有发现这一点。

生活与禅修一样,都是因缘法,自然的,你执着了,你就苦,也没有什么是你的,财富地位都是暂借的,之后也不是你的,因此,生活上任何发生或困难也都是暂时的,它也会自然的过去,心没有停留之时,如果不知道修心之法,让心沉迷于世俗,永远不得正智解脱,佛陀说,心需微妙,但不真实,应时时观照,不令心放逸,不要让心肆意飞驰,飘荡。

2020.10.01 第三条

生命中,我们无法避免变化与失去,当我们历经变化时,能随顺而自在,解脱和幸福就在这里被发现。每件事物有开始,就有个结束,这是一个事实,无论是走路、吃东西、做事情你都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要不然你的大半生就这样错过了。知道法而不去实践,就像锅子里的那根汤勺,无法尝到羹汤的味道,因此修行不着形,而在意,真实的知道,佛陀的法音。

2020.10.01 第四条

唯有开悟者所发出的芳香,能吹送到任何方向,檀香,多伽罗香,莲花香,苿莉花香,而开悟者所发出来的方向,远胜于一切香味,祝愿所有同修迈向道向果,节日安住,自在。

繁体原文:

2020.10.01 第一条

色和心,心法是能知,色法是所知,色法也可稱為身,但心亦能知心也就是心也可以是一個所缘,或所知,如心在看,在聽对修行而言,身可以看成是一個演員,心可以當做一個觀眾,身心是內觀修法的所缘,心命令身做它想做的事,一個修習者,觀照身心時,例你只是一個觀眾,像看电影,任何生起的東西由它过,所有生起的只是片段,而心不要引導它成為導演入了思維概念里面,而走錯方向,有三種心法可以作修行的所缘,它們是受,心,法三個念住。受念住如樂受,不樂受等,心念住如貪心,嗔心和痴心等,心在聽,在看,妄想心等,而身體是很粗糙的,容易看見,平時在生活上行住坐卧,觀察身体是容易的,如果你每天有練習的話,漸漸在平時生活上觀察你的身心,是觀察得住的,而行為也会有所改變的,例當你起嗔心時,從前是看不見的,但現在當下就能看到嗔'心生起,而看到嗔心的生灭,这就是內觀禅修的利益了,心生起的不善心所,你能灭掉它,这就是成果,因為修行是,心灭,調服自巳,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如果我們懂得自爰,應好好地守護自巳的心,人生的过去,現在,未來智者常常保持清醒,智者先內修自心,而後才可教導他人,智者依法而行,因此沒有凡夫的缺点,教導別人,自巳應以身作側,能調服自巳,才能調服別人,以自巳為依歸,除了自巳哪裡還有其他的依歸?人應先調服自巳的心,他便獲得了難得的歸依處。做出有害於自已的恶事,是很容易的,做出有利於自巳的善事,才很難實行,行利益他人的事,但別忽略生死解脱的大事,善觀自身的利益,恶由自巳所做,污垢由自巳所染,只有自已才能不造惡,不染污垢,淨与不净全由自巳,沒有人能夠清净別人,每天能夠堅持邁向道,就是你的法。

2020.10.01 第二条

平時在生活上,當我們餓了,就好好吃飯,睏了就要休息,我們只需親身体驗生活就好,為什麼還要考慮許多和當下生活無関的事情?正如大多数人体会到的,生命是痛苦的,生活是一种掙扎,有做不完的事,家庭的经濟壓力,但是,如果你肯正視这种痛苦,面对这些掙扎,那麼你会發現,自已承受的痛苦越多,內心便越是深沉,你会發現,原來自巳的心意是如此冇力量,恐懼和担憂是你每天的生括,你如果不去想著这些害怕的事,而只用你的意志來堅持做事,那麼你会發現,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你害怕的,禅是內在的宝藏,就是我們的意志力,雖然意志力不是萬能的,但它是我們成就事業,成就人生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件事想要做成,都需要內外各种因缘條件,如果因缘不具足,不必因此停步不前,更不必因此而否定人生,禅修也一样,我們其實就活在佛法當中,只是你從来沒有注意到而已,人們累積了龐大的財富,到了死去的那一刻,依然連一毛錢也不能帶走,攀上高位的,终究是借來的,人類本質与真實的人生,绝非那麼膚淺的東西,當你禅修之後,從各式各样的束縛中解放後,行者才能看清人類的本質,試著放下煩惱和執著,思考自已原本是怎麼样子,你應該發現一無所有,心是冇力量的,最自然的自已,下雨的時候,你的身体会被打湿,颳風的時候,你被吹得冇法前進,那個軟弱冇力的自巳,才是你本來的样子,唯有發現这一'点,生活与禅修一样,都是因缘法,自然的,你執著了,你就苦,也冇怎麼是你的,財富地位都是暫借的,之後也不是你的,因此,生活上任何發生或困難也都是暫時的,它也会自然的过去,心沒有停留之時,如果不知道修心之法,讓心沉迷於世俗,永遠不得正智解脱,佛陀說,心需微妙,但不真實,應時時觀照,不令心放逸,不要讓心肆意飛馳,飘荡。

2020.10.01 第三条

生命中,我們無法避免变化与失去,當我們歷经变化時,能隨順而自在,解脱和幸福就在这里被發現,每件事物有開始,就有個結束,这是一個事實,無論是走路,吃東酉,做事情你都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要不然你的大半生就这样錯过了,知道法而不去實踐,就像鍋子裡的那根湯杓,無法嚐到羹湯的味道,因此,修行不著形,而在意,真實的知道,佛陀的法音。

2020.10.01 第四条

唯有開悟者所發出的芳香,能吹送到任何方向,檀香,多伽羅香,蓮花香,苿莉花香,而開悟者所發出来的方向,遠勝於一切香味,祝願所有同修邁向道向果,節日安住,自在。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2020.10.2 第一条

        当我们观呼吸的时侯,不是去找一个地方专注,而应当用心,用我们的意门,用我们的意识来感知,觉知我们的呼吸。

        因此,当你在呼吸的时候,是心意集中在鼻的触感上知道每一下,而不是刻意去找一个触,当你有用心意觉知的时候,是没有跟念头跑的,如果你的心有在觉知,念头是出不来的,你就有一下在观。

        反之,你只是在修定,因为有觉知是先观而后自然定是跟随的,当你的心意觉知到每一下呼吸时,观和止是一齐的,因此,宣隆禅修法,练习观呼吸做得正确否,在心意的觉知上是重点。

        因此,初阶者,要多练习,有量有质的发展到止观平衡的正定,力度强弱是自已的体力和休质,这个不是重点,自己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呼吸有在觉知,才是重点,修习忍耐,忍耐是培育专注和正念的最重要美德之一。

2020.10.2 第二条

        未经训练的心智通常都是处于损毁和无明的状态,这些状态包括各种类型的贪婪,嫉妒,愤怒,憎恶和仇恨,迟钝和不安,自满,疑惑,傲慢,藐视和自负,以及对观点和信念的盲目执著,幸运的是,这些心智状态没有一种是扎根在心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通过修习八正道而被去除,这些负面的有害的心智状态称为五毒或污染。

        因此,透过禅修的练习,才能够洗涤而入净化,需要时间和持续的修习,当然每个人的毅力和精进力心智也不一样,但勤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恒是必须的。

        半吊子和半途而废的人最多,禅修者会遇到几种深植的心智习惯,妨碍行者经验到内在的安宁和培养洞见,佛陀特别指出了五种障碍即五盖,无论采用任何禅修技巧,禅修者的首要任务是超越这五种障碍。

        第一禅修的第一个障碍,是因色声香味触中获得的乐受而兴奋,贪欲盖,在坐禅中,行者喜爰回忆和想像,引诱心智离开眼前的任务,这种障碍最强有力的表现是性幻想,也可能显现为一连串的与食物,娱乐,外界的影像,及其他相关的念头,妄想,妄念是禅修者喜欢想到的任何事物。

        第二是不善念的嗔恚盖,在禅修中不善念头的范围,可以从强烈的情感如憎恨和偏见,到对不愉悦的体验回避,遇到痛楚逃避,不善念可以是针对自己,他人或周围环境的。

        第三个障碍是懒散和迟钝,包括懒惰,无聊和精神麻木,昏沉睡眠盖,最粗重的体现是,行者堕入昏睡或进入无觉知的黑暗状态,最精微的体现,则是心智感觉到轻微的僵硬和笨重。

        第四种障碍是掉举盖,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的焦虑不安,即心猿意马,思绪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初阶者最多,念头多到停不下来,心像猴子跳个不停,其次是头脑沉浸在担忧,焦虑和内疚中。

        第五是障碍精神的摇摆不定和踌踀不决,想修又不想修,即怀疑的一种形式,疑盖,当我们认识到缺乏必要的信息来做出好的决定时,怀疑是理性的,但是,当禅修者拥有前进所必须的一切信息,不能够下决心追随任何一种修行之路时,怀疑就成为一种障碍,心中会想种种理由令自己停步不前,这也是初阶者最多,半吊子和半途而废的心智者,疑盖令他们放弃的原因,通常喜欢找答案,问问题,但不行动实践,期待著在付出能够提供答案的努力之前,就先找到答案。

        因此在克服禅修的五盖障碍的初始努力中,用方法和坚持中行,住,坐卧的四念处法门很重要,其禅修方法和用意是使用一个禅修目标和所缘来培养足够的专注力,觉知,警醒和努力,把心智带到比障碍更高的境界和层次,为心智创造最佳条件来省察心的本质。

2020.10.2 第三条

        原来小到亳不起眼的不安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长大,脑袋越是思考,心中的不安越是增加,最后化为心魔朝我们袭来,这些是每个人一定遇到的经验。

        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要先了解你为何不安?是别人的一句说话吗?一件微不足度的事情吗?还是你的人生方向很迷惘?或突然之间疾病来袭击你时?总而言之,发现不安的真相后,应该立刻行动,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原处,不知如何是好,事情永远也无法解决,要面对不安的真实体验,当下放得下,平时禅修的功夫,就用在不安上,行者才会知道,才会被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执著,看见执著才能够知道自己执在那了。

        有句禅语要表达的,飘浮在天空的云,悠闲不受任何妨碍,溪谷与大河的水流一刻也不停歇,不断向前奔流,流动的水一样不带执著,自由自在的,行云流水,持续修行才是你最应该做的事,不安也会自然消失,若是真的无能为力的话,不如先放下吧,时间会过去,一切在变在流动著,当你再回头看,不安可能已经消失,你对不喜欢的人也淡然了。

        我们努力不是纯粹为了达成目标,还是为了逐步开启自己的道,努力若无法立即收效,实在很难坚持下去,怀抱信念坚持下去,道路必然为你开启。有觉才有悟,悟是由渐渐一点一滴的努力而习得。

繁体原文:

2020.10.2 第一条

當我們觀呼吸的時侯,不是去找一個地方專注,而應當用心,用我們的意門,用我們的意識來感知,覺知我們的呼吸,因此,當你在呼吸的時候,是心意集中在鼻的觸感上知道每一下,而不是刻意去找一個觸,當你有用心意覺知的時候,是没有跟念頭跑的,如果你的心有在覺知,念頭是出不來的,你就有一下在觀,反之,你只是在修定,因為有覺知是先觀而後自然定是跟随的,當你的心意覺知到每一下呼吸時,觀和止是一齊的,因此,宣隆禅修法,練習觀呼吸做得正確否,在心意的覺知上是重点,因此,初階者,要多練習,有量有質的發展到止觀平衡的正定,力度强弱是自已的体力和休質,这個不是重点,自己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呼吸有在覺知,才是重点,修習忍耐,忍耐是培育專注和正念的最重要美德之一。

2020.10.2 第二条

未經訓練的心智通常都是處於損毁和無明的狀態,这些狀態包括各種类型的貪婪,嫉妒,憤怒,憎惡和仇恨,迟鈍和不安,自滿,疑惑,傲慢,藐視和自負,以及对觀点和信念的盲目執著,幸運的是,这些'心智狀態沒有一种是札根在心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通过修習八正道而被去除,这些負面的有害的心智狀態稱為五毒或污染,因此,透过禅修的練習,才能夠洗滴而入净化,需要時間和持續的修習,當然每個人的毅力和精進力心智也不一样,但勤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恆是必須的,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人最多,禅修者会遇到几种深植的心智習慣,妨礙行者經驗到內在的安寧和培養洞見,佛陀特別指出了五种障礙即五蓋,無論採用任何禅修技巧,禅修者的首要任務是超越这五种障礙,第一禅修的第一个障礙,是因色声香味觸中獲得的樂受而興奮,貪慾蓋,在坐禅中,行者喜爰回憶和想像,引誘'心智离開眼前的任務,这种障礙最强有力的表現是性幻想,也可能显現為一連串的与食物,娱樂,外界的影像,及其他相关的念頭,妄想,妄念是禅修者喜歡想到的任何事物,第二是不善念的嗔恚蓋,在禅修中不善念頭的范圍,可以從强烈的情感如憎恨和偏見,到对不愉悅的体驗迴避,遇到痛楚逃避,不善念可以是針对自己,他人或周圍環境的,第三個障礙是懶散和迟鈍,包括懶惰,無聯和精神麻木,昏沉睡眠蓋,最粗重的体現是,行者堕入昏睡或進入無覺知的黑暗狀態,最精微的体現,則是心智感覺到輕微的僵硬和笨重,第四种障礙是掉舉蓋,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精神的焦慮不安,即心猿意馬,思緒從一個念頭跳到令一個念頭,初階者最多,念頭多到停不下來,心像猴子跳过不停,其次是頭腦沉浸在担忧,焦慮和內疚中,第五是障礙精神的摇擺不定和踌踀不决,想修又不想修,即怀疑的一种形式,疑蓋,當我們認識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來做出好的决定時,怀疑是理性的,但是,當禅修者拥有前進所必須的一切信息,不能夠下决心追随任何一种修行之路時,怀疑就成為一种障礙,心中会想种种理由令自已停步不前,这也是初階者最多,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心智者,疑蓋令他們放棄的原因,通常喜歡找答案,問問題,但不行動實踐,期待著在付出能夠提供答案的努力之前,就先找到答案,因此在克服禅修的五蓋障礙的初始努力中,用方法和堅持中行,住,坐卧的四念處法門很重要,其禅修方法和用意是使用一個禅修目標和所缘來培養足夠的專注力,覺知,警醒和努力,把心智带到比障礙更高的境界和層次,為心智創造最佳條件來省察'心的本質。

2020.10.2 第三条

未經訓練的心智通常都是處於損毁和無明的狀態,这些狀態包括各種类型的貪婪,嫉妒,憤怒,憎惡和仇恨,迟鈍和不安,自滿,疑惑,傲慢,藐視和自負,以及对觀点和信念的盲目執著,幸運的是,这些'心智狀態沒有一种是札根在心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通过修習八正道而被去除,这些負面的有害的心智狀態稱為五毒或污染,因此,透过禅修的練習,才能夠洗滴而入净化,需要時間和持續的修習,當然每個人的毅力和精進力心智也不一样,但勤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恆是必須的,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人最多,禅修者会遇到几种深植的心智習慣,妨礙行者經驗到內在的安寧和培養洞見,佛陀特別指出了五种障礙即五蓋,無論採用任何禅修技巧,禅修者的首要任務是超越这五种障礙,第一禅修的第一个障礙,是因色声香味觸中獲得的樂受而興奮,貪慾蓋,在坐禅中,行者喜爰回憶和想像,引誘'心智离開眼前的任務,这种障礙最强有力的表現是性幻想,也可能显現為一連串的与食物,娱樂,外界的影像,及其他相关的念頭,妄想,妄念是禅修者喜歡想到的任何事物,第二是不善念的嗔恚蓋,在禅修中不善念頭的范圍,可以從强烈的情感如憎恨和偏見,到对不愉悅的体驗迴避,遇到痛楚逃避,不善念可以是針对自己,他人或周圍環境的,第三個障礙是懶散和迟鈍,包括懶惰,無聯和精神麻木,昏沉睡眠蓋,最粗重的体現是,行者堕入昏睡或進入無覺知的黑暗狀態,最精微的体現,則是心智感覺到輕微的僵硬和笨重,第四种障礙是掉舉蓋,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精神的焦慮不安,即心猿意馬,思緒從一個念頭跳到令一個念頭,初階者最多,念頭多到停不下來,心像猴子跳过不停,其次是頭腦沉浸在担忧,焦慮和內疚中,第五是障礙精神的摇擺不定和踌踀不决,想修又不想修,即怀疑的一种形式,疑蓋,當我們認識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來做出好的决定時,怀疑是理性的,但是,當禅修者拥有前進所必須的一切信息,不能夠下决心追随任何一种修行之路時,怀疑就成為一种障礙,心中会想种种理由令自已停步不前,这也是初階者最多,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心智者,疑蓋令他們放棄的原因,通常喜歡找答案,問問題,但不行動實踐,期待著在付出能夠提供答案的努力之前,就先找到答案,因此在克服禅修的五蓋障礙的初始努力中,用方法和堅持中行,住,坐卧的四念處法門很重要,其禅修方法和用意是使用一個禅修目標和所缘來培養足夠的專注力,覺知,警醒和努力,把心智带到比障礙更高的境界和層次,為心智創造最佳條件來省察'心的本質。

2020.10.2 第三条

未經訓練的心智通常都是處於損毁和無明的狀態,这些狀態包括各種类型的貪婪,嫉妒,憤怒,憎惡和仇恨,迟鈍和不安,自滿,疑惑,傲慢,藐視和自負,以及对觀点和信念的盲目執著,幸運的是,这些'心智狀態沒有一种是札根在心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通过修習八正道而被去除,这些負面的有害的心智狀態稱為五毒或污染,因此,透过禅修的練習,才能夠洗滴而入净化,需要時間和持續的修習,當然每個人的毅力和精進力心智也不一样,但勤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恆是必須的,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人最多,禅修者会遇到几种深植的心智習慣,妨礙行者經驗到內在的安寧和培養洞見,佛陀特別指出了五种障礙即五蓋,無論採用任何禅修技巧,禅修者的首要任務是超越这五种障礙,第一禅修的第一个障礙,是因色声香味觸中獲得的樂受而興奮,貪慾蓋,在坐禅中,行者喜爰回憶和想像,引誘'心智离開眼前的任務,这种障礙最强有力的表現是性幻想,也可能显現為一連串的与食物,娱樂,外界的影像,及其他相关的念頭,妄想,妄念是禅修者喜歡想到的任何事物,第二是不善念的嗔恚蓋,在禅修中不善念頭的范圍,可以從强烈的情感如憎恨和偏見,到对不愉悅的体驗迴避,遇到痛楚逃避,不善念可以是針对自己,他人或周圍環境的,第三個障礙是懶散和迟鈍,包括懶惰,無聯和精神麻木,昏沉睡眠蓋,最粗重的体現是,行者堕入昏睡或進入無覺知的黑暗狀態,最精微的体現,則是心智感覺到輕微的僵硬和笨重,第四种障礙是掉舉蓋,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精神的焦慮不安,即心猿意馬,思緒從一個念頭跳到令一個念頭,初階者最多,念頭多到停不下來,心像猴子跳过不停,其次是頭腦沉浸在担忧,焦慮和內疚中,第五是障礙精神的摇擺不定和踌踀不决,想修又不想修,即怀疑的一种形式,疑蓋,當我們認識到缺乏必要的信息來做出好的决定時,怀疑是理性的,但是,當禅修者拥有前進所必須的一切信息,不能夠下决心追随任何一种修行之路時,怀疑就成為一种障礙,心中会想种种理由令自已停步不前,这也是初階者最多,半吊子和半途而癈的心智者,疑蓋令他們放棄的原因,通常喜歡找答案,問問題,但不行動實踐,期待著在付出能夠提供答案的努力之前,就先找到答案,因此在克服禅修的五蓋障礙的初始努力中,用方法和堅持中行,住,坐卧的四念處法門很重要,其禅修方法和用意是使用一個禅修目標和所缘來培養足夠的專注力,覺知,警醒和努力,把心智带到比障礙更高的境界和層次,為心智創造最佳條件來省察'心的本質。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03)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

2020.10.03 第一

凡夫的身口意都是不断地冲动,很难停下来。能在历缘对境中,把讲话的冲动速度慢下来吗?能听到自已讲话的音调高低与声浪起伏吗?能觉察到想讲话的冲动与冲动背后的我是、我能、我慢吗?有看到手、脚、身体动作的急躁与轻浮吗?能缓和下来吗?有看到思想意念的冲动吗?当我是、我能的慢心、贪心、嗔心升起之际,能觉察到吗?能停下来吗?或是在禅修的时候能缓慢下来,但一离开禅修,又是不断的冲动?

若是真的在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讲。行者身、口、意的冲动,一定会透过现观而慢下来。不是刻意很慢很慢,而是明觉正知,柔和安详,没有冲动的急躁。当身、口、意渐渐柔软下来,我慢是我的,也会透过现观、反观、净化而渐淡薄。

在日常生活中,历缘对境自已是否如是看见,就是你的法。每天的努力不一定马上得到结果,但绝对不会白费,努力能使道路开。有水流动的地方,自然形成渠道。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中,当你察觉时,道路早已为你敞开,如同水流形成渠道一般。不论任何事情,不有所行动的话,道路便不可能开启。

2020.10.03 第二条

当修习者坐禅了一段时间,心会想要,想成为,想知道,想解脱,想名想利,想东想西如果是这样,已经是将心往外送,也就是离开

若要自的修行不出偏执,不出错,便要牢牢抓住核心原则那就是我们之所以禅修,学习修行,是为了及时知道那些始终想要控制心的烦恼和欲望直接培养心能有力量,智慧增长远离烦恼情绪欲望的操控

再有,行者在修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地观察自已的心心若感到沉重,或执想要得到如果是这样想,就在修想修执取了在这种心情和情况下,身心内外都是虚假幻想和虚妄,心没有丝毫份量,而没有在禅坐中

因为经背负了错的种子,因种错了,沉重感才会产生透过个人体验,才能深深感受到法味佛法其唯一的目的是教导我们调伏自心,让心柔软,有慈悲心,使自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心放得正,比放生更实际,与其刻意去买海鲜放生,不如先把自的心放生,比么都重要,灭掉贪痴,就是放生自的心,而得以解脱苦。

2020.10.03 

别记禅修经验的日记如果你记,你将开始为了有这或那事发生而使你能在你的日记上记下而禅修,最后,除了你无中生有的事外,结果么也没有

请记住禅修是无一刻无一节是相同的,也不用记得它,因为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记住过去的,你就法看见当下这刻的呈现

而未来也不是你可以安排的,所有的呈现,你只是知道它,而不用记着。你必须自努力如来只能指示道路,修禅者依靠自,以解脱心魔的束缚。

 

繁体原文:

2020.10.03 第一

凡夫的身口意都是不断的衝動,很難停下来,能在歷缘对境中,把講話的衝動速度慢下來嗎?能聽到自已講話的音調高低与声浪起伏嗎?能覺察到想講話的衝動与衝動背後的我是,我能,我慢嗎?有看到手腳身体動作的急躁与輕浮嗎?能緩和下来嗎?有看到思想意念的衝動嗎?當我是我能的慢心,貪心,嗔心升起之際,能覺察到嗎?能停下来嗎?或是在禅修的時候能緩慢下來,但一离開禅修,又是不断的衝動?若是真的在修行,不是光用咀巴講,行者身口意的衝動,一定会透过現觀而慢下來,不是刻意很慢很慢,而是明覺正知,柔和安詳,沒有衝動的急躁,當身口意漸漸柔軟下来,我慢是我的也会透过現觀,反觀,净化而漸淡薄。在日常生活中,歷缘对境自巳是否如是看見,就是你的法,每天的努力不一定馬上得到结果,但绝对不会白費,努力能使道路開,有水流動的地方,自然形成渠道,專注於該做的事情中,當你察覺時,道路早巳為你敞開,如同水流形成渠道一般,不論任何事情,不有所行動的話,道路便不可能開啟。

2020.10.03

當修習者坐禅了一段時間,'心会想要,想成為,想知道,想解脱,想名想利,想東想西,如果是这样,已經是將心往外送,也就是離開了,知,若要自巳的修行不出偏執,不出錯,便要牢牢抓住核心原則,那就是,我們之所以禅修,學習修行,是為了及時知道那些始終想要控制心的煩惱和慾望,直接培養心能有力量,智慧增長,远离煩惱,情緒,慾望的操控,再有,行者在修習的过程中,需要不時地觀察自已的心,心若感到沉重,或執著想要得到怎麼,如果是这样想,就在修想,修執取了,在这种心情和情況下,身心內外都是虚假,幻想和虚妄,心冇絲毫份量,而冇在禅坐中,因為巳经背負了錯的种子,因种錯了,沉重感才会產生,透过個人体驗,才能深深感受到法味,佛法其唯一的目的是教導我們調伏自心,讓心柔軟,有慈悲'心,使自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心放得正,比放生更實際,与其刻意去買海鮮放生,不如先把自巳的心放生,比怎麼都重要,灭掉貪嗔痴,就是放生自巳的心,而得以解脱苦。

