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五盖的影响精进修行 |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11.19)

2020-11-19 09:52:56 652 Lisa老师

Lisa老师每日分享

简体版(编辑:校对:奕

第一条

世间确有让我们留恋不已的东西。比如:财富、名利和爱情,那些得不到的和已失去。欲望和物欲迷惑而陷入自设的陷阱,得之欣喜,失之伤痛,心性之颠倒。无法安住于当下。也就感受不到当下最宝贵的时间和馈赠,使自己一次又一次陷于生命的困扰和苦境之中。

当你伸手向空中一抓,发现过去的抓不回,未来的抓不到,可见已逝过往和未来期待,根本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沉迷于过去和未来堆砌的幻象之中,如同水中月,滑入妄想,虚假而不自知。回归当下,是对生命最为深刻的领悟,面对当下,正视和自省,安于身心一事一物、一花一草,修习、参悟。修行是最珍贵的赐予。

第二条

我们在担忧未来的一切,希望未来的事按照我们所计划的方式发展,但通常都会事与愿违。如果行者太在意未来发生的事,便会错失当下,而当下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时刻,也是最重要的一刻。

正如不安的心生起时,或许更应该学习放下心中的不安。有趣的是,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自找的,是你自己选择的。每天忙碌于各种繁杂事物,事情总是做不完,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你,别人就不行了。

不安令自己带来很多问题,制造了很多难题。因为不安使人陷入不同的处境,而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和处理。事后感到事情多到难以应付。

不安、掉举是五之一,是一。当你想禅修时,它就出现障了,事情特别多,令你放弃、放逸,不再禅修或者没有机会再修习下去了。

佛陀把不安和担忧视为努力状态,行者被情绪摆布,让它成为你的主人。让罪恶感、忧虑充满内心,以致无法独立思考,禅修者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非常幸运得遇佛法,因为佛陀留下来的法是垂手可得的。而一个禅修者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脑袋,能将佛法中不同而相关的部分连接起来,并且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的练习。起初会很难,像拼图不知如何修起。但日子久了,功夫到了,自然像许多图片一幅一幅的渐渐连在一起,互相依存,并能夠看到整幅图案渐渐形成。

为了去除疑惑,行者要能分辨善恶,知道如何到达目标。目标是培养一颗平静的心,行者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禅修。

不安、疑惑会令我们错过轻安的体验,让怀疑障了自己而没有信心再禅修下去,甚至担心禅修太难,或许会怀疑禅修指导的方法。

遵守禅修指导方法的行者,都有很好的成果,这些指导来自二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传统,是佛陀留下的教导,是非常可靠可信的。这些禅修指导也不断被实践,而我们对修行的简介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这种个人见解往往受到自我形象和外在环境的限制,既不可靠也不可信。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接受佛陀的教导,并依教奉行,这样行者就不会心生疑惑,我们的心非常喜欢幻想各种的概念和可能性。想证明自己,我慢很强,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尤其当禅修散乱不安时,疼痛太強烈时,就会出现不安疑惑。

“疑”是个狡诈的敌人,会令行者下滑,使我们难以禅修,甚至使我们无法修行,因为心忙着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如果真的想禅修的话,一定要放下所有不安,所有类似的想法。

当我们忠于自己时,就很容易看到真实的自己。如果我门对自己都不真诚,我们怎能对别人真诚。修行只是针对自己,其他一切都只是世俗的,跟修行有关系。诚实与忠于自己是十善之一,也就是真。

第三条

掉举与担忧即是过去与未来。当念头在禅坐中生起时,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我们在担忧未。我的钱够不夠?我的健康状况会继续保持吗?我有有能力妥善地将这件事安排得宜等等。忧心未來是无意义的,至少可以说未来也许从不会发生。

当我们陷入妄想或其他种种时,那都只是假想的罢了。我们可能活不到那时候。其次,那个能预知未来的人与担忧未来的人,都会成为过去,是无法预知到其果的。所以我们最好舍弃它、忘掉它,我们在刹那刹那间都会成为过去。

生命不断地从身边溜过,因而在禅坐之际,会担心错失了什么。在禅坐里试图专注,但是内心却开始生起一大堆想要去做別的事的念头,心永无歇止。我门常妄想的东西,大多是我们仍未得到的。这便是魔罗又在呼唤了,掉举就是因此而生起。

