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老师每日分享(2020.9.14)

2020-09-14 14:13:18 607 Lisa师姐

简体版:(编辑:争)

 

第一条

 

一般世间人,当活到一定的年纪后,改变自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靠自已的努力,效果也可能很有限。因此,请你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想想自已想改变怎么。

多亲近善友和善知识,远离无明愚痴的人。当你在家想禅修的时候,心总是没有力量,或受干扰,请多共修。

 

性格与行为如同一面镜子。跟性格良好的人相处,可以从他身上的镜子看出你自巳。换言之,身边的善友很重要。只要你希望变得跟对方一样,例跟开朗的朋友一起,自已也会变得开朗。

映照在对方镜子中的你,就会是那个样子。不要只是模仿对方的表面,还要以尊敬的心看待善友。以他人为镜,并成为他人的镜子。薰习,人们跟好与不好的行为,也会互相薰习。因此,多亲近善知识,多共修。

 

第二条

通往解脱的单一道路,四念处。四念处是诸法的核心纲领,一切法皆导向四念处。

它是诸法的一个综合和总结,四念处的修行是通往涅槃的单一道路。解脱的必修法门,阿含经中灭除烦恼,趋向涅槃的修行方法共分三十七道品。

即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等。四念处为最基础的修行方法,可以这样说,不修行四念处,就不能悟得圣道。不能解脱,在原始佛教时期,年轻的比丘多把四念处作为入门的修行法门。将其称为,一入道解脱的渡口。

若能修习四念处。可依序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品诸道品法。众生对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想,以为自身是净,感受是快乐的。

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产生了贪爱无明。透过修习四念处,可以让众生认识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识是无常的。法都是无我的。从而减少烦恼,引发定慧,身,受,心,法包含了佛教教法的各个方面。

因此,四念处又被称为一切法。佛教中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圣谛等教法都可以从四念处的角度加以解说,因它是核心纲领。一切法皆导向四念处,四念处是佛座。

修行四念处可以止息身心的痛苦,享有正法的自在与喜悦,断除遮蔽自心的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祛除自心的染污,使智慧微劣的一切烦恼无明都被去除。

因此,阿含经将四念处称为佛座。

它的意思是说,四念处并不限于初修者,过去,未来,现今三世诸佛也依四念处而获得涅槃。各大阿罗汉等常修四念处而证得漏尽,涅槃等。

 

第三条

如果只因为嘈杂就能破坏你的静心,你的静心又有怎么价值呢?你根本没有真正的静心,不是吗?如果一些打扰就能污染到你的修行,那么这些污染不是比你的法门更伟大了吗?

会被打断的安宁就叫不安宁,会被干扰的平静就不是真的平静。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环境中的人。如果你的内心是污浊,纷乱的,静坐再长的时间,也是枉然。不是吗?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克服障碍和困难,如何澄清怀疑和洞察邪见。如何启发自巳,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绪,如何将佛法付诸于实际的修行,并在生活中实践。

以及如何转化痛苦和烦恼。在修行之路上,我们都需要来自领悟方法所产生的良好基础和稳定。克服许多挑战与障碍,你的每一天都需要坚持下去,面对你几十载的人生。

 

第四条

在人世间,生活会有很多鞎辛,难题,例做生意,百分之八十的业务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所以抢客不如养客,让客人对你信赖,要比让客人捡便宜,生意能做得更大更久,不是吗?

诚恳是最好的说服,诚心是最佳的服务,诚信则是最有力的广告,切记,千万不要砍掉让你遮阳的树,拼价格不如拼人格,价格是一时的,人格才是永久的。

要记住,顾客不只是过客,这些因果关系不言自明,容易理解。然而在人生的念头和情绪领域中,因果关系的运作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因此较难领会。

错综复杂的人生关系和运行方式,影响著你的人生。在生活经验中,只要我们留意每一个念头和行为的背后。

善的重量轻,恶的重量重。理解善意与恶意的不同,在森林里漫步,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或使树叶沙沙作响,或令泥土轻轻扰动。