2020.10.03 

别記禅修经驗的日記,如果你記,你將開始為了有这或那事發生而使你能在你的日記上,記下而禅修,最後,除了你無中生有的事外,结果怎麼也沒有,請記住禅修是無一刻無一節是相同的,也不用記得它,因為已經成為过去,如果記住过去的,你就冇法看見當下这刻的呈現,而未來也不是你可以安排的,所有的呈現,你只是知道它,而不用記著,你必須自巳努力,如來只能指示道路,修禅者依靠自巳,以解脱心魔的束縛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4)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4

简体版(编辑:胡勃):

2020.10.4 第一

佛陀教导我们,五蕴是沉重的负担任何人背负它们,都会给五蕴耍,跌进苦里面事实上,生,老,病,死的状态,才是苦但行者如果懂得佛陀教导的法无常,苦,无我,三法印智,便没有我在受苦只有身心的各种状态在呈现三法印,生,住,升,灭而已因此,在禅修中,不要理解错了,而受掌控和做作而给五蕴耍你,而想努力挣扎逃避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越挣扎就越苦,越苦就越挣扎原本的实相,就在当下呈现看见,知道但行者逃避了,苦依然燃烧而不止息行者这次禅修,下车了,不在道上行迷失正念了,志向没有大小之分那是你个人的意志禅修的态度,当你可以选择时,不要忘记,你是你自已的主人,皈依你自已的心,不是别人在任何时候,都记得保持自主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这么一次,确立自己的目标与见地,就能不被环境纷扰影响,你总有从中解脱的一刻度过往后的人生,切断束缚和妄想,将使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世界是黑暗的,在此之中能看清实相的人很少,无论是大地的君主,上升天界的人,世上的君王,都远远比不上,证得初果的圣者。

2020.10.4 第二条

自卑是傲慢心的一种如果你在坐禅,生起这种心,会障碍你的修行人人都有一颗心,心量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人心能大能少,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最广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是人的心量可见,世间万物全在我们自已的心中,好坏都是自己的心所分别出来的,心清净则一切清净每一个修习的行者,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见法自卑是你的心量局限了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了,障碍了自已,你有努力过才最重要,学会让自已安静,把思维沉淀下来,修剪心灵的强烈欲望,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起点,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颠,人的善良来自干净的心底,善说法句者,能够摘取佛法的美丽花朵。

身处俗世,如何修持自身,专注当下,就是修行。超脱烦恼与执着的当下,就是开悟的瞬间。而伤自巳的,都是自己的执念。

 

2020.10.4 

  

 

断除禅修当下生起的障碍,禅修须知的问题,也是你们必须知道的课题例如观呼吸时,一定会有杂念干扰这杂念生起的干扰,也就是心跑掉了。心被新的外尘所吸引,这也可以说被某种外尘所干扰这里说的外尘可能是个念头,或是五根中的任何一根与外尘的接触或突如其来的声音,或是有人走过的声音,这都会干扰我们的禅修当新的外尘拉走我们的注意力时,修习者要很有智慧地观照它只是知,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外尘并不重要全然地放下,由它过,有时会有特如其来的噪音不要惊慌,也不要动摇心念,只是知即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打坐时,这些噪音会经常发生的,知道它只是噪音,而它不久就会消失,我们的心也会回到觉知呼吸上禅观时,想起往事及自己所爱所恨的人等,对治妄念,也可以观察这些杂念直到它们消失为止妄想杂念也是流动变化与无常,由它过,它也会自然消失

然而,观照杂念要观到怎么程度?,我们应该知道心念终究会消失,也应该知道这些杂念就是干扰如此,杂念就会渐渐地瓦解,而心则再度回到禅修的所缘上,回到我们分心,出轨的那个点上,重新再出发因此,无论是人,事,物或精疲力尽,疼痛等的干扰,我们都应该面对它,直到它们完全消失为止然后我们再度开始修习觉知力。当然都会来来回回,上上落落,我们的心飘浮不定,难以控制,难以驾驭,心很轻浮难以克制,会被欲望驱使,操纵。心独自飘荡云游,藏匿起来无形纵,连绵飞驰无边际善德能遏止恶念,明白这道理称为贤,智者克制自己变动不居的心,减少意识的干扰而能调御自己的心,订定具体目标,逐步蹅实去实践年岁不会阻止你前进,能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已。

 

 

繁体原文:

 

2020.10.4 第一

 

佛陀教導我們,五蕴是沉重的負担,任何人背負它們,都会給五蕴耍,跌進苦里面,事實上,生,老,病,死的狀態,才是苦,但行者如果懂得佛陀教導的法,無常,苦,無我,三法印智,便没有我在受苦,只有身心的各種狀態在呈現三法印,生,住,昇,灭而已,因此,在禅修中,不要理解錯了,而受掌控和做作而給五蕴耍你,而想努力挣扎逃避,避得了一時,避不了一世,越挣扎就越苦,越苦就越挣扎,原本的實相,就在當下呈現,看見,知道,但行者逃避了,苦依然燃燒而不止息,行者这次禅修,下車了,不在道上行,迷失冇正念了,志向沒有大'

小之分,那是你個人的意志,禅修的態度,當你可以選擇時,不要忘記,你是你自已的主人,皈依你自已的心,不是別人,在任何時候,都記得保持自主性。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这麼一次,確立自巳的目標与見地,就能不被環境纷擾影響,你总有從中解脱的一刻,度过往後的人生,切断束縛和妄想,將使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巳,随處作主,立處皆真。世界是黑暗的,在此之中能看清實相的人很少,無論是大地的君主,上升天界的人,世上的君王,都遠遠比不上,證得初果的聖者。

2020.10.4 

 

自卑是傲墁心的一种,如果你在坐禅,生起这种心,会障礙你的修行,人人都有一顆心,心量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人心能大能少,世界上最寬阔的是海洋,'最广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寬广的是人的'心量,可見,世間万物全在我們自已的心中,好坏都是自己的心所分别出來的,心清净則一切清净,每一個修習的行者,都是平等的都可以見法,自卑是你的心量局限了自巳,覺得自巳不行了,障礙了自已,你有努力過才最重要,學会讓自已安静,把思维沉淀下來,修剪心靈的强烈慾望,歸零,把每一天都當作新的起点,清澈的水来自雪山之顛,人的善良来自乾淨的心底,善說法句者,能夠摘取佛法的美丽花朵。

身處俗世,如何修持自身,專注當下,就是修行。超脱煩惱与執著的當下,就是開悟的瞬間。而傷自巳的,都是自巳的執念。

 

2020.10.4 

 

 

断除禅修當下生起的障礙,禅修須知的問題,也是你們必須知道的課題,例如觀呼吸時,一定会有雜念干擾,这雜念生起的干擾,也就是心跑掉了。心被新的外塵所吸引,这也可以說被某種外塵所干擾,这裡說的外塵可能是個念頭,或是五根中的任何一根与外塵的接觸,或突如其来的声音,或是有人走过的声音,这都会干擾我們的禅修,當新的外塵拉走我們的注意力時,修習者要很有智慧地觀照它,只是知,然後我們就会發現这些外塵並不重要,全然地放下,由它过,有時会有特如其来的噪音,不要驚慌,也不要動搖心念,只是知即可,如果自巳一個人在家打坐時,这些噪音会经常發生的,知道它只是噪音,而它不久就會消失,我們的心也会回到覺知呼吸上,禅觀時,想起往事及自己所爱所恨的人等,对治妄念,也可以觀察这些雜念直到它們消失為止,妄想雜念也是流動变化与無常,由它过,它也会自然消失,然而,觀照雜念要觀到怎麼程度?,我們應該知道心念終究会消失,也應該知道这些雜念就是干擾,如此,雜念就會漸漸地瓦解,而心則再度回到禅修的所缘上,回到我們分心,出軌的那個点上,重新再出發,因此,無論是人,事,物或精疲力盡,疼痛等的干擾,我們都應該面对它,直到它們完全消失為止,然後我們再度開始修習覺知力。當然都会來來回回,上上落落,我們的心飄浮不定,難以控制,難以駕馭,心很輕浮難以克制,会被慾望驅使,操縱。心獨自飘荡雲遊,藏匿起來無形縱,連綿飛馳無边際,善德能遏止恶念,明白这道理稱為賢,智者克制自巳变動不居的心,减少意識的干擾,而能調御自巳的心,訂定具体目標,逐步蹅實去實踐,年歲不会阻止你前進,能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已。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5)

简体版(编辑:梦)

2020.10.5 第一条

当内心涌起愤怒,或是感到焦虑不安时,人们一定会用胸口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不但无法稳定心情,还会使人丧失理智与判断的能力,要是长时间持续下去,最终将形成巨大的压力。让心灵平静的最好方法,在于呼吸,使用丹田呼吸,丹田位于肚脐的略下方,每次吸气多些,呼气少些,渐渐心会静下来。

如果已经在修宣隆呼吸的修习者,会更容易呼吸,内心保持平静沉稳,可以使我们从不必要的压力得到舒缓,身体也会跟著改善。遗憾的是,在这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灵平静不容易,必须承受接踵而来的精神压迫,在愤怒和焦躁的情绪璇涡中挣扎。要注意你的呼吸很重要,丹田呼吸能抚平你心中的波动,有很多人修习呼吸的时候都是用胸口呼吸,越呼越没气或逃避呼吸,最后放弃了的人最多,因此,要注意自巳的呼吸。

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会反映外在的行为举止,内心平静沉著的人,不论是站著或坐著,举手投足都让人心情舒畅。相对地,内心浮躁不定的人,容易过度出力,冲动紧张,出现不必要的动作,行为跟著不太自然。这里的重要差异在于呼吸方式,通常心情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而心情烦闷时气会闭塞,自然的会用胸口呼吸,会气顶的原因也在此。久了就会生病,因为愤怒会产生毒素令自己中毒。很多慢性疾病是跟情绪有关而令性格改变,难以与人相处,伤自己的都是自己的主观与执念。

因此平时要觉知自巳的呼吸不要使用胸口,而是用腹,腹式呼吸有助于扩张全身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腹式呼吸能端正你的姿势,很多人坐禅越坐越弯曲不直,东侧西倒的原因都与呼吸有关。例缺氧会导致昏沉头晕,气血不通、越坐越痛、身体僵硬、散乱不安等情绪都与呼吸有关。因此宣隆法的呼吸除了能提升专注力与定力之外,如果呼吸做得多又做得正确,对身体的健康会有很大的改善。呼吸也会顺畅,心情也会转好。

一个修习者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怨话不说,胡话不说,狂话不说,假话不说,择善而行,这些也是你的课业。每天都要练习呼吸也是修宣隆禅修法的行者,必须坚持的功课。

2020.10.5 第二条

人的烦恼,不外乎三件事,自己的、爱管别人的事、和自己不能预知的无常。若平时很容易受到妄念的干扰,在做出决定时,往往都是受烦恼,习气的力量作为心理的主流,在做出反应时,也都是依习惯烦恼而做出的反应。因此自己很容易制作流转的业,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加强心主动的力量和能观的作用,关己则乱。

当修定修到某个阶段,能观的作用会很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命运,所有的时间和日子你都要珍惜,如何过好自己。首先把自己放生,如果烦恼令自己每天都在地狱里受苦,你愿意吗?人的计算都是一念之间的执念,如果你习禅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但智慧不增长,你要反思了。

坐禅你在做怎么?不要学习小道,而形成错误的观念了;不要学习放逸,乃至增长贪欲渴望;不要学习错误的,要朝向正确之道修正,正确地使用心,便可灭尽一切烦恼障。学习如何安顿身心,谨慎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令自己的心清净而不放逸,这是圣人达至无苦的道迹。

2020.10.5 第三条

很喜欢释迦牟尼的这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支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份,都值得感恩----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我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大家,感谢相遇。感恩得闻佛法,感恩所有相遇的善友善知识。


繁体原文:

2020.10.5 第一条

當内心湧起憤怒,或是感到焦慮不安時,人們一定会用胸口呼吸,这種呼吸方式不但無法穩定心情,還会使人喪失理智判斷的能力,要是長時間持續下去,最终將形成巨大的壓力,讓心靈平静的最好方法,在於呼吸,使用丹田呼吸,丹田位在肚臍的略下方,每次吸氣多些,呼氣少些,漸漸心会静下來,如果巳經在修宣隆呼吸的修習者,会更容易呼吸,內心保持平静沉穩,可以使我們從不必要的壓力得到舒緩,身體跟著改善,遺憾的是,在这忙碌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心靈平静不容易,必須承受接踵而来的精神壓迫,在憤怒和焦躁的感情璇渦中掙扎,要注意你的呼吸很重要,丹田呼吸能撫平你心中的波動,有很多人修習呼吸的時候都是用胸口呼吸,越呼越冇氣或逃避呼吸,最後放棄了的人最多,因此,要注意自巳的呼吸。一個人的內心狀態,会反映外在的行為舉止,內心平静沉著的人,不論是站著或坐著,舉手投足都讓人心情舒暢,相对地,內心浮躁不定的人,容易过度出力,衝動緊張,出現不必要的動作,行為跟著不太自然,这裡的重要差異在於呼吸方式,通常心情会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而心情煩悶時氣会閉塞,自然的会用胸口呼吸,会氣頂的原因也在此,久了就会生病,因為憤怒会產生毒素令自巳中毒,很多慢性疾病是跟情緒有関而令性格改變,難以与人相處,傷自已的都是自已的主觀与執念,因'此平時要覺知自巳的呼吸不要使用胸口,而是用腹,腹式呼吸有助於擴张全身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腹式呼吸能端正你的姿勢,很多人坐禅越坐越捲曲不直,東側西倒的原因都与呼吸有関,例缺氧会昏沉頭暈,氣血不通,越坐越痛,身体僵硬,散乱不安等情緒都与呼吸有関,因此,宣隆法的呼吸除了能提升專注力与定力之外,如果呼吸做得多,又做得正確对身体的健康会有很大的改善。呼吸也会順暢,心情也会轉好,一個修習者平時也要注意自巳的言行,怨話不說,胡話不說,狂話不說,假話不說,擇善而行,也是你的課業。每天都要練習呼吸也是修宣隆禅修法的行者,必須堅持的功課。

2020.10.5 第二条

人的煩惱,不外乎三件事,自己的,爱管别人的事,和自巳不能預知的無常,因此,平時很容易受到妄念的干擾,以致在做出决定時,往往都是煩惱,習氣的力量做為心理的主流,在做出反應時,也都是依習慣煩惱而做出的反應,因此,自已很容易制做流轉的業,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加强心主動的力量和能觀的作用,関已則乱,當修定修到某個階段,能觀的作用会很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為和命運,所有的時間和日子,都是你要珍惜,和自巳怎樣过,首先把自已放生,如果煩惱令自已每天都在地獄里受苦,你願意嗎?人的計算都是一念之間的執念,如果你習禅己經一段很長時間,但智慧不增長,你要反思.了,坐禅妳在做怎麼?,不要學習小道,而形成錯誤的觀念,不要學習放逸,乃至增長貪欲渴望,錯誤的不要學,要朝向正確之道修正,正確地使用'心,便可灭盡一切煩惱障,學習如何安頓身心,謹慎自巳的所思所言所行,清净自巳的心不使放逸,这是聖人達至無苦的道跡。

2020.10.5 第三条

很喜欢释迦牟尼的这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支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份,都值得感恩
      ----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我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大家,感谢相遇。感恩得聞佛法,感恩所有相遇的善友善知識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6)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人类为何要自讨苦吃?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穷尽各种手段,浪费大量金钱,时间和体力去追逐毫无稗益的事情,把生活弄得繁琐之至,压力,杂务,别人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压垮了自己,想打坐已经身体太累,当坐禅时,心也没有在觉知觉察了。

        一位智者说,谁都无法背著包袱游上岸,人生的痛苦,很大部分源于对未拥有的执著,一旦得到了,又很快厌倦,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目标,所以永远贪得无厌,你可以算一下自己拥有多少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好福气,然后浪费,从未珍惜的福报,在你忙碌,损失,遗忘,放弃,执取中用尽了自己的福报。

        如果你还未觉察,你的人生,从这刻开始,要学习觉知,培养觉悟的种子,正念,开悟的修行者明白清除苦的正确方法,就是不让自己的心肆意发挥,心灭则苦灭,心净则苦消失。

第二条

        不论谁,只要用生活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在增长智慧,增迸慈悲心和自在心,应该都从当下这一刻所发生的事而习得的,解脱如果可能,那一定是在当下,当下即是解脱的时刻,如果我们未来自在平静,那是你现在的努力,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在累积,未来就是现在所作所为的结果。

        人生无常,变化无常,思在未来,要行在当下,人生中,许多的事情,都无法预料到,有人说,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点,面对世事的无常,自己要把握当下的一刻,下一秒是不知道的,不要虚耗宝贵的时光。

        在人生路上,从来没有完备的准备,只需时刻出发的心,最好的脚步就是行动,坚持,忍耐,精进,面对坐禅的疼痛勿逃避,不负当时的发心,再艰难的体验,也会经过,需要的是行走不止的脚步,而不是空想,执著于表象,将使我们迷失藏在深处的真实,真正的智慧,要靠心去领会,不能靠文字获得,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

第三条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真正放空你的心,才能聆听到智慧的声音,平静来自内心,勿向外求。

        花是自然开的,不会因某时,某地,某人而开,风过无痕,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不要刻意在禅坐中追逐,有一颗观照的心,才能得到智慧的浇灌。

        心原本是清净的,可是我们往里面塞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心易污,不易净,需要时时刻刻的清理和调整,因此,慎勿放逸,凡事不亲身体验,是不可能明白的。

        我们用眼睛看过一次,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但其实根本没有领悟,悟道也一样,若非实际体验过便不可能明白,在虚拟的世界里,你无法获得真正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道场就在自身当中。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人類為何要自討苦吃?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穷尽各种手段,浪費大量金錢,時間和体力去追逐毫無稗益的事情,把生活弄得繁瑣之至,壓力,雜務,別人的事,在不知不覺中压垮了自己,想打坐巳經身体太累,當坐禅時,心也没有在覺知覺察了,一位智者說,誰都无法背著包袱游上岸,人生的痛苦,很大部分源于对未拥有的執著,一旦得到了,又很快厌倦,馬上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所以永遠貪得无厌,你可以算一下自己拥有多少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好福氣,然後浪費,從未珍惜的福報,在你忙碌,損失,遺忘,放棄,執取中用盡了自己的福報,如果你還未覺察,你的人生,從这刻開始,要學習覺知,培養覺悟的种子,正念,開悟的修行者明白清除苦的正確方法,就是不讓自巳的心肆意發揮,心灭則苦灭,心净則苦消失。

第二条

不論誰,只要用生活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在增長智慧,增迸慈悲心和自在心,應該都從當下这一刻所發生的事而習得的,解脱如是可能,那一定是在當下,當下即是解脱的時刻,如果我們未來自在平静,那是你現在的努力,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累積,禾來就是現在所作所為的結果,人生無常,变化無常,思在未來,要行在當下,人生中,許多的事情,都無法預料到,有人說,計劃總趕不上变化,办法总比困難多一点,面对世事的無常,自己要把握當下的一刻,下一秒是不知道的,不要虚耗宝貴的時光,在人生路上,从來没有完备的準備,只需時刻出發的心,最好的腳部就是行動,堅持,忍耐,精進,面对坐禅的疼痛勿逃避,不負當時的發心,再艰难的体驗,也会經过,需要的是行走不止的腳步,而不是空想,執著於表象,將使我們迷失藏在深處的真實,真正的智慧,要靠心去領会,不能靠文字獲得,找出現在可以做的事,並專心去做。

第三条

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個小時不起,而是用一顆平和的心态看人間万象,真正放空你的心,才能聆聽到智慧的声音,平静来自內心,勿向外求,花是自然開的,不会因某時,某地,某人而開,风过無痕,坐亦禅,行亦禅,缘起即灭,缘生巳空,不要刻意在禅坐中追逐,有一颗觀照的心,才能得到智慧的浇灌,心原本是清净的,可是我們往里面塞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心易污,不易净,需要時時刻刻的清理和調整,因此,慎勿放逸,凡事不親身体驗,是不可能明白的,我們用眼睛看过一次,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但其實根本沒有領悟,悟道也一样,若非實際体驗过'便不可能明白,在虚擬的世界裡,你無法獲得真正的体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道場就在自身當中。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7)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觀):

第一条

        念头刹那刹那持续生起,它们甚至是不相连的,如果太专注于一个念头上,这个念头就会变成你的整个世界,然后改变自己生命的整个航道,特别是当我们具有某种特定的业或倾向的时候。在此刻,你必须退一步从令一个角度来看事情,自巳的见解真的这么重要吗,你如此紧抓不放,它真的真实存在吗,这样对谁有好处啊。

        当你修习一段时候,拥有一个开放的心胸,通过省思来觉察,有情绪时,就会清楚什么是真正必须下工夫了。色身以骨为架,而以血肉作为外表涂饰,而内里蕴藏——老病死我慢、虚伪。是谁造成了苦生,苦灭,痛苦的循环轮回?

        苦反复再生实在真苦,与自已不同性格的人同住更苦,持正念勤于修行,不站在任何立场心生判断,也不在意自巳际遇好坏顺迍,与人相处也是你修行的功夫,圣者的行迹,如飞鸟划过天空,虚空没有留下任何飞鸟的行迹。

第二条

        人生就是一次觉悟的旅程,自己要用平和而不带成见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应因为执著而失去了生命的敏锐和洞察。佛说,如实现,指只有开放而包容的感知,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本来意义。

       一个修习者如果四处向人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你很谦虚,但实际上,你的内心像只破碗,用这破碗衡量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不接纳不合心意的说法,遇见事端无法心平气和,这些成见和烦躁的情绪在你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和障碍,因此,你难以找到答案。

       心灵有了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省悟,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贻害自己的人生。当你的心是平和的,离于任何的执著和成见,且无论你做怎么都如法时,你体验到每件事都是本然清净的。

       我们应该依靠自己清净的本性——智慧,转变错误的念头,依正知正见修行。所以,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把内心的贪嗔痴、妄想、分别、执著这些毒的因倒掉,你才能走在正道上,有一颗觉知的心。正确的目标,舍去身行、口行、意行三恶如同吃药解毒,修行者灭尽烦恼痛苦,如同蛇蜕皮更新自已,信奉佛法可度苦难河,所得到的福德别人也抢不走。

第三条

        中道,是不过度,不执著。在平时生活里,面对人事物境,行者就要在这个时候练心。情至深,但理有个中和处,过分了就是私心,情的表露,过分的多不够的少,但稍有过分,就觉察不到心了。

        为何要坐禅或行住坐卧都要觉察?情并非要你控制才算可以,道和理本身自有界限、规律,所有生起的,灭去的都是法,因和缘,不可超越过了分。

        修行为何要走在中道上?一切唯心做,心有在觉知上,正念正定,智慧的培养,自然的分毫都不能增减,自然走在中道上。人都是有情动物,情都是人生固有的,情好比浮云,心的知是太阳,太阳不会总停留一处,但无论何处,只要有一线光明,就全是阳光所在处,天空即使布满云雾,只要天空中还能有彩虹,便为阳光不灭处,不能仅因为云能遮日光,就要求天不产生云。情是顺其自然地流露,心也是知在起作用,但是不能执和过了分,执著情就会产生欲,有欲望贪染过了分,心就没在觉知上了。

        烦恼令心累和半死不活就是执而过了分,死盯牛角尖,就不在中道上了,因此,观止也要平衡的发展,才能中道,不够和过了分的修习,也不进步的。方法是拿来用,用错了也入不了道,但也不死执著方法不放,当你到达了目的地,法自然而至,过了彼岸,船也要放下。万事万物不可能特别倾向一侧,每个人都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我们正是活在这摆荡不定的区间中。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念頭刹那刹那持續生起,它們甚至是不相連的,如果太專注于一個念頭上,这個念頭就会变成你的整個世界,然後改變自己生命的整個航道,特別是當我們具有某种特定的业或傾向的時候,在此刻,你必須退一步從令一個角度來看事情,自巳的見解真的这麼重要嗎,你如此一緊抓不放,它真的真實存在嗎,这样对誰有好處啊,當你修習一段時候,拥有一個開放的心胸,通过省思來覺察,有情緒時,就会清楚什麼是真正必須下工夫了,色身以骨為架,而以血肉作為外表塗飾,而內里蕴藏,老病死我慢,虚偽,是誰造成了苦生,苦灭,痛苦的循環輪迴?苦反複再生實在真苦。与自已不同性格的人同住更苦,持正念勤於修行,不站在任何立埸心生判斷,也不在意自巳際遇好壞順迍,与人相處也是你修行的功夫,聖者的行跡,如飛鸟劃过天空,虚空沒有留下任何飛鳥的行跡。

第二条

人生就是一次覺悟的旅程,自巳要用平和而不带成見的心态面对一切,不應因為執著而失去了生命的敏銳和洞察,佛說,如實現,指只有开放而包容的感知,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本來意义,一個修習者如果四處向人請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你很謙虛,但實際上,你的內心像隻破碗,用这破碗衡量別人的話是否合你的心意,不接納不合心意的說法,遇見事端无法心平氣和,这些成見和煩躁的情緒在你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和障礙,因此,你難以找到答案,,心灵有了漏洞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省悟,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貽害自己的人生,當你的心'是平和的,離于任何的執著和成見,且無論你做怎麼都如法時,你体驗到每件事都是本然清净的,我們應該依靠自己清净的本性,智慧,轉变錯誤的念頭,依正知正見修行,所以,我們要放棄自己的成見,把內心的貪嗔痴,妄想,分别,執著这些毒的因倒掉,你才能走在正道上,有一顆覺知的心,正確的目標,捨去身行,口行,意行三恶如同吃藥解毒,修行者灭盡煩惱痛苦,如同蛇蛻皮更新自已,信奉佛法可度苦難河,所得到的福德別人也搶不走。

第三条

中道,是不过度,不執著,在平時生活里,面对人事物境,行者就要在这個時候練心,情至深,但理有個中和處,过分了就是私心,情的表露,过分的多不够的少,但稍有过分,就覺察不到心了,為何要坐禅或行住坐卧都要覺察?情並非要你控制才算可以,道和理本身自有界限,規律,所有生起的,灭去的都是法,因和缘,不可超越过了分,修行為何要走在中道上?一切唯心做,心有在覺知上,正念正定,智慧的培養,自然的 分毫都不能增减,自然走在中道上,人都是有情動物,情都是人生固有的,情好比浮云,'心的知是太陽,太陽不会总停留一處,但无論何處,只要有一綫光明,就全是陽光所在處,天空即使布滿云霧,只要天空中还能有彩虹,便為陽光不灭處,不能仅因為云能遮日光,就要求天不產生云,情是順其自然地流露,心也是知在起作用,但是不能執和过了分,執著情就会產生欲,有欲望貪染过了分,心就冇在覺知上了,煩惱令心累和半死不活就是執而过了分,死盯牛角尖,就不在中道上了,因此,觀止也要平衡的發展,才能中道,不够和过了分的修習,也不進步的,方法是拿來用,用錯了也入不了道,但也不死執著方法不放,當你到達了目的地,法自然而至,过了彼岸,船也要放下,萬事萬物不可能特別傾向一側,每個人都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我們正是活在这擺盪不定的區間中。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8)

简体版(编辑:梦)

2020.10.8 第一条

当你回到现实生活中,细心的觉察,就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的流转,你有想过吗,这样一直轮回下去,到什么时候啊?

