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只是我们的过客,所有在身体上发生的都只是生灭事件。没有什么好烦忧的。我们只要继续修行,不要在下一世又回来。我们的禅修越是进步,心就会变得越警觉、越清醒,而且越能领会、明了和接受不同的看法。
查看详细禅是智慧,禅就是心,从禅找到心,从心找到智慧。禅的方法,是用减法而不是加法,一层一层剥开作用于心的层层负担,也就是解剖自己的心,禅修就是跟自己彻底和平相处。定、静、住,去除外在复杂变化,归于静止,把一切烦恼、束缚、压力放开,回到当下,在知,回到心的觉知上,练习禅修,就是慢慢看清自己心的真实本性。
查看详细在禅修里面要专注用功,培养定慧。对这些体验越能了解,就越有能力清楚看见自己的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障碍,都能够勇往直前。抱有此坚定的信心,功夫就能不断提升。
查看详细我们非常幸运得遇佛法,因为佛陀留下来的法是垂手可得的。而一个禅修者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脑袋,能将佛法中不同而相关的部分连接起来,并且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的练习。起初会很难,像拼图不知如何修起。但日子久了,功夫到了,自然像许多图片一幅一幅的渐渐连在一起,互相依存,并能夠看到整幅图案渐渐形成。
查看详细当你开始习禅的时候,心中的不安、散乱、妄想不断被搅动,行者会看不清里面的东西是啥。换句话说,感官之门没有被守住,我们意识中的妄念透过持续撞击分裂,会越来越多,心完全静不下来,是一个初阶者常有的体验。
查看详细当我们在禅修练习里,心也是一样。如果心专注在觉知、在触上时,你是在观妄想呢,还是在触受上觉知?你自己也是一目了然。有觉知在触,就没有妄想生起,只要肯下功夫,我们就有能力主宰自己。这是佛陀的教导中最为振奋人心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只跟了你的妄想,负面的、不善的所缘,这些负面的情绪,其实不过是失去控制的心罢了。
查看详细一个想要专注的人,不可能还妄念纷飞。因此,如果我们要禅坐,就必须摒弃所有的念头和私心。如此一來,我们将体验刹那的无我。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不只是停留在认知理解,对接触到的一切所产生的反应,势必都会跟着有所改变。若能反复地重复这种经验,对自我的概念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查看详细修行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实践和行动,要用对方法,止观平衡地发展,才能进入观智,迈向解脱。如果以为不用练习不用行动,只看几本书就能修正自己的习气,一定是错误和骗自己。因为现世间,人的根性是偏低和放逸懒散的居多。如果不好好利用时间,珍惜人身难得,一生很快过去,可能明天是最后一天,你的一生未必再有机会得闻佛法。因此,惜时、惜福、惜缘,从充满杂染、烦恼的世间中解脱开来。
查看详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有很多的逆境困扰。如果不顺意、逆境,求神佛能解决问题吗?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有所求,是修行学佛吗?学佛学什么啊。修正。依赖别人给你说你喜欢听的,你信吗?别人能改变你命运的,一定是骗子,要给钱交换的,是吗?你有在觉知吗?看不到自己错在哪,你是在修吗?是无明。
查看详细熄灭情绪之火。嗔心是一把火,要用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内心所生起的各种情绪,而视它为访客,以慈悲之心对待情绪,不回应,直至它消失。 专注于当下。当这颗心从杂染烦恼中熄灭之时,它仍然存在,但当新的可燃物来临时,它并没有着火,没有执取连自身也没有。那就是所谓的解脱。
查看详细观呼吸在触上,每一下都不相同的。因为呼吸是自然的,身体也是自然的,变化的上一秒呼吸和下一秒呼吸,在触感上已经不同。观感受也是一样,方法是死的,身心五蕴也是不定法,在变、在动,只是觉知。如果执着一丁点,就障碍了自己的修习了。
查看详细痛苦不过是无常的假象,千万别信以为真,世间所有苦的生起,都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斤斤计较且贪嗔痴。凡夫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没有对错,错的只是选择。
查看详细禅修后要让自己心满意足,身心和谐! 请记住:佛陀说幸福的来源是:佛出世、闻法、比丘和谐相处! 那作为一位修行者的幸福来源就是和身边最亲近的人和谐相处、那首先 要做的是自己和自己先和谐相处!