正如光线在底片上显影,一切念头和行为都会在意识流中留下印记。一直到我们承受业报,业报耗尽为止。

要在精神路上有所成就,必须克服许多的挑战。

 

~~~~~~~~~~~~~~~~~~~~~~~~~~~

繁体原版:

第一条

一般世間人,當活到一定的年紀後,改變自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靠自已的努力,效果也可能很有限,因此,請你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想想自已想改变怎麼,多親近善友和善知識,遠離無明愚痴的人,當你在家想禅修的時候,心總是冇力量,或受干擾,請多共修,性格与行為如同一面鏡子,跟性格良好的人相處,可以從他身上的鏡子看出你自巳,換言之,身边的善友很重要,只要你希望变得跟对方一样,例跟閞朗的朋友一齊,自已也会变得開朗,映照在对方鏡子中的你,就会是那個样子,不要只是模仿对方的表面,還要以尊敬的心看待善友,以他人為鏡,並成為他人的鏡子,薰習,人們跟好与不好的行為,也会互相薰習,因此,多親近善知識',多共修

第二条

通往解脱的單一道路,四念處,四念處是諸法的核心綱領,一切法皆導向四念處,它是諸法的一個綜合和總结,四念處的修行是通往涅槃的單一道路,解脱的必修法門,阿含經中滅除煩惱,趨向涅槃的修行方法共分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和八正道等,四念處為最基礎的修行方法,可以这样说,不修行四念處,就不能悟得聖道。不能解脱,在原始佛教時期,年輕的比丘多把四念處作為入門的修行法門,將其稱為,一入道,解脱的渡口,若能修習四念處,可依序滿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品諸道品法,衆生对身,受,心,法皿境,生起四種顛倒妄想,以為自身是净,感受是快樂的,'心是恆常的,現象是有自体的,由此產生了貪爱無明,透过修習四念處,可以讓眾生認識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識是無常的,法都是無我的,從而减少煩惱,引發定慧,身,受,心,法包含了佛教教法的各個方面,因此,四念處又被稱為一切法,佛教中的五蕴,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聖谛等教法都可以從四念處的角度加以解說,因它是核心網領,一切法皆導向四念處,四念處是佛座,修行皿念處可以止息身心的痛苦,享有正法的自在与喜悦,断除遮蔽自心的貪欲,嗔恚,昏沉睡眠,掉舉惡作,疑等五蓋,祛除自心的染汙,使智慧微劣的一切煩惱無明都被去除,因此,阿含经將四念處稱為佛座,它的意思是說,四念處並不限於初修者,过去,未來,現今三世諸佛也依四念處而獲得涅槃,各大阿罗漢等常修四念處而證得漏盡,涅槃等,

第三条

如果只因為嘈雜就能破壞你的静心,你的静心又有怎麼價值呢?你根本沒有真正的静心,不是嗎?如果一些打擾就能污染到你的修行,那麼这些污染不是比你的法門更偉大了嗎?会被打断的安寧就叫不安寧,会被干擾的平静就不是真的平静,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環境中的人,如果你的內心是污濁,紛乱的,静坐再長的時間,也是枉然,不是嗎?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克服障礙和困難,如何澄清懷疑和洞察邪見,如何啟發自巳,如何了解自己的情緒,如何將佛法付諸於實際的修行,並在生活中實踐,以及如何轉化痛苦和煩惱,在修行之路上,我們都需要來自領悟方法所產生的良好基礎和穩定,克服許多挑戰与障礙,你的每一天都需要堅持下去,面对你幾十載的人生。

第四条

在人世間,生活会有很多鞎辛,難題,例做生意,百分之八十的業務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所以搶客不如養客,讓客人对你信賴,要比讓客人撿便宜,生意能做得更大更久,不是嗎?诚懇是最好的說服,誠心是最佳的服務,誠信則是最有力的廣告,切記,千萬不要砍掉讓你遮陽的树,栟價格不如拼人格,價格是一時的,人格才是永久的,要記住,顧客不只是过客,这些因果関係不言自明,容易理解,然而在人生的念頭和情緒領域中,因果関係的運作不是那麼顯而易見,因此較難領会,錯综複雜的人生関係和運行方式,影響著你的人生,在生活經驗中,只要我們留意每一個念頭和行為的背後,善的重量輕,恶的重量重,理解善意与恶意的不同,在森林里漫步,凡走过必留下痕跡,或使树葉沙沙作响,或令泥土輕輕擾動,正如光線在底片上顯影,一切念頭和行為都会在意識流中留下印記,一直到我們承受業報,業報耗盡為止。要在精神路上有所成就,必須克服許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