自己修行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解脱。人的精神是一种能量,有正负两面,心识依附在色身,不断的运作和流转。当色身灭即死亡,只是物质的能量灭去,精神不灭,它的流转作用会延续下去,继续轮回。从你现在的过去,现在的未来,就可以看到轮回。你的上半生影响着你的下半生,懂得修行和不想修行,都是自己选择。

因此修行坐禅,住于四念处,就是让心从轮回中解脱,或在轮回的过程中不受干扰。在功夫用不上时,也不会感到目标很渺茫,因为你见到轮转中,真的是苦的、不净的。为了灭苦,你也会持续下去,就算昏沉了,头发在掉落,也会觉察到,所以不要去结下一世的种子。

2020.10.8 第二条

制造轮回,首先是烦躁,为什么打坐时,功夫用不上会烦躁?它并不是如自己想像中那么坏的事,但自己还是不能接受功夫用得不好的事实。当我们以这种心理面对时,功夫就会愈来愈糟糕。因为烦躁的心是更粗的烦恼,自己要醒思,再一点一滴的积累、持续,这是持久战,面对的是自己的身心五蕴,你有在知吗?

如果有,自己会自然觉察,然后调整,减少杂务,调整自己烦躁的心。烦躁是无法进步的,坐禅不是做给别人看,是培养自己开悟的种子是因缘法,如何克制自己的心呢?

走中道不要去意导,仔细往内观察心意如何游走,持戒与闻法同步,切实学习践行。执著于想要得到的东西,只会让自己受苦。相信潜藏在自己内心的觉性,有信心能掌握,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课题。

心不安定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真理,信心不够坚定的人,难以获得智慧。色身本无常,败坏之后归还大地,心识空无如幻,有如焦木被丢弃。我们的心有如被丢在地面上的鱼,它跳动不安,智者守护自己的心,远离痛苦烦恼的循环轮转。

2020.10.8 第三条

戒是在禅修中获得的。戒是一种能够把持自己,使自己处于良好状态的能力,依戒行事比发愿持戒更重要。有人认为戒是在受戒口头发愿的仪式上取得的,但事实上不是,或大声地说你将不杀,盗淫妄洒等,但最重要的是禅修,定就是能使自己把心专注在所缘上的能力,智慧则是观察觉知事物的本质是无我的,而我们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觉知的就是正念。

因此,在禅修时,是六根收摄,建立戒定慧,培养戒,定,正念和智慧。众生常会用自己的好恶,自己的框框来当标准,然后去衡量别人是否犯戒,是否如法,那都是无明与我慢。戒律是用来规范自己,不是拿去衡量检验别人,要持戒的精神原则,不要持死的戒条,戒相,但这要有智慧,若戒禁取结没有破除,行者就容易被戒条戒相所束缚。

戒律真正的目的,是要协助行者减少恶缘,增加善缘,有助于身心安详而修定,进而观止一齐而智慧增长。所有戒律的精神总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兼持的是善慧心。良善与利根器的人,修行也比较容易展现慈悲爱心,有了善缘当基础,就比较容易进行自净其意。


繁体原文:

2020.10.8 第一条

當你回到現實生活中,細心的覺察,就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的流轉,你有想过嗎?这样一直輪廻下去,到怎麼時候啊,自己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解脱,人的精神是一种能量,有正負兩面,心識依附在色身,不断的運作和流轉,當色身灭,即死亡,只是物質的能量灭去,精神不灭,它的流轉作用会延續下去,繼續輪廻,從你現在的过去,現在的未來,就可以看到輪廻,你的上半生,影响著你的下半生,懂得修行,和不想修行,都是自己選擇,因此修行坐禅,住于、四念處,就是讓心從輪廻中解脱,或在輪廻的过程中,不受干擾,在功夫用不上時,也不会感到目標很渺茫,因為你見.到輪轉中,真的是苦的,不净的,為了灭苦,你也会持續下去,就算昏沉了,頭髮在掉落,也会覺察到,所以不要去結下一世的種子。

2020.10.8 第二条

制做輪廻,首先是煩躁,為什麼打坐時,工夫用不上会煩躁?它並不是如自己想像中那麼壞的事,但自己還是不能接受工夫用得不好的事實,當我們以这种心理面對時,工夫就会愈來愈糟糕,因為煩躁的心是更粗的煩惱,自已要醒思,在一点一滴的積累,持續,是持久戰,面对的是自巳的身心五蕴,你有在知嗎?,如果有,自已会自然覺察,然後调整,减少雜務,調整自巳煩躁的心,煩躁是无法進步的,坐禅不是做給別人看,是培養自己開悟的种子是因緣法,如何克制自巳的心呢?走中道不要去意導,仔細往內觀察心意如何遊走,持戒与聞法同步,切實學習踐行。執著於想要得到的東西,只会讓自巳受苦,相信潛藏在自巳內心的覺性,有信心能掌握,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課題。心不安定的人,無法真正理解真理,信心不够堅定的人,難以獲得智慧,色身本無常,敗壞之後還歸大地,心識空無如幻,有如焦木被丢棄。我們的心有如被丢在地面上的魚,它跳抖不安,智者守護自巳的心,遠離痛苦煩惱的循環輪轉。

2020.10.8 第三条

戒是在禅修中獲得的,戒是一種能夠把持自巳,使自己處於良好狀態的能力,依戒行事比發願持戒更重要,有人認為戒是在受戒口頭發願的儀式上取得的,但事實上不是,或大声地說你將不殺,盗淫妄洒等,但最重要的是禅修,定就是能使自巳把心專注在所缘上的能力,智慧則是觀察覺知事物的本質是無我的,而能夠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覺知的就是正念。因此,在禅修時,是六根收攝,戒定慧建立,培養戒,定,正念和智慧。眾生常会用自巳的好恶,自巳的框框來當標準,然後去衡量別人是否犯戒,是否如法,那都是無明与我慢,戒律是用来規範自己,不是拿去衡量檢驗別人,要持戒'的精神原則,不要持死的戒條,戒相,但这要有智慧,若戒禁取結沒有破除,行者就容易被戒條戒相所束縛。戒律真正的目的,是要協助行者减少惡缘,增加善缘,有助於身心安詳而修定進而觀止一齊而智慧增長,所有戒律的精神总則是諸恶莫作,眾善奉行,所兼持的是善慧心,良善与利根器的人,修行也比較容易,展現慈悲爱心有了善缘當基礎,就比較容易進行自净其意。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9)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而且会得寸进尺,这是人性的弱点。事实上,人生的圆满、自在,只有平常心才能承载得起。在生命的过程中,得遇佛法,是一种赐予和力量,用心,行持来修习,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佛因缘,每一个当下,只是知,无须虚伪,奉承,不为尘俗所迷,不为物欲所困,认真,真诚的用功,你的一分努力,证得一分的自在。

        万事万物必有其因果循环,前事之因做成后事之果,此果之因成为彼事之果,例,种谷,随谷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如果不修,随业流转,带业往生,因此,习禅,培养善念,修正行为,种下了无量功德福田,由这一刻开始出发,有没有这种决心与魄力?

        首先知道世间种种苦的实况,知道苦因,才能对症下药,确定这些苦可以断灭,可以根除的,脚踏实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实实修行迈向行道上,高楼大厦要落成,来自深厚的地基与逐层坚固的建筑,禅修也一样,来自渐修,来自实修。法是要自己有道心求道,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去做的。

第二条

        人人都有一颗心,为什么有心量大小的区别?就是用心,人心量的大小,是看自己用心的程度,例专注,当你很专注的时候,是用全部的心力,当你不专注的时候,心是不安散乱,想东想西的,心是无法集中的,专注力要一心一意和用心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是人的心量,做人做事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禅修也一样,用心即可,可见世间万事万物全在我们自己的心中,好坏都是我们心所分别出来的,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都会反转令心不安,所以对内心的调伏很重要,佛陀说,能调伏自心的人,更是勇士,因为他获得了真正的自在解脱。

        世间的一切都很短暂,时间也不等人,当你的烦恼来干扰你时,正是你用心的时候,学会让心安静,把思维沉淀下来,修剪心头的强烈欲望,学会让自我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起点,遇到心情烦躁的时间,盘腿禅坐一会,或喝杯茶,或行禅或安睡一会,这些既是休息,也是一种修行,生活与悟是分不开的,法在你用心的时候呈现,喜怒而有度,情绪就是心魔,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有一颗稳定安住的心。

第三条

        布施的灵性品质由什么决定?佛陀教导从消除痛苦及产生痛苦的心智毒素开始,对心智最粗糙的毒素是自私地执著于财物的拥有,由此原因,佛教之路从培养慷慨开始,培养布施即给予和分享的习惯,清除心智对物质狭隘和嫉妒的执取,布施要求布施者考虑别人的需要,因此能提升人们的同理心。

        布施的修行使布施者喜悦,给予和分享的好处,它也不会允许吝啬在人们内心扎根,发心的意图是一切佛教修行的关键,发心布施是没有自私的,也不跟名利挂勾,没有任何期待的布施是赋予人力量的,布施是一种心灵力量,每天给自己力量,培养布施,日行一善,每天在群里鼓励和支持所有同修,一齐共修,也是法布施,每天报数也是日行一善,坚持自己也鼓励了同修。

        一个人果真能建立起正知正见,那就必然会正确的走在解脱道上。用智慧去抉择去求证,若是真理,必是经得起任何考验,若根尘接触,不贪爰,不黏著,则自我的阴影会渐淡薄而消失,只要有抓取,有所得,必属有限,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得到无限,得现世解脱自在。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人的貪欲是永无止境,而且会得寸進尺,这是人性的弱,点,事實上,人生的圓滿,自在,只有平常心才能承载得起,在生命的过程中,得遇佛法,是一种賜予和力量,用心,行持來修習,珍惜得來不易的學佛因緣,每一個當下,只是知,无須虚偽,奉承,不為尘俗所迷,不為物欲所困,認真,真誠的用功,你的一分努力,証得一分的自在,万事万物必有其因果循環,前事之因做成后事之果,此果之因成為彼事之果,例,种谷,随谷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實,如果不修,随業流轉,带業往生,因此,習禅,培養善念,修正行為,种下了無量功德福田,由这一刻開始出發,有沒有这種決心与魄力?首先知道世間種種苦的實况,知道苦因,才能对症下藥,確定这些苦可以断灭,可以根除的,脚踏實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實實修行邁向行道上,高樓大厦要落成,來自深厚的地基与逐層堅固的建築,禅修也一样,來自漸修,來自實修。法是要自己有道心求道,而不是別人要求你去做的。

第二条

人人都有一顆心,為什麼有心量大小的区別?就是用心,人心量的大小,是看自己用心'的程度,例專注,當你很專注的時候,是用全部的心力,當你不專注的時候,心是不安散乱,想柬想西的,心是無法集中的,專注力要一心一意和用心的,世界上最寬濶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濶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寬广的是人的心量,做人做事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禅修也一样,用心即可,可見世間万事万物全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好坏都是我們心所分別出來的,'心清净則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則一切都会反轉令心不安,所以对內心的調伏很重要,佛陀說,,能調伏自心的人,更是勇士,因為他获得了真正的自在解脱,世間的一切都很短暫,時間也不等人,當你的煩惱來干擾你時,正是你用心的時候,學会讓心安静,把思維沉淀下來,修剪心頭的强烈欲望,學会讓自我歸零,把每一天都當作起点,遇到心情煩躁的時間,盤腿禅坐一会,或喝杯茶,或行禅或安睡一会,这些既是休息,也是一种修行,生活与悟是分不開的,法在你用心的時候呈現,喜怒而有度,情緒就是心魔,一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情緒穩定,有一顆穩定安住的心。

第三条

布施的灵性品質由什麼决定?佛陀教導從消除痛苦及產生痛苦的心智毒素開始,对心智最粗糙的毒素是自私地執著于財物的拥有,由此原因,佛教之路從培養慷慨開始,培養布施即給予和分享的習慣,清除心智对物質狹隘和嫉妒的執取,布施要求布施者考慮別人的需要,因此能提升人們的同理心,布施的修行使布施者喜悅,給予和分享的好處,它也不会允許吝嗇在人們內心扎根,發心的意图是一切佛教修行的关鍵,發心布施是没有私的,也不跟名利掛勾,沒有任何期待的布施是賦予人力量的,布施是一種心靈力量,每天給自己力量,培養布施,日行一善,每天在羣里鼓勵和支持所有同修,一齊共修,也是法布施,每天報数也是日行一善,堅持自己也鼓勵了同修,一個人果真能建立起正知正見,那就必然会正確的走在解脱道上。用智慧去抉擇去求證,若是真理,必是经得起任何考驗,若根塵接觸,不貪爰,不黏著,則自我的陰影会漸淡薄而消失,只要有抓取,有所得,必屬有限,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得到無限,得现世解脱自在。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0)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

2020.10.10 第一

总有那么一些人,觉得自已条件不好,没有办法坐禅,喜欢把自已平庸的人生归咎于条件不好。可条件好了,我们还用奋斗吗?

成功不能一味苛求条件,尤其是坐禅,是心态,是勇敢向前,坚持,忍耐。平时心灵的杂草太多,因为忙,因为什么什么,所以没有空,没有时间。

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才是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如同烦恼丛生的日常生活上,要播种智慧和良善的品德,发展慈悲喜舍心。内观智慧禅的修习,才是你最应该做的啊。

烦恼是不会终止的,我们必须不断地与烦恼共处,充分体验自已的情绪。尤其是痛苦的时刻,这时就需要慈爱和智慧。用仁慈之心对自己,面对生命的一切,和世间所有与你有关的因缘。回到当下,用觉知、觉察,正念面对困扰和焦虑。学会与烦恼相处的方法,住于四念处、内观禅的修习。

2020.10.10 第二条

自己因为烦恼太多,心被它盖住了,所以心力提不起来要持续的,长时间的修习,训练自己的心,心才会愈来愈敏锐,自主的力量才会愈来愈强

这时你对现前的因缘就能够看得清楚,便能减少做恶业少造恶业,你在打坐时,就不会有那么多妄念妄念减少了,你的心就调和得更好你在日常生活里,就会有良好的品性少做恶业,少冲动,有一种良性的循环

凡夫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自我的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梦幻世界,每个自我都有他的要与不要遇到可意境就拼命抓取追求,遇到不可意境就嗔恨排斥

因欲望无穷,所构筑出的苦海也就无边,人们常常会忽略了自已的责任和应该做的事但不必要的,多余的则死执不放,本未倒置。

颠倒妄想是凡夫心的污染欲望追逐而轮回不息,形成了心的习性性格过去我们的心随自已所欲四处游荡。佛陀说,拔除心中的渴爱贪欲,要像拔除杂草般连根拔起,人的心被欲望牵著走,欲爱的洪流冲毁愚痴者的一生。

2020.10.10 

人生是一场跋涉路难,事难,做人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苍凉或深或浅,都有些无奈有些事,不明不白,让你猜不透有些人,载面具,让你看不清有些理,概念模糊,让你悟不出有些路,坎坷难走,让你行不通

有时烦恼不是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有些事无须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

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佛陀说,我们的心应如一座有裂缝的佛钟有裂缝,任凭别人怎么敲,都不会发出声响,气也就无从生起

生气,就像自己喝毒药,指望别人痛苦佛陀本来是要引导众生出离我我所我慢的梦幻世界,而回归到实相的法界但怕无我的众生,用我慢去否定实相世界,然后再去追逐理想的梦幻世界。

六根触六尘后,若起贪爱,染的心则识,自我的阴影会增长,那就很难解脱自在。如果客观的实相世界是苦海,会系缚你,那众生就永远不可能解脱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来人间教化

客观的实相世界不会缚你,实相世界不是苦海。实相世界是离苦乐两边,是中道的世界只有透过内观的修习才能迈向中道正因为苦海是由凡夫颠倒妄想所造成,所以才有出离,才有解脱的可能只要行者真的从自我的梦幻世界醒过来,那个苦海就消失了苦的止息,涅槃彼岸就现前。

禅修就是要收摄六根,让身心渐渐柔软澄净下来,以便对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的观察。只要行者能如实深观到实相而不去污染,你就会在于中道上,而离两边的二元对立的梦幻世间。

 

繁体原文:

2020.10.10 第一

总有那麼一些人,覺得自已條件不好,冇法坐禅,喜歡把自已平庸的人生歸咎于條件不好,可条件好了,我們还用奋斗嗎?,成功不能一味苛求条件,由其是坐禅,是心態,是勇敢向前,堅持,忍耐,平時心靈的雜草太多,因為忙,因為什麼什麼,所以冇空,冇時間,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才是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如同煩惱丛生的日常生活上,要播种智慧和良善的品德,發展慈悲喜捨心',內觀智慧禅的修習,才是你最應該做的啊,煩惱是不会终止的,我們必'須不斷地与煩惱共处,充分体驗自已的情緒,尤其是痛苦的時刻,这時就需要慈爱和智慧,用仁慈之心对自己,面对生命的一切,和世間所有与你有関的因缘,回到当下,用覺知覺察,正念,面对的困擾和焦慮,學会与煩惱相处的方法,住于皿念處,內觀禅的修習。

2020.10.10

自己因為煩惱太多,心被它蓋住了,所以心力提不起來,要持續的,長時間的修習,訓練自己的心,心才会愈來愈敏銳,自主的力量才会愈来愈强,这時你对現前的因缘就能夠看得清楚,便能减少做惡業,少造惡業,你在打坐時,就不会有那麼多妄念,妄念減少了,你的心就調和得更好,當你在日常生活裡,就会有良好的品性,少做恶業,少衝動,有一种良性的循環,凡夫是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自我的世界是二元对立的夢幻世界,每個自我都有他的要与不要,遇到可意境就拼命抓取,追求,遇到不可意境就嗔恨,排斥,因欲望無窮,所構築出的苦海也就無边,人們常常会忽略了自已的責任和應該做的事,但不必要的,多餘的'則死執不放,本未倒至,顛倒妄想是凡夫心的污染,欲望,追逐而輪迴不息,形成了心的習性,性格,过去我們的心随自已所欲四處遊荡。佛陀說,拔除心中的渴爱貪欲,要像拔除雜草般連根拔起,人的心被欲望牵著走,欲爱的洪流冲毁愚痴者的一生。

2020.10.10 

人生是一場跋涉,路难,事难,做人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蒼涼,或深或淺,都有些无奈,有些事,不明不白,讓你猜不透,有些人,載著面具,讓你看不清,有些理,概念模糊,讓你悟不出,有些路,坎坷难走,讓你行不通,有時煩惱不是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為你太在意,有些事无須計較,時間会証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為謀,痛苦緣于比較,煩惱緣于心,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欲望是壶里沸騰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為火的熱量而沸騰,心因為杯体的清涼而不惊,佛陀說,我們的心應如一座有裂縫的佛钟,有裂縫,任凭別人怎麼敲,都不会發出声响,气也就无从生起,生氣,就像自己喝毒药,指望别人痛苦,佛陀本來是要引導衆生出离我,我所,我慢的夢幻世界,而回歸到實相的法界,但怕無我的衆生,郤用我慢去否定實相世界,然後再去追逐理想的夢幻世界。六根觸六塵後,若起貪爱,染著的心,則識,自我的陰影会增長,那就很難解脱自在。如果客觀的實相世界是苦海,会繫缚你,那衆生就永遠不可能解脱,也不必修行,佛陀也不用來人間教化,客觀的實相世界不会繄縛你,實相世界不是苦海,實相世界是离苦樂兩边,是中道的世界,只有透过內觀的修習才能邁向中道,正因為苦海是由凡夫顛倒妄想所造成,所以才有出离,才有解脱的可能,只要行者真的從自我的夢幻世界醒过来,那個苦海就消失了,苦的止息,涅槃彼岸就現前。禅修就是要收攝六根,讓身心漸漸柔軟澄净下來,以便对宇宙人生的實相進行如實的觀察。只要行者能如實深觀到實相而不去污染,你就会在於中道上,而离兩边的二元对立的夢幻世間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1)

简体版(编辑:胡勃):

2020.10.11 第一

修行就是在境镜中,看到心离五蕴,看到一切心地的包装,造作,虚假,多余的勉强,用力,而全然放下,让它流过

爱着,碍着的心思松开了,掉举,消沉减少了,体会五盖不集则五盖不生单纯的,每一个呼吸,觉知在触上觉察到每一下,集中专注在触感上知道,所有的感受生起

为什么只是知,不加任何东西啊,触境如镜,事过境面对境不再看见顾盼自得,有我的,我是,我能存在面对境能离境,不再有人我的,取相,碍相,只是知

2020.10.11 第二条

禅定是工具,修定是过程。如果迷执在禅定,禅支,禅相,禅境上面,那就容易落入世间法的禅定六根与六尘接触后,是否有打结?根尘触后有起贪,嗔,迎拒之心就是有打结。

当行者在坐禅时,当下是否有五盖?有的话,是处在那一盖?当下是否生起七觉支?有的话,是那一觉支?修念处而培养正知明觉,目的是要透过正知明觉去深观到内心深层所打的种种结,尤其要应用到历缘对境

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考验中,现观贪嗔痴,我慢,我是,我能诸结,要观察到那蠢蠢欲动的潜伏妄心,心态,习气习性的反应,要深观到那个怕无常,怕死怕痛而仍抓得很紧的自我。修四念处进行深度的如实观察,正知明觉后,要配合四正勤如,观察到已生恶法不善法,要令断。如贪嗔慢六根打结,五盖生起等,若看不到种种结,就不可能断,能看到诸结,也未必有魄力断。能看到,又有魄力才能断诸结

观察到未生善法就会令生起,已生善法就令增广。如果能具足闻思基础,有了正知正见,又有因缘实修四念处法门,佛陀与古圣贤敢向你保证,七天七月七年或今生至少可以证果但,若没有正法的闻思基础,若未建立起正知正见,那就容易形成以贪欲为前导而修念处。如此就会越修越厉害,我慢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方向与佛陀的断结,断慢的解脱是背道而驰。也唯有自我死亡,才能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自我也都舍掉了。

