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奉持佛陀的教法|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1.16)

2020-11-16 11:39:14 691 Lisa师姐

Lisa师姐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萱 校对: 欣)

第一条

        佛教,是佛陀的教导,一个觉悟者的教导,是传承原汁原味的 。佛陀是人不是神,是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伟人。学习佛陀的教言,了解佛陀的根本教法,然后付诸于实践,致力于断除烦恼,究竟灭苦,才是佛陀所教,也叫做佛教。

        但现在世间的人,已经曲解佛教。求佛、拜神、念咒、算命、看相、占卜、驱邪、祭祀,通通说是佛教。实际并没有依佛陀所传根本教法进行奉行和实践。

        新同修要有正确的知见,才能依法修行。心态和态度,会影响了你的修证,正确的知见的下一步便是时时保持正念。佛陀先说觉醒,再说觉醒与正念要结合。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全心全意,毫无杂念地这么做,七日之后定能开悟。他说的是纯粹地正念。但即便我们只有一点正念,一样能使我们进步良多。

        正念与觉知是唯一能使我们明了内心的方法。沒有正念,就听不到内心的良知,沒有正念,就守不住我们的根门。正念是唯一能使我们明了内心一切的心理因素。沒有正念,便没有在修行,沒在“自我”训练。如果我们不加以“自我”训练,我们依然“自我”很重。如果我们只满足于过去的一切,今天就不会坐在家里或禅堂打坐。如果我们能不放纵自己的欲望的话,便已学会了守护根门了。禅修的时候是关闭你的六根门,培养正念及建立戒定慧。

第二条

        宣隆内观禅,观痛的目的是为了看到所有的疼痛只是生起,短暂停留后灭去的现象。心不要牵涉其中,以“自我”的角度,如果认为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来观察,那么就会破坏了观察疼痛的技巧及本性,阻止了理解感受真相的智慧生起。所以这也是为何在禅坐的时候,不要无中生有及入想,虚妄之中在造作,令烦恼影响了心。

        观察疼痛生起时的真相,只是保持觉知。有时会不觉得痛也无觉受,那是因为走神了、入想了、虚了,没有集中专注在所缘上了。没有在觉知和觉察上,失念是心没有专注没有在觉知,在修习上每个人必须体验和经历的过程中。都在积累,因為心还有很多以上的烦恼未清除,因此,还需努力。

        如果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念头和每一个感觉,并且随心所愿的黏着它们,那么,要放下是不可能的。这种放下的作法是心安稳成熟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放下是不执着。

        不去贪恋我们所想的、所感觉的。当我们能放下欲望,排斥与抗拒时,我们方才开始修行。

        内观禅不是跟随你的妄想,在观妄想,而是净化你的妄念,当妄念得到净化,心才能夠定得下来安住安稳。在禅坐里你才能坐得住。

第三条

        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上座部佛教,是最古老的流派。巴利语则是佛陀和圣弟子们的用语,上座部佛教坚持传承和保持佛陀的原本教法,不主張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延伸和改变,因此被称为原始佛教或根本佛教。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后世集结,将佛陀的教导记录成为佛经以及律和论,但是现代人已经将佛陀的教法,将经典奉为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不肯依佛陀所教,依佛教的方法实践,烦恼依然存在。因此坐禅要用方法去实践,根除“自我”,正是佛陀所讲佛法的核心。

        “自我”是个沉重的负担,使我们的心无法安稳自在。灾难、贫穷、疾病和死亡并不是人痛苦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欲望的不满足。满足与“自我”都只是妄见,怎么可能找得到呢!比大海捞针更难。这里找,那里找,只会让你在这个小小的世界忙碌不已。假如我们停止追求自我的满足,我们的苦会立刻消灭。因为苦只因欲求而产生。

        随着“自我”不再是心最主要的部分,我们的“自我”就会减弱,要除掉这个纠缠我们的巨大根源,必须使用正念。我们发现要保持正念实非易事,是因为如实的专注会给我们示现没

        有我这个身体,没有身心存在的事实。就像撞上一面墙,内心不但不会设法突破这面墙,反倒会退心。心会来来回回,起起落落,有时进有时退,唯有当行持实践中,有在行动的当下,已无做作者存在时,真实的正念方能生起。

        但是,二元对立的正念,会使我们以为有正念者和被观照者。如果我们精确无误地观照,我们甚至可以彻见一刹那间身心的无我性,这种经验是我们永生难忘的。

首先,放下追求自我的满足。

其次,更精确地保持正念。

再次,专注、定是根除“自我”的方法。

        一个想要专注的人,不可能还妄念纷飞。因此,如果我们要禅坐,就必须摒弃所有的念头和私心。如此一來,我们将体验刹那的无我。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不只是停留在认知理解,对接触到的一切所产生的反应,势必都会跟着有所改变。若能反复地重复这种经验,对自我的概念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我们清醒时,根尘不断接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另外一个能运用的工具。最强烈的触觉通常都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禅坐触觉也是最強烈的,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续下去。这是行者都会有过的体验。

第四条

        一个实修者,如果诚心修行并努力地保持稳定的念住觉知,不断地观察心念。当念住无时无刻都在觉察着我们的一切姿势,和思维与情绪的活动时,这就是正精进。也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依教奉行佛陀的教导,依法修行。

