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取造作是苦的来源。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1.9)

2020-11-09 12:34:08 734 Lisa老师

Lisa老师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圆子  校对:奕

第一

一切良善与尊贵品质的培育,来自我们自己的意识语言行为来自修布施持戒等言行方面的善德属于粗糙与中等层次的善德精细层次的善德来自修心,也就是禅定,是内观智慧禅,是止观平衡的正定

因此在我们必须学懂的事物当中,心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心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有生有灭另一个层次不生不灭如果心沦陷于造作,它必然得重复生与死

不过确见明知一切造作的心,就能够放开它们,达到不生,不死,只是知我们如果想要超越忧苦,也就是不再有生死首先必须了解造作的真正本质,分两类一类是世间层次的造作一类是法层次的造作

两者都有现实性,但它们都是生灭事件因此,佛陀说,一切造作皆无常因为这两种造作都以开端,接着变化,最后衰灭

凡是能够朝内专注,如实明晰知见这个状态,调御心,对一切造作能生起智慧的人,必然能从一切苦中解脱。别迷于安止,也别迷于放逸。了解造成问题的只是自己与自己的执着。

第二条

执取作是苦的来源如果你在坐禅的时候,想进步,想突破都是不必要的如果心没有在造作,一切顺其自然,你只是在知,在感受,不执取是我,有我,你自然走在道上。已经在突破,在道上了

坐禅的目的,是灭苦,不是在作再制苦,如果在追在求,都是错禅修中的重要原则是无论发生何事都别怀疑,疑惑只会增加纠结。

若心是明亮与清醒的,别怀疑。只要持续精进修行,别被困在那些状态的反应中,对感受只是保持觉知,别对它们起疑惑干扰你的心,它们只是如实存在而已。

这一切的反面非作,即离行什么是非造作?无动摇无变化无消解,那就是非造作在变,但我们的心不变造作苦,但心不苦造作非我但我们的心不是非我无心执占的造作,那就是非造作

一般来说,多数人只了解六师教给的知见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念头,它们是变化不确定无明造作的来源因此,坐禅闭这些感官

因为作看不见其他作,只有到一边,如实知,自然的本质禅修是采取一种单刀直入的态度,别被困在疑惑中或过度延伸禅修的经验无论呈现任何不寻常或特殊的禅相,当它结束时,那是什么?法尔如是。并为你带来不可动摇的特质。

心动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摇动,一种是业果影响之下的摇动。一日之间,心动多少次?有时它因现业,当下动机而动,有时因旧业,过去动机而动。不过它怎样动起来?我们不知道,这就是无明。无明导致“造作”,也就是念头滋生的无觉知。

因此,修习坐禅非常重要!

如果你没有在觉知,心必然被造作执着占据,每一个造作,都有心执占它,只是你不知道而。因此只有当我们放开造作,不执取时,那时是法的自在、清静、安稳和不变的自在。接下来也能够对他人怀有慈悲善意智者把思维提升到善德层次离欲离害思维。

如果心一旦升转到这样的高层次,就会明辨。好比一盏明灯,这叫做智了解世间诸事的直觉知性,世间解,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是圣道的技能,透视世间,明了一切,无痛苦的干扰,叫做明行足,明察的技能具足,正。

第五条

一切造作皆无常,生灭是其本质,既有生起必然灭去。法在一种意义上,是滋养、净化心的工具;另一种意义上,法是我们自己,我们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世界不外乎法的运作。

不过这不是法的精髓,法的精髓在于心。持之以恒禅修,逐渐地进步。我们尚无深奥的智慧,并非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么,但可一次进步一点点,我们可能不知道自有进步,但可一点点地做,做好你的每一天。

 

 

 

 

 

繁体原文:

第一

一切良善與尊貴品質的培育,來自我們自巳的意識,語言,行為,來自修布施,持戒等言行方面的善德,屬於粗糙与中等層次的善德,精細層次的善德来自修心,也就是禅定,是智慧內觀禅,是止觀平衡的正定,因此在我們必須學懂的事物當中,心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心有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有生有灭,另一個層次不生不灭,如果心淪陷於造作,它必然得重復生与死,不过確見明知一切造作的心,就能夠放開它們,達到不生,不死,只是知,我們如果想要超越憂苦,也就是不再有生死,首先必須了解造作的真正本質,分兩類,一類是世間層次的造作,一類是法層次的造作,兩者都有現實性,但它們都是生灭事件,因此,佛陀說,一切造作皆無常,因為这兩种造作都以升起尚開端,接著变化,最後衰灭,凡是能夠朝內專注,如實明晰知見这個狀態,調御心,对一切造作能生起智慧的人,必然能從一切苦中解脱。别沈迷於安止,也别沈迷於放逸。了解造成問題的只是自己与自巳的執著。

执取做作是苦的来源,如果你在坐禅的时候,想进步,想突破都是不必要的,如果心冇在造作,一切顺其自然,你只是在知,在感受,不执取是我,有我,你自然走在道上,巳经在突破,有在道上了,执取做作是苦的来源,坐禅的目的,是灭苦,不是在做作再制做苦,如果在追,在求,都是错,禅修中的重要原则是,无论发生何事都别怀疑,疑惑只会增加纠结。若心是明亮与清醒的,别怀疑。只要持续精进修行,别被困在那些状态的反应中,对感受只是保持觉知,别对它们起疑惑干扰你的心,它们只是如实存在而已。

这一切的反面非做作,即離行,什麼是非造作?無動搖,無变化,無消解,那就是非做作,造作在变,但我們的心不变,造作苦,但心不苦,造作非我,但我們的心不是非我,無心執占的造作,那就是非造作,一般来說,多數人,只了解六師教给的知見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念頭,它們是变化,不確定,苦,無明,造作的來源,因此,坐禅在関閉这些感官,因為做作看不見其他做作,只有到令一边,如實知,自然的本質,禅修是採取一種单刀直入的態度,別被困在疑惑中或过度延伸禅修的經驗,無論呈現任何不尋常或特殊的禅相,當它結束時,那是怎麼?法爾如是。並為你带來不可動摇的特質。

第四条

心動有兩种,一种是自然的摇動,一种是業果影响之下的搖動,一日之間,心動多少次?有時它因現業,當下動机而動,有時因舊業,过去動机而動,不过它怎樣動起來?我們不知道,这就是無明,導致做作,也就是念頭滋生的無覺知,因此,修習坐禅非常重要,如果你冇在覺知,心必然執占,每一個造作,都有心執占它,只是你不知道而巳,因此只有當我們放開造作,不執取時,那時是法的自在,清静,安稳,不变的自在,接下來也能夠对他人懷有慈悲善意,智者把思维提升到善德層次,離慾,離害思维,如果心一旦升轉到这样的高層次,就会明辨,好比一盞明燈,这叫做\智,了解世間諸事的直覺知性,世間解,是一种特殊的認知能力,是聖道的技能,透視世間,明了一切,無痛苦的干擾,叫做明行足,明察的技能具足,正

第五条

一切做作皆無常,生灭是其本質,既有生起必然灭去,法在一种意義上,是滋養,净化心的工具,另一种意義上,法是我們自巳,我們身体的每個部分,都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世界不外乎法的運作,不过这不是法的精髓,法的精髓在於心。持之以恆,逐漸地,我們可以從事禅修。我們尚無深奧的智慧,並非真的知道自巳在做怎麼,但可一次進步一点点,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巳有進步,但可一点点地做,做好你的每一天。

 

注:简体化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