2020.10.11 

  疼痛感就只是感受程度不断波动的自然现象,只要我们不把它变成个人的负担,它对心没有怎么特别的意义疼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意义,不会影响心,色身在本质上也没有意义,它对感受或个人也不会添加意义当然,除非心介入赋予特殊的意义,把因此而产生的苦拿来焚烧自己,外在的因缘并未真正造成我们的苦,是心创造出来罢了

因此,你在禅坐中,所有的想象,幻觉,幻境都是心的产物,制做出来的骗自已最傻,在禅修里还不放过自己,修愚痴吗你在修增加无明吗还是增长智慧啊道理如此的简单修行要用对方法,不要捉错用神,重点在那呢?修宣隆法的,练习与正确的用到方法,小册子和开示要重复看无数次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当你积累了经验再重复看小册子,你会发现,你会渐渐自我纠正,法会带着你走。

繁体原文:

2020.10.11 第一

修行就是在境鏡中,看到心離五蕴,看到一切心地的包裝,造作,虚假,多餘的勉強,用力,而全然放下,讓-它流過,愛著,礙著的心思鬆開了,掉舉,消沉减少了,体会五蓋不集則五蓋不生,單純的,每一個呼吸,覺知在觸上,覺察到每一下,集中專注在觸感上,知道,所有的感受生起,為什麼只是知,不加任何東西啊,觸境如鏡,事過境遷,面对境不再看見顧盼自得,有我的,我是,我能存在,面对境能離境,不再有人我的,取相,礙相,只是知

2020.10.11 

禅定是工具,修定是过程。如果迷執在禅定,禅支,禅相,禅境上面,那就容易落入世間法的禅定,六根与六塵接觸後,是否有打結?根塵觸後有起貪,嗔,迎拒之心就是有打結。當行者在坐禅時,當下是否有五蓋?有的話,是處在那一蓋?當下是否生起七覺支?有的話,是那一覺支?修皿念處而培養正知明覺,目的是要透过正知明覺去深觀到內心深層所打的種種結,尤其要應用到在歷緣对境,在日常生活的實際考驗中,現觀貪嗔痴,我慢,我是,我能諸結,要觀察到那蠢蠢欲動的潛伏妄心,心態,習氣習性的反應,要深觀到那個怕無常,怕死怕痛而仍抓得很緊的自我。修四念處進行深度的如實觀察,正知明覺後,要配合四正勤,如,觀察到已生惡法不善法,要令断。如貪嗔慢六根打結,五蓋生起等,若看不到種種結,就不可能断,能看到諸結,也未必有魄力断。能看到,又有魄力才能断諸結,2,觀察到未生善法就會令生起,已生善法就令增广。如果能具足聞思基礎,有了正知正見,又有因緣實修四念處法門,佛陀与古聖賢敢向你保證,七天七月七年或今生至少可以證果,但,若沒有正法的聞思基礎,若未建立起正知正見,那就'容易形成以貪欲為前導而修皿念處。如此就会越修越厲害,我慢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方向与佛陀的断結,断慢的解脱是背道而馳。也唯有自我死亡,才能到達不生不死的彼岸,阿罗漢是空無所得,包括最難捨的自我也都捨掉了。

2020.10.11 

疼痛感就只是感受程度不断波動的自然現象,只要我們不把它变成個人的負担,它对心沒有怎麼特别的意义,疼痛在本質上沒有什麼意义,不会影响心,色身在本質上也沒有意义,它对感受或個人也不会添加意义,當然,除非心介入賦予特殊的意义,把因此而產生的苦拿來焚燒自巳,外在的因缘并未真正造成我們的苦,是心創造出來罢了,因此,你在禅坐中,所有的想像,幻覺,幻境都是心的產物,制做出來的,騙自已最傻,妳在禅修里還不放過自巳,修愚痴嗎,你在修增加無明嗎,還是增長智慧啊,道理如此的簡單,修行要用對方法,不要捉錯用神,重点在那呢?修宣隆法的,練習与正确的用到方法,小册子和開示要重復看無數次,过了一段時間再看,當你積累了经驗再重復看小册子,你会發现,你会漸漸自我糾正,法会带著你走。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2)

简体版:

第一条:

因为有各种善心和不善心。有情的众生,造下形形式式的业,也感受各种果报。千万不要轻忽恶行。仅仅造作一次不善行,都会在轮回期间产生无数次的业果。

因此,必须承受长期的苦果。善也一样。在法句经中,佛陀言,心乐于恶法,正如水的本性是由高山往低处流一样。缺乏训练的心也会趋向于恶,要不想承受痛苦的果报,就必须精勤不善心所的生起。培养善心所,惟有能看到嗔恨,贪爰,傲慢,妒嫉,贪婪,自私,残暴等不善心所的过患。

并看到对法的信心,惭愧,慷慨,慈爱,随喜,悲心,安忍,包容,智慧等善心所的安稳,我们才会更加精进。善心所在未断生死轮回之前,将为觉醒打下基础。四正勤,精进的四方面。

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智者量善恶,断截诸恶习。拔除恶根,熄灭贪爰。智者由于除尽瞋恚的心,才堪称行正法的修行人。

第二条:

不要背著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每一个当下。身在尘世中翻滚,心哪能没有浮沉?一桩未了的心愿,一段搁浅的感情。一个失散已久的音容。人生,起起伏伏,或得或失。每一寸光阴都载著悲喜。学会沉淀,沉淀阅历,形成智慧。智慧是能用在日常生活里,丰满心灵。

定力能沉淀心情,换取宁静,是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浮躁。在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看过的风景就不要留恋,过走边忘,才能够感受每一个当下。都是只过客,路过的。观色如聚沬,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心不让欲望所诱惑,心魔便无从显现。

采集欲望花朵的人,他的心沉沦于欲乐,沉沦于痛苦轮转。如被洪水冲走的甜睡之村。贪欲无法填满欲望,唯有被心魔所征服。不要检讨他人之功过,不要只是观而未做。要检视自巳的修行。

第三条:

为什么我们常常活在美丽的假象中啊。佛陀说,是因为世上有倒见愚惑之众生,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根本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假象,当你在禅坐里,像做梦,昏沉,迷幻。往死里想,虚假,心在做作,迷信。一切都是虚妄的,不是事实真相。

佛说,我们现在的行为也是梦幻泡影,看我们周遭的事物就能知道。人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成住坏空,这些现象没有一样是永恒的。所以,你的禅坐也一样,是要当下体验无常。知苦,入无我,而是由于具有忍辱,熟虑,无怨,轻安自在的特质,于法不放逸,虽然只听很少的正法,但依法而行,精通法的人不是因为会讲话,智者不是由于话讲得多,智者依正法而行,因此才被称为住于法的人。

 

繁体版:

第一条:

因為有各種善心和不善心,有情的眾生,造下形形式式的業,也感受各種果報,千萬不要輕忽惡行,僅僅造作一次不善行,都会在輪迴期間產生無数次的業果,因此,必須承受長期的苦果。善也-一样,在法句經中,佛陀言,心樂於惡法,正如水的本性是由高山往低處流一样,缺乏訓練的心也会趨向於惡,要不想承受痛苦的果報,就必須精勤不善心所的生起,培養善心所,惟有能看到嗔恨,貪爰,傲慢,妒嫉,貪婪,自私,殘暴等不善心所的过患,並看到对法的信心,惭愧,慷慨,慈爱,随喜,悲心,安忍,包容,智慧等善心所的安穩,我們才会更加精進,善心所在未断生死輪迴之前,將為覺醒打下基礎,四正勤,精進的四方面,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惡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智者量善惡,断截,諸惡習,拔除恶根,熄滅貪爰,智者由於除盡瞋恚的心,才堪稱行正法的修行人。

第二条:

不要背著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每一個當下,身在尘世中翻滚,心~那能沒有浮沉?,一桩未了的心愿,一段搁淺的感情,一个失散已久的音容,人生,起起伏伏,,或得或失,每一寸光陰都載著悲喜,學会沉淀,沉淀阅历,形成智慧,智慧是能用在日常生活里,丰滿心靈,定力能沉淀心情,換取寧靜,是用一顆淡然的心审視浮躁,在寧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看过的風景就不要留恋,过走边忘,才能夠感受每一個當下,都是只过客,路过的。觀色如聚沬,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心不讓欲望所誘惑,心魔便無從顯現。採集欲望花朵的人,他的心沉淪於慾樂,沉淪於痛苦輪轉,如被洪水冲走的甜睡之村。貪欲無法填滿欲望,唯有被心魔所征服,不要檢討他人之功过,不要只是觀而未做。要檢視自巳的修行。

第三条:

為什麼我們常常活在美丽的假象中啊,佛陀说,是因為世上有倒見愚惑之眾生,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根本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假象,當你在禅坐里,像做夢,昏沉,迷幻,往死里想,虚假,心'在做作,迷信,一切都是虚妄的,不是事實真相,佛說,我們現在的行為也是梦幻泡影,看我們周遭的事物就能知道,人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成住坏空,这些現象沒有一样是永恆的,所以,你的禅坐也一样,是要當下体驗無常,知苦,入無我',而是由於具有忍辱,熟慮,無怨,輕安自在的特質,於法不放逸,虽然只聽很少的正法,但依法而行,精通法的人不是因為会講話,智者不是由於話講得多,智者依正法而行,因此才被稱為住於法的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3)

10.13

简体版:

第一条:

为什么真正的佛法,没有人修,没有人懂啊。也不想修啊,执著了常识。修常识,求常识啊。因为习惯了,没有在觉知心意上的。心识,人做我做,人求我求。佛法反而显得一文不直,没有人问津。因为佛法难闻,世人喜欢虚假,骗自己。死里想错误的见解,成了教派啊。

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舍弃各种错误之道。远离所有不净。便能去除我执,明哲守戒,内思正智,依正法而行。内心清净不染,痛苦烦恼自然消除,开悟的修行善于调服自巳的心。能令妄念不生,横渡红麈世间苦。人生化为光明有如日正当中,确实修行戒定慧三学,永不放弃。

第二条:

得遇佛法,是需要很多助缘和自己过去生有修的波罗密。因此一定要回向,和为别人也有得闻佛法的助缘。自利利他,人的一生很短暂。可能明天是最后一天,也无什么事情是最紧要的,而令你不在觉知上修习更加重要。

你的每一天最珍贵的保护,心意的取相。如果还没灭尽烦恼,切勿感到自满。舍恶择其善,才能成为圣者。

第三条:

日子有功,心量也会扩大。当你发现自巳跟以前为什么不一样了,别人觉得你改善了。为什么啊,因为你透过修习令心安稳,安住了。(四念处的修习你得到了利益,波罗密在增长。令你当下如实觉知的心,改变了你的心意的转向。苦生苦灭来自心不空,看穿关键便是智慧。

要想远离一切世间苦,要亲身力行八正道。应当勤时勤,别像愚人掉进深渊。与堕落者相处,胆顾计算入不了道。想该想的则所行端正,念不该念的所行偏邪。智慧修行者不起邪念,思八正道则完成道行。慎言,善御心,不以身去行恶。砍树如果不截根,根在树又生。贪欲最难离,嗔怒愤恨令人生病苦。愚暗痴心致人生恶,除贪嗔痴得八正道。

 

繁体版:

第一条:

為什麼真正的佛法,冇人修,冇人懂啊,也不想修啊,執著了常識,修常識,求常識啊,因為習慣了,冇在覺知心'意上的,心識,人做我做,人求我求,佛法反而显得一文不直,冇人問津,因為佛法難聞,世人喜歡虚假,騙自己,死里想-錯誤的見解,成了教派啊,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捨棄各種錯誤之道,遠離所有不净,便能去除我執,明哲守戒,內思正智,依正法而行,內心清净不染,痛苦煩惱自然消除,開悟的修行善於調服自巳的心,能令妄念不生,橫渡紅麈世間苦,人生化為光明有如日正當中,確實修行戒定慧三學,永不放棄。

第二条:

得遇佛法,是需要很多助緣和自己过去生有修的波罗密,因此一定要廻向,和為別人也有得聞佛法的助缘,自利利他,人的一生很短暫,可能明天是最後一天,也無什麼事情是最緊要的,而令你不在覺知上修習更加重要,你的每一天最珍貴的保護,心意的取相,如果還沒灭盡煩惱,切勿感到自滿,捨惡擇其善,才能成為聖者。

第三条:

日子有功,心量也会扩大,當你發現自巳跟以前為什麼不一样了,別人覺得你改善了,為什麼啊,因為你透过修習令心安穩,安住了,(四念處的修習你得到了利益,波罗密在增長,令你當下如實覺知的心,改變了你的心意的轉向,苦生苦灭来自心不空,看穿関鍵便是智慧,要想遠離一切世間苦,要親身力行八正道,應當勤時勤,别像愚人掉進深淵。与墮落者相處,膽顧計算入不了道,想該想的則所行端正,念不該念的所行偏邪,智慧修行者不起邪念,思八正道則完成道行,慎言,善御心,不以身去行惡,砍树如果不截根,根在树又生,貪欲最難离,嗔怒憤恨令人生病苦,愚暗痴心致人生恶,除貪嗔痴得八正道。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4)

简体版(编辑:JMS):

2020.10.14 第一条

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熟知形成了常识和习惯,然后化为不可动摇的权威,从此,这些常识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教条,因为已经习惯了,觉得有安全感,实际上,很多常识是僵化的,它只是肉眼所看到事物的部分真相,过分相信它,会阻碍你的修行和进步。

对生命的内涵的深入探究,执着常识,往往会麻痹你的思考,形成了成见,更形成了偏执。因此,要放弃执着,首先要放弃思想上的迷执,避免陷入执着,当你在修习时,你是否有迷执?形成迷信?我是对你是错,你确定吗,信仰、守戒、自惭、羞愧、多闻、布施、智慧合称七圣财,信仰者不受尘世污染,只亲近贤友学习效法,可好则学;非可好则远离。

信仰是车乘,自我调心才最高明,从信仰到守戒,静观心识活动,得智慧利于行,终不忘奉行佛陀教导。

2020.10.14 第二条

凡夫能渡过再广再深的大海,也能轻易地绕地球好几圈,但是对于身口意所造成的苦海却一筹莫展,识是如何产生,内六根与外六尘相触而生六识。根尘识三法和合触而生诸受、思、想。因为六根、六尘都是无常生灭变异,无常的因,无常的缘所形成的识,当然也是无常生灭变异。诸受、思、想、行也可类推体证。

当眼根接触色尘,耳根接触声尘,意根接触法-尘之际,当下若内心起贪爱心或起嗔恨心,能马上觉察到,这就是当下见法。五盖也是心所生的法相,你能在五盖-贪、嗔、昏沉、掉举、疑生起之际就觉察到,这也是现见法的一种。当自己能觉察到有贪、嗔,痴现起,才有可能随观随灭贪嗔痴。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如实觉知到有贪欲-断贪-不起贪,那要看你怎么时候如实反观,如实觉察身、口、意诸行。只要你有决心,不断你的练习,那是不待时节因缘,随时都有开悟、断结、证果的可能。言行清净,身心无垢,而朝向彼岸者,才堪称为真正的修行者。

2020.10.14 第三条

佛陀将苦称为圣谛,没有苦,你就无法成长。苦是法则、至道,请别逃避自已的苦。身心的苦与深入观照它的方法,反观到十个结而一一断除。佛陀提供断诸缚结的妙方,就是要深观无常、六根、六尘、六识、诸受身心内外一切。若能如实深观其无常,则必能次第尽诸漏,断诸烦恼。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助于对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进行如实的观察,这个法门对你而言就是最好的法门,要断诸缚结烦恼,需要有定力有智慧,它来自于止观一齐的平衡发展,宣隆禅修法是先观而后定自然跟随,简单直接,每天练习练习再练习,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法自然而至。

 

繁体原文:

2020.10.14 第一条

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熟知形成了常識和習慣,然後化為不可動搖的权威,從此,这些常識成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教條,因為巳经習慣了,覺得有安全感,實際上,很多常識是僵化的,它只是肉眼所看到事物的部分真相,过分相信它,会障礙你的修行和進展,对生命的内涵的深入探究,執著常識,往往会麻痺你的思考,形成了成見,更形成了偏執,因此,要放棄執著,首先要放棄思想上的迷執,避免陷入執著,當你在修習時,你是否有迷執?形成迷信,我是对你是錯,你確定嗎,信仰,守戒,自慚,羞愧,多聞,布施,智慧合稱七聖財,信仰者不受塵世污染,只親近賢友學習效法,可好則學,非可好則遠離,信仰是車乘,自我調心才最高明,從信仰到守戒,静觀心識活動,得智慧利於行,終不忘奉行佛陀教導。

2020.10.14 第二条

凡夫能渡過再廣再深的大海,也能輕易地繞地球好幾圈,但是对於身口意所造成的苦海郤一筹莫展,識是如何產生,內六根与外六塵相觸而生六識。根塵識三法和合觸而生諸受,思,想。因為六根,六塵都是無常生灭变異,無常的因,無常的緣所形成的識',當然也是無常生灭变異。諸受,思,想,行也可類推体証。當眼根接觸色塵,耳根接觸声塵,意根接觸法-塵之際,當下若內心起貪爱心或起嗔恨心,能馬上覺察到,这就是當下見法。五蓋也是心所生的法相,你能在五蓋,貪,嗔,昏沉,掉舉,疑生起之際就覺察到,这也是現見法的一種。當自巳能覺察到有貪,嗔,痴現起,才有可能隨觀随灭貪嗔痴。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如實覺知到有貪欲,断貪,不起貪,那要看你怎麼時候如實反觀,如實覺察身,口,意諸行。只要你有决心,不断你的練習,那是不待時節因緣,隨時都有開悟,断結,証果的可能。言行清净,身心無垢,而朝向彼岸者,才堪稱為真正的修行者。

2020.10.14 第三条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沒有苦,你就无法成長,苦是法則,至道,請別逃避自已的苦,身心的苦与深入觀照它的方法,反觀到十個結而一一断除。佛陀提供断諸結縛的妙方,就是要深觀無常,六根,六塵,六識,諸受身心內外一切,若能如實深觀其無常,則必能次第盡諸漏,断諸煩惱。選擇適合自巳的,有助於对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進行如實的觀察,这個法門对你而言就'是最好的法門,要断諸結縳煩惱,需要有定力有智慧,它來自於止觀一齊的平衡發展,宣隆禅修法是先觀而後定自然跟隨,簡單直接,每天練習練習再練習,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法自然而至。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5)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当你在坐禅的当下,未生起的,你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啊,因为受是名和色在生灭的当下,才知道它的感觉,例如,疼痛,只有自己当下的感觉,你能忍受多少时间,感受的程度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从头到尾观痛受,你没有办法集中专注入到痛受里啊,因为心散乱,造作,入想,已经离开了当下如实的知,心在刻意了,因为妄想,散乱的心令你离开了,当下你无在觉知了。

        人们痛苦于生命的无常,祈求自己能长存不死,如果我们抱持错误的观念,贪欲永远不会断离,衰老瞬间即至,色身已成耄耋,少时得意,老时却活得狼藉,即使能活到这么老,也只是百病积聚之体,即使能活到一百岁,最终难逃一死,凡是存在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必然不存在,人们为满足贪欲,日以继夜不停地消损生命,直到生命耗损殆尽,有如融雪瞬间化为无形,高则会变低,生则会死,合则会分,是诸行无常的不易法则。

第二条

        刚开始修习的行者,未建立定力,心是不安稳的,散乱的,因此,心意的取相是不能够控制的,起嗔会跟了嗔,有情绪和心身都在浮动,身体也跟着心意在动,坐不稳的,为什么啊,奔驰的心没有法停下来啊,都是需要过程和时间培养定力与能观的智慧,刻意在制做和妄念令行者偏离了方向,问题,痛苦烦恼来自于取,那个贪爱,执取就会带来一大堆无穷的后患。

        有智慧的解脱者,了知此身心形成之因与本质,体证无我,无我所,因而放开,不抓取任运自如,所以不会去结下一世的种子,身坏命终,更不复受,解脱自在,脱离生死的轮回。智者以渐进方式修行,安稳缓慢地次第精进,除去身心汚垢不受染,可以远离诸种苦。

第三条

        当你修习的时候,要用心专注,念愿文也是一种布施,也要用心,愿三界中所有众生身心自在,这句话是需要慈悲心和平等心的,从你内心散发出来的,也是增长自己法布施波罗密的种子,利他的发心,那么就一定能接收到无量的福德,

        当你的自我减少的时候,慈悲喜舍心自然会生发出来,因此,如果总觉得身边的人对自己不好或亏欠,自己也要自我醒思和自己也缺少了感恩的心,常有宽容,宽容并不是忘记,而是放过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包括身心五蕴的痛苦和悲伤,如果不懂得放下和舍,就是苦了自己的一生,自己在坐禅,你在禅坐里有觉察吗?

        你如果有觉知,觉性点燃自己的心,既能照亮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光亮,人生任何时候,只有用心觉知,感恩,慈悲,每一天你都是美好和自在的,能消解世间生活上一切不善,无常,无我是实相,是真理,遍身心内外一切都是无常,无我,行者若对无常,无我不能如实深观就会背道而驰,就会与大自然的运行法则相抗争,苦于是产生。

繁体原文:

第一条

當你在坐禅的當下,未生起的,你是不知道的,為什麼啊,因為受是名和色在生灭的當下,才知道它的感覺,例如,疼痛,只有自己當下的感覺,你能忍受多少時間,感受的程度只有自己知,為什麼從頭到尾觀痛受,你没有法集中專注入到痛受里啊,因為心散乱,制做,入想,已經離開了當下如實的知,心在刻意了,因為妄想,散乱的心令你離開了,當下你無在覺知了,人們痛苦於生命的無常,祈求自己能長存不死,如果我們抱持錯誤的觀念,貪欲永遠不会断离,衰老瞬間即至,色身巳成老耄,少時得意,老時郤活得狼藉,即使能活到这麼老,也只是百病積聚之体,即使能活到一百歲,最终難逃一死,凡是存在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必然不存在,人們為滿足貪欲,日以繼夜不停地消損生命,直到生命耗損殆盡,有如融雪瞬間化為無形,高則会变低,生則会死,合則会分,是諸行無常的不易法則。

第二条

刚開始修習的行者,未建立定力,心是不安稳的,散乱的,因此,心意的取相是不能夠控制的,起嗔会跟了嗔,有情緒和/心'身都在浮動,身体也跟著心意在動,坐不穩的,為什麼啊,奔馳的心没有法停下來啊,都是要过程,和時間培養定力与能觀的智慧,刻意在制做和妄念令行者偏離了方向,問題,痛苦煩惱来自於取,那個貪爱,執取就会带來一大堆無窮的後患,有智慧的解脱者,了知此身心形成之因与本質,体証無我,無我所,因而放開,不抓取任運自如,所以不会去結下一世的種子,身壞命終,更不復受,解脱自在,脱离生死的輪迴。智者以漸進方式修行,安稳緩慢地次第精進,除去身心汚垢不受染,可以遠離諸種苦。

第三条

當你修習的時候,要用心專注,念願文也是一种布施,也要用心,願三界中所有眾生身心自在,这句話是需要慈悲心和平等心的,從你內心散發出來的,也是增長自己法布施波罗密的种子,利他的發心,那麼就一定能接收到无量的福德,,當你的自我减少的時候,慈悲喜捨心自然会生發出來,因此,如果總覺得身边的人对自己不好或亏欠,自己也要自我醒思和自己也缺少了感恩的心,常有寬容,寬容并不是忘記,而是放过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包括身心五蕴的痛苦和悲傷,如果不懂得放下和捨,就是苦了自己的一生,自己在坐禅,你在禅坐里有覺察嗎?你如果有覺知,覺性点燃自己的心,既能照亮自己,也給别人帶来光亮,人生任何時候,只有用心覺知,感恩,慈悲,每一天你都是美好和自在的,能消解世間生活上一切不善,無常,無我是實相,是真理,遍身心內外一切都是無常,無我,行者若对無常,無我不能如實深觀就會背道而馳,就会与大自然的運行法則相抗爭,苦於是產生。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6)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对于禅修者来说,身体的调和是第一步是最基础的部分,它包含了内外两部分,外在是指身体的安定,内在是指身体内部的调整,令身体不动,心安稳坐得住,这都是禅修最基础的功夫,且能带给禅修者基本的受用。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每天打坐,这对身体的调和必定有帮助,因为身体在打坐的状态下,一定可以放松,只要我们把姿态调正,身体就会是一个放松的姿态,而在放松的过程里,体内各个循环系统就能更顺畅的运作,身心放至松,就是让全身的循环系统通道以及所有气脉的通道,全部畅通,如此我们的身体就能很自然的保持,甚至恢复原本的健康。