        不管我们是否开始正式的禅修,只要专一的努力让心专注于当下,就能持续制止烦恼所带来的苦,烦恼会无止息地造作过去与未来的念头,扰乱心,把心拖离当下,拖离维持修行的念住觉知,因此,只有修习一点一滴的积累力量,才是自己每天的功课、功德和行持。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佛教,是佛陀的教導,一個覺悟者的教導,是傳承,原質,原味,佛陀是人,不是神,是一位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偉人,學習佛陀的教言,了解佛陀的根本教法,然後付諸實踐,致力於断除煩惱,究竟灭苦,才是佛陀所教,也叫做佛教、但現世間的人,已經曲解佛教,拜的,求的,念咒,算命,看相,占卜,驱邪,祭祀,通通说是佛教,但是冇依佛陀所教奉行和實踐,因此,重講,新同修要有正確的知見,才能依法修行,心態和熊度,会影響了你的修証,正道上的下一步是時時保持正念。佛陀先說覺醒,再說覺醒与正念要結合。佛陀說,如果我們能全心全意,毫無雜念地这麼做,七日之後定能開悟。他說的是純然地正念,可是,即使只有一点正念,一样能使我們進步良多。正念与覺知是唯一能使我們明瞭內心的方法。沒有正念,就聽不到內心的良知,沒有正念,就守不住我們的根門。正念是唯一能使我們明瞭內心一切的心理因素。沒有正念,便沒在修行,沒在自我訓練。如果我們不加以自我訓練,我們還是依然故我。假使我們只满足於过去的一切,今天就不会坐在家里或禅堂打坐,如果我們能不放縱自巳的慾望的話,便巳學会了守護根門了?禅修的時候是関閉你的六根門,培養正念,戒定慧的建立。

第二条

宣隆內觀禅,在觀痛的目的是為了看到所有的疼痛只是生起,短暫停留后灭去的現象,心不要牽涉其中,以自我的角度,以為是你身體的一部分来觀察,那麼,会破壞觀察疼痛的技巧,和痛的本性,阻止了理解感受真相的智慧生起,因此,為什麼在禅坐的時候,不要无中生有,入想,虚妄之中在制做,令煩惱影響了心,觀察疼痛生起時的真相,只是知,有時,為什麼不覺得痛和无覺受啊,因為走神了,入想了,虚了,无在集中專注在所缘上了,无在覺知覺察了,失念是心冇專注冇在覺知,在修習上每個人必須体驗和經歷的过程中,都在積累因為心還有很多以上的煩惱未清除,因此,還需努力。假如我們深信每一個念頭和每一個感覺,假若我們随心所願的黏著它們,那麼,要放下是不可能的。这種放下的作法是心安穩成熟裡,最重要的一部分,放下是不執著,不拥有我們所想所感覺的。當我們能放下慾望,排斥与抗拒時,我們方才開始修行。內觀禅不是跟随你的妄想,在觀妄想,而是净化你的妄念,當妄念得到净化,心才能夠定得下來安住安穩。在禅坐里你才能坐得住。

第三条

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上座部佛教,是最古老的流派,巴利語則是佛陀和聖弟子們的用語,上座部佛教堅持傳承和保持佛陀的原本教法,不主張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發挥和改變,因此,稱為原始佛教或根本佛教,佛法是佛陀所教導的法,是断除煩惱,灭尽诸苦的方法,後世,結集,將之成為佛经,律和論,但是現代人巳經將佛陀的教法,將經典奉為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藥,了生脱死的真言,不肯依佛陀所教,依佛教的方法實踐,煩惱依然存在,因此坐禅要用方法去實踐,根除自我,正是佛法的核心,佛陀与其教法便是了,自我是個沉重的負担,使我們的心無法安穩自在。災難,貧窮,疾病和死亡並不是人們不悦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欲望的不滿足,滿足与自我都只是妄見,怎麼可能找得到呢?比海底撈針更難?这里找,那里找,只会讓每個人在这個小小的世界忙碌不巳。假如我們停止追求自我的滿足,我們的苦会立刻消灭,因為苦只因欲求而產生。此外,随著自我不再是心最主要的部分,我們的自我就会减弱,要除掉这個糾纏我們的巨大根源,必須運用正念。我們發現要保持正念實非易事的原因,是因為如實的專注会給我們示現無個人,無身心存在的事實。就像撞上一面牆,內心不但不会設法突破这面牆,反倒会退心,心会来来回回,起起落落,有時進有時退,唯有當行持實踐中,有在行動的當下,已無做作者存在時,真實的正念方能生起。但是,二分化的正念,会使我們以為有正念者和被觀照者。如果我們精確無誤地觀照,我們甚至可以徹見一刹那間身心的無我性。这種經驗是我們永生難忘的。首先,放下追求自我的滿足,二,更精確地保持正念,三,專注,定,是根除自我的方法。一個要專注的人,不可能還妄念紛飛,因此,如果我們要禅坐,就必須摒棄所有的念頭和私心。如此一來,我'們將体驗刹那的無我。一旦有了这種体驗,而不只是停留在認知的理解,对接觸到的一切所產生的反應,勢必都会跟著有所改變。若能反覆地重覆这種經驗,对自我的概念將会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我們清醒時,根塵不断接觸,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另外一個能運用的工具。最强烈的觸覺通常都会引起我們的注意。在禅坐觸覺也是最強烈的,刹那刹那的定力会持續下去。行者都会有过的体驗。

第四条

一個修習者,如果誠心修行努力地保持稳定的念住覺知,不断地觀察心念,當念住無時無刻都在覺察着我們的一切姿勢,和思维与情緒的活動時,这就是正精進,也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依教奉行佛陀的教導,依法修行,不管我們是否在進行正式的禅修,只要專一的努力讓心專注于當下,就能持續制止煩惱的威脅,煩惱会無止息地制作过去与未來的念頭,扰乱心,把心拖离當下,拖离维持修行的念住覺知,因此,只有修習一点一滴的積累力量,才是自巳每天的功課和功德,行持。

注:简体化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