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道觉知的心时就是心念处|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1.4.26)

2021-04-25 19:13:50 816 Lisa

简体版(编辑:校对:觀


女声朗读:AI 

男声朗读:AI 

男声朗读:朱师兄 点此进入


 

觉知者并非我

修习念处的目的是觉悟无我,自我假象的最后两个归处是觉知者与造作者,如果你将任何东西都视为本质上的你,则它将是这两者或其中之一,你认为自己是那个造作者或觉知者,这两种根深蒂固的假象就横梗在你与觉悟之间,看穿这些假象一次,你就是入流者,每次都能看穿这些假象,你就是阿罗汉。

以这种方式观心

看见它是一连串个别独立的事件,没有东西从一个刹那到下一个,将会揭穿觉知者总是存在且一直在那里接收世界经验的假象,于是你颠覆了自我假象的最后庇护所。

前你可能认为我是觉知者是显而易见的事,但显而易见的事经常是错的。

现在你看见它就只是觉知,或只是意识,就如心识不会时时都在那里。

心只是个自然现象,也会止息,它不可能是我我的或自性,你终将了解觉知者心,是无我的。

如果你未到达这个境界,你是不知道的,讲多了都是妄语,而争论并不会令人开悟。

即心所对境,是四念处中的最后一项。念处经中列出的法是五盖五蕴六内外处七觉支与四圣谛。

当你在纯净的心上维持超强时,各种识的本质会自行展现,而识并非平顺流动过程,而是一连串个别独立的事件物质元素的流动也是同样的我们所以为的识流,此时被清楚地洞见为一连串个别事件,而每个人的意识心都不相同,更不能比较谁高谁底,其实,就只是如是,并无任何东西在流动每个根识刹那都是个别的。

有种属于见的特质,在听尝与触当中也找得到,这个特质称为觉知,在超强持续的观照之下,你将能辨识出这个觉知。

当禅修者到达任何的境界,都是自己的自身体验,有真有假,当你的心不净时,都会是虚妄的假象,但当你体验到无我的境界时,也只是如是而巳。

无论修行何种法,包括布施持戒禅定或慈悲,佛陀说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追求寂灭。

没有一个人在经验愉悦与痛苦,这些事都是前因所衍生的后果。因此,真实语勿妄语。

 

所缘及心

什么是所缘?什么是心?能知道的就是心,被知道的是所缘,所缘也可称为目标,目标或所缘就是心觉知到的对象,声音是被觉知到的,声音是所缘,痛是被觉知到的,痛是所缘,心也是被觉知到的,所以心也是所缘

行者必须明白的本质是什么?所缘的本质是什么心的本质就是能够知道所缘因此,行者不用强逼心去知道东西,因为它本来就能知道,行者只需确保觉知有没有存在,知道的心它本来就在运作著,如果能守住知道的心,所有的所缘其实都会跑到心里来的,因为心本来就知道外面的事物,如果能观察到心,外面所有的资讯心都会知道,心不用跑去外面找这个所缘,那个所缘,当行者触碰的感觉,这触碰的感觉就是一个所缘,而知道触碰的心是另外一个现象

声音和听到声音是同时发生的,而听到声音和知道听见声音,是不一样的,听到并不代表知道自己听见闻到,知道闻到尝到,知道尝到,感受到,知道感受到,都是不一样的,是两个不同的现象,注意力是经常改变的,心会自动导向较强的所缘,例手在动,心在注意手,这注意力也是心的功能,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受到等等,其实这些现象是同一类的现象,知道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碰感觉到,就是心有注意到那些现象

行者禅修时,只知道所缘,慢慢地行者既知道所缘,也能知道观察所缘的心,这时,觉知的心就能知道这两个同时发生的现象,所缘及知道所缘的心,当修习者有了经验,能知道觉知的心时,就可以去觉知这个觉知的心,就不需要去看很多不同的所缘,只是知道心在觉知就可以了,因此心出来知,呼吸每一下知即可,不加入任何元素

 