        调身就是这样的一种调法,有时打坐时酸麻胀痛的现象,更明显的是气动,就是身体渐渐地在疏通,通了之后,身体就会平衡,健康自然好起来,酸麻胀痛多属于外在的身体现象,但身体内部也会疼痛麻痺,打坐时觉得内部痛,就表示身体外部比较通了,而内部则有些不通,当打坐时,身体气血正在循环,很多身体内外的征兆会呈现,有时打完坐反而有病痛不舒适,就会知道那些部位不通,有时身体通了会有轻安境,甚至是感觉身体空了,这个空是因为气血循环畅通,身体就会有一种轻松与安定的感受。

        反之,为什么有人会越坐越不舒服,身体感到很浊重?是因为身体太疲累,人疲惫时,身体所有的通道一定阻碍不前,尤其是气血,血液的循环不良,造成氧气不足,人就容易入睡,呼吸做不到,打坐时昏沉就是这个情况,二是累积很多疲累,令身体强迫不断的挤压进我们的身体里,人的疲累若日积月累,再加上硬撑,久而久之,身体就会阻塞了,这也会造成打坐的昏沉。

        因此,对自己的身心都要觉察,知道自己打坐时的感受,对身心当下呈现的,如是的知道。

第二条

        能断才能得到,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放下,放下一个心仪无缘分的人,放弃某段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放弃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或事,放下并不妨碍我们重新开始,放得下人也自在而变得洒脱。

        人总想把握住能够看得到的所有机会希望握在手里,所以拼命去争,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这些那些都是我的,得不到会很痛苦或很愤怒,但从来没有学过,若想拥有,首先学会放下,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关闭了你的一扇窗,必然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世间最珍贵的是时间,时间能冲淡一切,给你时间从新开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只需放开手,安然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情与物,也就不会被牵绊住,自在无碍地生活,才是生命中最好的开始。

        一切天长地久,其实不过是缘起缘灭,萍水相逢,你什么时候能断,什么时候才能自在,不怨不怒,安定身心不不戚于忧,除去胜负之心,无争自然安宁。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对於禅修者来說,身體的調和是第一步是最基礎的部分,它包含了內外两部分,外在是指身體的安定,內在是指身體內部的調整,令身体不動,心安穩坐得住,这都是禅修最基礎的功夫,且能带給禅修者基本的受用,如果我們真正做到每天打坐,这对身體的調和必定有幫助,因為身體在打坐的狀態下,一定可以放鬆,只要我們把姿態調正,身体就会是一個放鬆的姿態,而在放鬆的过程里,体內各個循環系統就能更順暢的運作,身心放至鬆,就是讓全身的循環系統通道以及所有氣脈的通道,全部暢通,如此我們的身體就能很自然的保持,甚至恢復原本的健康,調身就是这样的一種調法,有時打坐時酸麻脹痛的現象,更明顯的是氣動,就是身體渐漸地在疏通,通了之後,身體就会平衡,健康自然好起来,酸麻脹痛多屬於外在的身體現象,但身體內部也会疼痛麻痺,打坐時覺得內部痛,就表示身體外部比較通了,而內部則有些不通,當打坐時,身體氣血正在循環,很多身體內外的徵兆会呈現,有時打完坐反而有病痛不舒適,就会知道那些部位不通,有時身體通了会有輕安境,甚至是感覺身體空了,这個空是因為氣血循環畅通,身體就會有一種輕鬆与安定的感受,反之,為什麼有人会越坐越不舒服,身體感到很濁重?是因為身體太疲累,人疲憊時,身體所有的通道一定阻礙不前,尤其是氣血,血液的循環不良,造成'氧氣不足,人就容易入睡,呼吸做不到,打坐時昏沉就是这個情況,二是累積很多疲累,令身體强迫不断的擠壓進我們的身體里,人的疲累若日積月累,再加上硬撐,久而久之,身體就会阻塞了,这也会造成打坐的昏沉,因此,对自己的身心都要覺察,知道自己打坐時的感受,对身心當下呈現的,如是的知道。

第二条

能断才能得到,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拥有的,我們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放下,放下一個心仪無缘分的人,放棄某段投入无收获的感情,放棄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或事,放下并不妨礙我們重新開始,放得下人也自在而变得泗脱,人总想把握住能夠看得到的所有机会希望握在手里,所以拼命去爭,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这些那些都是我的,得不到会很痛苦或很憤怒,但從來沒有學过,若想拥有,首先學会放下,上天对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关閉了你的一扇窗,必然為你打開令一扇門,世間最珍貴的是時間,時間能冲淡一切,給你時間從新開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只需放開手,安然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情与物,也就不会被牽绊住,自在無碍地生活,才是生命中最好的開始,一切天長地久,其實不过是缘起緣灭,平水相逢,你怎麼時候能断,什麼時候才能自在,不怨不怒,安定身心不不戚於憂,除去勝負之心,無争自然安寧。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7)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奕):
2020.10.17 第一条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贪婪,执着,攻击性,忌妒,以及负面的情绪是不会为我们带来祥和与平静。它们是悲伤及痛苦的因,要超越它们,需要对心培养正念,觉察和省思。
        但是自我省思已经被遗忘。没有了省思和觉察,自已便无法分辨哪些事情受别人影响,哪些出自于自己的意志,而忽略了转回,是个大问题。
2020.10.17 第二条
        虽然我们的初心,本来是清净光明的。我们却成为了流浪的心,受无明污染。贪,嗔,痴一起便跟随,便不能自拔。行为,习性,放逸,不断地制造“业”,最重要,在当下觉察到它。
        因此,在禅坐里才会有机会练习拥有一颗觉知的心。身有如脆弱的瓶子,守护自己的心有如城堡。以智慧体验人生,挑战烦躁的心,令自己的心一尘不染。智者善于调服自己的心,以解脱诸魔的束缚。
2020.10.17第三条
        一般世间人说在修行佛法,人们会想到物质世界之外的某种精神领域,正像,法,这个字包含了一切事物。广义的修行佛法不仅包含精神的真理,也包含了所有现象的真理。
         因此不要对佛法的了解局限在精神修持上,你可以把道扩展到整个生命和生活上。这样子的话,修习的时候,就是修行一切现象。而你全部的生活就都成为道,学习不受干扰,不受影响,如其所言的看到一切现象,就是真正的道。
        禅修的要领,要令心止息放下外缘。所谓的道,并非救一物。平常心是道,无害万物便是有道,了解自已的心,得到安详,闻道者应自我实践,解脱痛苦的束缚。
2020.10.17第四条
        心的训练很重要,因为是自我的基础。没有受过训练的心,会令你陷入各种紊乱中。因为心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界影响,受操纵,受僵化,太固执,无法接受新增的事物。
        训练心要透过用方法。例如习禅,把心安住,如果你的心经过良好的训练,就能在完全愤怒的状况下调整心理,对于那个生气的对象生起大慈,这就是心灵力量。
        训练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使用心更大的部分。目前,你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就连这部份也被各种愚痴和烦恼所削弱。如果你有训练自己的心,就能让心的功用全部归你所有并自由控制,变得非凡和有创造性和智慧,耐性。即使你变老,而你的心仍然继续成长,进步,扩大,更有活力。
        因此,持续你的修习,我们认为世界怎么样,世界就呈现我们所想的样子。当我们用不正确的心去行为时,烦恼痛苦就会跟随着我们。当我们用正确行为时,自在安稳就会跟随着我们。
        心的灵性就好像影子跟随着人一样,雨水可以渗透盖得很简陋的房子,贪欲也可以渗透没有自制的心。雨水无法渗透盖得很精良的房子,贪欲渗不透自制克己的心。

繁体原文:
2020.10.17 第一条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貪婪,執著,攻擊性,忌妒,以及負面的情緒是不会為我們带来祥和与平静,它們是悲傷及痛苦的因,要超越它們,需要对心,培養正念,覺察和省思,但是自我省思巳經被遺忘,沒有了省思和覺察,自已便無法分辨那些事情受別人影响,而那些出自於自巳的意志,而忽略了轉廻是個大問題。2020.10.17第二条
        虽然我們的初心,本來是清净光明的,我們郤成為了流浪的心,受無明污染,貪,嗔,痴一起便跟随,便不能自拔,行為,習性,放逸,不斷的制做業,最重要,在當下覺察到它,因此,在禅坐里才会有机会練習,擁有一顆覺知的心,身有如脆弱的瓶子,守護自巳的心有如城堡,以智慧体驗人生,挑戰煩躁的心,令自巳的心一塵不染,智者善於調服自巳的心,以解脱諸魔的束縛。
2020.10.17 第三条
        一般世間人說在修行佛法,人們会想到物質世界之外的某种精神領域',正像,法,这個字包含了一切事物,广义的修行佛法不仅包含精神的真理,也包含了所有現象的真理,因此不要对佛法的了解局限在精神修持上,你可以把道扩展到整個生命和生活上,这样子的話,修習的時候,就是修行一切現象·而你全部的生活就都成為道,學習不受干擾,不受影响,如其所言的看到一切現象,就是真正的道,禅修的要領,要令心止息放下外缘,所謂的道,並非救一物。平常心是道,無害萬物便是有道,了解自已的心,得到安詳,聞道者應自我實踐,解脱痛苦的束縛。
2020.10.17 第四条
        心的訓練很重要,因為是自我的基礎,沒有受过訓練的心,会令你陷入各種紊乱中,因為心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界影响,受操纵,受僵化,太固執,无法接受新增的事物,訓練心要透过用方法,例如習禅,把心安住,如果你的心经过良好的訓練,就能在完全憤怒的狀況下調整心理,对于那个生氣的对象生起大慈,这就是心靈力量,训練心的令一個目的就是使用心更大的部分,目前,你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就連这部份也被各种愚痴和煩惱所削弱,如果你有训练自己的心,就能讓心的功用全部歸你所有并自由控制,变得非凡和有創造性和智慧,耐性,即使你变老,而你的心仍然繼續成長,進步,扩大,更有活力,因此,持續你的修習,我們認為世界怎麼樣,世界就呈現我們所想的样子,當我們用不正確的心去行為時,煩惱痛苦就會跟随著我們,當我們用正確行為時,自在安穩就会跟随著我們,心的靈性就好像影子跟随著人一样,雨水可以渗透蓋得很簡陋的房子,貪欲也可以滲透沒有自制的心,雨水無法滲透蓋得很精良的房子,貪欲滲不透自制克己的心。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8)

简体版(编辑:胡勃):

2020.10.18 第一

坐姿禅修的行者,身体要保持正直这样身体的皮肤和肌肉才不会扭曲,压廹,气才能顺畅的流动下颚微缩,舌顶上颚,闭眼

接着,不要让身体因为内心挂碍某些人,事,物而有紧绷的现象放下万缘为何要执取对无益的事物?那就不在禅坐中

你要知道自己在坐禅为何坐禅目标和心态要正确不要浪费时间在放逸放弃逃避上如果一无所得,是你想要的吗还是智慧增长,迈向道,都是自己的选择修行要认真,如实,骗自己最傻知道抑制恶的确很难,但是别让贪嗔使自巳陷入长久痛苦中无火能大于贪欲的烈火,无执着能大于嗔的执着,无罗网能大于痴的罗网,无河流能大于渴洪流

看清他人的过失很容易,但看清自已的过失很难宣扬别人的不是,匿藏自己的过失看见别人的过失而心生忿怒,这只会增长烦恼修行之路离他很遥远。凡夫障于爱染,佛法之门无碍障。

2020.10.18 第二条

当你观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不需要太用意于呼吸,否则必定会引起鼻子,面额及头部的紧绷,鼻子会变得呼吸困难,而头部会变得沉重过度精进会引起心的掉举不安反之,则会引起心的懈怠

新同修一定要注意首先集中专注,把心安静下来,一下一下的在鼻子的触感上知道要注意,不用急促刚开始,重点要稳定在觉知上

如果你在觉知,便会跟了念头跑初学者,心是非常散乱和没有定力要知道重点,方法要正确,不要急于进步因为法是自然的,这是多数禅修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而不进步,要知,清清楚楚的觉知到每一下死亡像一片掉落的枯叶当死神来到自已身旁,伫立于死门之前才发现,生前没为后世存资粮

你应当为自己建立皈依处,努力练习勤修成为智者清除尘圬与解脱烦恼之后,你的心将会听到,由彼岸传来的声浪。刹那刹那,一分又一分智者有次第的清除自已的污垢不再有苦生苦的痛苦循环轮转懈怠是美的污,放逸是修行者之污点

 

2020.10.18 

  

 

在修习禅坐中,如果行者想好念头就让它通过,坏念头就止住它们

看看那是谁正在想好念头或坏念头好念头和坏念头将会自已消失,因为它们都在无常,苦,无我三法印之下

如果这颗心要想,让它想,但别被它的念头骗了,抓了有怎么事物说过它们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呢?它们不曾说啊所以可别那样子归罪它们,专注到底是怎么在指称它们因为那就是过错之所在啊每天在生活上,无论自己的心集中在哪里,都只是给它过如是知道纵使你的见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黏着它们,你就是错,只要看住它但是,如果这念头是不善意向的,要确定你并没有与它们行动一致

如是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法就在那,只是知烦恼没来找你,别去自找烦恼当下就自在了一切现成终止错误,戒掉脾气,锻炼身心不纠缠,才能对抗世事的万难。

 

2020.10.18 第四条

 

每当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再生

这是新的开始如果自己愤怒生气,就生在地狱中愤怒令你的心变得愚痴,此时你的心就投生在畜生道这就是恶业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

前一刻的心使得现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心情和心的取向,现在的心又创造缘起,决定了将来心的状况

因此,如果你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而令自己心的一刻,投向了畜生道,而令自已有兽性的愤怒,是不值得的你要留意观察你在禅坐中,心的取向和状态你为何总是如此想象总离不开观察别人的心意?这时不是自己别人与你何干?譬如拔除茅草,握不紧会割伤手

做应该做的事,守戒必须贯彻到底远离各种恶意与不善行为,不沾染世间的尘垢修行散漫放逸,不能消除清净行有污缺,得不到福德与利益。自己心行不正,去毁谤他人,将受恶业綑绑。自己投入火坑,做不该做的事,必然回到自身,学习正法舍非法,清净身口意,这才可称为正习。

 

繁体原文:

 

2020.10.18 第一

 

坐姿,禅修的行者,身体要保持正直,这样身體的皮膚和肌肉才不会扭曲,压廹,氣才能順暢的流動,下顎微縮,舌頂上顎,閉眼,接著,不要讓身体因為內心掛碍某些人,事,物而有緊綳的現象,放下萬緣,為何要執取对妳無益的事物?,不在禅坐中,你要知道自巳在坐禅,為何坐禅,目標和心態要正確,不要浪費時間在放逸,放棄,逃避上,如果一無所得,是你想要的嗎,還是智慧增長,邁向道,都是自己的選擇,修行要認真,如實,騙自己最傻,知道抑制惡的確很難,但是別讓貪嗔使自巳陷入長久痛苦中,無火能大於貪欲的烈火,無執著能大於嗔的執著,無羅網能大於痴的羅網,無河流能大於渴爰洪流,看清他人的过失很容易,但看清自已的过失郤很難,宣揚別人的不是,匿藏自巳的过失,看見別人的过失而心生忿怒,这只会增長煩惱,修行之路离他很遙遠。凡夫障於爱染,佛法之門無礙障。

 

2020.10.18 

 

當你觀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不需要太用意于呼吸,否則必定会引起鼻子,面額及頭部的緊绷,鼻子会变得呼吸困難,而頭部会变得沉重,过度精進会引起心的掉舉不安,反之,則会引起心的懈怠,新同修一定要注意,首先集中專注,把心安靜下來,一下一下的在鼻子的觸感上知道,要注意,不用急促,剛開始,重点,要穩定在覺知上是重点所在,如果你冇在覺知,便会跟了念頭跑,初學者,心是非常散乱和冇定力,要知道重点,和方法要正確,不要急於進步,因為法是自然的,这是多數禅修者經常犯的一個錯誤,而不進步,要知,清清楚楚的覺知到每一下,死亡像一片掉落的枯葉,當死神來到自已身旁,佇立於死門之前才發現,生前沒為後世存資糧,你應當為自己建立皈依處,努力練習勤修成為智者,清除塵圬与解脱煩惱之後,你的心將会聽到,由彼岸傳來的声浪,杀那又杀那,一分又一分,智者有次第的清除自已的污垢,不再有苦生苦灰的痛苦循環輪轉,懈怠是美的污圬,放逸是修行者之圬。

 

2020.10.18 

 

 

在修習禅坐中,如果行者想好念頭就讓它通過,壞念頭就止住它們,看看那是誰正在想好念頭或壞念頭,好念頭和壞念頭將会自已消失,因為它們都在無常,苦,無我三法印之下,如果这顆心要想,讓它想,但別被它的念頭騙了,抓了,有怎麼事物說过它們是無常的,苦的,無我的呢?它們不曾說啊,所以可别那样子歸罪它們,專注到底是怎麼在指稱它們,因為那就是过錯之所在啊,每天在生活上,無論自巳的心集中在那裡,都只是給它过,如是知道,縱使你的見解可能是对的,如果你黏著它們,你就是錯,只要看住它,但是,如果这念頭是不善意向的,要确定你並沒有与它們行動一致,如是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法就在那,只是知,煩惱沒來找你,別去自找煩惱,當下就自在了,一切現成,终止錯誤,戒掉脾氣,鍛鍊身心不糾纏,才能对抗世事的萬難。

 

2020.10.18第四条

 

每當一件事物终止,另一件事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再生,新的開始,如果自己

憤怒生氣,就生在地獄中,憤怒令你的心变得愚痴,你的心就投生在畜生道一陣子了,这就是惡業和再生在每一刻中的运作状况,前一刻的心使得現在的心出生于某种心情和心的取向,現在的心又創造缘起,決定了將來心的狀况,因此,如果你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而令自己心的一刻,投向了畜生道,而令自已有獸性的憤怒,妳是不值得的,你要留意觀察你在禅坐中,心的取向和狀態,你為何總是如此想象,總離不開觀察别人的心意,不是自巳呢,别人与你何干?譬如拔除茅草,握不緊会割傷手,做應該做的事,守戒必須貫徹到底,遠離各種惡意与不善行為,不沾染世間的塵垢,修行散漫放逸,不能消除衆惡,清净行有污缺,得不到福德与利益,自巳心行不正,郤去毁謗他人,將受恶業綑綁,自巳投入火坑,做不該做的事,必然迴到自身,學習正法捨非法,清净身口意,这才可稱為正習。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19)

简体版:

第一条:

诸行无常,是宇宙中不变的事实。寿命的长度,随时间日减。我们不想老,但日渐衰老。时疾病来时突然间病了,因为自已的四大,渐渐解体即是一天天的老化。迈向老病死,日子和时间一天天的在减少。只有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你最应该珍惜的。不是安排明天,你就一定有。死神和业报随时来找你。

因此,没有直口说因为我坐禅,就产生业令我受苦和难受。一切都由因果业力带动,业力在前。没有人能逃避,色身何用?它只是个臭皮囊,是病痛纠缠败坏的地方。众生让自巳的贪欲无限增长,看不清人生无常,寿命无常。

不要为这种不能改变的事实烦恼。也没有一种地方可以逃离。心创造各种妄念,来去无踪,意念多虚妄。智者减少意识的干扰,而解脱了诸魔的束缚。明白自己的心如何运作。排除不必要的事,把时间用来修行。专心做应做的事,是为最吉祥,能勤修道用,才是真佛子。

第二条:

有些念轻轻放下,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些人慢慢遗忘,未必不是一种轻松。有些痛渐渐淡忘,未必不是一种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宽,不如心宽。一无所有的时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说,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获更多。有很多人不重视修心的重要性,实际上,没有一次起心动念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不要小看一念的力量,一念虽小,但产生的能量势不可挡。

世界看起来复杂异常,其实也很简单。可以说我们生活就在一念之间,一念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畜生。就看自巳如何转念。所以,自己时时要洞察心念的起伏,如同洞察呼吸一样,通过正念的转化,来改善心灵的取相和念头。

内心的状况,在觉知觉察当中,就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境遇。因此,坐禅能令你智慧增长,转识成智在当下。 心是自巳所造,而非他人可以替我代劳。努力朝向正道,未达彼岸绝不回头。能见法者最安详,智慧守护微妙心。斩断世间苦因缘,智慧与心魔决战。战胜自已比怎么都强,应时时观照,不令放逸。

第三条:

禅修是不刻意的,它也不是方程式或公式化。法是自然的发展,每个人的进度和感受都不相同。领悟和方法是否到位,要用心,如理作意在修习上。即一心一意,集中力要对准焦点和目标在观呼吸和观受上。如实的知道,全身都不动。心意和身体动了或逃避,放弃。你的禅坐己经下车了,不在禅坐中了。只是形态在坐著而已,斩断一切虚妄杂念,截断妄心的根源。持守一念一心,名日清净人。

第四条:

当你在停止呼吸的时候,强力深呼吸一下,才闭气。你的全身运作都会止静,闭气多长,是每一个人都不相同,之后气会自然的放松。你会发现,当你闭气之后,你身体的强烈感受会显现,然后你会找到最强烈或不舒适的痛受。

集中专注在痛受里,不加任何思维概念。或跟气走,当下的每一下都在触感上知道。全力以赴,正确地使用心,错误的不要跟随。要朝向正确的修正,内心处于宁静而心不散乱。学习如何安顿身心,谨慎自巳的所思所言所行,而达至无苦的道迹。

 

繁体版:

第一条:

諸行無常,是宇宙中不变的事實,壽命的長度,随時間日減,我們不想老,但日漸衰老,有時疾病來時突然間病了,因為自已的四大,漸漸解体即是一天天的老化,邁向老病死,日子和時間一天天的在減少,只有當下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你最應該珍惜的,不是安排明天,你就一定有,死神和業報随時來找你,因此,冇直口說因為我坐禅,就產生業令我受苦和難受,一切都由因果業力带動,業力在前,冇人能逃避,色身何用?它只是個臭皮囊,是病痛糾纏敗壞的地方。衆生讓自巳的貪欲無限增長,看不清人生無常,壽命無常,不要為这種不能改變的事實煩惱。也沒有一種地方可以逃离,心創造各種妄念,来去無蹤,意念多虚妄,智者减少意識的干擾,而解脫了諸魔的束縛。明白自己的心如何運作,排除不必要的事,把時間用來修行,專心做應做的事,是為最吉祥,能勤修道用,才是真佛子。

第二条:

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种輕鬆,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种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寬,不如心寬,一无所有的時候,守着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說,眾生无我,苦樂随緣,宿因所构,緣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获更多,有很多人不重視修心的重要性,實际上,沒有一次起心动念不对我們的生活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不要小看一念的'力量,一念虽小,但产生的能量勢不可挡,世界看起來复杂异常,其實也很簡單,可以說我們生活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畜生,就看自巳如何轉念,所以,自己時時要洞察心念的起伏,如同洞察呼吸一样,通过正念的轉化,來改善心靈的取相和念頭,内心的狀況,在覺知覺察當中,就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境遇,因此,坐禅能令你智慧增長,轉識成智在當下, 心是自巳所造,而非他人可以替我代勞,努力朝向正道,未達彼岸绝不回頭,能見法者最安詳,智慧守護微妙心,斬断世間苦因緣,智慧与心魔决戰,戰勝自已比怎麼都強,應時時觀照,不令放逸。

第三条:

禅修是不刻意的,它也不是方程式或公式化,法是自然的發展,每個人的進度和感受都不相同,領悟和方法是否到位,要用心,如理作意在修習上,即一心一意,集中力要对準焦點和目標在觀呼吸和觀受上,如實的知道,全身都不動,心意和身体動了或逃避,放棄,你的禅坐己经下車了,不在禅坐中了,只是形態在坐著而已,斬斷一切虚妄雜念,截断妄心的根源,持守一念一心,名日清净人。

第四条:

當你在停止呼吸的時候,强力深呼吸一下,才閉氣,你的全身運作都会止静,閉氣多長,是每一個人都不相同,之後氣会自然的放鬆,你会發現,當你閉氣之後,你身體的强烈感受会显現,然後你会找到最强烈或不舒適的痛受,集中專注在痛受里,不加任何思維概念,或跟氣走,當下的每一下都在觸感上知道,全力以赴,正確地使用心,錯誤的不要跟随,要朝向正確的修正,內心處於寧靜而心不散乱,學習如何安頓身心,謹慎自巳的所思所言所行,而達至無苦的道跡。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0)

简体版:

第一条:

别让情绪操控了你,心窄了,一切都会离远。人活得好不好在于心态。有没有好好活,在于情绪。我们不是为了情绪而活著,却始终活在情绪当中。情绪是与你的心有关。究其根本,是心不定性。不稳定有关。很多事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