掉举与担忧两者皆会使精神枯竭,并夺走我们在禅坐中的精力。如果将精神花在这两者上,我们便是在欺骗自己。

掉举与担忧一点用处也没有,一点建设性也有。它们会夺走我们见的能力。犹如溺水一般,我们沉溺于担忧与掉举之中。当念头涌现时,我们无法安住于当下,无法除去他们。

虽然恐惧在这当中并有被提及,但它却具有嗔恚的倾向。而恐惧在某方面也具备了担忧与掉举的倾向,而形成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不安的种子而缺乏自信。然而,它们都建立在害怕失去的自我的恐惧上。

也会阻止我们修行,佛说,我们会将所有闻的一切跟以往所认知的相比较。然而我们所知的,并不是圣意的真理,根本不能比较。所以,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我们也因此而进退不得。我们所认知的,并不全然真实,真理与世俗不能相提并论。

就是不断的制烦恼令我们无法打坐,如果我们深信有能力超越以往曾做过的一切,我们内心中的这些“疑”便能被治服了。当你能持续完整打坐禅修,也能夠专注于我们的心,并能放下嗔恚。所以真正给我们信心的,是我们自己的行动坚持。自。

第四条

作为凡夫,我们无法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每个人除了拥有此时此刻的当下,別无其他。我们常常对经失去的过去和未的将要发生耿耿于怀,因此忽略了此时此身所拥有的一切。就这样日复一日,我们的苦毫无明显的改观,只有毫无意义的重复。已失去的总是美好的,因为那里有随时可回味的记忆,而得不到,则蕴藏着神秘。那是欲望之源,对即将降临惊喜的期待。于是欲望轮回,沿着业力的轨迹来回往复,在过去和未来挣扎和迷惘。唯独对此时此刻所拥有的视而不见。

要空掉自我的观念,我们需要有点信心。去尝试未知的事物,去探视自已是否做到坚持,真理的真面目,修行生活该做些什么。如果因主观意识太强,而无法与真理相融,整个修行将功亏一篑。为什么?因修行与我们的观念往往并不相合。

摒弃心中一切妄念,看看感觉如何。空掉心中的观念,空掉一切行。当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认知也只是认知,心无动于衷。这时候,才有可能觉悟,也才有可能有所知见。

涅槃并非不可及,涅槃只在五之间。命名它、认知它,让我们更近解脱一步,远离杂染。

繁体原文:

第一条

世間确有讓我們留恋不已的東西,比如財富,名利和爱情,这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給慾望和物慾迷惑而陷入自設的陷阱,得之欣喜,失之傷痛,心性隨之顛倒,无法安住於當下,也就感受不到,當下最宝貴的時間和鐀贈,從而使自己一次又一次陷于生命的困擾和苦境之中,當你伸手向空中一抓,發現过去的抓不回來,未來的抓不到,可見巳逝过往和未來期待,根本不在自巳的掌握之中,沉迷于过去和未來的堆砌的幻象之中,如同水中捉月,滑入妄想,虚假而不知,回歸當下,是对生命最為深刻的領悟,面对當下,正視和自省,安心于身心一事一物,一花一草,和修習,参悟修行,是最珍貴的賜予。

第二条

担憂通常与未來有関,我們希望未來的事,按照我們所計畫的方式發生,但通常都会事与願違,如果行者太在意未來發生的事,便会錯失當下,而當下才是我們所拥有的時刻,也是最重要的一刻,正如不安的心生起時,或许更應該學習放下心中的不安,許多做不完的事,有趣的是所有事情都是自巳自找的,是你自巳選擇的,每天忙碌於各種雜務,事情總是做不完,覺得自巳很重要,覺得自己是個人物,沒有了你,别人就不行了,不安令自巳帶來很多問題,制做難題,因為不安使人陷入不同的處境,而我們不得不去面对,處理,事後感到事情多到難以應付,不安,掉舉是五蓋之一,是一種障礙,當你想禅修時,它就出現障礙了,事情特别多,令你放棄放逸,不再禅修或者冇机会再修習下去了,佛陀把不安和担憂視為奴隸狀態,行者被情緒擺佈,讓它成為你的主人,讓罪惡感,惡作,憂慮充滿內心,以致無法獨立思考,禅修者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非常幸運,得遇佛法,因為佛陀留下來的法,是垂手可得的,而一個禅修者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腦袋,能將佛法中不同而相関的部分連接起来,並且知道如何練習,互相配合,起初会很難,像拼圖,不知如何修起,但日子有功,像許多圖片一幅一幅的漸漸連在一起,互相依存,並能夠看到整幅圖案漸漸形成,為了去除疑惑,行者要能分辨善惡,知道如果去到達目標,目標是培養一顆平静的心,行者需要一顆平静的心禅修,不安疑惑会令我們錯过輕安的經驗,自己令懷疑障礙了自巳而没有能力再禅修,以及担心禅修太難,或許会懷疑禅修指導和方法,遵守禅修指導和方法的行者,都有很好的成果,这些指導来自二千伍佰年前的歷史傳統,是佛陀留下來的教導,是非常可靠可信的,这些禅修指導也不断被實踐,而我們对修行的見解只是一些個人的看法,这種個人見解往往受到自我形象和外在環境的限制,旣不可靠也不可信,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接受佛陀的教導,並依教奉行,那麼,行者就不会心生疑惑,我們的心非常喜歡幻想各種的概念和可能性,想証明自巳,自我傲慢很强,覺得自巳才是对的,尤其當禅修散乱不安時,疼痛太強烈時,就会出現不安疑惑,疑是個狡詐的敵人,会令行者下滑,使我'們難以禅修,甚至使我們無法修行,因為心忙著想一些無関緊要的事,如果真的想禅修的話,一定要放下所有不安,所有類似的想法,當我們忠於自巳時,就很容易看到真實的自巳。如果我們对自巳都不真誠,我們怎能对别人真誠。修行只是針对自己,其他一切都只是世俗的,跟修行沒有関係。誠實与忠於自己是十善之一,也就是真。