查看详细心不安时,你应该了解,它也不确定的,也是无常。心平和时,轻安真平静啊。但那也是不确定的。你了解这点?一切事物无疑都是不确定的,因此无论发生生什么事,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点,而不会被任何事左右,所有的禅修经验都是不确定,因为无常是它们的本质,是真谛。
查看详细执取造作是苦的来源。如果你在坐禅的时候,想进步,想突破都是不必要的。如果心没有在造作,一切顺其自然,你只是在知,在感受,不执取是我,有我,你自然走在道上。已经在突破,在道上了。
查看详细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死法,因为也是自然的,只有带业往生。因此,修习是非常重要,平时面对的境,缘和触都是你修习的所缘和对象。 你只可以透过修行,改变你的行为和业,重报轻受,或在坐禅的时候,把你的所有恶业消掉而证果,迈向阿罗汉果。这要看个人的坚持和善解脱。
查看详细而念住来吃,都是每一口每一餐的提醒。当疾病与毒素积累的时候,如果你有正念与觉察力,你的身体会告诉你停止的。如果没正念觉知力的话,当疾病来时像啃黄莲,真苦。从这刻开始,有安住地吃,渐渐疾病会远离,贪吃的欲望也会减少。 即使你的舌头和眼睛想要多一点,你的胃可能已经先告诉你它饱了。而你的念头会告诉你把盘子的每样东西都吃光,尽量地,不要随着这些念头的习性,而只是要去倾听你的整个身体,让这样的观照来引导你自已。
查看详细当我们开始坐禅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的暗示自己,我做不了这事,我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有了这种想法暗示之下,最后很可能就会放弃坐禅。相反,如果我们抱着我一定能做到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完成它。即便你刚开始不能做好,但也不要失去信心,尽力完成。
查看详细修习禅的行者分两种人,如果他们是认真而热诚的人,他们自己会自律、自觉的练习而且会持续下去,努力不懈。但这类认真而热诚的人比较少,可能只有百分之五或更少。对于那些不是很认真或自律的行者,尤其是五力不平衡和需要亲近老师的人,只能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增强他们的禅修练习,才对他们有帮助和激励。
查看详细整个佛教的修行可以总结在一句话中,无有执取。 智慧不是我们可以抓取的什么,简单地让执取不存在,智慧就能流动。有許多好的修习方法,重要的是,你要以信心和尽全力精进将你自己投入到你自己的修习上。那么你自己会知道结果的。
查看详细色和心,心法是能知,色法是所知,色法也可称为身,但心亦能知心,也就是心也可以是一个所缘,或所知。如心在看、在听对修行而言,身可以看成是一个演员,心可以当做一个观众,身心是内观修法的所缘,心命令身做它想做的事。
查看详细根本作意是最省力气的,因为颠倒作意更用力! 刚开始注意总要用点力,站着、说话、听人家讲话通通要用力,否则就听不到别人讲什么。相对于颠倒作意——即妄想,根本作意则很省力,在讲话或听别人说话时,只注意声音的波浪,这叫腾云驾雾,乘风破浪,你是坐在无常的上面。
查看详细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真实的经验和过程,别人的体验,你永远无法知道和感受。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印象和痕迹你才会刻骨铭心。例如病苦或面对死亡的一刻,才知道你的心,有无力量和领悟。
查看详细当你和别人争执的时候,已经失了慈悲心,而是跟了你的傲慢,偏见,我对,你错的错误见解,起了嗔心。 当下心的取相是种了不善的因,和她人结了恶缘,是最不值得的。心迷失了,你的所有坐禅功夫,在当下示现出来的,是你心的脆弱和无能为力。要知道,心在那,起嗔心的原因,是什么?,你有在觉知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吗?
查看详细不想要死亡是对于此身体的担心,当一个人死了,亲友们的哭泣与哀痛也是因为这个身体。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到死亡,一刻的烦恼与痛苦都是因为这个身体。日以继夜,动物和人们一窝蜂地东奔西跑,寻求食物和居所,全因这身体的本质需要。
查看详细经由直接的体验以了知身心生灭的这个清楚分隔,与经由听闻或研读而了解或明白,是不同的,不管你听闻得多好或者你可能透过研读而有多少正确的了解,你仍旧没有体验到一切存在的实相。了知一切存在的实相不可能透过思量或研读而达到。
查看详细宣隆师尊已然走过的这条路,我们一定能走,只要我们真诚地遵循他教导传承下来的方法,严密地念住于对接触的觉知。严密地、精进地保持念住。疲惫时不要停,痒时不要抓,紧绷抽筋时不要动。我们应该保持身和心绝对的静止,奋力直到结束。
查看详细这个阶次的观智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行者消除疑虑、困惑,他已了然了知了实相,它自己的观智就能明确而肯定地判断。这时,心中会生起很大的信心和喜悦,心的污染也减少了很多,洞见之清晰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这也是在心中彷佛真实解脱的初尝。 每天坚持努力的同修,有些已对以上的观智体验有些经验,心的污染欲望也持续的减退与消失。这也是你每天努力的成果。迈向行道上持续的向更高的阶次前进。
查看详细