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心里放不下。没过去就成了槛。可许多人就是过不去心里的槛,其实只要把心情改变一下,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修行就是修心,万物由心,心存则万物存,心灭则万物灭。让我们过不去的仅仅是过不去的心情本身。我们或许留恋一些人,无法忘怀一些事。

所有的喜怒哀乐,爱恨只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心中无法放下。无法越过横亘在心头的这道门槛。真正的修行是在修什么?心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认识自巳,人们都永远踉随自我。要学会调整情绪,凡事尽量往好的方面,保持正面。抱怨,烦躁是把握不住心情,令心情复杂化。恼人的雨水总是会让很多东西变霉,但若没有了雨水,就不会有茂盛的牧草。

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时缺点也可能成为优点。别人怎么样看事情,其实不用太在意。情绪总是由一定的剌激所引起的,禅修就是要看到自巳的心身变化过程。每个思想,每句话语与每个行为都巳带上各自的印记。无法逃脱,有些错的话,错的事做了就无法收回。因为它已进入未来,并将制造一连串的作用与反应。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谨言,慎行。人的任何行为,无论是善是恶。于各自的生命,终将苑然存在。情绪如同灰中火,时机一到就会复燃烧身。若能守护六根,因有向內反观,所以身口意冲动会渐减少。而且会渐柔软,六根触灭。不拒,不嗔用平等舍心去面对一切,你的修行就上路了。

第二条:

修行只能从心开始,我们所受的各种苦受,都有发生及滞留在心的原因。在此看自己心的过程,快乐和悲伤都是心的活动的部份产物,都是心活动时所产生的思想。心的性质是不安定的,欲望会跟随四处流动,若你不明白这种心的活动,就会盲目跟随著一些想法游走而无法摆脱心的掌控。

因此,佛陀要我们仔细观察心的活动。看心如何运作,明白这运作的基本特质。不断的变化,永不满足,以及空虚。你必须了解并观察这些精神现象,才能了解十二因缘的源起。佛陀认为无知,即无明是所有世俗现象和各种欲念的初始。欲念引发意识,而意识又接著又导致心及身的种种现象,这就是十二缘起的过程。

如果在你打坐时,一边想东想西。那你就此打住,在你的修行中,不要有任何幻想和期待。所有的主观和偏见,包括别人的经验,都打包起来丢掉。若无法观照内在,你将永远不能明白真理和本质。到了内在的体验,身心所经历的,才是你的修行。除此之外,无别的了,他人的经历和体验不是你的。你也不用听,只有专注,正念在修行时,证悟就会现前,心神平静,一心专注,直至杂念全无。

第三条:

勇气是高贵的信仰,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有些人总是害怕看到结果,如果你有勇气走完那段过程,一个小小的结果又怕什么?有人说,我害怕过程会很痛。可你还没看到结果,你怎么就认定结果不会出乎你的意料?退缩逃避是可以让人后悔一辈子的事,没有经历过主动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最重要的是行动,就像习禅一样,靠空想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修正自巳的行为,以证明自已有勇气面对。自卑与悲观的是自己没有底气,内心充满恐惧。如果你有勇气坐完整坐禅修,经历过整个过程。

勇往直前才会更加深刻,即使人生淡然,也仍需把勇气当成信仰。心善于变化起伏飘荡,细微得难以掌握。随著际遇的好坏起伏流转,了解自已的心得到安详。佛法要义-观禅智中得,深入止观,灭行乃安。

 

繁体版:

第一条:

別讓情緒操控了你,心窄了,一切都会离遠,人活得好不好在于心態,有没有好好活,在於情緒,我們不是為了情緒而活著,始終活在情緒當中,情緒是与你的心有関,究其根本,是心不定性,不稳定有関,很多事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可以改變自巳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沒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之所以过不去,是因為心里放不下,沒过去就'成了檻,可許多人就是过不去心里的槛,其實只要把心情改变一下,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修行就是修心,万物由心,心存則萬物存,心灭則萬物灭,讓我們过不去的仅仅是过不去的心情本身,我們或許留恋一些人,無法忘懷一'些事,所有的喜怒哀樂,爱恨只是心中所想,心中所念,心中無法放下,无法越过横亘在心頭的这道門檻。真正的修行是在修怎麼?心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認識自巳,人們都永遠踉随自我,要學会調整情緒,凡事尽量往好的方面,保持正面,抱怨,煩躁是把握不住心情,令心情复杂化,惱人的雨水总是会讓很多東西变霉,但若沒有了雨水,就不会有茂盛的牧草,一切都是相对的,有時缺点也可能成為优点,別人怎麼樣看事情,其實不用太在意,情緒总是由一定的剌激所引起的,禅修就是要看到自巳的心身变化过程,每個思想,每句話語与每個行為都巳带上各自的印記,無法逃脱,有些錯的話,錯的事做了就無法收回,因為它已進入未来,並將制造一連串的作用与反應,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謹言,慎行,人的任何行為,無論是善是恶,於各自的生命,終將苑然存在。情緒如同灰中火,時机一到就会復燃燒身。若能守護六根,因有向內反觀,所以身口意衝動会漸减少,而且会漸柔軟,六根觸灭,不拒,不嗔用平等捨心去面对一切,你的修行就上路了。

第二条:

修行只能從心開始,我們所受的各種苦受,都有發生及滞留在心的原因,在此看自己心的过程,快樂和悲傷都是心的活動的部份產物,都是心活動時所產生的思想,/心的性質是不安定的,慾望会跟随四處流動,若你不明白这種心的活動,就会盲目跟随著一些想法遊走而無法擺脫'心的掌控,因此,佛陀要我們仔細觀察心的活動,看心如何運作,明白这運作的基本特質,不断的变化,永不滿足,以及空虚,你必須了解並觀察这些精神現象,才能了解十二因缘的源起,佛陀認為無知,即無明是所有世俗現象和各種"慾念的初始,欲念引發意識,而意識又接著又導致心及身的種種現象,这就是十二緣起的过程,如果在你打坐時,一边想東想西,那你就此打住,在你的修行中,不要有任何幻想和期待,所有的主觀和偏見,包括别人的經驗,都打包起來丢掉,若無法觀照內在,你將永遠不能明白真理和本質,到了內在的体驗,身心所经歷的,才是你的修行,除此之外,無別的了,他人的經歷和体驗不是你的,你也不用聽,只有專注,正念在修行時,証悟就会現前,心神平静,一心專注,直至杂念全無。

第三条:

勇氣是高貴的信仰,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会做,有些人总是害怕看到结果,如果你有勇氣走完那段过程,一個小小的結果又怕怎麼?有人說,我害怕过程会很痛,可你还沒看到結果,你怎么就認定結果不会出乎你的意料?退縮逃避是可以讓人后悔一辈子的事,沒有經历过主動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最重要的是行動,就像習禅一样,靠空想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修正自巳的行為,以証明自已有勇氣面对,自卑与悲觀的是自巳冇底氣,內心充滿恐懼,如果你有勇氣坐完整坐禅修,经历过整個过程,勇往直前才会更加深刻,即使人生淡然,也仍需把勇氣当成信仰。心善於变化起伏飘蕩,細微得難以掌握,它隨著際遇的好壞起伏流轉,了解自已的心得到安詳。佛法要義-觀禅智中得,深入止觀,灭行乃安。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1)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觀):
2020.10.21 第一条
        身体是无常的,每一节的禅修都是新的体验。当观呼吸的一刻,只集中在呼吸上,不用理会鼻子堵了。一开始深呼吸长一些,一下一下的进出,知道即可,渐渐呼吸会稳定和有节奏,鼻子也自然会通畅,不用担心。

        不要规定你的禅修时间,能坐多久就坐多久。除非要上班和共修才要限制时间。采用的坐姿要能久坐亦无需移动,控制心意安住于禅修所缘,不令散乱。你的禅修所缘是呼吸,呼出知道,吸入知道,集中专注在鼻孔的呼吸,闭目有助心不散乱。

        如果觉知触弱呼吸要加强力度,这样做有助稳定心意,除了作意呼吸的心念外,不可让任何别的念头闯入。要用心,一心一意的对鼻的接触觉察,接触觉察专注三者要同时一齐发生。当三者同时产生发现,你的眼耳鼻舌身就得到很好的守护了,行者的戒定慧在这当下也是一齐的发展增长,便可成就了根律仪。这个成就可不少啊,根律仪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与克制五根,防止贪嗔痴在内心生起,要防护得妥,非练习禅修不可。

        在连串的不放逸后,刹那刹那的定力也会持续不断的增长,心得到很好的教养,不再任意跟随念想,令你那颗任意妄为的心,能够安住于当下,住于四念住,这是伟大的佛陀所教导的唯一解脱之道。


2020.10.21 第二条
        当你觉知心中生起的心念,这不是概念法的觉知,如果心中有贪或嗔,大部分人都可以觉知到,说明觉知不需要禅那或观智。但是觉知并不是生灭随观智,当一个不断提起正念,觉知心中生起的任何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自己的觉知会更加敏锐,从而导至智慧的提升。

        比如嗔心生起时,你觉知它的生起,它迅速灭去,你也觉知它的灭去。通过觉知,你的智慧开始观照到心的生灭,继而领悟到心一直在生生灭灭,那时呈现在你智慧之中只有生灭。同时你也会了解到,所有的生起,都是苦的生起,所有的灭去,都是苦的灭去。但它的灭去并不是永恒的灭去,它还不断的生起,你不断的感受到压迫,那时你将亲身体验到佛陀在阿含经相应部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生起的,都是苦的生起,凡是灭去的,都是苦的灭去”,你会充分了解到只有不生不灭才是涅盘,因为没有生就不会灭,有生就有灭,没有生等于是轮回的止息。

        我们现在害怕死亡和痛受,追求乐和舒适的感受,逃避痛,是因为无明贪爱,当拥有生灭随观智后就不会再庆幸任何生的快乐感受了。因此,在观痛受要明啊,生起的因,都是心的做作,断截诸恶习,拔除恶根,熄灭贪爰,智者由于除尽嗔恚的心,才堪称正法的修行人。


2020.10.21 第三条
        当你在观呼吸的时候,累积了足够的定力之后,止观平衡的发展,才是正定。在行住坐卧的时候,很快提起正念正知,心中起了怎么烦恼马上就能觉知到,这敏锐的觉知力使烦恼很快就灭去。如果没有在禅坐中累积正定,在行住坐卧修观的能力就会很薄弱,因为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刹那间千千万万个心流逝过去,而心的本质像猴子一样顽皮,散乱,荡来荡去,易变,像天气,它像抓住一根树枝后,放掉,而再抓另一根树枝。

        心就是如此抓取六尘,一刻也停不了,因此,没有一定的定力,要观照到内心的起心动念,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没有修习,只会给五蕴耍来耍去,容易制造业,因此,每天善待自已,培养善行,舍恶择其善,他知于善恶,这样的人才堪称有正法的行者。



繁体原文:
2020.10.21 第一条
       身体是無常的,每一節的禅修都是新的体驗,當觀呼吸的一刻,只集中在呼吸上,不用理会鼻子堵了,一開始深呼吸長一些,一下一下的進出,知道即可,漸漸呼吸会稳定和有節奏,鼻子也自然会通暢,不用担心,不要規定你的禅修時間,能坐多久就坐多久。除非要上班和共修才要限制時間。採用的坐姿要能久坐亦無需移動,控制'心意安住於禅修所緣,不令散乱,你的禅修所缘是呼吸,呼出知道,吸入知道,集中專注在鼻孔的呼吸,閉目有助心不散乱,如果覺知觸弱呼吸要加強力度,这样做有助穩定心意,除了作意呼吸的心念外,不可讓任何別的念頭闖入,要用心,一心一意的对鼻的接觸覺察,接觸覺察專注三者要同時一齊發生。當三者同時產生發現,你的眼耳鼻舌身就得到很好的守護了,行者的戒定慧在这當下也是一齊的發展增長,便可成就'了根律儀,这個成就可不少啊,根律儀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与克制五根,防止貪嗔痴在內心生起,要防護得妥,非練習禅修不可。在連串的不放逸後,刹那刹那的定力也会持續不断的增長,心得到很好的教養,不再任意跟随念想,令你那顆任意妄為的心,能夠安住於當下,住于四念住,这是偉大的佛陀所教導的唯一解脱之道。


2020.10.21 第二条
        當你覺知心中生起的心念,这不是概念法的覺知,如果心中有貪或嗔,大部分人都可以覺知到,說明覺知不需要禅那或觀智,但是覺知並不是生灭隨觀智,當一個不断提起正念,覺知心中生起的任何現象,随著時間的增長,自巳的覺知会更加敏銳,从而導至智慧的提升,比如嗔心生起時,你覺知它的生起,它迅速灭去,你也覺知它的灭去,通过覺知,你的智慧開始觀照到心的生灭,繼而領悟到心一直在生生灭灭,那時呈現在你智慧之中只有生灭,同時你也会了解到,所有的生起,都是苦的生起,所有的灭去,都是苦的灭去,但它的灭去並不是永恒的灭去,它还不斷的生起,你不断的感受到壓迫,那時你將親身体驗到佛陀在阿含經相應部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生起的,都是苦的生起,凡是灭去的,都是苦的灭去,你会充分了解到只有不生不灭才是涅槃,因為没有生就不会灭,有生就有灭,沒有生等於是輪廻的止息,我們現在害怕死亡和痛受,追求樂和舒適的感受,逃避痛,是因為無明貪爱,当拥有生灭随觀智后就不会再庆幸任何生的快樂感受了,因此,在觀痛受要明啊,生起的因,都是心的做作,断截諸惡習,拔除惡根,熄滅貪爰,智者由於除盡嗔恚的心,才堪稱正法的修行人。


2020.10.21 第三条
        當你在觀呼吸的時候,累積了足夠的定力之後,止觀平衡的發展,才是正定,在行住坐卧的時候,很快提起正念正知,心中起了怎麼煩惱馬上就能覺知到,这敏銳的覺知力使煩惱很快就灭去,如果冇在禅坐中累積正定,在行住坐卧修觀的能力就会很薄弱,因為心生灭的速度非常快,刹那間千千萬萬個心流逝过去,而心的本質像猴子一样頑皮,散乱,荡來荡去,易变,像天氣,它像抓住一根树枝後,放掉,而再抓令一根树枝,心就是如此抓取六尘,一刻也停不了,因此,沒有一定的定力,要觀照到內心的起心動念,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冇修習,只会給五蕴耍來耍去,容易制做業,因此,每天善代自已,培養善行,捨惡擇其善,他知於善恶,这样的人才堪稱有正法的行者。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2)

简体版:

第一条:

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自在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辫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

培养自已的心性,以上的做到就自在。不要亲近恶友,也勿亲近愚昧的人。应亲近善友善知识,要亲近有德行的人。彼岸之道清楚明确,行者应依法实践。越过贪欲我执,直达难登的寂静彼岸。智者舍一切恶法,而修行正确的善法。为达至涅槃境界,从凡夫成为修行人。

第二条:

刚开始,这觉知者并不存在。我们的了解并不清晰,真实或完整。这个了解也因此过于微弱而不够亮去训练心。但后来这心改变或反转了,原因是这个觉醒,称做智慧或明见的。它超过了我们以前的觉醒,以前的觉知者,还没有原全的知哓。也因而不能够带领我们到迏我们的目标。

佛陀因此教导内观。向內看,不是向外看。或者如果你向外看,而后回过头来向內看。去看看里面的因和果,要在事物中寻找真理。因为外尘和内尘都总是相互影响的,我们的修行是去开展某种形式的觉醒。直至它变得比我们以前的觉醒更强,这引发智慧和内观在内心里生起。使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心的活动,心的语言以及一切杂染烦恼的伎俩和方法。

佛陀当他初离家时,寻求解脱之道,可能并不真正能确知如何去做。和我们非常相像,直至他得到三摩地定。一种全神贯注的高层次境界。然而,当他出了三摩地,他旧日的想法回来了。像从前,他会执著它,了解到这,他知道智慧还没有生起。之后,再去寻找新的老师,且获得一种更高的层次三摩地。但是跟从前一样,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重又回到他的思绪里,他仍然有贪欲和欲望,他向內省思,仍未达解脱的目标,

第三条:

当佛陀成道的时候,有人问他,你得到了什么?他说,什么都没有,相反地,我失去很多。因为现在我知道,任何我所得到的东西一直都在那里,那是我清净的本性。从来没有人将它从我身上拿开,所以我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我只是失去了我的无知。

第四条:

每一个后生心都会觉知前一个心息,每当心经验到什么。这个经验就会被传递给下一个刹那的心,绵绵持续不断,而且不要忘记。在每一刹那,心都是生起,又灭去。这就是心的本质,因此,只有在禅坐里,修习智慧内观禅,才能够洞察无常生灭的现象。真正的佛法,是自己的洞见。

如实的,自求,自修,自证,证一分,得一分。到最后,没有什么是你的,连善恶都无。不骂,不害,严守戒律,饮食节量,寂静,全力探寻内在的智慧。忍辱是最好的德行,涅槃是最高的目标。害人的不是修行者,恼怒别人的非修行人,圣人常修禅定。他乐于寂静,正法是圣人把足迹写在经文里。持有正念者,才是真修行。


繁体版

第一条:

人的一生,能抓住一兩次关鍵机会足矣,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自在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种能力,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時,不争就是慈悲,不辫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培養自已的心性,以上的做到就自在,不要親近恶友,也勿親近愚昧的人,應親近善友善知識,要親近有德行的人,彼岸之道清楚明確,行者應依法實踐,越过貪欲我執,直達難登的寂靜彼岸。智者捨一切恶法,而修行正確的善法,為達至涅槃境界,從凡夫成為修行人。

第二条:

剛開始,这覺知者并不存在,我們的了解并不清晰,真實或完整,这個了解也因此过于微弱而不夠亮去训練心,但,后來这心改變或反轉了,原因是这個覺醒,稱做智慧或明見的,它超過了我們以前的覺醒,以前的覺知者,还沒有原全的知嘵,也因而不能夠带領我們到迏我們的目標,佛陀因此教導內觀,向內看,不是向外看,或者如果你向外看,而后回过頭来向內看,去看看裡面的因和果,要在事物中尋找真理,因為外尘和內尘都总是相互影响的,我們的修行是去开展某种形式的覺醒,直至它变得比我們以前的覺醒更强,这引發智慧和內觀在內心裡生起,使我們能夠清楚的知道心的活動,心的語言以及一切雜染煩惱的伎倆和方法,佛陀當他初離家時,尋求解脱之道,可能并不真正能確知如何去做,和我們非常相像,直至他得到三摩地定,一种全神貫注的高层次境界,然而,當他出了三摩地,他旧日的想法回来了,像從前,他会執著它,了解到这,他知道智慧还沒有生起,之後,再去尋找新的老師,且獲得一种更高的層次三摩地,但是跟從前一样,耶输陀罗和兒子罗侯罗重又回到他的思绪里,他仍然有貪慾和慾望,他向內省思,仍未達解脱的目標,

第三条:

當佛陀成道的時候,有人問他,你得到了什麼?,他說,什麼都沒有,相反地,我失去很多,因為現在我知道,任何我所得到的柬西一直都在那里,那是我清净的本性,从來沒有人將它从我身上拿開,所以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我只是失去了我的无知

第四条:

每一個後生心都会覺知前一個心息,每當心經驗到什麼,这個經驗就会被傳递给下一個刹那的心,綿綿持續不断,而且不要忘記,在每一刹那,心都是生起,又灭去,这就是心的本質,因此,只有在禅坐里,修習智慧內觀禅,才能夠洞察無常生灭的現象,真正的佛法,是自己的洞見,如實的,自求,自修,自証,証一分,得一分,到最後,冇什麼是你的,連善惡都无,不罵,不害,嚴守戒律,飲食節量,寂靜,全力探尋內在的智慧,忍辱是最好的德行,涅槃是最高的目標,害人的不是修行者,惱怒別人的非修行人,聖人常修禅定,他樂於寂靜,正法是聖人把足跡寫在經文裡,持有正念者,才是真修行。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3)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在生活上,有时活得太纠结,为生活,为情感,自己也知道,放下即解脱,却不知道如何能放下,其实,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放下,起码能暂时放一放,转移一下注意力,跳出纠结的围墙,让心轻松的放飞一会儿,也许你再转回头看,先前的纠缠也就释然了,痛了自然就会放下。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著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行者的生活,无论怎么,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不修,要待何时,这是现代人要深思的问题,总把时间浪费在多余的地方,管别人的闲事上,对自己的心无所觉察。

        我们有一颗通身是眼的真心,为什么不用它彻底地观照一切呢?通身是眼,这是从心性上无分别智慧上显现的,清算别人自己的心就会累,清空自己的心,释放情绪,要将自己的心归零。心通了就自在解脱。

第二条

        放下我,就是无我,所谓有我,就是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为出发点,你要听我的,你是我的形成了控制别人的习惯,不肯放下我,最可怕就是傲慢。傲令人作不善意向,人生千百恶业皆从傲来,身为子女如果傲慢,必定不孝顺,在工作上傲,必定不忠诚,身为父母傲慢必定不慈悲,对友傲慢必不守信。

        人心是自然的理,本来纯净,没有染的,只是因有我给污染了,佛陀留下来的法,就是要自己体证无我,无我自然会谦虚不自私,慈悲喜舍,谦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泉,因此傲慢也是最后才断,傲慢的人也最难修,傲慢令人不信,觉得自己才是对的,佛陀所教导的法,就是体证无常,苦,入无我,因此,如果坐禅有进步,你会发现有慈悲心,会知苦和体验无常,因为身体也不是你的,只是物质在变化流动而已。

        曾经在大雾中行走过的人都知道,远远望去,前面是蒙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状况,于是,便有人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迟疑,驻足,可当你最终鼓起勇气,放下恐惧和疑虑,一步一步向前走时,会发现,其实每走一步,都能将下一步的方向及目标锁定,看得更清楚,机会需要自己留给自己,并且持之恒之,心存于方寸之间,有怎么样的心境,就有怎么样的人生。

第三条

        培养一个觉知的心,才是你应该做的,凡夫给各种烦恼污染了,而修行就是一个对治各种烦恼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只要坚持下去,道会见,果自然而至的。

       命运不是一个机遇,而是一种选择,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要去实践,困境什么时候到来,是谁也无法预料,但是,无无就是无限的可能性,要用无比坚强的勇气和毅力,用一个全新的心情和态度,重新面对接下来的几十载人生。能看清实相的人很少,遵守戒律,克制自己,这才够格作为修行者。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在生活上,有時活得太糾結,为生活,為情感,自己也知道,放下即解脱,不知道如何能放下,其實,即使做不到真正的放下,起碼能暫時放一放,轉移一下注意力,跳出纠結的圉墙,讓心輕鬆的放飛一会兒,也許你再轉回頭看,先前的糾纏也就釋然了,痛了自然就会放下,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的,讀死書而不活用,不能獲益,留一点空間,給自己轉身,余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門了,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行者的生活,无論怎麼,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別人不是我,现在不做不修,要待何時,这是現代人要深思的問題,总把時間浪費在多餘的地方,管别人的閒事上,对自己的心无所覺察。我們有一顆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用它彻底地观照一切呢?通身是眼,这是從心性上无分別智慧上顯现的,'清算別人自己的心就会累,清空自己的心,釋放情緒,要將自己的心歸零。心通了就自在解脱。

第二条

放下我,就是無我,所謂有我,就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為出發点,你要聽我的,你是我的形成了控制別人的習慣,不肯放下我,最可怕就是傲慢。傲令人作不善意向,人生千百惡業皆從傲来,身為子女如果傲慢,必定不孝順,在工作上傲,必定不忠诚,身為父母傲慢必定不慈悲,对友傲慢必不守信,人心是自然的理,本來純净,没有染的,只是因有我給污染了,佛陀留下來的法,就是要自己体証無我,無我自然会謙虛不自私,慈悲喜捨,謙是一切善的基礎,傲慢是一切惡的源泉,因此傲慢也是最後才断,傲慢的人也最難修,傲慢令人不信,覺得自己才是对的,佛陀所教導的法,就是体証無常,苦,入無我,因此,如果坐禅有進步,你会發現有慈悲心,会知苦和体驗無常,因為身體也不是你的,只是物質在变化流動而已,曾經在大雾中行走过的人都知道,远远望去,前面是蒙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狀況,于是,便有人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迟疑,駐足,可當你最终鼓起勇氣,放下恐懼和疑慮,一步一步向前走時,会發現,其實每走一步,都能將下一步的方向及目標鎖定,看得更清楚,机会需要自己留給自己,并且持之恒之,心存于方寸之間,有怎麼樣的心境,就有怎麼樣的人生。

