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在于心,是心在运作,而非身体或其他事物,如果你清楚了解这一点,随时维持内在止观,在平时生活上,任何事物都能体验无常,我们和大自然一样,草木会凋零,人会老、会病,无论行住坐卧,都努力提升内心思维与觉醒的层次,这才是正确的禅修
查看详细人类善于思考,但却往往被思想所缠缚,然而人类需要思考、想象、思维和观察,才能使心住于一境,心住一境则思想停息,此时真理才能显现,但真理并非思想。
查看详细观一观自己,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与物时,对这个所缘的执取,贪爱有多重?抑郁是一种嗔心,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心不高兴,会沮丧,再下去就会抑郁,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抑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查看详细有时会发现所缘竞然消失了,其实所缘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微细,而觉知力和精进力没有相应地提高,或定力用完了,因此以为它们不见了,那时就更要提升心的精进和觉知。
查看详细我们认为世界怎么样,世界就呈现出我们所想的样子。一位禅修者以身心为界,因不要种错。宣隆法分成两部分的重点是,先观而后定力跟随,止观平衡的一齐发展,简单直接,心会渐渐安稳安住,培养四念住。
查看详细初学者几乎都不喜欢疼痛的感受,喜欢逃避,希望疼痛不适赶紧走开,但这是由疼痛自己决定的,无法控制,行者要坚持不动,观感受直到感受完全消失,在这一瞬间如果行者有足够的波罗密,就可以证到果位,由初果直至四果阿罗汉。
查看详细真正的出家是心的出家,心的出家是一条不偏不倚的直接捷径,我们可以在自心中找到佛陀,实际上,佛陀端坐在每个人纯净的心中。因此,心的出家比身体的出家更重要。生命的价值在于所作的结果,而所作的价值在于他的行为。
查看详细整个生命都是法,法包含一切。凡是健全的耳与眼,将能耳闻目见,并深入了解法,当我们静下心来并且观察,将聆听到清晰的法音,法早已存在,当住于正念,觉醒与智慧。
查看详细禅修的当下,都是你真实的体验与洞见,这些身心的呈现,是你珍贵的洞见。一切道中,八圣道最胜,一切谛中,四圣谛最胜,一切法中,离贪欲最胜,一切二足、智慧者最胜。
查看详细如果心能随时安住于当下,苦是不会产生的。如果心迷失于过往或未来,一旦发现则立刻回到当下,随时如此地践行,直到我们精熟宁静、和平与自然,随时活在当下,苦便无处可生。
查看详细当心不平静,不论做什么说什么或想什么,都将是错误且不完善的,都将造成混淆,一颗被混淆的心,将形成错误的举止。平静的状态就是善,其本身有着甚深的含义,佛陀直指此心,教导我们平静这颗心。
查看详细很多人禅修结束后回家,虽然每天还是打坐,但是和别人接触时,还是一样心随境转,这就是还没有将禅修工夫用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表相工夫而已,所以,我们在与身边的人互动时,并不是要对方做些怎么,而是从自身的修养,修行散发出慈悲,美好正面的力量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禅修功夫所在。
查看详细觉悟并不遥远,它也不神秘,不是真实的存在,可是又存在,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如此罢了,这就是中道,真理,如是而已。
查看详细正见、邪见出自同一觉察,解脱的道路也是出自同一处,依循同样的步骤,正见也是从觉知者生起,当正确(的见)出现时,不正确(的见)就会消失,当它对时,错就会消失。
查看详细从看见身体的本质开始,放下且疑惑消除,疑惑消失后,就不会有摸索。结束疑惑的智慧来自实修,而不是对他人的发问。不过,要保持修行的热诚很困难,我们都想要速成,但是却又懒惰。佛陀说,疑惑会因为不屈不挠地修行,而在梵行者的心中耗尽,它不会从别处耗尽,因此,持续精进修行,不要自我讨伐,摸索会耗费心力。
查看详细以全然觉知的心,将烦恼完全抛开,你不需要刻意将注意力放在任何事物上,因为心自己会完成,它会自然发生,有时问题的答案早已在心中。
查看详细佛陀教导我们向内看,如果心看不见或不了解,那就不是真实之道,我们必须看见事情的因,必须看见人都是不一样的。别想太多,世间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否则,它就不是世间了。
查看详细佛法是值得你用时间去修习的,是简单易行的,四念处就是关键,如果把佛法说得玄之又玄,特权阶级就会出现,完全失掉它的平等精神和实用价值,佛法是用在生活上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
查看详细当禅修的时候,心定了就立刻观察到很微细的光,其次会见到种种影像,但不论你见到怎么都任由它过去,有时见到好的影像反而是陷阱,都是内心种子所起的反应,但是由于无知,立刻就执著,到处讲,觉得今次的禅修有境界了,都不知道心魔跑出来了。
查看详细受比身来得深入,身是身体,受已经有心的成分在里面了。受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觉知,第二个层面感受。第一个层面觉知时,还没有感情的作用,要到第二个层面时,就有了感情、情绪。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