繁体原文:

覺知者並非我

修習念處的目的是覺悟無我',自我假象的最後兩個歸處是覺知者与造作者,如果你將任何東西都视為本質上的你,則它將是这兩者或其中之一,你認為自己是那個造作者或覺知者,这兩種根深柢固的假象就橫梗在你与覺悟之間,看穿这些假象一次,你就是入流者,每次都能看穿这些假象,你就是阿罗漢。

以这種方式觀心

看見它是一連串個別,獨立的事件,沒有東西從一個刹那到下一個,將会揭穿覺知者總是存在且一直在那里接收世界经驗的假象,於是你顛覆了自我假象的最後庇護所。

先前你可能認為我是覺知者是顯而易見的事,但顯而易見的事经常是錯的。

現在你看見它就只是覺知,或只是意識,就如心識不会時時都在那裡。

心只是個自然現象,也会止息,它不可能是我,我的或自性,你终將了解覺知者,心,是無我的。

如果你未到達的境界,你是不知道的,講多了都是妄語,而爭論並不会令人開悟。

法、即心所对境,是四念處中的最後一項。

念處经中列出的法是五蓋,五蕴,六內外處,七覺支与四聖諦。

當你在纯净的心上维持超强念時,各種識的本質会自行展现,而識並非平順流動行过程,而是一連串個别,獨立的事件,物質元素的流動,同样的,我們所以為的識流,此時被清楚地洞見為一連串個别事件,而每個人的意識心都不相同,更不能比較誰高誰底,其實,就只是如是,並無任何東西在流動。

每個根識刹那都是個别的。

有種属於見的特質,在聽,嗅,嚐与觸當中也找得到,这個特質稱為覺知,然而,在超强念的觀照之下,你將能辨識出这個覺知。

當禅修者到達任何的境界,都是自己的自身体驗,有真有假,當你的心不净時,都会是虚妄的假象,但當你体驗到無我的境界時,也只是如是而巳。

無論修行何種法,包括布施,持戒,禅定或慈悲,佛陀說法的目的只有一個,即追求寂滅。

沒有一個人在經驗愉悅与痛苦,这些事都是前因所衍生的後果。因此,真實語勿妄語。

所緣及心,什麼是所緣?什麼是心?能知道的就是心,被知道的是所缘,所缘也可稱為目標,目標或所缘就是心覺知到的对象,声音是被覺知到的,声音是所緣,痛是被覺知到的,痛是所缘,心也是被覺知到的,所以心也是所缘,行者必須明白的本質是怎麼样?所缘的本質是怎麼样?心的本質就是能夠知道所緣,因此,行者不用强逼著心去知道東西,因為它本來就能知道,行者只需确保覺知有沒有存在,知道的心它本來就在運作著,如果能守住知道的心,所有的所缘其實都会跑到心里來的,因為心本來就知道外面的事物,如果能觀察到心,外面所有的資訊心都会知道,心不用跑去外面找这個所缘,那個所缘,當行者觸碰的感覺,这觸碰的感覺就是一個所缘,而知道觸碰的心是另外一個現象,声音和聽到声音是同時發生的,而聽到声音和知道聽見声音,是不一样的,聽到並不代表知道自己聽見,聞到,知道聞到,嘗到,知道嘗到,感受到,知道感受到,都是不一样的,是兩個不同的現象,注意力是经常改變的,心会自動導向較强的所緣,例手在動,心在注意手,这注意力也是心的功能,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感受到等等,其實这些現象是同一類的現象,知道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碰感覺到,就是心有注意到那些現象,行者禅修時,只知道所缘,慢慢地行者既知道所緣,也能知道觀察所缘的心,这時,覺知的心就能知道这兩個同時發生的現象,所緣及知道所缘的心,當修習者有了经驗,能知道覺知的心時,就可以去覺知这個覺知的心,就不需要去看很多不同的所缘,只是知道心在覺知就可以了,因此心出來知,呼吸每一下知即可,不加入任何元素,知

 

 

注:简体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