第三条

培養一個覺知的心,才是你應該做的,凡夫給各種煩惱污染了,而修行就是一個对治各種煩惱的过程,虽然这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只要堅持下去,道会見,果自然而至的,命運不是一個机遇,而是一種選擇,它不是我們要等待的東西,而是要去實踐,困境什麼時候到來,是谁也无法預料,但是,无無就是无限的可能性,要用无比堅強的勇氣和毅力,用一个全新的心情和態度,重新面對接下來的几十載人生。能看清實相的人很少,遵守戒律,克制自己,这才夠格作為修行者。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4)

Lisa师姐每日分享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4)

简体版(编辑:奕):

2020.10.24 第一条

当我们开始去修行时,便想去达到、完成、知道和见到不知道要去完成是什么。你在禅观的时侯,没有什么?是有名和色在是物质上和心理上显然,只是依自然的法则而巳。

禅观就是以方法去了知事物。自己没有力量去控制它的本然,试图去控制它们会带来痛苦。因为它不受控制的,也没有一次相同,上一秒和下一秒已经在变。因此,只是知,放下和舍、法则是自然而至的。你有努力过,就会证一分、得一分实力。

当提起正念明了起心动念的时候,就不会依妄念去做身业或口业,但如果正念提起是缓慢的,起心动念也算是意业,属于很轻的意业,起了意,那怕是一念,可能也会冲动而做业。

制止贪执心,害他心,苦乐拣择之时,苦就不再产生了,不要让过去成为包袱,空的杯子才能盛水,日光照白天,月光照晚上,禅光照修行人,佛法的光芒照亮一切黑暗。

2020.10.24 第二条

身体只是四大的积聚,其中没有人或实体。修定也是一样,我们以为它很容易,但当坐下来时,感到脚痛,背痛,疲惫,又热又痒。然后开始沮丧,逃避,以为禅定远在天边遥不可及,自已不知应该如何做,而陷入愁苦之中。

但若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体验和教训,它就会变得愈来愈简单因此不要令你的心意复杂。修行其实很简单,心就像一块园地,所培育出的可以是悲悯或忧惧,怨恨或慈爰觉察或放逸,正念或无知。你要在那儿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2020.10.24第三条

修行是一生一世都要行持的态度和自律。坚持是用正确的方法和心性,不是别人给你的体验,是你自己的才珍贵。所有讲观智和别人的体证,都不会在你身上发生和显现。

修行一定是你自已行过的路,行错了有体验才是自己的。别人告诉你错了,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欲速则不达。行持才见真功夫,行持已经是一种修行的态度。

你每天都观呼吸和看生灭,一定能觉知到一点点。日子有功,你自然在道上,因为修行是你有一个觉知的心。用心才最重要,培养你的觉知力不难,最难是忍耐,毅力,精进要用对地方。

专注用错了,在执取自已的体验和境界都是错的。到达寂静彼岸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他多数大众,都在红尘此岸徘徊矢师矫正箭,治水者疏导水,木匠修饰木,智者善伏心。如同巨石不会被狂风吹动。

2020.10.24第四条

当提起正念明了起心动念的时候,就不会依妄念去做身业或口业但如果正念提起是缓慢的,起心动念也算是意业,属于很轻的意业。起了意,哪怕是一念,可能也会冲动而做业。

制止贪执心,害他心,苦乐拣择之时,苦就不再产生了。不要让过去成为包袱,空的杯子才能盛水。日光照白天,月光照晚上,禅光照修行人,佛法的光芒照亮一切黑暗。

 



 

繁体原文:

2020.10.24第一条

當我們開始去修行時,便想去達到,完成,知道和見到,不知道要去完成的是怎麼,你在禅觀的時侯,冇什麼?,是有名和色在,是物質上和心理上,显然,只是依自然的法則而巳,禅觀就是以方法去了知事物,自己没有力量去控制它的本然,試圖去控制它們会带来痛苦,因為它不受控制的,也冇一次相同,上一秒和下一秒巳經在变,因此,只是知,放下和捨,法則是自然而至的,你有努力过,就会証一分得一分實力,活得有智慧的人,对死亡也不会懼怕。火也好,風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無法抹去我們好的行為。

2020.10.24第二条

身体只是四大的積聚,其中沒有人或實体,修定也是一样,我們以為它很容易,但當坐下来時,感到腳痛,背痛,疲憊,又熱又痒,然後開始沮喪,逃避,以為禅定遠在天边遥不可及,自已不知應該如何做,而陷入愁苦之中,但若我們能从中得到一些体驗和教訓,它就会变得愈來愈簡單,因此不要令你的心意復雜,修行其實很簡單,心就像一塊園地,所培育出的可以是悲憫或憂懼,怨恨或慈爰。覺察或放逸,正念或無知?你要在那兒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呢?

2020.10.24第三条

修行是一生一世都要行持的態度和自律,堅持是用正確的方法和心性,不是別人給你的体驗,是你自已的才珍貴,所有講觀智和别人的体証,都不会在你身上發生和显現,修行一定是你自已行過的路,行錯了有体驗才是自巳的,別人告訴你錯了,你不知道自己錯在那,欲速則不達,行持才見真功夫,行持巳經是一種修行的態度,你每天都觀呼吸和看生灭,一定能覺知到一点点,日子有功,你自然在道上,因為修行是你有一個覺知的心,用心才最重要,培養你的覺知力不難,最難是忍耐,毅力,精進要用對地方,專注用錯了,在執取自已的体驗和境界都是錯的,到達寂靜彼岸的人,只有少数幾個,其他多數大衆,都在紅塵此岸徘徊,矢師矯正箭,治水者疏導水,木匠修飾木,智者善伏巳心。如同巨石不会被狂風吹動。

2020.10.24第四条

當提起正念明了起心動念的時候,就不会依妄念去做身業或口業,但如果正念提起是緩慢'的,起心動念也算是意業,屬於很輕的意業,起了意,那怕是一念,可能也会衝動而做業,制止貪執心,害他心,苦樂揀擇之時,苦就不再產生了,不要讓过去成為包袱,空的杯子才能乘水,日光照白天,月光照晚上,禅光照修行人,佛法的光芒照亮一切黑暗。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5)

简体版(编辑:胡勃):

2020.10.25 第一

当你拥有了坐禅的经验的时候,无需为了一定要拥有什么境界或任何其他的心境,而让自己卡在这种想法中,而入了概念心

自己只要单纯的知就可以了,因为没有什么是你的,到最后连善恶都没有,如是的在,如实的知

内在的解脱并非靠我们的努力来引领,而是明白实相所致当你走时,就只是走,当你吃时就只是吃,当你看时,就只是看业力一剎那间就能将生命改变,禅修就是带着一颗接受的心去倾听。

2020.10.25 第二条

念力是有力量的

转念就能转运,不同的念头,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局人生无常,有时顺,有时逆如果学会转念,逆境时换个环境呼吸困扰困惑时,换个角度思考,走不通的时候,路的旁边还有路无须解释的时候,沉默是金

只是,绝不要在坏情绪的时候,作出决定这时的决定可能令你后悔一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天很蓝,路更寛

为什么斧头伤不了天空啊,因为它广大啊,为什么自己要坐禅啊,转识成智啊心广大了,就什么也能放下了,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和事了自利利他,你发现那一条行为之道为他人带来幸福与快乐的,就是最好的布施,就如月亮遵循着轨道运行般地依循这条正道。

2020.10.25 

        保持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

佛说,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我们常常苦苦的追逐,又执着地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找得到方向,就一定找到路禅观,迈向上行道生命中,我们无法避免变化,我们不能避免失去,当我们历经变化时能随顺而自在,给与别人是自已能种下舍得的种子,当你做布施给与他人,快乐就在这里被发现。

繁体原文:

2020.10.25 第一

當你拥有了坐禅的經驗的時候,無需為了一定要拥有什麼境界或任何其他的心境,而讓自己卡在这种想法中,而入了概念心,自己只要單纯的知就可以了,因為冇什麼是你的,到最後連善惡都冇,如是的在,如實的知,內在的解脱並非靠我們的努力來引領,而是明白實相所致,當你走時,就只是走,當你吃時就只是吃,當你看時,就只是看,業力一剎那間就能將生命改變,禅修就是帶著一顆接受的心去傾聽。

2020.10.25 

念力是有力量的,轉念就能轉運,不同的念頭,就会導致不同的人生結局,人生無常,有時順,有時逆,如果學会轉念,逆境時換個環境呼吸,困擾困惑時,換個角度思考,走不通的時候,路的旁边還有路,無須解釋的時候,沉默是金,只是,绝不要在壞情緒的時候,作出决定,这時的决定可能令你後悔一生,沒有过不去的坎,天很蓝,路更寛,為什麼斧頭傷不了天空啊,因為它广大啊,為什麼自己要坐禅啊,轉識成智啊,心广大了,就什麼也能放下了,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和事了,自利利他,你發現那一條行為之道為他人帶來幸福与快樂的,就是最好的布施,就如月亮遵循著軌道運行般地依循这條正道。

2020.10.25 

保持內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說,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錯誤的東西,我們常常苦苦的追逐,又執著地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爭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們要做的是讓心静下来,心静下來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讓心静下來,静觀自在,找得到方向,就一定找到路,禅觀,邁向上行道,生命中,我們無法避免变化,我們不能避免失去,當我們歷經变化時能随順而自在,給与别人是自已能種下捨得的種子,當你做布施給与他人,快樂就在这裡被發現。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6)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6)

简体版(编辑:觀):

2020.10.26 第一条

一个修习者,要用专注力能觉知到触在当下,非常重要。要知道妄念太多,心散乱不安,受情绪的困扰和影响。集中用强大的精进力在呼吸上,知道触感在鼻的进出,如果心不能够集中而散乱不堪,力度要加强。呼吸一下一下用力,再集中在鼻上觉知到触,重复的集中专注。

因为平时杂务多,心一直在外面爱取,要把心静下来,是不容易的,身心都疲劳更加不能集中。因此最好的坐禅时间,自巳要调,最好早上睡醒时,晨坐会比较好,和养成晨坐的习惯。在生活上也要注意,难消化和浓味的食物少吃,因为会令身体疲累,身体累无体力,也不是坐禅的最佳时机。

2020.10.26第二条

我们平日为了谋生,以及和人打交道时的心识状态永远是二元对立的。一边是我想要某些东西,另一边是和我相对的外在世界,或是和我相对的你。我永远与外在的人事对立,这样,心不可能平静下来,我们都熟悉这些心境,大部分的人认为只此而巳。

由于这种信念,人们就向外追求满足与快乐,但我们开始禅修后,会发现我们会有全然不同的心识状态。之后,行为会改变,有信心持续修习下去,对佛法深信不疑,修行越久,对这些心识状态越了解。慈悲心,舍心会生起,这种高超的心境与日常的心识状态比起来,实在高层次多了。

佛陀在三十五岁开悟,在八十岁时去世,他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使人们从痛苦中解脱,经典上记戴着,佛陀每天都在教导,即使天气恶劣,身体有恙也不例外。不论到那,无论路途有多远,佛陀都是走路去的,由于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是用牛或马拉的,佛陀不忍心加诸自巳的体重让动物去承受,所以佛陀从不乘车。经上也记载佛陀每天早上都会禅修,并张开悲心的眼。去观察有谁愿意听闻法。佛陀说,眼中只有微尘的人不多,由于知道他们会接受法,所以前往渡化。佛陀说,透过练习,可以生起某些意识,透过练习,可以灭除某些意识,由修习,故想生,由修习,故想灭。

我们知道,心有时快乐,有时痛苦,经常想得到我们所没有的,或想舍弃我们巳经有的东西,因此,从没有经验完全平静和喜悦的内在感受,或许我们根本不知道,内在之宁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就是现在,觉醒。

2020.10.26第三条

当内观生起,别试着去记它们,如果它们是真正的内观,它们将与你同在,如果你试着去记住它们,它们将改变成标签和概念而无法令新的内观生起。因为每一节,每一个当下都不相同,每个感受的出现,你只需持续地在感觉出现时,如实地觉察到它即可,这种与专注紧密结合之觉察,就是无常、苦、无我三法印智。

 

繁体原文:

2020.10.26第一条

一個修習者,要用專注力能覺知到觸在當下,是非常重要,要知道妄念太多,心散乱不安,受情緒的困擾和影响,集中用强大的精進力在呼吸上,知道觸感在鼻的進出,如果心不能夠集中而散乱不堪,力度要加强呼吸一下一下用力,再集中在鼻上覺知到觸,重複的集中專注,因為平時雜務多,心一直在外面爱取,要把心靜下來,是不容易的,身心都疲劳更加不能集中,因此最好的坐禅時間,自巳要調,最好早上睡醒時,晨坐会比較好,和養成晨坐的習慣,在生活上也要注意,難消化和濃味的食物少吃,因為会令身体疲累,身体累無体力,也不是坐禅的最佳時机。

2020.10.26第二条

我們平日為了謀生,以及和人打交道時的心識狀態永遠是二元对立的,一边是我想要某些東西,另一边是和我相对的外在世界,或是和我相对的你,我永遠与外在的人事对立,这样,心不可能平静下來,我們都熟悉这些心境,大部分的人認為只此而巳,由於这種信念,人們就向外追求滿足与快樂,但我們開始禅修後,会發現我們会有全然不同的心識狀態,之後,行為会改變,有信心持續修習下去,对佛法深信不疑,修行越久,对这'些心識狀態越了解,慈悲心,捨心会生起,这種高超的心境与日常的心識狀態比起來,實在高層次多了,佛陀在三十五歲開悟,在八十歲時去世,他一生都在幫助别人,使人們從痛苦中解脫,經典上記戴著,佛陀每天都在教導,即使天氣惡劣,身體有恙也不例外,不論到那,無論路途有多遠,佛陀都是走路去的,由於當時冇交通工具,是用牛或馬拉的,佛陀不忍'心加諸自巳的体重讓動物去承受,所以佛陀從不乘車,經上也記載佛陀每天早上都会禅修,並張開悲心的綱。去觀察有誰願意聽聞法,佛陀說,眼中只有微塵的人不多,由於知道他們会接受法,所以前往渡化,佛陀說,透过練習,可以生起某些意識,透过練習,可以灭除某'些意識,由修習,故想生,由修習,故想灭,我們知道,心有時快樂,有時痛苦,經常想得到我們所沒有的,或想捨棄我們巳经有的東西,因此,從沒有經驗完全平静和喜悅的內在感受,或許我們根本不知道,內在之寧靜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那就是現在,覺醒。

2020.10.26第三条

當內觀生起,别試著去記它們,如果它們是真正的內觀 ,它們將與你同在,如果你試著去記住它們,它們將改变成標籤和概念而檔住新的內觀生起,因為每一節,每一個當下都不相同,每個感受的出現,你只需持續地在感覺出現時,如實地覺察到它即可,这種与專注緊密結合之覺察,就是無常,苦,無我所稱的三法印智。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或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7)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7)

简体版(编辑:觀):

第一条

很多时侯禅修者都是在纵容自己自我欺骗!

认为解脱的目标是能够以一种悠闲的方式来达成,虽然他应该不动的坐着,但他欺骗自已!

一点点的调整和移动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初始还粗略不成熟的修行阶段,或许他是没有错。但是,每个修习阶段修到尖锋时,即使念住最细微动摇,整个禅修的结果都可能垮掉,而得重新开始重建整个禅修架构。

既然在这些身体的事项上他都能欺骗自己了,那么在细微的心理层面上,他岂不是能自我欺骗更多了?

禅修者有个特别讨厌的东西,那就是苦受。可能忍耐不了几分钟就放弃了,苦受是一个很有效的禅修所缘,能带领禅修者平稳地走上这条正道,达到最终究竟的目标。

禅修者通常最不喜欢的苦受这条正道,是可以被利用,去建立一个更深、更强大的念住。以一个不喜欢的所缘来用功,他会记得唤起所需的热诚去克服、超越苦受。

反之舒适的乐受就不同了,因为喜欢它,他会倾向于沉溺于它,让自巳充满着愉悦的乐受而不试着去念住于它。潜藏于乐受中的贪爱和欲望便会压伏住他,禅修者无法如其本然地观照着感受,而是感受将带着他步向缘起流转的下一个环节,贪爱而导向未来的出生,十二缘起中的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再导至缘生,轮回不息。

 

第二条

智慧:是指有能力分析色——物质现象,名——心理现象,蕴——存在的构成因素,处——基础,界——因素,谛——真理,以及缘起——相互依赖的根源,而且有能力直观到一切存在的三项特质——三法印智(无常、苦、无我)。

智慧的种子,因为涉及色、名、蕴、处、界、谛与缘起,只有当一位修行者遇见佛法才能证入。一位佛法的门外汉,纵使无数的世界过去了,可是连听到与智慧有关字句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现在有机会遇见佛法的修行者,要明白修行是非常困难,却非常值得去做,以确保未来世在佛法之内,从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那么,应如是修习,而获得第一义谛知识的最终真理。

禅修是要克服、清除障碍,需要坚忍、毅力和精进。至少,每天应该尝试去观察四大界——地、水、火、风是如何构成一个人的身体,好好观察这四大元素,是如何生灭。持续禅修虽然不容易,但值得去做,值得坚持。

 

第三条

一位修习内观的深入者,如果你想得到依照它的本然而放下一切思维的内观,那应该有一种在放下时生起特别的了解与领悟。如果没有这种了解领悟,你的放下就只是一种世俗的、普通的、平常的名相或认知,那是世俗的智慧。

但,当这特别的了解与领悟在放下的过程中生起时,比如嗔心起,你一放下,立刻就有结果回到你身上,证实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的真相是什么,你知道,你放下了,而后你经验到你内心里面的清净,这称作出世间的智慧。

当这领悟在你内心里面生起时,证实了你看到了什么和你做了什么,那就称作出世间智慧。只要这领悟还没生起,你的智慧仍然是世俗的,因此持续坚持的练习再练习,继续你的修行,直到一切因缘成熟为止。

而后稳定成熟的当下,因为出世间的智慧一经生起,立刻就完全地洞悉了事物,如是,它一点也不像世俗的智慧,当这颗心到达那点时,它自我放下,这成效立即显现,在这里面的法是完满的,法就在那。而心清净是最美善的德行,心干净的人也最美。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很多時侯禅修者都是在縱容自己自我欺騙,認為解脱的目標是能夠以一種悠閒的方式來達成的,雖然他應該不動的坐著,但他欺騙自已,一点点的轉换和移動是沒有問題的,对於初始還粗略不成熟的修行階段,或許他是沒有錯,但是,每個修習階段修到尖鋒時,即使念住最细微動摇,整個禅修的結果都可能垮掉,而得重新開始,建立起來,既然在这些身體的事項上他都能欺騙自巳了,那麼在細微的心理層面上,他豈不是能自我欺騙更多了?禅修者有個特別討厭的柬西,那就是苦受,可能幾分鈡就放棄了,苦受是一個很有效的禅修所缘,能帶領禅修者平穩地走上这條正道,達到最终究竟的目標,禅修者通常不喜歡苦受的这個非常事實,郤可以為他所利用,去建立一個更深,更强大的念住。以一個不喜歡的所缘来用功,他会記得喚起所需的熱誠去克服,超越苦受,反之以舒適的樂受就不同了,因為喜歡它,他会傾向於沈溺於它,讓自巳充滿著愉悅的樂受而不試著去念住於它。潛藏於樂受中的貪爰和欲望便会壓伏住他,禅修者無法如其本然地觀照著感受,而是感受將带著他步向缘起流轉的下一個環結,貪爰而導向未來的出生,十二缘起中的受緣爰,爰缘取,取缘有,再導至缘生,輪迴不息。

 

第二条

智慧……是指有能力分析色~物質現象,名~心靈現象,蕴~存在的構成因素,處~基础,界~因素,諦~真理,以及缘起~相互依賴的根源,而且有能力直觀到一切存在的三項特質~(三法印智),無常,苦,無我,智慧的種子,因為涉及色,名,蕴,處,界,諦與缘起,只有當一位修行者遇見佛法才能證入,一位佛法的門外漢,縱使無數的世界過去了,可是連聽到與智慧有關字句的机会都沒有,因此,現在有机会遇見佛法的修行者,需然修行是非常困難,卻非常值得去做,以確保未來世在佛法之內,從世間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那麼,應如是修習,而獲得最終真理,第一義諦的知識,禅修是要克服,清除障碍,堅忍,毅力和精進,至少,每天應該嘗試去觀察四大界……地,水,火,風是如何構成一個人的身体,好好觀察这四大元素,是如何生灭。持續禅修需然不容易,但值得去做,難得一試。

 

第三条

一位修習內觀的深入者,如果你想得到依照它的本然而放下一切事物的內觀,那應該有一種在放下時生起特別的了解,領悟。如果沒有这種了解領悟,你的放下就只是一種世俗的,普通的,平日的稱謂或認知,那是世俗的智慧。但,當这特別的了解,領悟在放下的过程中生起時,例,嗔心起,你一放下,立刻就有結果回到你身上,證實究竟發生了什麼,它真的是怎麼,你知道,你放下了,而後你经驗到你內心裡面的清净。这稱作出世間的智慧。當这領悟在你內心裡面生起時,證實了你看到了什麼和你做了怎麼,那就稱做出世間智慧。只要这領悟還沒生起,你的智慧仍然是世俗的,因此持續堅持的練習再練習,繼續你的修行工作,直到一切因緣成熟為止。而後穩定成熟的當下,因為出世間的智慧一經生起,立刻就完全地洞悉了事物,如是,它一点也不像世俗的智慧,當这顆心到達那点時,它自我放下,这成效立即顯現,在这裡面的法是完滿的,法就在那。而心清净是最美善的德行,心乾淨的人也最美。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或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8)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8)

简体版(编辑:觀):

第一条

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利不尽,不知谁聚谁散;人不穷,不知谁冷谁暖;水不试,不知哪深哪浅;人不交,不知谁好谁坏。人生很多事,总要经历才懂得;很多人,只有交往过才明了。最终,能走到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福缘,请好好珍惜。

短期交往靠感觉,长期交往看性格 ,一生交往看人品!时间是个好东西,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懂得了真心,明白了假意。人生,努力了、珍惜了、用心了,问心无愧就好!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很真诚!用真诚的心对待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巳的缺点修正改善,不要总在别人身上看他人的缺点找茬,涂增烦恼,心干净的人才最美。

如果不知道自已怎么时候会死,就不用想太多,任何困境只要面对得了,也就安然,在生命的旅途中,在当下发现的,就是你的法,没得到你所渴望的和得到了你所渴望的,两者同样会令人失望,当愿求少,心就自在快乐,当贪爰止,便有了平静与安详。

 

第二条

当你的呼吸已经变得纯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十年八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接着呼吸是单纯专注于呼吸,吸入或进出,只要注意着它,不要干扰它,也不必去区别呼吸是否微细或粗糙,只要注意着它。

如果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模式或感触,心意就会改变,而心就会撤出,定,也会消散,因此你只是如实注意呼吸,不要有任何妄想,牵扯,在当下的一刻,只是知,心不要受身体的任何感受影响而离开呼吸,并继续只注意着呼吸,就让它如是安住,呼吸成为觉知的对象而已,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续增长,在第二部分观痛受的时候,心会更有力量,而持续的定力,才有机会把痛受看完。

 

第三条

宣隆禅修的观智,由第四个生灭随观智开始。真正的内观,毗婆舍那,观之道从现在体验到生灭随观智开始。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首次体验名、色即心身快速连续过程清晰界线的观智。

带着增长的念住力、觉观力,生灭随观智变得更加敏锐了,此观智开显了刹那的生与灭,当名色生灭时,它清楚地知见名色快速连续过程间的界线空间。到了这一阶的观智,具有一个非常敏锐的智慧。这种智慧将拔除和摧毁名色恒常的错觉,显示了它们绝不可能是永恒快乐的来源以及显示了它们是自我或我的空无——即无我。

这个智慧将去除已然建立在我们心识中的许多错误的了解。然而,此观智仍是暂时的,到这里它还无法完全地根除所有错误的知见、错见、邪见。它会开始清除烦恼染污,特别是错误经验为真有个我、实我的这个误解。

这个阶次的观智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行者消除疑虑、困惑,他已了然了知了实相,它自己的观智就能明确而肯定地判断。这时,心中会生起很大的信心和喜悦,心的污染也减少了很多,洞见之清晰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这也是在心中彷佛真实解脱的初尝。

每天坚持努力的同修,有些已对以上的观智体验有些经验,心的污染欲望也持续的减退与消失。这也是你每天努力的成果。迈向行道上持续的向更高的阶次前进。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利不尽,不知谁聚谁散;人不穷,不知谁冷谁暖;水不试,不知哪深哪浅;人不交,不知谁好谁坏。人生很多事,总要经历才懂得;很多人,只有交往过才明了。最终,能走到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福缘,请好好珍惜。