第三条

掉舉与擔憂即是过去与未来。當念頭在禅坐中生起時,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我們在擔憂未來。我的錢够不夠?我的健康狀況会繼續保持下去嗎 我有沒有能力妥善地將这件事安排得宜?憂心未來是無意義的,或至少可以說,未来也許從不会發生。當我們陷入妄想或其他種種時,那都只是假想的罷了。我們可能活不到那時候,其次,那個能經驗未来的人,与擔憂未来的人,都会成為过去,是無法經驗到其結果的,所以我們最好捨棄它,忘郤它,我們在刹那刹那間都会成為过去。生命不断地從身边溜过,因而在禅坐之際,会擔心錯失了怎麼。在禅坐里試圖專注,但是內心郤開始生起一大堆想要去做別的事的念頭,心永無歇止。我們常妄想的東西,大多是我們仍未得到的。这便是魔罗又在呼喚了。掉舉就是因此而生起。掉舉与擔憂两者皆会使精神枯楬,並奪走我們在禅坐中的精力。如果將精神花在这兩者上,我們便是在欺騙自巳。掉舉与擔憂一点用處也未有,一点建設性也沒有。它們会奪走我們徹見的能力。猶如溺水一般,我們沉溺於擔憂与掉舉之中。於是,念頭湧現時,我們無法安住於當下,無法除郤它們。虽然恐懼在这當中並沒有被提及,但它郤具有嗔恚的傾向。而恐懼在某方面也具備了擔憂与掉舉的傾向,而形成來來回回,上上落落不安的種子,缺乏自信,然而,它們都建立在害怕失去的自我的恐懼上。疑也会阻止我們修行,佛說,我們会將所聞的一切跟以往所認知的相比較。然而我們所知的,並不是勝義的真理,根本不能比較。所以,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我們也因此而進退不得。我們所認知的,並不全然真實。真理与世俗是不能相提並論,疑就是不断的制做煩惱令我們無法打坐,如果我們深信有能力超越以往曾做过的一切,我們內心中的这些疑便能被治服了。當你能持續坐完整坐禅修,也能夠專注於我們的心,並能放下嗔恚。所以真正帶給我們信心的,是我們自巳的行動堅持。

第四条

作為凡夫,我們无法清醒地認識到一個事實,每個人除了拥有此時此刻的當下,別无其他,我們常常对己经失去的过去和未來的將来耿耿於怀,因此忽略了此時此身所拥有的一切,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們的苦,毫無明顯的改觀,只有毫無意義的重复,已失去,总是美好,因為那里有随時可回味的記憶,而得不到,則蕴藏著神秘,那是慾望之源,对即將降臨的惊喜,期待,于是慾望的輪迴,沿著業力的軌迹來去往复,在过去和未來挣扎和迷惘,唯獨对此時此刻所拥有的視而不見,要空掉自我的觀念。我們需要有点信心,去嘗試未知的事物,去探視自已是否做到堅持,真理的真面目,修行生活該做些怎麼,如果因主觀意識太強,而無法与真理相融,整個修行將功虧一潰。為什麼?因為修行与我們的觀念往往並不相合。摒棄心中一切妄念,看看感覺如何。空掉心中的觀念,空掉一切行。當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認知也只是認知,心無動於衷。这時候,才有可能覺悟,也才有可能有所知見。涅槃並非遙不可及,涅槃只在五蓋之間,命名它,認知它,讓我們更近解脱一步。遠離雜染。

注:简体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