        短期交往靠感觉,长期交往看性格 ,一生交往看人品!时间是个好东西,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懂得了真心,明白了假意。人生,努力了、珍惜了、用心了,问心无愧就好!虽然我不完美,但我很真诚!用真诚的心对待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巳的缺點修正改善,不要总在别人身上看他人的缺點找瑳,塗增煩惱,心乾淨的人才最美,而如果不知道自已怎麼時候会死,就不用想太多,任何困境只要面对得了,也就安然,在生命的旅途中,在當下發現的,就是你的法,沒得到你所渴望的和得到了你所渴望的,两者同样会令人失望,當願求少,心就自在快樂,當貪爰止,便有了平静与安詳。

 

第二条

當你的呼吸已經变得純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可以需要十年八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接著呼吸是單纯專注於呼吸,吸入或進出,只要注意著它,不要干擾它,也不必去區別呼吸是否微細或粗糙,只要注意著它,如果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的模式或感觸,心意就會改變,而心就會撤出,定,也會消散,因此你只是如實注意呼吸,不要有任何妄想,牽扯,在當下的一刻,只是知,'心不要受身體的任何感受影響而离開呼吸,,並繼續只注意著呼吸,就讓它如是安住,呼吸成為覺知的對象而已,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續增長,在第二部分觀痛受的時候,心会更有力量,而持續的定力,才有机会把痛受看完。

 

第三条

宣隆禅修的觀智,由第四個生灭随觀智開始,真正的內觀,毗婆舍那,觀之道從現在体驗到生灭随觀智開始。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首次体驗名,色即心身快速連續过程清晰界線的觀智。帶著增長的念住力,覺觀力,生灭隨觀智变得更加敏銳了,此觀智開顯了刹那的生与灭,當名色生灭時,它清楚地知見名色快速連續过程間的界線空間。到了这一階的觀智,具有一個非常敏銳的智慧。这種智慧將拔除和摧毀名色恆常的錯覺,它顯示了它們絕不可能是永恆快樂的来源以及顯示了它們是自我或我的空無,即無我。这個智慧將去除已然建立在我們心識'中的許多錯誤的瞭解。然而,此觀智仍是暫時的,到这裡它還無法完全地根除所有錯誤的知見,錯見,邪見。它会開始清除煩惱染污,特別是錯誤經驗為真有個我,實我的这個誤解,这個階次的觀智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行者消除疑慮,困惑,他巳了然了知了實相,它自已的觀智就能明確而肯定地判斷。这時,心中会生起很大的信心,喜悅,心的污染也减少了很多,洞見之清晰是以前從未体驗过的,这也是在心中彷彿真實解脱的初嘗。每天堅持努力的同修,有些巳对以上的觀智体驗有些经驗,心的污染欲望也持續的减退与消失。这也是你每天努力的成果。邁向行道上持續的向更高的階次前進。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或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29)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奕):

2020.10.29第一条

        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须在你自己的内心找。如果自己是好的,那么无论你到哪,都是好的。不管别人挑剔或批评,你都不会生气或起嗔的情绪。

        不管别人非难或说些什么,都要反省到,无论我在哪,不管别人好与不好,善或恶必得在自己的内心里才能被见着。

        不管他人如何,都是别人的事。只要欲念生起,放下它。无论何时生起,警觉它,并保持觉醒,有智慧地生活。能够带来幸福自在的不是你现实中的地位,而是你的心。

2020.10.29 第二条

        生与死一直是心被烦恼染污的状态。可是,由于烦恼是我们无知的原因,这使得我们无法觉察这事实。心与我们生死相随,心最根本的问题,是无力量,缺乏训练,心懒。

        相反的,自已一直把假的当成真正自己的本性,养成习性。这使得心从来没有真正与自已的本性一致,身口意不合一,虚假,做作。更甚是一直受烦恼困扰摆布,使心担忧,恐惧,害怕死亡。

        不管小痛、剧痛,它都恐惧。即使最微不足道的干扰都令心不安,结果心长期担忧、恐怕。

        虽然情绪不属于心的部分,可是它们仍然有能力干扰心。只有观禅能净化,彻底清净自由于一切受干扰的事物,专心念住地生活,过着你的每一天。

2020.10.29第三条

        修行是不容易的,自己可能知道一些事情,知识或体验,但仍然有许多自已所不知的。例如:当听到像了解身体里的身心五蕴,或了解心,深度深层的了知。这种教导,如果我们未修习到这种程度,那么,自已可能会不解,停滞不前,不知如何修习。

        因为没有付诸实行,只是在想,想修,却没有实践它。因此,要懂得用方法修习。因为有些事,明知故犯,知道修法会得到利益,可心就是懒,无在下功夫,喜欢放逸。

        明天可能死神来找你,或病苦缠着你,不要再回头赡顾,从根本入手。不要停下脚步,勇往直前,坚持练习。

2020.10.29第四条

        修行……重要的是道迹、什么是道迹?它单纯是所有各类的活动。行、住、坐、卧、以及其他每桩事,这是身体的道迹。而心的道迹,每天每个当下、你感受的情绪里,有多少高底的感觉?或任何可注意的感觉?自己必须清楚那些感觉。自己能否放下?

        无论还有什么自己不能放下的,必须处理它。当看到自己仍然无法放下的某些感觉时,我们必须以智慧测试它,找出成因来,处理它,这就是修行。

        不幸地,不够完美的行为特性是禅修者的典型,他不愿意精进地努力,很快就烦恼不安。很想追逐光和色彩,容易停留在宁静的境域,少少的宁静以为有成就。

        害怕受苦,当实相真的要显现时却惊恐而笨拙。这是所有禅修者有过的典型心身的状态。眼高手低,不想努力但想知道结果,不愿意播下善的种子,但希望得到利益。

        习性重,不愿每天花时间洗涤尘污,希望只靠谈论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到达,我们的妄想在自我欺骗。

        宣隆师尊已然走过的这条路,我们一定能走,只要我们真诚地遵循他教导传承下来的方法,严密地念住于对接触的觉知。严密地、精进地保持念住。疲惫时不要停,痒时不要抓,紧绷抽筋时不要动。我们应该保持身和心绝对的静止,奋力直到结束。

        不舒适真的是个正常现象,可依之而修,舒服会使我们漂流于错觉的生死之流中。我们应该穿透苦受,只有穿透苦受的人,才得以如实地,如其本然地知见这些过程。

        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停止怀疑,尽最大的努力,严密地保持念住。具足信心,力量与明觉,来净化自己。克服超越苦受与忧伤,成就正道,体证涅槃,达到这个目标。 

繁体原文:

2020.10.29第一条

        你不会在别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內心找,如果自己是好的,那麼無論你到那,都是好的,不管別人挑剔你或批評,你都不会生氣,或起嗔的情绪,不管別人非難或說些怎麼,都要反省到,无論我在那,不管別人好與不好,善或惡必得在自己的內心里才能被見著,不管他人如何,都是別人的事,只要欲念生起,放下它,无論可時生起,警覺它,并保持覺醒,有智慧地生活,能夠帶来幸福自在的不是你现實中的地位,而是你的心。

2020.10.29第二条

        生與死一直是心被煩惱染污的狀態,可是,由于煩惱是我們无知的原因,这使得我們无法覺察这事實,心與我們生死相随,心最根本的問題,是無力量,缺乏訓練,心懶,相反的,自已一直把假的当成真正自己的本性,養成習性,这使得心从来沒有真正与自已的本性一致,身口意不合一,虚假,做作,更甚是一直受煩惱困擾擺佈,使心担憂,恐惧,害怕死亡,不管小痛,剧痛,它都恐惧,即使最微、不足道的干扰都令心不安,結果心長期坦憂,恐怕,需然情緒不屬於心的部份,可是它們仍然有能力干擾心,只有觀禅能净化,彻底清净自由于一切受干擾的事物,專心念住地生活,过著你的每一天。

2020.10.29第三条

        修行是不容易的,自己可能知道一些事情,知識或体驗,但仍然有许多,自巳所不知的,例如,当听到像了解身体裡的身心五蕴,或了解心,深度深層的了知,这種教導,如果我們未修習到这种程度,那麼,自巳可能会不解,停滞不前,不知如何修習,因為没有付諸實行,只是在想,想修,却沒有實踐它,因此,要懂得用方法修習,因為有些事,明知故犯,知道修法会得到利益,1心就是懶,无在下功夫,喜欢放逸,明天可能死神來找你,或病苦纏著你,不要再回頭赡顧,從根本入手,不要停下腳步,勇往直前,堅持練習。

2020.10.29第四条

        修行……重要的道迹、什麼是道迹?它單純是所有各類的活動、行、住、坐、卧、以及其他每桩事、这是身體的道迹、而心的道迹,每天每個當下、你感受的情緒裡、有多少高底的感覺?或任何可注意的感覺?自己必須清楚、那些感覺、自己能否放下?无論还有什麼自己不能放下的,必須處理它、當看到自己仍然无法放下的某些感覺時、我們必須以智慧測試它、找出成因來、处理它、这就是修行。不幸地,不夠完美的行為特性是禅修者的典型,他不願意精進地努力,很快就煩惱不安,很想追逐光和色彩,容易停留在寧靜的境域,少少的寧靜以為有成就,害怕受苦,當實相真的要顯现時郤驚恐而笨拙。这是所有禅修者有过的典型心身的狀態,眼高手低,不想努力但想知道結果,郤不願意播下善的種子,但希望得到利益,習性重,郤不願每天化時間洗滌塵圬,希望只靠談論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到達,我們的妄想在自我欺騙,宣隆師尊已然走过的这條路,我們一定能走,只要我們真誠地遵循他的教導傳承下來的方法,嚴密地念住於对接觸的覺知。嚴密地,精進地保持念住。疲憊時不要停,癢時不要抓,緊繃抽筋時不要動。我們應該保持身和心绝对的静止,奮力直到結束。不舒適真的是個正常現象,可依之而修,舒服会使我們漂流於錯覺的生死之流中。我們應該穿透苦受,只有穿透苦受的人,才得以如實地,如其本然地知見这些过程。我們應該下定決心,停止懷疑,再多用一点盡最大的努力,和嚴密地保持念住。具足信心,力量与明覺,來净化自巳,克服超越苦受与'憂傷,成就正道,体證涅槃,達到这個目標。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30)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欣):

第一条

        凡夫平常都在制造流转,每一刹那在接触外境时,所做出的决定都是流转的。力量比较大,心愈来愈复杂,生活太多选择,心一直在制造很多事情,捉这个,捉那边,不断的捉,捉到可以攀附了,就觉得安全,但是又害怕失去,为了保有这种安全感,又去制造另一种不安全的情况。

        女捉男,捉到又怕失去对方,为他烦恼,男的捉到女方,当货物的想占有,别的男生不能接触的,捉到了对方难道人生就安全了吗?靠岸了吗?当你想拥有对方,你已经迷失了,产生苦业了,因为他或她是你的轮回、经由我们的习性反应,我们却创造了迷妄,而对偏爱的执取。

第二条

        念头和想象的泉源,被称作行蕴,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会在心中短暂波动然后消失,这些心理波动本质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们只不过在觉知中一闪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只有当想蕴拿起它们,它们才变成有特定意义和内容的思想和意见。

        想蕴是记忆,认知和诠释的名蕴,想拿取念头的片段然后诠释并扩充、假设、制做,把它们变成议题,行蕴接著把议题延续成连绵不断的妄想,妄想是煽动者,一旦行动,想就执取它,一起编故事,好的或不好的,然后诠释成自我的,以为是真实的。

第三条

        我们常常会冲动地说出一些话,做出一些事,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句话语,每个行为,都已带上各自的印记无法逃脱,因此,当你在坐禅的时候,六根收摄,已有戒、定、慧,当下的觉知,自己一定有些少觉察到的,当然要看每一个人是否持续下去,是否每天的坚持了。

        宣隆法是每天都要练呼吸,自己是没有理由说,我太忙,没有时间,人命在呼吸间,你有在觉知吗?这才是重点,珍惜时间,珍惜法缘,一生之中可能是你唯一的一次,得闻正法,无论你安止何处,那儿便是你的道埸。

第四条

        当你禅坐时,有时平静,有时困惑,疲倦,也不要加入任何批评,只要整体地看,看你拥有什么,只要看,不用去判断,如果是好的,别抓紧它。如果是不好的,别粘著它,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紧抓不放,你只是知即可,无什么是好或不好的,每一节禅观都只是一次经验,从你的身心五蕴经过而己,也无一节是相同的,你也不必记著它。

        经由直接的体验以了知身心生灭的这个清楚分隔,与经由听闻或研读而了解或明白,是不同的,不管你听闻得多好或者你可能透过研读而有多少正确的了解,你仍旧没有体验到一切存在的实相。了知一切存在的实相不可能透过思量或研读而达到。

        如果我们思考,思量我们只有概念上的知识,我们所知道的只和过去与未来有关,而当下真正在发生的就被忽略了,当知道只经由思考来,我们只是透过比较将过去与未来连结,从思考而来的并不是直接地去体验当下的真实相。因此,这些思考并不能清除任何潜藏的烦恼。

        烦恼只能透过内观的智慧来清除,内观的智慧是从正确的因和正确的修习而来,从一个自己所有自我的错误观念中净化的心而来。然后在这些事情上的疑惑,不确定或任何一种怀疑就会消失。

        例如关于名色是如何生起的这个问题,所有疑惑都消除了。我们亲身清楚地知见种种因素和因,体验实相,一阶再上一阶,直到所有疑虑,不安尽皆消除,当生灭随观智这个观智的达到,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修习位阶,禅修者在他所体验的每一刻的觉照上,已然获得一个彻底的全新洞见,迈向行道上的你,已登上通往涅槃的车上,勇往直前。

繁体原文:

第一条

凡夫平常都在制造流轉,每一刹那在接觸外境時,所做出的決定都是流轉的力量比較大,心愈來愈複雜,生活太多選擇,心一直在制造很多事情,捉这個,捉那邊,不斷的捉,捉到可以攀附了,就覺得安全,但是又害怕失去,為了保有这種安全感,又去制造另一種不安全的情況,女捉男,捉到又怕失去對方,為他煩惱,男的捉到女方,當貨物的想佔有,別的男生不能接觸的,捉到了對方難道人生就安全了嗎,靠岸了嗎,當你想擁有對方,你已經迷失了,產生苦業了,因為他或她是你的輪迴、經由我們的習性反應,我們郤創造了迷妄,而对偏爰的執取。

第二条

念頭和想象的泉源,被称作行蕴,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想法会在心中短暫波動然後消失,这些心理波動本質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們只不過在覺知中一閃然後不留痕跡地消失,只有當想蕴拿起它們,它們才变成有特定意義和內容的思想和意見,想蕴是記憶,認知和詮釋的名蕴,想拿取念頭的片段然後詮釋并扩充,假設,制做,把它們变成'議題,行蕴,接著把議題延續成連绵不斷的妄想,妄想是煽動者,一旦行動,想就執取它,一起编故事,好的或不好的,然後詮釋成自我的,以為是真。

第三条

我們常常会衝動地说出一些話,做出一些事,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句話語,每個行為,都已带上各自的印記无法逃脱,因此,當你在坐禅的時候,六根收攝,已有戒,定,慧,當下的覺知,自己一定有些少覺察到的,當然要看每一個人的持續下去,是否每天的堅持了,宣隆法是每天都要谏呼吸,自己是沒有直口說,我太忙,无時間,人命在呼吸間,你有在覺知嗎,这才是重点,珍惜時間,珍惜法緣,一生之中可能是你唯一的一次,得'聞正法,無論你安止何處,那兒便是你的道埸。

第四条

當你禅坐時,有時平静,有時困惑,疲倦,也不要加入任何批評,只要整體地看,看你拥有什麼,只要看,不用去判斷,如果是好的,別抓緊它,如果是不好的,別粘著它,好和坏都会咬住人,因此别緊抓不放,你只是知即可,无什麼是好或不好的,每一節禅觀都只是一次經驗,從你的身心五蕴經過而己,也无一節是相同的,你也不必'記著它,經由直接的体驗以了知身心生灭的这個清楚分隔,与經由聽聞或研讀而瞭解或明白,是不同的,不管你聽聞得多好或者你可能透过研讀而有多少正確的了解,你仍舊沒有体驗到一切存在的實相。了知一切存在的實相不可能透过思量或研讀而達到。如果我們思考,思量我們只有概念上的知識,我們所知道的只和过去与未來有関,而當下真正在發生的就被忽略了,當知道只經由思考來,我們只是透过比較將过去与未來連結,從思考而來的並不是直接地去体驗當下的真實相。因此,这些思考並不能清除任何潛藏的煩惱。煩惱只能透过內觀的智慧來清除,內觀的智慧是從正確的因和正確的修習而來,從一個巳自所有自我的錯誤觀念中净化的心而来。然後在这些事情上的疑惑,不確定或任何一種懷疑就會消失。例、関於名色是如何生起的这個問題,所有疑惑都消除了。我們親身清楚地知見種種因素和因,体驗實相,一階再上一階,直到所有疑慮,不安盡皆消除,當生灭隨觀智这個觀智的達到,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修習位階,禅修者在他所体驗的每一刻的覺照上,巳然獲得一個徹底的全新洞見,邁向行道上的你,已上了通往涅槃的車上,勇往直前。

注:简体化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

          

Lisa师姐每日分享(2020.10.31)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

2020.10.31 第一

如果你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实,眼睛的感官一定在欺骗你的心。即使你相信了自己的心,你的心也不会一直忠诚于你。人心在变,环境在变,心情也会跟着感觉走!

 在这个虚幻多变的内外世界里,找不到你所向往的完美,也靠不上值得信任的依赖。除非你能“观”,面对当下的存在,知。忘却曾经与未来,接受自己不完美,当下你就见到了繁星。

不完美,才美,烦恼即菩提,也是你修行的所在啊。在哪里执,就在哪里放。当你在坐禅的时候,看自己的嗔和执最清楚,如实的觉知到它即可。不要给五蕴耍,令你散乱,骗自己再制造故事。已经骗了自己无数劫,还不够吗。

2020.10.31 第二条

的生起和灭去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好像闪电,仔细观察想蕴比行蕴来得更微细,行闯进觉知,是念头的基本构建想,不会像念头闪动般的被体验到

当心完全停止,诸蕴非常平静时,才清楚感知到每一个蕴生起的方式因此想会扩散和渗透心,令心打结如果在禅观,容易入想的新同修,对身心五蕴要清楚和了解而心的部分比色蕴更加微细,一个人无法以眼睛深入观照它们,是基于定而产生的深观,能借由心来了知

人间再多的缤纷,如果缺少佛法的滋养,禅修的练习,未来则是空想佛法的重点不在于难易,而在于身体力行,在于实践与生活连结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全心全意地活在每个行动上,如同这是生命的最后,只有此时此刻,当下。

2020.10.31 

行法,是指被聚集一起以形成一个身体一个人一只动物或其它存在物与事物的那些因素作用和系。

智慧,一旦心变得足够宁静来观照时,对于练习禅修的人正确而稳当的方式就是开始训练心以智慧去探究观照身体的各个部分,单一地或者在许多部分观照,就像把身体打开来往内去观照自己的身体无法满足人任何期望的,就是于这个身体和这个身体之内。于生命存有和诸行法的迷惑错觉

痴,就是于这个身体的迷惑,对于生命存有和行法的执,就是对这个身体的执。从生命存有和行法分离就是从这个身体分离。爱与恨的痴迷就是对此身体的痴迷。

不想要死亡是于此身体的担心,当一个人死了,亲友们的哭泣与哀痛也是因为这个身体。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到死亡一刻的烦恼与痛苦都是因为这个身体。日以继夜,动物和人们一窝蜂地东奔西跑,寻求食物和居所,全因这身体的本质需要。

这个世间主要的起因,是像个轮子把人和动物转得头晕目眩,不曾让他们直正地张开双眼看清他们的真实状这就像一把时时烧他们的火,身体是这所有情况的因,就因为此身,生命被烦恼淹没

没有修行的心像野兽,乱找散乱不安直到他们自完全无法从这情况中脱离简言之,此世间的整个事实,就是单单于此身的事实。如果以智慧用方法观察身体,你会对身体厌倦与舍离,减少对身体的喜与爱着。

因而借由舍离它以抽离对身体的坚固执着。同时,对身体的所有感觉了知,不再被恨任何人的身体所迷惑。身体具备三特相,无常,苦,无我和四个成分,四大,四界地水火风,这是遍及整个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的,所知见的称之为色法。

2020.10.31 

你的修行有多大的成就,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耐心和毅力。因此,无论你有多忙,都不要放弃禅修。基础要扎实,是你持续不断的坚持。生命有如待熟的果实,终将有掉落之时,所有生命皆有苦,有谁能够不死?

欲界,色界,无色三界的存在,皆由过去的业而成。如种子长出本体的形象,业报与意识如影随形。 心眼被贪嗔痴蒙蔽,因而生妄见。认为死后如生时,或认为身死神识也灭。欲界,色界,无色界,善,不善五处由心识所造。来去无声息,去哪里由心行决定。

繁体原文:

2020.10.31 第一

如果你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實,眼睛的感官一定在欺騙你的' 心,即使你相信了自己的心,你的心也不会一直忠誠于你,人心在变,环境在变,心情也会跟著感覺走! 在这個虚幻多变的內外世界里,找不到你所向往的完美,也靠不上值得信任的依賴,除非你能觀面對當下的存在,知,忘卻曾經与未来,接受自己不完美,當下你就'見到了繁星,不完美,才美,煩惱即菩提,也是你修行的所在啊,在那裡執,就在那裡放,當你在坐禅的時候,看自己的嗔和執最清楚,如實的覺知到它即可,不要給五蕴耍,令你散乱,騙自己再制做故事,已經騙了自己無數劫,還不夠嗎。

2020.10.31

行的生起和灭去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好像閃電,仔細觀察,想蕴比行蕴來得更微細,行闖進覺知,是念頭的基本构建,想,不会像念頭閃動般的被体驗到,當心完全停止,諸蕴非常平静時,才清楚感知到每一個蕴生起的方式,因此想会扩散和滲透心,令心打結,如果在禅觀,容易入想的新同修,對身心五蕴要清楚和了解,而心的部分比色蕴更加微细,一個人無法以眼睛深入觀照它們,是基於定而產生的深觀,能藉由心來了知,人間再多的繽紛,如果缺少佛法的滋養,禅修的練習,未来則是空想,佛法的重點不在於難易,而在於身體力行,在於實踐与生活連結,有耕耘就会有收獲,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全心全意地活在每個行動上,如同这是生命的最後,只有此時此刻,當下。

2020.10.31 

行法,是指被聚集一起以形成一個身体,一個人,一隻動物或其它存在物与事物的那些因素,作用和関係。

智慧,一旦'心巳变得足夠寧靜來觀照時,对於練習禅修的人正確而穩當的方式就是,開始訓練心以智慧去探究觀照身体的各個部分,單一地或者在許多部分觀照,就像把身體打開來往內去觀照自己的身体。無法滿足人任何期望的,就是関於这個身體和这個身体之內。関於生命存有和諸行法的迷惑錯覺,痴,就是関於这個身體的迷惑,对於生命存有和行法的執著,就是对这個身體的執著。從生命存有和行法分离就是從这個身體分离。爱与恨的痴迷就是对此身體的痴迷。不想要死亡是関於此身體的担心,當一個人死了,親友們的哭泣与哀痛也是因為这個身体。一個人從出生那天到死亡一刻的煩惱与痛苦都是因為这個身體。日以繼夜,動物和人們一窝蜂地東奔西跑,尋求食物和居所,全因这身體的本質需要。这個世間主要的起因,就'是像個輪子把人和動物轉得頭晕目眩,不曾讓他們直正地張開雙眼看清他們的真實狀況,这就像一把時時烧著他們的火,身體是这所有情况的因,就因為此身,生命被煩惱淹沒,沒有修行的心像野獸,乱找散乱不安。直到他們自巳完全無法從这情況中脱离,簡言之,此世間的整個事實,就是單單関於此身的事實。如果以智慧用方法觀察身體,你会对身體厭倦与捨离,减少对身體的喜与爱著,因而藉由捨离它以抽离对身體的堅固執著,同時,对身體的所有感覺了知,不再被爰恨任何人的身體所迷惑。身体具備三特相,無常,苦,無我和四個成分,四大,四界地水火風,这是遍及整個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的,所知見的稱之為色法。

2020.10.31 

你的修行有多大的成就,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耐心和毅力,因此,無論你有多忙,都不要放棄禅修,基礎要札實,是你持續不断的堅持,生命有如待熟的果實,终將有掉落之時,所有生命皆有苦,有誰能夠不死?

欲界,色界,無色三界的存在,皆由过去的業而成,如種子長出本体的形象,業報与意識'如影隨形。' 心眼被貪嗔痴朦蔽,因而生妄見。認為死後如生時,或認為身死神識也灭,欲界,色界,無色界,善,不善五處由心識所造,來去無声息,去那裡由心行决定

注:简体使用微信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